郑以斯领命陪着何考出去了,却没有参观这座先贤祠,而是逛外面的镇子。
先贤祠只是当地纪念先人的祠堂,并不是售票的旅游景点,平日也不对游客开放。接待像何考这样的江湖散人时,也只在最前面一进的三座院落,不能进入二进院之内的重地。
出了祠堂,外面的镇子很热闹。
凤尾乡境内大部分地区都是深山密林,只有一个乡镇加八个自然村,户籍总人口一万一千多,而乡镇所在地的常住居民则有六千左右。
得知何考还没有吃早饭,郑以斯便介绍了当地一家老字号饭店,卖的是热汤面配千层葱肉饼,很有特色。
点餐可以扫码,店里的生意很好,郑以斯非得抢着请客,何考也就让他付了帐。
找了张靠门口的桌子坐下,何考发现这里的东西确实很不错,他连面汤都喝乾净了,但真正有特色的却是千层葱肉饼,一口咬下去感觉特别香!
何考「鉴定」出来了,饼中用的配料可不仅是普通的小葱,还加了少许外形与口感与香葱都很接近的灵植玉指白。
虽然饼中的玉指白用量很少,成色也达不到炼制丹药的标准,但以脂肪配合面粉蒸制,恰可中和其灵效中的烈性,使普通人都能食用,有助于通络,算是很好的保健食品了。
别处的早餐店里根本不可能有这种东西,更何况一张饼只卖二十五块,看似有点小贵但绝对是惠民的普通价格,搞得何考都吃完一张后都没好意思再多买。
据郑以斯介绍,这家早餐店每天六点半开门,葱肉千层饼备料有限丶售完为止,来晚了就买不着……今天他们算运气不错的。
他没提赵辞的事,甚至有关术门的话题都没涉及,谈话间只是介绍当地的民风特色。
何考向门外望去,街对面的那一排房子显然都是古建,而且不是很多景点中那种现代新修的古典式建筑,但维护得都非常好,就像是近几十年才修建的。
这些房子在别的地方恐怕都得是文保单位了,但在这里就是沿街的普通铺面。
对面有一家古朴典雅的老茶馆,顾客中有不少穿着职业装的年轻人,吃东西的时候手边还放着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再回头看这家汤面馆,也有不少这样的客人。
这是在大城市里咖啡厅一类的地方才会经常见到的场景,郑以斯则解释,那些都是在本地工作的人,他们就近吃完早饭再去单位上班。
至于对面那家老茶馆,卖的也不仅仅是茶,各种茶点也非常有特色,不少年轻人都喜欢拿它当早饭吃。
当然了,那里最有特色的还是茶,尤其是灵茶。郑以斯建议,吃完早饭他们先逛一圈,等消消食也可以去喝壶茶……
凤尾乡的三产搞得非常不错,当地不少乡镇企业在不声不响中规模已发展得很大,在山外的很多大城市都有办公驻地以及各种分支机构。
但是它们还特意将公司总部,或者其他的一些办公机构都设在了凤尾乡,包括乡镇以及周边的村子里。
不论是本地还是外地的年轻人,都可以到这里定居工作,或者轮流派驻到凤尾乡,将来小孩在也能这里读书……他们其实更愿意孩子在此上学。
这时又见一辆公交车驶过,何考问道:「这里也通公交车?」
郑以斯解释道:「凤尾乡有自己的公交系统,但不像大城市里班次那麽多。
乡里面有三路公交车,每天早丶中丶晚各发一班往返,始发站都是乡镇,终点站分别是西边最远的惊花村丶东边最远的登云村丶山外的彩坪村。
另外还有一路车是去县城的,途径高铁站,每天早上八点和下午五点,分别从凤尾乡和县城两个方向对开一班。
从凤尾乡到县城的公路这几年新修过,现在的车程需要两个多小时,村民不想自己开车就可以坐公交。
乡里没有计程车,但是有网约车,用手机就可以叫,是乡政府组织一批村民搞的兼职……」
何考叹道:「这里的生活挺不错嘛!」
郑以斯:「当然不错,毕竟是各宗门总部所在,山水灵秀自古安宁。只是过去的环境非常封闭,如今倒是什麽都方便了,连网速都很快……」
何考:「郑前辈对这里很了解?」
郑以斯:「小学刚毕业的时候,师祖就带我来过,当时就在这家店吃过饭,印象非常深。师祖曾想让我留在这里上中学,就安排到宗长老带的班。
那时的宗长老还很年轻,刚当初中的班主任……但我这个没见识的居然不愿意,结果还是回当关县师父那里读书了。」
还有些话郑以斯没好意思说,自从师祖赵三金归隐之后,除非是受到宗法堂调用徵召,怀林一脉的弟子很少会到凤尾乡常驻,他本人也没有在宗门中正式任职。
他们在巴山一带拥有自古传承的道场与药园,近几十年也经营了各种产业,小日子过得相当滋润,更乐得逍遥闲适,对宗门事务参与不多,或者说贡献不大。
