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这就是人类的大脑吗?

2个月前 作者: 东医
第77章:这就是人类的大脑吗?

紧接着,电钻声再次响起。

林涛如法炮制,又分别在额结节下和耳前颞底处钻孔。

锋利的钻头瞬间刺穿颅骨。

顿时骨沫飞扬,泛起一团白雾。

第二个孔...

第三个孔...

林涛肌肉紧绷,握着电钻的手,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在场众人,大气都不敢喘,生怕影响到林涛。

第四个孔...

第五个孔...

终于,林涛放下医用电钻,拿起了一旁的马克笔。

此时,老人颅骨上的钻孔,排列有序、整齐划一。

林涛沿着钻孔,点对点画成线,顿时,整个水肿部位全部覆盖在钻孔内。

如此神奇一幕,让众人大开眼界。

“这还是第一次见这么标准的钻孔!”

“仅仅五个眼,就把病灶部位标了出来,真是太厉害了。”

这时,一旁的张勇突然惊呼道:“你们快看林涛打的眼!”

突如其来的叫喊声,吓了众人一跳。

难不成林涛的操作出问题了?

众人面带疑惑,看向林涛的钻孔,顿时目瞪口呆。

五个钻孔,虽深不见底,但没有一滴鲜血从里面渗出。

它像艺术品一样,陈列在众人眼前。

“这得需要多么精准的把控,才能做到滴血未出,简直太妖孽了!”

“谁说不是呢,这种技术,恐怕就连咱们神经外科的医生,也做不到吧。”

赏心悦目的操作,让众人大饱眼福。

就在他们还在感慨的时候,林涛已经拿起放在一旁的手术刀。

银白色刀身,在灯光的加持下,显得无比耀眼。

精致的刀片,更是散发着寒光。

见到此幕,众人的议论声戛然而止。

此时林涛双眼微眯,手持刀片,顺着老人头皮开始往下切。

他动作迅速,走向犀利。

手术切口从颧骨弓上耳屏1cm处开始延伸,经过耳廓抵达顶骨正中。

随后林涛刀锋一转,沿顶骨正中线,划到前额外一寸,最终达到眉间。

整个过程用时极短。

可能连五秒钟都没有。

头皮分离的工作便已经完成。

此时在场所有人早已惊的说不出话。

特别是看到林涛举重若轻的操作,仅仅一刀,就将患者头皮与颅骨分离。

这种大巧不工的操作,充分体现了林涛的能力。

“准备游离骨瓣,进行大脑减压。”

此时林涛正沉浸在手术之中,因此并没有注意到在场众人的惊愕的神情。

随着一道清脆悦耳的响声,一块头骨从患者身上取出,放进了无菌治疗盘中。

它洁白通透,看上去有孩子手掌大小。

最关键的,它周围切记光滑细腻,边线规整,很难想象是刚取下来的头盖骨。

“你把这块骨头保存好,一会还需要让家属确认一下。”

林涛将治疗盘递给了一旁的张勇。

此时张勇早已呆若木鸡。

他本能的接过头盖骨,眼睛却一眨不眨的盯着老人。

随着大骨瓣去除,老人的大脑在一层薄薄的硬脑膜覆盖下,清楚的展示在众人面前。

大脑皮层:顶叶、枕叶、额叶...

还有那表面凹凸不平的脑沟,纵横交错。

活生生地大脑,在不停蠕动。

这种近在咫尺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远远比教科书、视频上的图文更加震撼。

“乖乖,这就是人类的大脑吗?”

“看上去真跟平时吃的豆腐脑差不多呢。”

如此近距离的观摩,别说普通人,就连在场所有医护人员,都瞪大了双眼!

就在这时,一道惊呼突然响起。

“你们快看老人的瞳孔!”

只见负责观察生命体征的高晓雨,惊奇的发现老人不规则的瞳孔有了变化。

话音刚落,原本散到边,毫无反应的瞳孔,开始逐渐回缩。

这是颅内压降低的表现。

与此同时,原本报警不断,需要随时调整药量才能维持的生命体征,也渐渐稳定。

林涛见状,拿起一根无菌棉棒,开始刺激老人脚心。

随着脚趾摆动,老人开始有了反应。

“老爷子,能听见我说话吗?”

林涛又来到床旁,大声呼喊着老人。

原本昏迷不醒,毫无反应的老人,竟寻声挪动起脖子。

“还不错,各项指征都在恢复中,准备转运,完善术后工作。”

林涛嘴角微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

见到此幕,众人这才从震惊中回过神。

老人好了?

这么快?!

众人一想到刚才老人凶险万分的场景,不禁暗自感慨。

果然,无论什么疾病,只要有林涛在,就能手到病除。

“手法精湛、力道精准!”

“瞬息之间,就完成了去骨瓣减压,这样的技巧,我一辈子也学不会啊!”

此时张勇还沉寂在刚才的手术之中,无法自拔。

“别想了,林医生喊你去见家属。”

高晓雨拍了一下还在愣神的张勇。

“哦哦,不好意思,刚才的画面太震撼了,我还没有反应过来。”

如梦初醒的张勇,连忙起身朝门外追去。

看着他跌跌撞撞的身影,逗得身后的高晓雨咯咯直笑。

“如果换做是我,恐怕也是这样的表现吧。”

高晓雨情不自禁又回忆起刚才林涛手术的场景。

果断抢救,帅气指挥,那不容置疑的神情,深深刻在高晓雨的脑海中,让她不禁脸色一红。

......

抢救室外,林涛正在跟老人的女儿谈话。

“老人的情况,刚才已经跟你谈过了。”

“去骨瓣减压手术很顺利,老人的颅内压也降下来了。”

刚说到这,女人激动的握住林涛的手。

“林医生,真是太感谢你了。”

“这次我父亲的命,完完全全是你救回来的。”

女子在抢救室门前等待的时候,也打电话咨询了相关医生。

通过了解,她这才知道,像父亲这种情况,由于耽误时间太久,病情危急,被救回来的概率极低。

甚至,即便侥幸救回来,很大概率也会成为植物人状态。

一想到,女人不禁潸然泪下,暗自自责。

所幸,这饱受煎熬的等待,在林涛的手术下,戛然而止。

面对女人充满感激的道谢,林涛不知否认。

毕竟老人之前的情况太危险了,要不是他突然决定行现场手术,恐怕老人真如女人所说,永远醒不过来了。

“不过,有些话我必须现在告诉你。”

林涛想了想,还是说道:“老人已经推到麻醉复苏室,等待转醒。”

“在此过程中,只要老人没有潜在的并发症,比如血管弥漫性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及小血管瘤等症状,他很快就能醒过来。”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说,毕竟现在许多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现象。

这种肉眼看不到,甚至有些连机器都检查不出来的隐患,林涛必须告诉家属。

“我明白,林医生,你只管治,我相信你。”

经过这一系列的抢救,林涛的操作已经彻底征服患者家属。

因此他说的任何话,女人都无条件信任与接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