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拉美文学读书会

3个月前 作者: 编辑出版18
第二十八章 拉美文学读书会

随着大家的坐定,读书会会长蔡逸辰宣布第三次大会现在开始。

“下面谁先开这个头呢?”蔡逸辰不怀好意地看向周言。

“那我先来吧,谁让蔡逸辰知道我是个忠实的拉丁美洲爱好者。”周言耸了耸肩膀,准备站起来大谈特谈。

“看你这么不情愿,还是我先来吧。”许诺先一步周言站了起来,“其实我也是个资深的拉丁美洲爱好者,小时候我父亲的书柜上都是这类书。”

“那让我们欢迎许诺同学来讲一讲拉丁美洲的吧。”

蔡逸辰话音未落,众人皆鼓起掌来。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许诺清了清嗓子。“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拉丁美洲作品,大部分都是拉美爆炸的产物。从20世纪60年代起,拉丁美洲涌现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在那期间一大批拉丁美洲作家的作品流行于欧洲,并最终流行于世界,使得拉丁美洲得到了世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

“为什么会在那个时候拉丁美洲会发生爆炸呢?”蔡逸辰费解地挠了挠头。

“笨呀你。”周言拍打了蔡逸辰的脑袋。“那个时候拉丁美洲政治动荡。大变局催生出新思想你没听说过吗?”

许诺莞尔一笑:“呵呵,周言你别欺负人家,还有你概括得太笼统了,拉美爆炸的原因还挺复杂的。1959年古巴革命的成功,对促进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起了决定性作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致知识分子的讲话》、切·瓦格拉和雷吉斯,德布雷的革命理论在拉美作家群体中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革命成功后的古巴被视为拉丁美洲的灯塔,吸引着追求光明和真理的作家。古巴的杂志《之家》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各国作家来访。

这促进了作家的交流和了解,对拉美新小说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1962年在智利康塞普西翁召开了一个‘世界知识分子代表大会’,有许多著名的作家参加了。在大会上,大家一致支持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事业,声讨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一个学术性的会议开成了政治性大会。大会上大家倡议拉丁美洲作家团结起来,互相交流,克服以前那种孤立无援的局面。果然,从此以后,各国作家都以自己的方式更加努力推动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正是他们共同培植了拉丁美洲新小说。

因此有人把康塞普西翁大会召开的那一年,1962年,被看成是拉丁美洲爆炸开始的那一年,把大会看作‘爆炸’的源头之一。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以后,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情绪空前高涨起来。独立与解放之声响彻在新大陆上空。这使得不仅美国,就连欧洲,甚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对拉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关注起来。

由于拉美各国的进步政党和有志之士都纷纷企图效法古巴作为榜样,从而推动了‘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表现在艺术方面就是讴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抨击社会的不公正,抗议军事独裁统治。

总之,他们要把这个风雷激荡的时代的真实面貌忠实、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们感到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认识到或预感到这种社会非变革不可的必要性。1982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话就十分有代表性,他说:‘这非同寻常的现实不是纸上的东西,它与我们终日同在且给我们造成大量死亡,同时,这一现实也就成为我们永不枯竭、充满美丑与善恶的创作源泉’。

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更为明确地说:‘必须告诫那些排挤、压迫家的社会:是一团火。意味着不妥协,意味着反抗。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要抗议压迫,揭露矛盾,批判黑暗。”

作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指对现状存在着不满的人。心满意足的人是不可能写作的;苟且偷安的人只能写些胡言乱语。天才是在那些不满现实、意识到周围充满了流弊、匮乏和没落的人们中间产生的。永远是反抗压迫的武器,它决不接受加在身上的强力外衣;任何使它那柴瞥不驯的性格就范的企图都必然失败。可能被窒息而死,但它决不会妥协’。

“原来是这样,这也太复杂了。”蔡逸辰摸了摸后脑勺。

“我们熟悉的马尔克斯就是拉丁美洲爆炸的代表作家之一。同时拉丁美洲爆炸的代表作家还有胡里奥·科塔萨尔、卡洛斯·富恩特斯和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略萨还在2010年的时候拿了诺贝尔奖呢。”

“马尔克斯!我知道他,我还看过他的《百年孤独》呢!”俞一舟激动地拍起了桌子

“噢,是嘛,那么请俞同学来讲讲他对《百年孤独》的理解。”许诺笑眯眯地看着俞一舟。

“这...这就算了吧,我就看过这本小说的开头。我实在对这本小说提不起兴趣,光看两三页就睡着了好几次。”俞一舟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众人闻之,皆笑了起来,空气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息,之前积累的困意也散去了不少。

