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

3个月前 作者: 人间需要情绪稳定
第三十章 恩怨尽销

当大家认定心高气傲的沈富生昨天离开了就不会回来时,沈富生和傅晚明一同出现在会议室。傅晚明将之前的方案比拼当作寻找正确方向的探索,现在已经找到了,无论之前大家有多少分歧,都要放下心结,同心协力朝一个目标冲。沈富生为之前的自负道歉,并表达了对新研发模式的拥护和攻关的决心。

趁热打铁,傅晚明把基于功能链的导航卫星系统工程研发模式第二次隆重推出,并顺势按照新方案四大功能链进行项目成员分组。孟星高分到载荷功能链并成为负责人,解杰和余行健分到了电子学功能链,刘建设分到了控制功能链,沈富生和钱宇被分到了结构热功能链,陈墨和其他几人回归项目线,穿插几个功能链,负责整体调度,其他人也一个不落,各归各位。

新的团队就此组成,大家对新的位置和组织十分满意,除了结构热功能链。原因还是沈富生,之前的老成员将比拼失败归咎于他,合并的新成员还没忘记他之前的趾高气扬。

沈富生一说话,下面的人何琴书已经翻了个白眼,没办法,谁叫沈富生以前说人家墙头草。沈富生想说个反对意见,尽管用了好几个谦词,刘建设和钱宇还是忍不住打断了他的话头,还是没办法,谁叫沈富生叫人家“老弱病残”组队。过去所有攻向别人的箭矢,一个不落,原路返回了。

“大家别这样,比拼要结束,现在我们是一个大团队,工作一定要客观,放下成见。”

傅晚明苦口婆心地劝导,但心结不是物品,一声令下说放下就放下,就是傅晚明不能强行要求大家马上对沈富生改观。沈富生心里不好受,实属自作自受,也只能等时间去消化了。

这天,沈富生在会议室里拆解结构热功能链的任务,他把此前孟星高和钱宇做的方案投在屏幕上。

“根据降本增效的目标,我们想要采用一箭多星,直接入轨的发射方式,这样会使得卫星在发射入轨过程中较长时间处于低热功耗状态,温度容易偏低。咱需要综合考虑外部热环境条件、运载上面级约束和自身主动加热措施,从而既保证卫星设备达到相应的工作或储存温度水平,又节约蓄电池供电量。这个地方我认为传统方式还是有一些地方可以借鉴的……”

本来说得好好的,一提传统方式钱宇火了,突然站起来说道:“沈工,既然咱已经决定采用新方案,拜托你就不要一直往旧的道路上引了。”

钱宇对沈富生的不满,导致他完全没有办法就事论事,只要是对孟星高方案的修改,他的脾气一点就着。

“小钱,你误会了,不是走传统的路线,我只是想调整原子钟板热设计,综合运用被动热控措施和精控温的主动热控措施实现温度稳定性的指标要求。”

沈富生恐怕近十年都没有这么低声下气地向一个年轻人解释了,可惜钱宇哥们义气起来,完全听不下去。沈富生只好散会,决定自己把解决方案做出来,在跟大家摆事实讲道理。

孟星高今天准时下班,遇到等电梯的人多,好在楼层不高,于是他从安全出口进入,打算走楼梯下去。才下了一层,就看到了沈富生搭着扶手,背对着自己坐在满是灰尘的楼梯台阶上。

孟星高知道沈富生最近不好受,大家都还没有从比拼前的对抗氛围中脱离出来,估计朝他撒气了。但沈富生是何许人也,未来院的元老专家,过去人前人后都是光鲜模样,如今这样落寞,估计是没地躲了才来这楼道里坐着。自己要是当面戳破,多尴尬啊。于是孟星高转身想要推门离开,结果安全出口鲜有人来,门铰链生锈了都没人换。一阵咔咔怪响,在安静的楼道里格外刺耳。

沈富生听到动静,循声望去,正好和孟星高四目相对。事已至此,孟星高不得不硬着头皮走下来,并排坐在沈富生旁边。

“那个,沈工,你也是嫌电梯人多走楼梯啊。”孟星高实在不是什么能掩饰尴尬的能手,这寒暄说了还不如不说。

“对不起,小孟。”此刻,沈富生已经卸下过去尖锐如刺猬的铠甲,露出孟星高从未见过的脆弱。

孟星高没想到沈富生会跟自己道歉,想要安慰几句,又想起沈富生的嚣张模样,看不上自己就算了,反正孟星高也不在乎,但对钱宇等人的冷嘲热讽,孟星高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孟星高可以骂沈富生倚老卖老,骄傲自满,可不能否定沈富生的能力及以前对未来院的贡献,毕竟过去,未来院没有人愿意来的时候,沈富生什么好处都没要,离开家人跑过来支持,就像钱宇他们,明知道胜算不大,依旧义无反顾地加入自己团队。