虽然他们有时也会向宗门提供一些珍稀灵药,但那都是有报酬的任务……否则也不至于今日宗法堂炼成了一炉纯阳丹,赵辞连一枚都没弄到。
早饭后两人逛了一番凤尾乡镇,何考感觉这里很像一个旅游景点,是那种未经历商业开发亦未被网红炒作,保留着原生态气息的景点。
其实这里的外来「游客」并不少,当地老百姓甚至都见惯不怪了。比如镇上的常住居民有六千人,但常年总人口近万,其中流动人口就有三丶四千。
本地只有一家宾馆也就是原乡政府招待所,但还有好几百家乡间民宿。
来到这里的人几乎都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游客,没有旅行团组织,而且大多数至少都会住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几个月,算是深度体验游了。
若问他们是来干啥的,通常都会说是来度假的,他们往往在当地还有熟人,比如同一家集团公司中的同事云云。
术门在籍弟子的数量,在近几年迎来了暴发式的增长,原因是多方面的。当初第一次术门弟子大普查的结果,弟子总数是五千左右,而最新的数据已突破了七千。
常驻凤尾乡的术士,满打满算也不到一千人,其他大部分术门弟子都是散居各地。除此之外还有个更庞大的群体,就是总计超过十万丶潜在数量恐怕有几十万人的知缘客。
这些人中不乏有钱有闲丶消息灵通者,他们知晓术门总部所在。只要有一小部分人偶尔跑到凤尾乡来「度假」,这里常年的外来游客也不会少。
术门反而会劝说这些人不要总是扎堆来得太多,以免干扰当地普通村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乡镇上总是很热闹,大部分商铺的生意也都不错。何考买了不少特产,刚开始装在背包里,后来背包装不下了,现买了个竹编的双肩大背篓,背包也放在了竹篓中。
便于保存的干制山货也就罢了,他连市场里的新鲜果蔬与野味都买了一些,不知不觉间竹篓已装得满满的,甚至还堆出了尖,没把子力气还真背不动。
他在各家店铺里买了不少既像食材又像药材的特产,到后来背篓里也实在装不下了,手中又拎了一个软藤编的大提篮。
郑以斯看得有些傻眼,他是跑这儿进货来了?
当地确实有不少好东西卖,有些店铺就是术士开的,也不怕顾客不识货,而且那种东西大多都不像刚吃的葱肉饼那麽便宜,价格挺贵的。
何考到这里逛,只要不心疼钱,那感觉就像耗子掉进了米缸。逛着逛着,手中又多了一个大提篮,而且左右手提的篮子也几乎全塞满了。
逛了不到一个上午,买了些乡下的土特产,居然就花出去小二十万,感觉也挺夸张。
郑以斯有些好奇地问道:「何小友,您买那些半加工过的灵材就罢了,为何新鲜蔬菜和肉也买了这些?」
何考:「待会儿回惊花洞天,给江长老还有卫师妹做顿饭……对了,这里有没有卖酒的,就是那种度数不高丶性平丶口感好的酒。」
何考说的「性平」,就是指有灵效,但并不是特意针对某一方面的补益治疗,而就是均衡的滋润效果,连普通人都可以服用。
郑以斯:「你是不是还想说——最好是适合女士喝的?」
何考点头:「对对对,您懂我的意思。」
郑以斯:「我知道有一家卖的桂花米酿不错,那里即有普通的米酿,也有特制的百涎谷酿……但这麽多东西你怎麽拿?」
何考:「江长老骑三蹦子带我来的,就停在宗法堂门外,到时候都放在车斗里拉回去。」
郑以斯低头揉了揉鼻尖,有点不太想说话了,又带着他去打酒,现场买了两个十斤装的白色塑料壶,都打满了百涎谷酿。
打完酒,两人终于去了早饭时看见的那家茶馆歇脚。
这里的茶点不算贵,但茶的价格差异很大,既有面向大众消费的茶品,水单上也能看见那种贵到离谱的价格,至少比其他茶的售价多了两个零。
像这种东西,通常就是商家印在价目表上装逼用的,以显示本店的档次挺高,假如真有客人点了,那就是纯冤大头……但这里的情况不太一样。
郑以斯又主动请客点了最贵的一壶茶。何考发现,这就是昨天在惊花洞天中,灵犀门用来招待赵三金的同款茶,他还亲手泡过。
这里不仅买茶也卖茶叶,于是何考又找老板买了三斤茶叶。
刚买完茶叶,郑以斯那边就接到了通知,让他去宗法堂领回徒弟。看来众长老已经做出了处罚决定,郑以斯也长出了一口气,能领回去就说明至少人没事。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