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

3个月前 作者: 萌暖晨
关于我

我是简单,一个莫名其妙穿越回自己十四岁的笨蛋。

一不知穿越回来的契机,二不知,算,我提不出第二点。

也不知道这再给我重活一世的机会是为何,当了大半辈子咸鱼,好不容易混到四十,一下让我回到十四,哭!

这具年轻的身体真的很轻巧,想到那个以后在肥胖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的自己,越发的觉得该控制一下了。

我捋了一下回忆,今天是我升初二的暑假的最后一天。

初中也是我整个学生生涯最牛逼的时期,是的,在这座偏远的小镇的小破学校,我占着第一的位置,从前的我诚惶诚恐,生怕别人抢了这第一,说好听是要强,不好听是死要面子。

而我的班主任加英语老师王悦,正好就是那个说我要强的人。

嗯,她是赏识我的,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我对她的感情有些复杂,下一章再说。

看着课本上熟悉又陌生的内容,我有点难过,似乎都是我曾经最擅长的,但很快这点情绪也没有了,毕竟从我高中开始就不记得这些东西了。

从经验来看,都是些背的东西,我上课听听应该还有机会。

行了,明天就开学了,幸亏我有先写作业再玩的习惯。

饭可以隔夜,觉可以不睡,作业决不能拖,这是我学生时代奉行的宗旨,但作业质量就没有保证了。

现在一想,只觉得自己那时候也是肆意而骄傲的。

只是后来为自己的肆意妄为买了单,就只剩下洒脱了。

“吃饭!”是的,这个连叫吃饭都在面露凶相的人就是我妈,我看着桌上那盘猪肉炖豆角,高高兴兴的洗手吃饭,越吃越觉得,好咸。

我露出了一个一言难尽的表情,我妈看着我的表情也尝了起来。

她似乎觉得没什么问题,就说:“这什么表情,你就不能说话?”

我确实内向,特别是在这个时期,整个人就是社恐的状态,不喜欢说话,我的老母亲似乎很反感这一点。

而我,最反感她打断我。

“咸。”我努了努嘴,继续吃下去。

“行,下回少给你放点盐。”她似乎是对我妥协了。

“容易!你赶紧给我出来!再玩那个破游戏,我就把你手机摔了。”

“来了来了,真烦。”

来者就是我的弟弟容易。

嗯,小伙子在青春期,有点暴躁,没关系啊,趁现在还可以看多摸两把,以后就没眼看了,再加上那死直男的个性,他一开口,我就想把他掐死。

我吃完了,就回了自己房间。

嗯,两室一厅,我占一室,原因是我弟不敢一个人睡觉。

毕竟我爸走的早,这两室住三个人也还算绰绰有余。

哦,对了,交代一下,我弟容易随父姓,我随母姓。

我父母不是因为相爱走到一起,就是搭伙过日子,搭着搭着就有了我,再搭着搭着就成了四口之家,一下没搭好,只剩下三个人了。我从来不觉得父亲的离世是一场悲剧,至少从我的人生来看,还是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我,虽然我混日子,但我的学生生涯确实因此有了改变。

至于其他,已经见过未来的我知道我和我弟都把自己的人生过成了我们名字的样子,两条咸鱼,浑浑噩噩走到不惑之年,还在庆祝属于自己的光棍节。至于我妈的未来,门前院里一张麻将桌,和她那群小姐妹一玩一下午,高高兴兴的吹嘘自己这一双咸鱼儿女,在小城市里坐着办公室,毫无后顾之忧。

我的童年没那么幸福,所以后来一边在寻找着东西填补那块缺失,一边又用童年里美好的部分治愈自己。

我不是一个好人,只是没干过伤天害理的事罢了。不会处理问题也处理不好情绪的那些年伤害过很多人,包括最爱我的人,可是我也不会想着追回,弥补。

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以前是,以后的话,看心情吧,万一我想努力一下呢。

想想明天就能见到王老师还是有点激动,眼前还是要做些事的,比如解决这个大油头。

于是我去了一家理发店,和老板说剪短寸。

他说女孩子还是多留一点吧,我也没说什么,所以果然是比短寸长了一点。

小麦肤色的我顶着这一头碎发,还真有点硬朗那味了,看着这个小平胸,我也不觉自卑,真是自在啊!

刚上初二的我现在还没初潮,还不用担心每月都来的月经,真不错呀!

越想越觉得,我这日子太美好了。

明天交完作业还得军训,诶呀诶呀,为什么上了初二还要军训,因为学校人少,一百多个孩子分出四个班,教官一来来十五六个,只好拉着我们这些已经升入初二的小可怜蛋们一起军训了,还有高一高二的学长学姐也难逃其命。

在我的初中学校只有五层的教学楼里,一层二层是初中部,三层是老师办公室,四层五层是高中部,去食堂需要穿越整个操场,去上个什么实验课,微机课也是要穿操场的。

本来占地不大,只是地处偏僻,就被允许向外扩了点地,扩的地方还都种满了树,只能建个小亭子没事当陶冶情操了。

操场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操场,没有塑胶跑道,只是一圈长方形的土路,到了我们这届因为雨天成为“地上河”几率越来越大铺了一层水泥路,填了坑洼才好。

左右两侧外围是一排柳树,长得多少有些七扭八歪的,到了夏天,乘凉是很舒服的,几乎荫蔽了两条长路。内圈围上一圈松树,留几个口,方便往里面篮球架和足球场进。里面搭建个平台,架上几个篮球架,就是篮球场了,足球场更草率,只是黄沙的地上架两个足球门罢了。

能因为这所学校划为学区房的只有校门口隔一条马路的刚建几年的依林小镇。

依林小镇里住着的都是些山上迁下来的老人,这所学校生源也不多,有些资源和关系的都去了县里念书去了,这只是个没什么功能的小镇。

我生在柒洲的东北部的霖城,也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期,对这里还是有些乡愁。霖城不是那种极度发达的城市,这里生活节奏很慢,开发也晚,近乎要负增长的人口增长率,也代表着这里少竞争少压力。这里自然资源条件很好,矿产丰富,土地平坦而肥沃,四季分明,也有一定的文化特色,条件是不错的,就是没认真发展起来,毕竟霖城人的文化特色里多少沾点老子的无为而治。当年那些大有志气的想要建设霖城的来自南方城市的人也被这份无为感染,过上了这种仿佛与世无关的恬淡安宁的生活,便也舍不得离开了。

就像我家,我的祖籍在言城,我家在霖城已经有了三代以上的传承,当年在言城的时候一家里多少有些明争暗斗,虽说我们也不是什么富裕家庭,只是有利可图。后来在言城祖辈们分了家,一人带着一支走,有些留在言城,有些远走他乡,我祖先的这一支便是来到了霖城。

就到这里了,晚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