“今天开会的事,钱宇和我说了,我仔细看了下,确实是我们考虑不周,你指出的地方很对,我们受教了。唉,我气是气,但我原谅你了,不是因为你经验比我多,而是我知道,你考虑的从来都是自己能给未来院带来什么价值,从来没有想要跟未来院要什么。”

沈富生突然有点鼻酸,他知道他性格不好,大家问他意见是看得上他的专业能力,不是喜欢他这个人。这些年别人对他的评价并非没听过,有人表面敬重,背地里说的也不好听。沈富生不敢奢求别人去尝试了解自己,没想到到了这个时候最了解自己的人,竟然是这个毛都没长齐的孟星高。

“我不知道你年纪轻轻也听得进我的意见,早知道,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好好合作,唉,何必弄成现在这个样子。”沈富生说道。

“沈工,现在也不迟,请您现在就好好指点我,到底原子钟板热设计要怎么弄?”孟星高说道。

“我跟你说,我们可以在安装板预埋热管一侧布置若干路主动控温回路,采用高精度控制算法对各加热回路进行闭环控制,保证原子钟辐射板温度平衡在设定的工作温度点上……当温度偏差处于控温阈值之外时,采用直接开关加热控制,当温度偏差进入控制阈值区域是,才开始高精度算法控制……”沈富生说起专业领域也是一时半晌停不下来。

“沈工,停停停。”孟星高说道。

“怎么,你也觉得我说的办法太传统?”沈富生有点没信心地说道。

“不是,沈工,这个台阶太硬了,屁股疼。”

“要不,咱明天说。”

“行。”

“走。”

孟星高起身,对沈富生伸出一只手,沈富生犹豫两秒钟,就借力站了起来。

孟星高嫌弃地看着自己的裤子,离开沈富生一步,啪啪拍着上面的灰,“我说沈工,咱以后不高兴,换个地方坐行吗?看这一屁股灰。”

“行行行,你们年轻人真是穷讲究。”

第二天一早,孟星高和沈富生有说有笑地走进办公室,这画面太不和谐了,大家都瞬间忘了今夕何夕,以为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这里你设计的不安全。”沈富生说道。

果然,沈富生还是找碴时候看起来正常,之前装模作样太叫人不适应了。

众人面前,孟星高虚心表示接受,“沈工,之前方案比拼的时候,你提及中国航天成功的经验之一是定型思维,产品要在技术状态上固化,设计定型后进行试生产,在这个过程中改进和固化,最终固化之后就不要轻易改动,以保证批量产品的稳定性。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卫星这些年发射成功率高。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定型思维泛化,uu看书 .uukanshu.net 就是不要要求产品固化,而是要求工艺、生产过程、试验方法等这些固化,兼顾创新和稳定性?”

“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国家要求提高自研比例,举个例子我们过去用的进口元件,现在如果改成国产元件,我们固化选型标准,把原来可靠的元件分解到指标,然后找到合适的国产元件?创新的技术更加成熟的工艺标准来生产可靠的产品?”沈富生问道。

“对对对,旧瓶装新酒,不拘哪个产商,只看度数和口感。”孟星高说道。

“行,我试试。”

沈富生也不迟疑,直接在白板上写写画画起来,敏感器、执行器、推进产品上面写个型谱化产品,测控、能源、时频上面写个迭代。孟星高看了看,又在迭代旁写上总体电路。钱宇好奇过来看看,把热控产品归到型谱化产品一侧。这边讨论得起劲,陆陆续续有人被只言片语吸引了过来,你添一笔我添一笔写得满满当当。能看全局的人不多,但到部件级,每个人至少是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讨论起来分歧自然也不少,不是你把我划掉,就是我把你划掉,着急了说气话,抢马克笔,但这次谁也没往心里去。

不久后的一个上午,沈富生踏进办公室,罗一鸣和何书琴站在那里问道:“沈工,我们有个问题可以请教一下吗?”

沈富生突然有种久违的感觉,在视线模糊前,他赶紧应道:“等我一分钟,接杯水就来。”

科研人员其实挺简单的,会因为一个细节吵得面红耳赤,更会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又和好如初。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