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加勒比海的风(一)

3个月前 作者: 易买生
第十三章 加勒比海的风(一)

h国虽然与我国没有外交关系,却设了互驻两国的贸易发展办事处,h国单方面对中国公民实施免签。米月上飞机前被告知,入境h国的游客,不得携带各类精神药物,不得携带动植物及其产品,微生物,生物制品、人体组织,血液制品,随身携带现金不得超过10000美元……

米月暗自庆幸,夏旺达所携带的现金数量有限,但愿他的那笔巨款,还没有转到h国。

从h国的首都机场一下飞机,米月就感受到加勒比海海风的咸热。

前来接站的,是我国驻h国办事处年青的干事叶风。

见到从遥远的祖国来的警察,叶风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亲人,握手还不够亲热,还要互相抱一抱,同米月握过了手,就不好意思拥抱了,米月却主动抱了抱他,一旁的李秋云也只好上前抱了抱。杜峰笑道:“叶风,在国外待久了,别的没学到,占女同志便宜的事,你到学到家了。”叶风欢喜得有些手舞足蹈:“太高兴了,太高兴了,等下,不去办事处吃我们食堂的饭了,我带你们去一个地方,尝尝这里地道的h国风味。”

机场就在市中心,叶风的黄色面色车,出了机场不久,很快就开进了车流拥挤混乱的街道,周边没有高大的建筑,大都是两层的土房,拥挤的街道只是一段不长的路程,很快就是人车稀少的巷子,叶风的车在一处两层的小楼前停了下来,门前的广告牌是法文,米月也不认识,很快就出来一位身材高大魁梧的华人男青年,热情地把米月等众人引到室内。

在店内服务的,全是清一色的小伙子,叶风对杜峰道:“这里没女服务员,我不说,你懂的。”

杜峰道:“你不是说当地的风味吗,怎么还是华人开的餐馆?”

“这里的华人不多,所以,他们只好以当地的食客为主了。”

众人上桌,店里没有空调,只有风扇,两只大风扇呼呼地吹,吹来的还是热风,叶风道:“给你们安排的房间,也是没有空调的,不是买不起空调,是这里的电贵得离谱,还经常停电,还有,水也珍贵,也是经常停水,所以,我专门为你们每个房间买了两个水桶,平时都要备好水。”

米月感叹:“你来这里多久了,习惯吗?”

叶风道:“来了有三年零八个月了,其他来的人都是八个月一换,我没有走,我是从农村来的,对我来说,缺电缺水,这算不了什么,其实大家担心的,就是常要面对那些带着武器的黑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看见你不顺眼了,对着你就来一下子,幸好这些黑人,对我们黄皮肤的华人还算有好感,看见我们,都会嗨嗨地跟我们打招呼,这是还是爱滋病高发区,我们也得处处留心。还有,这里是地震多发区,几年前的一场大地震,死了二十多万人。”

杜峰便叹息道:“正是几年前的那场地震,我们国家当时在这里的维和警察,牺牲了8名同志。”

“对,之后,我们国家轮换完了,就没有派维和警察来了。”

饭菜上来了,米月没有想到,当地的主食还是米饭,来的第一份便是橄榄油大米饭,香味扑鼻。叶风介绍,这种饭,是当地人喜欢吃的主食,做这种饭时,先把水烧开后才下米和橄榄油,饭熟后过冷水,再涂上牛油,上火再焖上十来分钟,就可以了。

菜也上来了,一份辣椒炸猪肉,一份玉米粉鲤鱼,一份豌豆牛肉,一份西红柿鸡蛋,由于分量比较大,四份菜够众人吃了。

“我以为这里吃的还都是面包牛排呢,其实同中国菜没啥区别嘛。“米月道。

“在这里,这些饭菜,有钱人才吃得上,绝大多数的居民,同我们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一样,过年过节才吃得上的,他们平时吃的主食,都是些玉米、土豆和山药,还有土。”

“还有土,黄土?”李秋月惊异道。

米月道:“这个我倒是听说过了,面粉不够吃,为填饱肚子,在面粉中加入黄土,做成面饼。”

秋月问:“这里不是岛屿吗,到处都有海鲜呀,难道他们捕不到海鲜?”

叶风笑了笑摇摇头:“不是捕不到海鲜,是当地人不吃海鲜,这里是地震海啸高发区,或许他们认为,吃了海鲜,就会惹怒了海神,会以地震和海啸报复。”

大家聊侃了一会,杜峰聊到了正题。

“你们在这里,听没听说有个五十来岁的女子,叫夏杨子惠?”

“夏杨子惠?”叶风摇了摇头:“她是日本人?”

“不,江苏人,是我们通缉的逃犯,八年前就来这里了,据我们掌握的线索,这次我们要来找的卢小雨,好像就是冲着她来的。”

叶风有些惊异:“哈!怎么,这么个地方,还成了我们国家的罪犯的天堂了?”

杜峰无奈地笑了笑:“这里的警察,你们打交道的多吗?”

