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黄爷讨封

3个月前 作者: 李文炫
第四十八章 黄爷讨封

听得瘦猴崔二信誓旦旦的承诺,此刻母大猿心满意足,面带微笑的闭上了双眼,呜呼哀哉了!

母大猿的尸身被崔二和小母大猿给埋在了它丈夫的身边,也就是老槐树下面,算是“夫妻”合葬了,真正做到了活着同洞死了同穴,身体和灵魂都到了一处。

而崔二也履行着对母大猿临终的承诺,自此他与这小母大猿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古洞之中,一人一猿两个孩子相依为命;患难与共,日月如梭,在洞里一住就是八九年的光景。

人也罢!猿也罢!或其他低级动物也罢!只要不是冷血,有心跳;有灵魂都是有感情存在的。

洞里只有一人一猿待在一起,朝夕相处;形影不离,难免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只是这种“畸形”的感情令大多世人无法接受罢了。

人猿同处一洞八九年,崔二本身已经人不人猿不猿了,日久天长看着小母大猿也是美丽的,小母大猿对崔二更是情有独钟,且二者又都是性成熟期,于是一人一猿便偷吃了禁果,一来二去小母大猿有了身孕,故此为崔二诞下一个人猿杂交的“男孩子”。

崔二这位大猿妻子基因甚为强大,他儿子的基因上占母大猿的要多一些,因此这孩子自幼外形上看上去更接近大猿。

崔二还给他儿子起了个人类的名字叫崔小山,他尽量把崔小山往人类上培养,教他一些简单的人语,由于崔小山属人、猿共体,舌头难免略显僵硬,导致了他吐字不清,话说得非常不流畅,只是能简单交流,这以令崔二甚为宽慰了。

崔二讲述完他的故事,又叮嘱了他的大猿媳妇和人猿儿子小山子几句。

崔二满含深情的拉着妻子的手说:“我们夫妻之缘已尽,我即将撒手人寰,日后你要善待自己,不可以俺为念苦了自己,儿子小山子就交给你了,莫要让他走了歪路。”

崔二又对崔小山交代道:“俺的儿啊!爹爹走后你要孝顺你的娘,不然爹爹在阴曹地府闭不上眼,另外爹爹走后你将我葬在你姥爷姥姥的墓旁,我要去孝敬它们,记住了吗?”

崔小山见自己的父亲就要死了悲伤欲绝;泣不成声,一时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只有连连点头。

崔二死了,按它的遗愿我们把他埋在了那棵老槐树下,去守着他的大猿岳父岳母去了。

暴雪虽未至,但下得也不小,满山遍地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盛景本五阿哥还是初次见识到,非常为之惊叹!

一场突如其来的瑞雪终于停了,我们骑上高头大马踏上了返回白家庄的路程,四人只剩两匹马,野人熊胡彪以及数位庄丁仍然步行,白鹭飞单乘一匹,小墩子与我共乘一匹,马蹄踩在雪地上“咯吱咯吱”的声音颇为悦耳。

闲言少叙,一路无话,暮色前我们回到了白家庄,我们把在坨子山上的事情一一向白老爷子如实交代完毕,老爷子表示对杨克坚的人品还是深信不疑的,此人讲诚信、重道义,说三日将物资送达,必然不会失信于人。

闲聊间,饭菜罗列满桌,众人就坐席间边吃边聊,小墩子像说书似的讲起在古洞惊心动魄的遭遇,大言不惭;夸夸其谈。

小墩子说他自己如何如何大战大狐吸血蝠八百余回合,声形并茂,听得白老爷子信以为真,不停竖起大拇指为小墩子点赞,白老爷子说他以前就听说过那古洞里有大狐吸血蝠,但从未见过,据他所知吸血蝠销声匿迹好多年了,今又再现恐怕别有蹊跷。

正在兴致上的小墩子刚要讲述人猿崔二一家子的事情,白鹭飞唯恐因崔二的不幸会勾起老爷子的伤怀,故此她插言打断。

风卷残云过罢!大家一路鞍马劳顿,故此各自回房歇息去了。

我正酣睡之际,忽闻得屋顶有响动,因我自幼练就成的犬守夜、鸡司晨的奇异本领,声音虽然远又极其微弱但犹近在我耳边。

“犬守夜、鸡司晨”本出自《三字经》,这个“《三字经》可并非南宋王应麟那本三字经,此《三字经》出自宋朝王应麟写作的《三字经》,“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之为人呢?

古人将我所学的这一绝学冠名为“犬守夜、鸡司晨”,大概是说,人睡觉要有犬一样的警觉,不能睡的像死猪似的,起得跟鸡一样早,正所谓闻鸡起舞,万不能睡懒觉睡到自然醒。毫不夸张的说,我睡觉的时候屋顶掉跟鸡毛都逃不过我的这双灵耳。

我怕打草惊蛇,未燃灯,蹑足潜踪摸着黑下了地,穿上外衣外裤以及黄马褂,提着金刚白折扇,轻手轻脚来到房门前,轻轻挑开门闩,门只打开了个微小的缝隙,一只眼睛紧贴门缝向院子里仔细扫视一番,这么做主要是看看到底有没有不速之客来临,如果有飞贼,要先做到心里有数,察看贼人具体所在位置,如果贸然出去,万一歹人躲在暗处下家伙,一百条命都得交代,观察片刻发现院子里没有异样,我方轻轻推开房门,高抬腿轻落步走到院中,我的步伐轻到如一只夜行狸猫,脚步轻到到什么程度呢?就这么说吧!我能听到房顶有动静,我都没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我独自一人躲在角落,瞪圆二目向四处巡视,房顶屋檐,犄角旮旯,无不看得仔细,突然对面屋顶现出三个黑影,黑影在屋顶之上三晃两晃便消失不见了。

