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喜出望外(3更 求打赏月票!)

1个月前 作者: 皎皎秦时月
第522章 喜出望外(3更 求打赏月票!)

第522章 喜出望外(3更 求打赏月票!)

一进门,萧何就看到走廊上有两个很眼熟的人,定睛细看,不就是昨天那两个看门的人吗。

这两个看门的人,自然也认得萧何。见到萧何就是太子要见的人,二人顿时慌张起来。

萧何倒是不会把这等小事放在心上,只是那位秦国的高官,这排场未免太大了。

昨天那么多兵马,原来只是给他清理道路而已。人也该是晚上才抵达沛县的。

而且他居然一个人占据了整座驿馆。

这個人的来头,绝对不一般。

萧何很快就被延入一座堂中,只是堂中空无一人。

渠丰将人领到门口,就高声道,“少主,我已经将人带到。”

“退下吧。”

萧何没敢多加思索,立刻道唯去执行命令了。

“贵人?”

萧何不知道该不该打开这道门。

萧何心里有些慌,到底是什么样的权贵之后,居然看上他这样的布衣之士,小小吏人。

萧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里走,宽大的室内,只摆着一张案,案上铺着一卷帛书。

萧何的头上冒了许多汗,还好这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否则他必然要连汗都不敢冒。

只是当萧何走到案边,拿起案上的帛书打开一看。

帛书十分显眼,用铜台高高支起。

萧何还没反应过来,刚进入室内,后脚就有人把门给拉上了。

萧何已经不敢猜了。

萧何敢往豪门世家想,已经是极尽胆量了,不料对方居然还说他说错了。

“可惜,你只猜对了一半。”

萧何望着上面的诗,一时间竟然忘记了怎么说话。

他看到门扇另一面,隐隐约约有剑光闪烁,还有弩机的三棱箭头在闪着寒光。

萧何循声看过去,看到右边屏风后还有一道门,只是门是关上的。

“你去到案上,那里有一首我写的诗。你将它拿过来,读出来。”

声音是从房屋的一侧传来的。

让萧何感到意外的是,听声音房间里的人竟然是个年轻人。

“不知尊驾召见,所为何事?”

从声音来看,是个青年人不错;再从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行为看,对方绝对不是一般的权贵之后。

“秦吏萧何拜见贵人。”

萧何读书极多,而且动不动处理大量的公文案件,这样的诗词,他只需要盯着几秒,就能够读毕。

若是别人,也许读着读着才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可就萧何,他这样的能力让他第一时间不仅仅猜到了对方的真实身份,更加因为对方为自己做的事情五脏六腑都开始抓刺起来。

萧何的脚步变得十分沉重,这份大过于天的厚爱,对于萧何来说根本是短时间内难以承受的。

萧何来到右边的屏风处,他来到墙边上,摊开了帛书。

为了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萧何特意清了清嗓子,随后他一改往昔平和的语调,用极其高亢的音调大声高唱。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凤酒。

【秦酒清冽,以栎阳老酒为佳。其虽厚重凛冽,力道灌顶,酒性却极是醇正绵长,不黏不缠。秦酒也叫凤酒。周人尚是诸侯时,凤鸣岐山,周人以为大吉,酿的酒就叫凤酒。】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皎皎如月,何时可掇?

【原作皎皎,后来成了明明。】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萧何高声朗读罢,当然被扶苏这份心意打动了。

但是直到现在,他还是不敢确信,对面那个人就是声名显赫的秦国太子。

更让他不敢相信的是,对方竟然为了自己,千里迢迢从楚国的战场跑到了沛县。

但是,这份信的内容,却让萧何有了九成的把握,认为对面坐着的人,是秦国的太子。

萧何并不是骨子里懦弱之人,只是要他挺身而出,必须是为了值得的人,值得的事!

眼下萧何已经确定,对方就是秦国的太子扶苏。

手中的帛书,更是给他底气。

“萧何敢问,对面那座房子里坐着的人可是恒阳君?”

“恒阳君?”扶苏发出疑问,“你为什么认为这首诗是恒阳君写的呢?”

萧何也激动了起来,“须知当今天下,能让萧何佩服的人,着实未有几人。秦国太子恒阳君即为其一。”

“就因为这个,所以你认为是秦国太子写的?”

“不。只有秦太子有这样的心愿,让天下归心,而不是让天下顺服。”

扶苏听罢,自然哈哈大笑起来,“好啊!好个萧何。居然真的懂得我的心意。”

听得对方承认了,萧何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

当即作揖,“吏人萧何拜见君侯。方才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太子恕罪。”

萧何本来十分紧张,可是现在,他一整个喜出望外。

说话时因为过于激动以至于声音都在颤抖。

扶苏却并没有那么高兴,要得到一个有着治世才华的能人,并且让其专心辅佐于自己,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得到一个贤能,并且要让他永远忠于自己,像刘备和诸葛亮那样。

无论未来国家遭遇什么祸患,无论未来自己遭遇什么事情,无论未来自己做出什么选择,对方都要能够做到不离不弃。

但是现在,距离达到这个目标,还有些差火候。

“我不请自来,惊扰整座沛县,萧吏乃此地县吏,算得上是一方之父,可谅解我?”

萧何闻言,大为吃惊。

“太子,言重了。您抵达沛县,这是……”萧何顿了下。

扶苏却接过话,“我来沛县,是因为我听臣下举荐,说沛县有才士。此番前来,是为得到才士辅佐我,以安天下。我并非因为沛县来,却为的也是沛县一方庶民好。”

“从沛县归属于秦国那一刻起,沛县的土地就是秦国的土地,沛县的人不论他从哪里来,都属于秦国。”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