叶风摇了摇头:“当然要同他们打交道,不过,这里的警察,那就是一个摆设,没有用的,指望不上,他们的职责,似乎都是用来保护总统,官员以及外国白人的,对付国内的犯罪,他们没招,对付一些武装团伙,他们还得退避三舍。”

杜峰便打听阿蒂斯利,一名懂中文的当地警察。

叶风摇了摇了摇头。

杜峰便掏出了手机,指了指上面的一个地址:“他的住处就在这里,我们想现在过去找他。”

叶风点了点头:“这好办,不过,你们还没有安顿好呢,不至于现在就开工干活了吧?”

米月笑了笑:“这种地方,你以为我们都舍不得走呀!”

叶风笑对米月和秋月道:“哦对了,两个美女,平时可不要太招摇了啊,要不然,很麻烦的呀,这里的黑人,最喜欢的就是我们的华人女子。”

秋月是练过功夫的,枪法也好,不以为然:“好呀,我也想领教领教,米姐,要逛街,跟着小妹就是了。”

“哦对,你们如果需要枪,我们可以提供。”叶风道。

“太好了!”秋月兴奋得向叶风伸手击了一巴掌。

黄色的面包车一路过了几道无人的街道,掀起一路灰尘,来到了一栋两层楼门前,敲了半天的门,一位十三四岁的黑人男孩子把门开了一道缝。

叶风懂法文和当地语言,也不知道他同男孩子说了些什么,男孩子便关上了门。

叶风道:“是有这么个人,不过他不在家,在米勒市,你看巧不巧,他在我国援建的一座政府医院工地当保安。”

“他一名警察,去当保安?”秋月不解道。

叶风笑了笑:“这里的保安可不比国内的保安,他们其实还是警察,还有配枪,有执法权,给我们的援建工地当保安,是维护我们工地的治安,他手下,还管几个警察呢,他们的收入,比政府给的多得多了。”

“这个国家同我国外交关系都没有,怎么还来援建?”秋月又是一脸蒙相。

“这个建医院的钱,是联合国出资,我们就是动用些人力,你看这地方,除了我国的华人,还有其他国家敢派人来吗?你看,没有外交关系,我们不也是派来了维和警察吗!”

杜峰看了看表:“叶风,这样,我们也不想占用你太多的时间,要不,你回办事处,我们呢,现在就去米勒市。”

叶风一脸无奈:“我就知道你们这些人,一来这里就心急火猴的,你们去,你们怎么去?你以为像在国内一样,招手打个的,手机上点个滴滴,车就来了,这里就是有车,你了坐着也不安全。这样,这台车,等下我送你们回办事处后,就交给你们用了,医院援建的单位是我国中建总部第四建筑公司的,负责人叫刘建,我有他的电话,等下我会跟刘总联系,你们记下他的电话,到了那里后,先远远地停在公路边,同他们电话联系,让他们出门接你们,不要像在国内一样,车子一头扎进门口,这样的话,保安会冲着你开枪的。”

杜峰记下了刘建的电话,连连点头。

“还有,我提醒你们注意,一路上遇到要有人找你们麻烦的话,你们有翻译吧,对,李秋月美女吧,你就对他们说,我们是中国人,他们就会对你oK了,还有,我不知道你们带了多少钱,钱太多的话,放在我这里吧,我替你们保管,这样的话,就是有人要抢劫,你们也千万不要逞强,他们说什么你都要依着他,他们要搜身,你就让他们搜身,女孩子嘛,能不出去就最好不要出去。”

杜峰看了看米月和秋月:“要不,你们就在留在家里吧?”

“那怎么行!”米月急了:“你别忘了,刑侦的这一块,是我负责。”

“我是翻译,没有翻译怎么行?”秋月也附和道。

小宇不屑道。“还要翻译吗,我是中国人的法语:je sui chinois,我们还是会说的。”

秋月气急了:“你们这样,还让我们来这里干什么,让我们回国得了。”

杜峰只好道:“这样吧,我们兵分两路,米月秋月,你们俩人同叶风一道,同他们的政府和警察总部取得联系,请求他们对我们行动的协助,还有,看能不能从他们那里获取有关卢小雨和夏杨子惠的信息,我们呢,就去找这个阿蒂斯利。”

米月看了看秋月,秋月嘟了嘟嘴。

叶风把车开回了办事处,米月和秋月俩人提了众人的行李一下车,杜峰等人开车着车就要走,生怕叶风反悔用他的车似的,米月看了看杜峰,说了句:“杜峰,你们,注意安全。”

杜峰点了点头,这句话,要是在国内,也是很顺便的一句问候,而在这里,他听出了这句话的沉甸甸的份量。

米月看着黄色的面包车消失在卷起的灰尘里,怔了半天,才跟着叶风走向办事处。一看办事处四周高大的围墙上,挂着密如蛛网的铁丝网,叶风一边走一边道:“今天要找警察,已经来不及了,他们5点钟就下班了,明天上午10点钟,我带你们去,这里的一个警察局的局长助理,我们打个交道,不过,他不懂中文,只讲法语和当地语。”秋月道:“没关系,我懂法语,至于当地语,我就不懂了。”米月问:“他们这里对移民和外地来的人,是个什么组织在管?”叶风道:“他们有移民局管移民的人,但是像你们这些以游客身份来的人,在规定的三个月内,不是他们管,是出入境局,你们找的那个卢小雨,要找出入境,那个夏什么惠的,就找移民局。”

米月道:“我看先不找警察吧,还是先找移民局和出入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