许诺喝了口水,继续说道:“《百年孤独》这部小说无论是它的作品内容、投稿以及在中国的出版历程,都挺有意思的。马尔克斯在写完这部小说之后想把它寄给出版社,由于没有钱,他只能寄半本过去。在阴差阳错之下马尔克斯把小说的后半部分寄了出去,他从邮局回到家中之后才发现这件事情。不过因为看的是后半本,出版社的编辑更是对这本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至于《百年孤独》在中国的出版,那更有意思了。在1990年的时候马尔克斯来到中国,发现街头的书店摆放着他的《百年孤独》和另一本伟大的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是那个时候马尔克斯的版权还没有授予中国,于是他十分地愤怒,放言‘我死后150年,版权都不会给中国’。”

“那为什么现在马尔克斯的所有小说在市面上都有得卖呀?”蔡逸辰又一次提出了疑惑。

“笨呀你?”周言这一次抑制住了打蔡逸辰脑袋的冲动。“因为新经典在2010年拿到了马尔克斯的中国授权。”周言补充道。

“新经典是什么呀?”蔡逸辰再一次提问道。

“你可以把新经典理解成一个出版公司,在国内属于顶尖的那种。”周言很无奈地说:“新经典拥有着很多大作家的版权,光我们熟知的就有张爱玲、村上春树、V.s.奈保尔、胡里奥·科塔萨尔、王小波、余华、保罗·柯艾略、麦家、川端康成等知名作家。”

“噢,这公司这么厉害。”

“话题可别扯远了,让许诺继续讲吧。”林婉婷出来主持了秩序。

“那我就继续讲啦,大家提问可以,话题可别往远了扯!”许诺瞪了一眼蔡逸辰。

俞一舟闻言道:“那《百年孤独》到底讲的啥呀?我老早就想知道了。”说完这句话,俞一舟委屈巴巴地望向了许诺。

“《百年孤独》呢,讲的是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以及马孔多一百多年的兴衰。许多人都是被书中复杂而又重复的名字劝退的,比如说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何塞·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这些名字颠三倒四,十分让人摸不着头脑。马尔克斯还独创了从未来的角度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

例如小说一开头,他就这样写道:‘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话,实际上容纳了未来、过去和现在三个时间层面,而作家显然隐匿在‘现在’的叙事角度。紧接着,作家笔锋一转,把读者引回到马孔多的初创时期。这样的时间结构,在小说中一再重复出现,一环接一环,环环相扣,不断地给读者造成新的悬念。书中的名字这些故事反映了拉美一个世纪以来的风云变幻,至于结局是什么,那得由你自己看了。”

“原来是这样。”俞一舟似懂非懂道。

“虽然说《百年孤独》那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马尔克斯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周言忍不住插了一嘴:“连马尔克斯都说《霍乱时期的爱情》是他最好的作品,是他发自内心的创作。我之前连着读了三遍,现在思来想去还想看,《霍乱时期的爱情》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故事:男女主人公在二十岁的时候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年轻了;经过各种人生曲折之后,到了八十岁,他们还是没能结婚,因为他们太老了。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作者展示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

许诺闻言之,说道:“那我和你不一样哎,虽然我也认为《霍乱时期的爱情》十分精彩,但我最喜欢的是马尔克斯的那本中篇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作品通过描写一位小镇青年在镇上所有人都知晓有人要杀死他而他却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残忍杀害的故事,反映了拉丁美洲孤独、落后的社会现实。我觉得这本书太好玩了!在2001年西班牙《世界报》评选出20世纪百大西班牙语小说,《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得票排名第一位,超过第二位的《百年孤独》。虽然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不比你喜欢的那本《霍乱时期的爱情》分数高,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膜拜大佬!”蔡逸辰听完两人阐述,心中不由敬佩起来。

“那我接下来讲讲胡里奥·科塔萨尔吧。”许诺接着说:“大家可能对他都不怎么熟悉。胡里奥·科塔萨尔是阿根廷的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跳房子》、短篇小说集《动物寓言集》等。最近两三年新经典出了四本科塔萨尔的小说集,分别是《南方高速》、《被占的宅子》、《有人在周围走动》和《我们如此热爱格伦达》,这一系列书装帧好看,纸张优秀,我一直觉得这套书是新经典最近几年出过的最优秀的一套书。不过可惜的是《跳房子》自从08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了几千本之后就再也没有再版过,只能溢价购买。”

“跳房子,跳房子不是我小时候玩的游戏吗?”蔡逸语说道。

“跳房子?这是什么游戏,我小时候咋都没玩过?”俞一舟不解地问道。

蔡逸语摸了摸头发,无可奈何地解释道:“跳房子,也叫跳飞机,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游戏之一,趣味性、娱乐性极强,曾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相当普遍,在有些儿童游乐场、公园和小学操场等都会有跳房子的位置。有时就算在一块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笔或树枝,小朋友亦会在地上画起“跳房子”的九个格,然后一起玩。你可真没有童年。”言罢,蔡逸语瞥了一眼俞一舟。

