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1005章

2个月前 作者: 火逸仙
第102章第1005章

闻此言,林小风唇角钩勒起一抹饱含深意的微笑,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未被揭开的历史序幕,他语气从容而有力地回应道:“诸位心中的困惑,其实关乎于我们坊间新设立的一个重要机构——那便是即将改变世态人心的靖江报社。”

此言甫一出口,犹如晴天霹雳炸响在满座之人耳边,众人的脸色瞬间被愕然所占据,眼中尽是惊骇与难以置信的神色。林小风见状,不动声色地将李德贤引向众人之前,他面色沉稳而庄重,仿佛在揭开一个巨大的秘密:“诸位日复一日并肩共事、相谈甚欢的李公子,其实身份极为尊贵,他正是我靖江国当今的太子殿下!”

这番话如同石破天惊,使得在场的杨白溪及众多读书人瞠目结舌,他们呆愣地凝视着那位平素在街头巷尾助人为乐,深得民心的青年才俊,此刻却揭露出他是隐藏身份的太子殿下!李德贤面对大家震惊的眼神,脸上依然挂着亲切和煦的笑容,从容不迫地回应道:“本宫原想以庶民之姿行走于世间,体察民间疾苦,诸位无需因知晓我的真实身份而拘泥于繁文缛节,速速起身吧。”

闻听此言,众人如梦初醒般从跪拜中站起,心中泛起滔滔波澜,能够为太子效力,无疑是仕途上的一次重大转折,又有谁还会再去苦苦追寻科举功名之路呢?然而,李德贤在笑容背后却微微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不满,他在内心深处暗自思量:我尚未完全展示自我,你们竟如此迅速便臣服于权势之下?这一现象令他不禁对人心世态产生了深深的思索。

杨白溪霍然起身,双目炯炯有神,满怀着期待与好奇,他向林小风投去了探询的目光:“敢问阁下真实身份是?”林小风面庞上悄然浮现出一抹淡然而又自信的微笑,语气沉稳且不疾不徐地答道:“鄙人姓林名小风,在朝廷中担任官职。”话语刚落,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人群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众人脸色各异,眼中流转着复杂的神色,他们惊愕地发现,眼前这位看似普通的男子,竟然就是那个声名狼藉、饱受争议的朝中权臣——林小风!

林小风敏锐地捕捉到了周围异样的目光,不禁勃然大怒,厉声质问道:“诸位这是何意?是否对本官有所轻视?”这一声断喝如同雷霆霹雳,令在场之人无不心生畏惧,个个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开口回应。

终于,杨白溪硬生生地咽下心中的恐惧,鼓足勇气率先赔罪道:“不敢!林大人,请恕我等一时轻信外界流言蜚语,今日方知真相,深感惭愧之余,更是满怀歉疚之意!”

听闻杨白溪此言,众人纷纷低头行礼致歉,只见林小风的脸色逐渐缓和下来,眉宇间透出一股刚毅而坚韧的气息。他朗声疾呼,声音如洪钟般响彻整个空间:“既然如此,你们能够理解并接受我的立场便好。我平生行事直言无讳,敢于在朝堂之上直面权贵势力,为此遭受了无数明枪暗箭的攻击。那些权势滔天之人对我多有诋毁,你们误信谣言也是情理之中。然而这都不重要,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黎民百姓,为了为你们铺设一条更为宽广平坦的仕途之路,即使承受再多委屈与误解,对我来说也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事情。都起来吧,不必过于拘束,我们应共同致力于国家社稷的大业。”随着他的声音落下,众人缓缓起身,各自心头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林小风的理解与敬佩,又有对未来道路选择的深深思索。

众人闻听此言,纷纷从座位上起身,他们低下头颅,面庞交织着复杂的情绪,犹如五味杂陈的汤羹在心头翻滚。感动与愤慨并存,他们对林大人的无私与坚韧抱以深深的敬仰,同时又感慨于官场的阴暗,一个如林大人这般一心为公、志向高远的人物竟连连遭受陷害,这样的现实让他们扼腕叹息,怒火中烧。

李德贤的目光悄然滑向林小风,那目光里满载着微妙的鄙夷和警惕,他深知林小风擅长操弄人心,不单是利用女权与道德的压力,或许还潜藏着更为深沉且未被他人察觉的手段。然而此刻,林小风却全然不顾这些异样的眼光,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地宣告了他们的新身份:“从今日起,你们都将化身为靖江报社的记者,必须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身于太子的大业之中。”

