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范生许生,圣人教诲,君子固穷?

1个月前 作者: 苍穹隐
第241章 范生许生,圣人教诲,君子固穷?

没错。

本次作文题便是如此简单。

一个字穷,文体不限,意识是想写什么都可以,比如议论,叙事,戏曲,采访,书信,对话,小说,诗歌等等等。

难么?

当然不难,毕竟都给出了题目,尽管围绕“穷”之一字开写就是了,不用担心因找不到中心思想,而导致偏离主题啥的。

从这方面来说,这次决赛的作文题,论难度好像还远比不上初赛题。

毕竟当初初赛,可找出了一段三个渔人和漂流瓶的材料,让人摸不着头脑。

可要说这作文简单,那也不至于。

想写很容易。

但要想得高分,就不那么容易了。

尤其是要在1500篇作文中足够出彩,让阅卷老师能眼前一亮,就更难了。

且这次作文大赛为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其“创新”二次要牢牢围绕。

如果写的没有足够创新,而只是中规中矩的话,别说特等奖和一等奖,大概率连一个三等奖都拿不到,直接就泯然众人,掀不起丝毫浪花,这就是本次作文的难之所在。

好写,但又不好写。

立意明确,可就按照“穷”之表面意思写,那十有八九是得不了高分的。

总而言之。

这个作文题乍一看非常简单无甚奥妙,却又包含诸多寓意,想写好并不容易。

如果仅仅按照“穷”之表象化,如“贫穷”,“穷困”写,撑死得个及格分。

重点,还在于创新,在于与众不同,不然不可能从1500人中脱颖而出。

尤其是想要拿到9个特等奖的名额,要是不能让阅卷老师看一眼就放光,乃至爱不释手的话,那就干脆想都别想了。

不过这对林北来说,却是毫无压力,毕竟这题对他来说,是真的很好写啊!

“从哪个方面写好呢?”

“诗歌?小说?或议论叙事?”

“随便找一个文体,再字迹工整一点,估计都可以打满分而得奖了吧?”

“毕竟这题真是没啥难度,完全不够喝一壶的,感觉半小时便足以搞定了。”

这是林北下意识的想法。

且。

其中有自谦的成分。

毕竟如果他全力以赴的话,以爆浆麒麟臂的手速,完全不用半小时。

不过这又不需要比速度,他也用不着全力以赴,还得留着精力后续学习。

所以……

他在微微思考两分钟后,便悠哉悠哉的开始下笔了,且笔速不快不慢的那种。

他没有写议论叙事,也没写诗歌古文,不讲究噱头夸张,而就写了一个简单故事。

故事如下……

标题:穷。

江南有两个书生,一姓范,一姓许。

俗话说的好:“苏湖熟,天下足”,江南的富足惹人羡慕。如果硬要从这里的人中挑出个“最穷的”来,那非范许二人莫属。

一传十,十传百。

大家都知道有两个穷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活得不如乞丐。

可怜那许书生才及弱冠啊!人长得可俊,粗布褐衣破了几个洞,穿在身上也难掩其华,连菜市上的农妇看了他都心疼,说他是一块美玉落在了淤泥里。

许书生听了那些传言总淡然一笑,向东方拱手言道:“圣人教诲,君子固穷。”一句话说下来,头正正好好晃了三圈。字字铿锵,让人敬意油生,心服口服。

许书生的清高贤名也一传十,十传百,世人皆知其德。

可范书生却是另一种境遇,传说他五十贫且饥,一把年纪了穷得面黄肌瘦,连个媳妇儿都娶不起,连七岁小儿见了他都会啐上两口,因为爹娘说大丈夫当建功立业,这范书生一事无成,多么可悲。

但范书生不与人争,只说自己“不悲口无食,不悲身无衣”。

官府的征召令下了第二次了,只请许书生入仕。许生家的门多年未修过,破破烂烂也关不严实。可他硬要把门合上,对那传令的小吏闭门不见。那官老爷见请人无用,无奈只能做罢。

许书生耳朵里塞着棉絮,虽然也挡不住门外那小吏的大嗓门,每次有贵人来访他都这么做,假装自己听不到那些市井俗人还有污浊入世之人的声音,自背自的书,时不时哀叹两声没有知己的心酸。

可这次似乎方法失灵了。

门外那人见许生背书不停,闭门不见,竟一脚踹碎了许生的家门。

“我乃是太子般下的人,哪个是许生,竟敢闭门不见。”许书生一呆,这才发觉来人并不是从前来过多次的那个小吏,而是一个穿着锦袍,腰保宝剑的英武男人。

许生立刻把腰板一挺,拱手就要辞谢。但那人不愿再听,拖了他就要走。

“嘶啦”一声,许生的衣袖太脆,被他给拽了下来,裂成两段。

隔壁的人听得响动都来围观,看见许书生抖着半截衣袖,双目猩红,也不管来人看着多么富贵,七嘴ハ舌骂起来。

“各位冤枉我了!我们太子殿下真心诚意想请许先生作门客的。”那人赶忙解释。

但群众却不依不饶,谁叫那太子的名声也不好,茶馆的老先生都说今上三年之内必废太子,许生这一去,名声前途可不尽毁了?