“原来就是跳格子啊,不同地方叫法不一样的嘛,我童年生活可是十分丰富的。”

“此跳房子非彼《跳房子》,科塔萨尔的《跳房子》讲的是一位任性不羁的拉美知识分子——奥利维拉,为了追求人生的真谛来到西方文明的“天堂”——巴黎,却发现自己与其格格不入,与周围的人和整个社会无法沟通。失望之余,他不得不舍弃爱情与友谊,回到“人间”——布谊诺斯艾利斯。

然而,在这时他同样找不到自己形而上的追求。

他执著地寻找理想中的精神天堂,但无论巴黎,还是阿根廷,苦苦的求索,只是使他一次次跌入失望的绝境。说实话这本书挺难读的,光是阅读方法就和其他小说有所区别。相较于这本书,我更喜欢科塔萨尔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比如他的《南方高速》和《动物寓言集》,我在看《南方高速》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电影视觉感,文字逐渐变成一帧帧画面浮现在我面前。仿佛这篇短篇小说就是为了电影而生。”

在说完这么一长串话后,许诺似乎有些喘不上来气。在喝了一大口水后,她对周言说:“要不你讲剩下的其他两位大家吧,我最后讲讲富恩特斯和博尔赫斯。”

“那波拉尼奥和略萨就由我来为大家讲述吧。”周言随即站起身子,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许诺。

“波拉尼奥是一位智利的诗人和小说家。他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写小说,五十岁就去世了。不过去世之后留下了十部小说、四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三部诗集,可以说是十分高产了。波拉尼奥的代表作分别是《荒野侦探》和《2666》,1998年出版的《荒野侦探》在拉美文坛引起的轰动不亚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出版时的盛况。《荒野侦探》虽然提名‘侦探’,但他并不是一部侦探小说,在五百多页的文字中几乎难以找到‘侦探’字样。

《荒野侦探》写的其实是诗人和诗人的生活。小说的主人公是两位混迹墨西哥,后来又辗转于世界各地,过着流浪生活的落魄诗人。这两位诗人曾经像侦探一样寻找过一位已经销声匿迹多年的前辈诗人,而小说中间部分独特的叙事方式又会让人感觉似乎存在着一位隐形的侦探,多年以来一直在世界各地的角落里监视着这两位诗人漂泊不定的行踪。《荒野侦探》全文本近五十万字,光读一遍就足够让人脑壳疼了,而他另一本知名小说《2666》比《荒野侦探》还要多二十万字。

《2666》由五部分构成,被称为21世纪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共获得美国全国书评人协会最佳小说奖,《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之首,《时代》周刊年度最佳小说,《洛杉矶时报》年度最佳小说,25年来百部最佳西语小说等奖项。波拉尼奥还有一本小说特别有意思,它就是向博尔赫斯《恶棍列传》致敬之作一部跨越美洲的百年怪谈——《美洲纳粹》。这是一部伪造的作家辞典,共收录了92名文坛恶棍,怪人,骗子,疯子,以及神秘主义者,本书收录了这些作家的生平及作品简介,并竭尽所能地嘲笑他们。书中故事跨度长达百年。”

周言顿了顿,继续说道:“我认为波拉尼奥算是个天才作家。创作十年能写出数本闻名世界的小说,实在不易。从他早期的作品中能够很清楚地看到稚嫩的创作痕迹,如果按顺序看他所写的小说,就能感受到波拉尼奥文笔的逐渐成长过程。顺便说一句,波拉尼奥在中国的出版都是由世纪文景一手包办的,它也是个优秀的出版公司。好啦,波拉尼奥我介绍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继续讲讲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吧。”

周言伸了个懒腰、抿了一两口茶继续道:“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及诗人。略萨创作过小说、剧本、散文随笔、诗、评论、政论杂文,也曾导演过舞台剧、电影和主持广播电视节目还从事过政治工作。诡谲瑰奇的小说技法与丰富多样而深刻的内容为他带来“结构写实主义大师”的称号。略萨还获得过1994年塞万提斯奖、2010年诺贝尔奖等殊荣,代表作品有《绿房子》、《酒吧长谈》、《世界末日之战》等。

不过最近略萨的这些著名小说比如《绿房子》、《酒吧长谈》都得溢价购买。略萨的小说,内容贴近现实,风格各异,体现了略萨对小说表现形式的不断探索和实验主义精神。略萨的创作以结构新颖见长,他的小说在结构上都各有特点。在这个意义上,许多评论家称他的小说为“结构现实主义”的作品。他的结构现实主义从来就不是一个固定的写作手法,它是在反映现实时寻求结构的多样化,以全面反映现实著称。