人群中响起了一片略带困惑的声音,有人鼓足勇气发问:“林大人,何为记者?”林小风对此报以爽朗一笑,其声如洪钟回响:“这个问题问得极好!所谓记者,他们是社会的眼睛和良心,要深入民间底层,敏锐捕捉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处微澜与巨变,将这些琐碎之事或重大事件细细雕琢成文,然后通过报纸这一媒介每日发布给公众。我们不仅要亲自采写报道,还会广开言路,征集民间稿件,所有选用的文章在确认真实无误后,同样经过精心润色排版予以发表。各位肩负的使命崇高而艰巨,是要为百姓代言,揭露真相,守护正义,重建一个清明的世界。”

对于具体的业务操作细则和工作分配,林小风已然安排了专业人员负责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他坚信在座的各位皆是智慧过人之士,在一日之内必能迅速掌握其中要点。工作中难免会有失误,但不必过分畏惧,因为错误本身就是成长的一部分,要在不断的纠错中砥砺前行。为了保障大家的生活,每月每人将获得一两白银作为基础薪资,并且,若某位记者所撰写的文章能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乃至轰动,还将有额外的特别奖励等待着他。这份奖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鼓励,更是对他们笔耕不辍、勇攀高峰的精神肯定。

在众人炽热的目光聚焦下,一名急不可耐的读书人挺身而出,向林小风追问:“林大人,请问这特等奖励究竟是何方神圣?”林小风闻声,先是一阵爽朗的大笑,继而从怀中不紧不慢地取出一件宝物,其熠熠生辉、璀璨夺目,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视线。他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开始介绍:“此乃世间罕见的珍稀宝石——钻石,它乃是太子殿下私藏的重器之一!根据各位所撰写新闻的热度与影响力,本官将依据不同等级授予对应的钻石作为奖赏。不过有一条铁一般的规矩,这些钻石不能长久留在手中,必须在三天之内转让给非报社的人士,同时,后续的奖励制度也将随之调整,敬请大家拭目以待。”

这一席话犹如晴天霹雳般震撼了全场,读书人们顷刻间心潮澎湃,难以相信这份奖品竟如此贵重,竟然是京城之中炙手可热的钻石。回忆起当年北廊广场上那颗拍卖价高达两千余两白银的“海洋之心”,即便如今市场热度稍减,一枚普通的钻石也能轻松卖出二十两以上的价格。然而,在众人激动之余,亦有心思敏锐之人提出了新的疑问:“林大人,为何要限定在三天内售卖呢?”林小风听罢,脸色转为庄重肃穆,言语之间充满力量和决断:“无它,此乃太子殿下亲自定下的规则,太子之规即为铁律,无需多言赘述,诸位应当能够体悟其中蕴含的深意。”

此刻,李德贤站在一旁,口中轻轻咂嘴,对林小风这种别出心裁的做法虽感新奇,但鉴于对其独特行事风格早已有所了解,倒也见怪不怪。他默然观望着这一切,内心深处却对林小风的智慧与胆识暗自赞赏不已。

···········································

次日拂晓,晨光熹微,林小风犹如一位舞者在舞台中央挥动指挥棒,他的决策与力量如同涟漪般迅速扩散至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记者们在他的推动下,宛如一支支敏锐的触角,纷纷踏上了走街串巷、挖掘新闻的征途。而在报社那宁静而充满生机的内室中,林小风稳坐其间,双眉紧锁,眸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全身心地投入于每一份报纸内容的策划与布局之中。

一张张承载着无数信息的报纸被精心划分成多个版块,诸如“探秘科学”、“政事阳光”、“民生百态”以及“名人访谈”,各自独立却又相互交融,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社会画卷。其中,“政事阳光”版块由林小风亲自挂帅督战,他深知在这个报纸影响力日益壮大的关键时刻,舆论的力量足以撬动朝中百官的心弦,从而对国家大计和民众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此举看似急躁且冒险,然而面对捐粮数额不明、时间安排不定及物资转运南方所需时日等诸多无法精准预估的因素,林小风明白时不我待,唯有把握住能有所作为的时间节点,倾尽全力一搏。

然而,在这纷繁复杂的局面中,林小风并未急于在政事版块上求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他的目光此刻正聚焦在“探秘科学”这一崭新的领域之上。那里,蕴藏着无尽的秘密等待揭晓,每一处未知的探索都可能引领整个社会步入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他深知,揭示科学奥秘的力量同样强大,既能启迪民智,也能悄然间改变世界的脉络走向。于是,林小风决定以一种更为深入和持久的方式,去引导大众共同踏上这场神秘而富有挑战的科学探索之旅。