“圣人教诲,君子固穷。”

许书生向东方拱手说道:“我许氏不求富贵,不侍太子,大人另请高明吧!”

这话说得有风骨,那人也恭敬了许多:“实不相瞒,北方适逢凶年,饿殍千里。太子殿下前去赈灾济民,急需先生帮忙!”

他躬身说完,没想到许生依然不为所动,“伯夷叔齐也饿死山中,求仁得仁何其有幸。”

周围众人你看看我,我瞅瞅你,眨眨眼睛,好像没懂。

“让我去吧。”一个面黄肌瘦的中年人从人群中挤到面前,他和许生相比竟显得更为困穷,仿佛一个真正的乞丐。

“你谁啊?”太子侍从打量了他好几眼,确定他不是什么有名声的人。

“我是他师兄,姓范。”范书生指着姓许的书生,面不改色地说道。

许书生被他一指,愣住了,好半天才转过弯来:“范兄大贤,堪当此重任。”

太子侍从满意地点点头,带范生走了。

从此江南再无范书生,倒是京中多了个范大人,听说太子知人善用,请到的范先生为生民立命,功德无量。江南小镇上的人早就不敢骂范大人了,只心里说他贪恋富贵,沽名钓誉,哪里及得上许书生万一。

而另一边,自从太子侍从走后,许生贤名更上一层楼,他不愿被世间功名所累,更不愿被俗人言语所污,所以那侍从一走,他当即打来井水洗耳,来保全自己的清白。

江南的两个穷书生都出了名,人皆唏嘘。

十年后。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

江南的小镇依旧太平繁华,许生的衣裳更破了,他正跪在江边想要捉条鱼来饱腹,却见天水相接之处,一叶小舟载着清辉遥遥飘来。

半江渔火,一枕清霜。不知为何他想一直等那小舟慢慢来到他眼前。

“范……范兄?”

舟中人仿佛没有变老,还是当年模样,没想到等来的会是不想见到的人,许书生讥讽一笑:“范兄当年为何自称是我师兄?"

“都是圣人子弟,自然为兄弟。"

“圣人教海,君子固穷。"

许生的话不依不饶。

“……”

范生久久没有言语。

你可知,何为夯?

不惧穷困,却关心无穷。

我也想要广厦千间,好养天下万民。

这些话,范生没有说,他只是默默看着眼前的年轻人,目光悲悯。那一刻许生仿若看到了一池清水,容得万千星光。

良久良久。

范生沉声低语:“愿卿……求仁得仁。”

以上,便是林北所写作文。

耗时30分钟,真的是不快不慢,共计1700字,在字数要求上完美符合。

乍一看,非常之简单,这真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已,行文没有太多的繁冗,也无高深典故,就讲了两个穷书生。

不过,这真的很简单么?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如果是一个真正内行人,一看见此作文,必然是眼前一亮,乃至挪不动目光。

且在反复咀嚼之后,肯定是越嚼越有味道,然后大呼一声:“妙极妙极!”

这文,看上去虽然简单,但实际却一点都不简单,其中立意实属上上乘。

毕竟一般作文说“穷”,只能停留在“贫穷、穷困、穷尽”等直观的诠释层面,很难深入到文化肌理中,平平无奇。

可林北的作文却将两个书生的人生理想作了一个深刻的比较,一个“固穷”,虽然清高,但是专注小我;一个“不悲口中食,不悲身上衣”,但分明是秉持诗圣杜甫所具有的“民胞物与”的大我之爱。

该作文不仅有对儒家推己及人思想的关切,而且在立意高远处很巧妙自然地扣题,构思立意又何止胜人一筹?

且读此文,相信许多人都会联想到范仲淹,对方也刚好是江南人,也刚好是少时家贫,也刚好是忧乐天下……

啧啧!

两者有关系么?

好像没有,但好像又有。

很自然的会让人联想,可见林北作文功底之深,已趋于一种化境了。

~( ̄▽ ̄~)(~ ̄▽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