我对略萨的小说了解不是很多,只看过他的《绿房子》、《酒吧长谈》等知名小说。《绿房子》的故事发生在相距很远的两处地方,即位于秘鲁海边沙漠地区的皮乌拉市和远在亚马逊流域心脏地带的能够经商和传教的圣玛丽亚·德·聂瓦镇。故事的象征物就是那非常出名的,由外地人安塞尔莫建造的享乐中心——绿房子。

皮乌拉市由一个落后的小城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而森林地区仍处在原始状态中,仍然是国内外冒险家活动的舞台。他们勾结官府,占岛为王,杀人越货,对土著民族进行掠夺和剥削,《绿房子》涉及了整个秘鲁北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物。《酒吧长谈》反映的是1948—1956年间军事寡头奥德利亚统治时期的秘鲁社会生活。

《酒吧长谈》小说描述了独裁统治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奥德利亚时期被作者处理成背景,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作者关注的并不仅仅是那一时期的某个人物,而是那一时期的独裁统治对人们生活的长久影响,显出由独裁政权造成的腐败空气对整个社会网络的腐蚀程度。讲到这里就差不多了,许诺你接着补充吧。”讲完这些,周言长舒一口气。

“周言你不赖嘛,懂得这么多。”许诺向周言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咳咳,那我讲讲富恩特斯吧。卡洛斯·富恩特斯是墨西哥国宝级作家,也是在世界上西班牙语中最著名的小说家及散文家之一,五十年代中期初露锋芒,作品的焦点集中在墨西哥革命的问题上,代表作品为《最明净的地区》和《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富恩特斯在中国不是特别出名,不过在西班牙语世界里富恩特斯是最出名的大文豪之一。他的《阿尔特米奥·克罗斯之死》受到拉美文坛的普遍好评,认为这是一部‘最为全面、最为完美、成就最为显著的小说’富恩特斯也因此被称为‘墨西哥语言的外交官’。不过这本小说对我来说实在是晦涩难懂,看了两三遍还是没有把整本书看完,实在是让大家见笑了。”许诺尴尬地笑了笑。

“我虽然看完了,但是也没怎么看懂,而且看完一遍后丝毫不想看第二遍哈哈哈。”周言替许诺解了个场。

“怪不得这个富恩特斯在中国不怎么出名,原来作品这么晦涩难懂。”蔡逸辰哈哈大笑。

周言听闻,随即拍了蔡逸辰后脑勺一下,“那在中国也肯定不乏读得懂富恩特斯的人。”

“那我最后讲讲博尔赫斯吧。”许诺“咳咳”两声,打断了男生们的嬉戏。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阿根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兼翻译家。他被誉为作家中的考古学家。作品涵盖多个范畴,包括短文、随笔小品、诗、评论、翻译。在很多人眼中,博尔赫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倒更像是思想家。‘作家们的作家’是人们对博尔赫斯的最高评价。

略萨曾经说过,‘博尔赫斯不仅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巨匠,而且还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创造大师。正是因为博尔赫斯,我们拉丁美洲才赢来了国际声誉。他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把小说和散文推向了一个极为崇高的境界。’他著名的诗歌集有《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小说集《沙之书》、《恶棍列传》等。之前周言向大家介绍的波拉尼奥的《美洲纳粹》就是向博尔赫斯的《恶棍列传》致敬。

博尔赫斯的小说作品都是短篇小说,虽然篇幅小但是可读性特别高。博尔赫斯他早年深受柏拉图和叔本华等人的唯心哲学,还有尼采的唯意志论的影响,并且从休谟和康德那里接受了不可知论和宿命论、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苏格拉底等人的哲学影响,所以他的小说思想性都十分高明,虽然是短篇小说但也十分难懂。目前在国内博尔赫斯的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集结出版,最近好像快出了第三辑了。上海译文前几年出的第一辑和第二辑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不过骂声也很多,骂的都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定价太高,仿佛圈钱一般,不过翻译的质量特别高。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这里就差不多了。”

随着许诺分享完毕,众人皆鼓起了掌,周言掌声最为响亮。

随着掌声逐渐消失,周言站起身子说道:“我再补充几位作家吧,要知道拉美可不只有这五位大家。”

“拉丁美洲的优秀作家还有胡安·鲁尔福,他的代表作《佩德罗·巴拉莫》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巅峰小说’之一;罗伯特·阿尔特被称为拉丁美洲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他的著作《七个疯子》和《喷火器》最近在国内出版,虽然这两本书在国内名声不显但在拉美圈子内名气十足;拉美还有很多有名的诗人,比如巴勃罗·聂鲁达,他是诺贝尔奖得主,也被马尔克斯称为二十世纪所有语种中最伟大的诗人,所著有《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这些作家我都十分喜欢,也希望大家喜欢。”

“好!”大家再次为刚刚二位的精彩发言鼓起了掌。

“那今天的图书会到这里就结束吧,散会。”蔡逸辰大臂一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