近日,白马庙高僧离奇血案如同一场狂风巨浪席卷了整个城池,市井间突然冒出一批打着“和尚血”旗号的神秘物品,仿佛一夜之间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然而,世间的僧人之血岂能有如此之多可供买卖?市场的疯狂炒作已将此事推至一个匪夷所思的高度,市面上流通的大都是来源不明、鱼目混珠的假冒伪劣之物。无知百姓们被哄骗得纷纷高价购饮,全然不顾此举可能带来的不测疾病,更无人去深思血液中的污秽与潜在隐患,这使得林小风内心涌起深深的忧虑。

夜幕低垂,烛火摇曳,在昏黄的光影中,林小风神情专注,那双睿智的眼眸在烛光下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紧握手中的狼毫笔,饱蘸浓墨,在泛黄的纸上挥洒自如地写下【探秘科学首期:白马庙之诅咒】的醒目标题,意图以理性科学的视角揭开这一让全城人心惶惶的事件真相。

次日黎明时分,京城的各坊巷内早已热闹非凡,一队队身背沉甸甸挎包的报童们如约而至,他们踏着朝阳的脚步,穿梭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嘹亮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卖报!卖报!太子日报社今日首发《太子日报》,城中大小新闻一网打尽,每份仅售五文钱!”书生和众多百姓闻声而来,好奇地围拢在一起。尽管多数平民百姓因识字不多,只能驻足围观,面露犹豫之色,不敢轻易掏出腰间的铜板购买这份新鲜出炉的报纸,但心中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和对正义的期盼却同样炽热。

人群熙攘,一位眼神矍铄、满头华发的老者拨开众人,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挤上前去,那饱经沧桑的脸庞上写满了好奇与探究。他微微俯身,用略带沙哑而有力的声音询问那正在叫卖的报童:“小伙子,你这小摊上的究竟是何物?怎么还跟太子殿下扯上了关系?”报童听见老者的问话,面露狡黠而又不失机敏的笑容,手中挥舞着一份报纸,口若悬河,应对自如:“老人家,我这可是当今城中最炙手可热的新鲜货——报纸!每日更新,记录下城里街头巷尾的大事小情,每一道墨痕都由太子殿下亲自督造监督,质量那是没得说。瞧瞧,只售五文钱一份,价格亲民如一碗阳春面,且限量供应,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大伙儿快抢购吧。”

此言一出,人群中顿时掀起一阵议论热潮,大家纷纷摸出腰间的铜板,生怕错过这一份承载着时事风云的纸张。书生从人群中脱颖而出,面色清癯,眼眸中闪烁着求知的热情,他接过那份刚出炉的报纸,一股淡淡的油墨清香扑鼻而来,引人入胜。他迫不及待地展开报纸,仿佛捧着一部鲜活的历史卷轴,仔细研读起来。他的身边,挚友刘兄也不甘落后,两人肩并肩凑近同一份报纸,共同沉浸在字里行间的世界。

片刻之后,书生抬起头来,脸上挂着一抹淡然却深感趣味的笑容,对身边的刘兄轻轻耳语道:“刘兄,这份报纸真是别有洞天,你看这‘政事阳光’版块,它如同一面镜子般清晰映照出朝堂之上的各种动态,每一处细节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刘兄闻听此言,也凝神将目光投向了“探秘科学”栏目,在快速浏览了几行字后,不禁发出一声感叹:“确实如此,这篇文章措辞诚恳真挚,提及陛下在国事纷繁之际,以爱卿相称林小风,足见他对国家民生问题的忧虑之深,竟至夜不能寐。朝廷百官亦是无一不被当前严峻的粮灾局势所牵动,各自心中揣摩着如何化解这场关乎国泰民安的危机……”

刘兄低头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眉心微皱,一抹疑虑在其眼底若隐若现。他缓缓启齿,语调平缓却充满探究意味:“文中所述,对于朝廷百官的具体作为和态度似乎并未详尽描绘,且所用的词句虽然通俗易懂,但却显得过于平淡无奇,真能是出自太子殿下亲笔吗?”话音落下,两人之间悄然交换了一个微妙的眼神,仿佛各自的心头都掠过一丝被戏谑捉弄的感觉。然而,他们并未因此而灰心丧气,反而更加聚精会神地翻阅着手中的报纸,试图在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就在这时,一行醒目且富有哲理的标题犹如一盏明灯般照亮了他们的视线——“赠予天下学子:心灵鸡汤”,这一版块中流淌着一句句直抵人心、鼓舞士气的短句:

“人世间,没有谁能代替你去面对困难与挑战,唯有自强不息,才能独立于世。”

“只有历经生活的磨砺与伤痛洗礼,方能真正领悟到何谓坚韧与刚强。”