我提着金刚白折扇将要追过去,这时突然感觉身后有人按了下我的肩头,心想坏了,必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身后十有八九是敌非友。

闻得身后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不烦别追了,几个毛贼而已。”

虚惊一场,原来身后之人是白展屏老爷子,这老爷子身法太过轻飘,来到我身后我居然丝毫没有察觉,我不由得对自己一直引以为豪的“犬守夜”的绝技有所怀疑,到底是我的绝技退步了还是未曾练到家?

老爷子邀请我去他的房间一叙,我紧随老爷子身后向他房间走去,刚行数步,前边突然黑影一晃,我们一老一少立刻停滞不前。

借着月色仔细向黑影看去,发现一只如鼠的小东西端坐于院子中央,它头骨为狭长形,顶部较平,身体细长,周身皮毛为深棕色,略有发红,头细,颈较长。耳壳短而宽,稍突出于毛丛。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四肢较短,均具五趾,趾端爪尖锐。

这个灵物像个人似的坐在地上,以两前爪学人样向白展屏连连作揖,这一幕看得我目瞪口呆。

后来老爷子告诉我说这是黄鼠狼,东北人都管它叫黄皮子,或者叫它老黄;黄大仙,黄大仙非常有灵性,吸收日月之精华后能够得道成仙。

修行的过程既艰苦又漫长,修行到了可以升仙的时候它需要向人讨封,讨封即是向人类要一句吉利话,他会找个善说吉利话的有缘人,问:“你看我像不像神仙啊?”有缘人若回答:“像,你就是神仙。”这样它便可以飞升成仙了,它升仙后被讨封的人也必得其厚报,让其一家子世世代代非富即贵。

也不乏有嘴臭不会说人话的,说一些污言秽语让老黄适得其反。

话说有一位修炼几百年即将升仙的的老黄,找了好久就想找个会说吉利话之人,然后向其讨封后好升仙,踏破铁鞋无觅处,它终于在一个屯子找到一个小孩子。

这个小孩平时嘴甜得跟抹了蜜似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从不冒犯任何人,平日里逢人总是先叫了七大叔八大姨的他才开口说话,这孩子堪称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就没有人不喜欢他的。

黄仙千挑万选就选中了这个孩子,又掐指一算摘了个黄道吉夜,不是黄道吉日吗?怎么黄道吉夜了?白天是黄道吉日,晚上当然叫黄道吉夜,在这个黄道吉夜,老黄来到了小孩家。

此刻小孩睡得正香之时,却被老黄轻轻推醒了,小孩看见它不觉被吓了一跳,黄仙笑呵呵的问道:“小孩儿别怕,我是不会伤害你的,都说你会说吉利话,那你告诉我,我像不像神仙啊?”

黄仙美滋滋的等着小孩的回答,心想自己精心选中的小孩嘴甜着呢!肯定错不了,自己得到讨封后马上就可以升仙了,等扒了这层皮囊我就享福了,不枉我苦苦修炼几百年。

按正常情况这娃娃肯定会说你真像神仙,你是大神仙。可今天小孩却一反常态,因为他刚才正做着美梦,梦中正在娶媳妇,马上就要入洞房了,却被这个满身毛茸茸的小东西给扒拉醒了。

于是小孩破口骂道:“像,你像你奶奶个腿。”

老黄一听心里立刻凉了半截,就因为小孩的一句话,几百年的道行前功尽弃了。它刚想揍这熊孩子一顿,以泻心头之恨,可闻得窗外公鸡报晓之声,它只得忍下这口气借用灰仙的洞穴离开了,灰仙就是老鼠。

东北有五仙,即狐、黄、柳、白、灰,狐为狐狸,狐又通常写作“胡”,黄为黄皮子;柳为蛇;白为刺猬;灰为老鼠,民间俗称“狐黄白柳灰”百姓家里供奉胡黄的比较普遍,并称胡黄二仙,亦称之为胡黄保家仙,一张黄纸一副对联书写形式,上联写 “四季平安”,下联 写“人才兴旺”,中间写“供奉胡黄保家仙。”

百姓普遍认为五大仙与人类长期伴生的,属于亦妖亦仙的灵异,如果侵犯了它们,使它们受到损害,它们就能以妖术报复,使人类受到不同程度灾难的惩罚;倘若人们敬奉它们,则会得到福佑。

老黄从来都是有仇的报仇,有恩的报恩,千万不要得罪它,它可以保人发家,也可以让人家破人亡。

那个熊孩子算是把这位老黄得罪了,睚眦必报的它是绝不会放过这个熊孩子的。

老黄念在他还是个孩子,也没对他做的太绝,只是偶尔给他一些小小不言的惩罚。

譬如在他家的酱缸里扔一双臭不可闻的破鞋,亦或他家的鸡鸭无缘无故就被吸干了血。

更邪门的事情也有发生过数次,比如一家子正在吃饭之时,突然碗里飞来一泡屎,门窗依旧都紧紧的关闭着,在家里四处搜寻连一个外人的人影都看不到,屎就进碗了,您说邪性不邪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