“畏惧艰难险阻的人一生将困厄缠身,难以解脱;而勇毅者尽管半生劳苦,却始终坚韧前行,朝着光明的道路永不止步。”

这些简洁而又深刻的句子如同一颗颗种子,在读者心中播撒下希望与力量,让人不禁感慨万千,也使得这份看似普通的报纸顿时增添了几分深沉厚重的气息,仿佛它不再仅仅是一份传递信息的媒介,更是一个启迪人心、砥砺志向的精神家园。

再次对视的瞬间,二人的眼眸如同被点燃的火种,闪烁着激动与振奋交织的光芒,那光亮映射出他们内心深处的热烈共鸣。随后,他们默契地垂下头颅,专注得仿佛在雕琢一件稀世珍宝,逐字逐句、咬文嚼字地品味着手中报纸上的新鲜内容。京城的大街小巷,相似的画面不断涌现,每一个角落都上演着类似的剧情:人们在短短的一日之间,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类新闻资讯,那种初识新事的新鲜感和满足感仿若逢年过节般欢腾。

昔日里,众人或许只能借诗词歌赋消磨时光,而在今日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层出不穷的新鲜故事犹如繁花盛开,供给人们茶余饭后热议评说,此种转变无疑让人欣喜若狂,精神为之一振。

街头巷尾,各种鲜活的故事如同涌动的暗流,其中既有夜色下的孀妇门前探秘者留下的惊鸿一瞥,又有屠夫勇救溺水人于危难之际的英勇事迹,诸如此类的小城逸闻,数不胜数,足有七八则之多。然而,在众多的话题中,有一部扣人心弦的悬疑大戏犹如一枝独秀,引发了全城百姓的瞩目与热议,那便是——饱受诅咒笼罩的白马庙。

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庙宇,如同一块磁石深深吸附着京城百姓的目光和好奇心,将他们的思绪引向了一个个未知的深渊。无数民众聚集在预先邀请来的读报人身旁,围成一圈又一圈,像蚁群寻觅蜜糖般趋之若鹜,他们敛声屏气,唯恐错过任何一字一句。听闻那位笔名林小风的作者所撰写的半部未完之作中,那些骇人听闻的恐怖后果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身患怪病之人接踵而至,新生儿畸形事件频发,甚至有读书人因不慎沾染高僧血迹而导致智力衰退,乃至朝廷因此永不录用等骇人言论,宛如一道道疾雷,劈开人们的平静生活,直击心魄。

尽管真相尚未揭开其朦胧的面纱,但愤怒的情绪已然在群众中蔓延开来,他们犹如被激怒的狮子,纷纷将满腔义愤指向了那个看似平静却深藏危机的白马庙,只待谜底揭晓那一刻,正义之声能否涤荡邪恶,恢复往昔安宁。

对于诸多浸润在诗书瀚海中的士子来说,他们对近日报纸中新设的“心灵鸡汤”版块的关注度陡然飙升。其中尤以林小风根据《送东阳马生序》改编的文章引人瞩目。原作篇幅浩繁,非一目所能尽览,林小风凭借顽强的记忆力,断断续续复述了半篇文章的内容,但由于记忆有限,无法完整复写全篇。于是,他派人疾驰阳曲县,寻访知情人,依据回忆补足剩余部分,并精心打磨字句,确保整体意境虽经拼接仍不失原作之风貌,最终得以付梓刊印。

当这篇饱含心血之作呈现于众人眼前时,许多人对林小风的看法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原本那个被贴上狡黠、奸猾标签的人物形象瞬间变得鲜活而立体,化身为一个出身贫寒却为了求学知识而不畏严冬酷暑、忍冻挨饿的少年郎。即使是在滴水成冰的冬季,手脚冻得僵硬麻木,他也坚持夜以继日地刻苦攻读。

人们无不为之动容,纷纷感慨万千:“假若这样一位坚韧不拔、矢志向学的少年日后真的因生活所迫成为世人眼中的奸佞之臣,又怎忍心苛责其当初的选择?毕竟,在如此艰辛的生活之下,何来多余的力气去指责他人?更何况,林小风文章中那些直抵人心、掷地有声的警句格言,分明是他亲历生活磨砺后的真实感悟与智慧结晶。如此坦诚无伪之人,是否真的能戴上奸臣的帽子?即便是真,仅凭这一份真诚和执着,也足以让观者感动涕零,泪湿衣襟。”

此刻,在靖江日报社内,李德贤正捧着最新一期的报纸,口中连连抱怨。“林兄,非是我挑剔,你撰写的这些所谓的‘心灵参汤’,究竟能带来何种实际效用?岂不是白白占据了报纸那宝贵的空间?”他一边说着,一边手指频繁地点向那一片名为“心灵参汤”的栏目。

林小风并未急于反驳,而是转过头来,淡然而又深邃地望着李德贤,反问一句:“殿下可曾深入思考过这些文字背后的深远意义?试问天下学子之中,春风得意者固然不少,但困厄失意、渴求慰藉的灵魂难道不是更多吗?”

李德贤听罢,沉思片刻,略显迟疑地回应:“的确,世间失意之人众多,但这与文章的价值又有何关联呢?”林小风尚未给出答案,然而他的眼神和微笑似乎已经为这个问题预留了一处深深的伏笔,等待李德贤去揭开这“心灵参汤”背后的民生百态与人间冷暖。

林小风的面容上挂着一抹淡然,仿佛春日湖面般波澜不惊,然而他的眼神却犹如深邃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其中蕴藏着坚定与智慧交织的光芒。他缓声而语,言语间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正是因为这世道里失意的人比比皆是,如繁星点点,因而这个版块应时而生,特地为他们量身打造。欲在人心中立信、于世间树立公正的口碑,首要之策就是广泛联络大众,尤其是那些屡遭科举打击、平日生活在他人冷嘲热讽中的书生们。我们用宛如心灵参汤的文字去温润他们疲惫不堪的灵魂,就如同那温和滋补的汤药一点点滋养着虚弱的身躯,期待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沉睡的生命力,使其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在这平静表象之下,林小风此举背后暗藏着他更为深远的筹谋与决心。由于那些有着深厚背景的读书人往往依附权贵,对他进行恶意攻击和诋毁,为了洗刷自己日渐蒙尘的名声,他不得不另寻蹊径,全心全力争取那些同样无权无势,但却同样饱受生活砥砺的广大学子们的认同与支持。于是乎,他全力以赴地创作出一篇篇如同心灵疗愈良药般的“心灵参汤”,坚信唯有真诚方能触动人心,如此诚意之举必将在人们心中激起共鸣,最终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这靖江国文坛之上,固然不乏诸多激励人心、鼓舞士气的鸡汤之作,但在林小风的眼中,这些作品大多过于内敛含蓄,像是清淡寡味的茶水,无法真正触及到人们心底最柔软、最深刻的情感地带。与此相比,他精心筛选并汲取21世纪文学精华,调制出一种融合古今的新式“心灵参汤”。其浓度之高、韵味之浓,就像一道道珍馐佳肴,甫一入口,便让人感受到醇厚鲜美的滋味,与市面上常见的普通鸡汤相比,无疑是天壤之别。这样的文字盛宴一旦品尝过,便会在读者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让人回味无穷,久久不能释怀,仿佛经历了一场精神洗礼,从而对人生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与感悟。

是夜,报社的灯火如繁星般璀璨,林小风与李德贤的身影在其中忙碌不息。那盏盏灯火映照出他们专注而坚定的眼神,犹如照亮黑夜的一把火炬。此刻,一份报纸销售报告被呈递到林小风面前,其内容让他不禁为之愕然:短短半日之内,今日发行的第一版报纸已在全城售罄,市场反馈更是惊人,无论是士人、农夫、工匠还是商贾,都对这份报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翘首期盼着明日第二版的出炉。

与此同时,杨白溪等人仍在报社内埋头苦干,笔尖在纸上飞舞,犹如乐师拨动琴弦,奏响时代的旋律。直至深夜时分,他们才将明日所需的新闻稿件整理完毕,并迅速送往印坊准备刊印。

林小风凝视着手中的报告,感慨万分,随后起身巡视在座的各位记者。只见众人虽然疲惫但精神抖擞,如同一队英勇的战士,他便高声激励道:“诸位兄弟们,你们的努力就是生活的舞台,能否赢得世人的喝彩与赞誉,全在于各自的勤奋与否。今天稍有懈怠,明天可能就无法追回。我在这里要问大家一句,你们是否感到幸福?要知道,幸福并非从天而降,而是源于我们每日每一刻的拼搏和付出。”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报社内回荡,仿佛唤醒了每个角落沉睡的力量。

众记者闻林小风此言,如同被点燃的火把般瞬间振奋起来,他们齐刷刷地抬起头,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亢奋之色,异口同声地回应:“幸福!”林小风嘴角勾勒出一抹满意的微笑,心中暗自赞叹:这群实习生果然斗志如火,其积极性与热情令人赞赏不已。他略带豪气地宣布:“很好!日后我定会为诸位定制床垫,供你们在劳累之时能在报社休息,然而工作固然重要,身体的保养同样不容忽视。”(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