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互为明灯

2个月前 作者: 大先生吃土豆
第466章 互为明灯

第466章 互为明灯

金盾工程,说起来跟海湾战争还有点关系。

90年代末,我国政府为适应全球信息化趋势,启动信息化系统工程——“十二金”工程。

“金盾工程”作为其中之一,即公安信息化工程,从98年开始实行。

公安门户网站,便是从金盾网开始。

同年,消防也从这个工程开始,搞信息化,实现消防业务办公自动化、消防业务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

金盾网,是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结合,由于网络协议的开放性、系统的通用性、计算机自身的脆弱性,以及庞大的代码基数,产生了数以千计的安全漏洞,公安系统无数单位的网络管理员在不断寻找漏洞,进行安全填补。

昆指,便在其中取得了优秀成绩。

学校拥有一批懂得电脑技术的高学历教员,利用此优势,针对防火墙部署、认证系统,终端安全系统、路由系统等,进行了大量改善,并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论文。

不能说昆指的网络安全技术就有多先进吧,但也是昆指在研究领域为数不多的重要突破地和论文大量产出地。

论文,可是学校发展的硬指标。

正好,十年时间,金盾网逐渐完善,相关研究逐渐落幕,热情减退,学校领导也对如何保持学校对互联网与电脑技术的先进性感到头大。

整个操场上的指挥员都在趁着这个机会,激励着自己的集体。

从建筑防火,到应急救援,甚至电工电器,电脑知识,智能系统,没有他不懂的。

训练部,那可是大队和教员的主管部门,学校最重要的部门,等同司令部!

看吕部拉着那个变态兴冲冲往办公楼走的样子,大家都知道,他要发达了。

“小方,为学校赢得荣誉,是每个学员应尽的责任,这可是评职定衔重要的一环,你的体能业务优秀,全国赛场看见了,学校可没看见。”

……

“走!去我办公室!系统开发,领导怎么说的,你怎么想的,跟我聊聊!”

“走!小方,我请你喝茶!”

方淮这几天逛校园,看到各处宣传栏上有学校教员们在《数字技术与应用》,《科技信息》,《信息通信》等不少相关报刊的论文刊登截报。

“去…是一定要去的!为校争光,义不容辞!”

电脑技术这东西,更新太快,没东西研究,不进则退。

“诶,热個身就行了嘛!这点训练量,对你来说算什么?过几天,我安排你去参加昆明军校的体能交流!有你练的!”

吕部长一听,胸膛挺起来了,一把拉住方淮的胳膊,就往办公楼那边走。

方淮一脸抽搐,也不敢反抗,被吕部拉着往办公楼走。

方淮没有藏拙,甚至比较主动,因为他还要趁着在学期间,完成一篇以中国消防改革为大题的宏观论文,尽量要获得学校领导的支持,帮他把这篇论文发扬光大。

“首长…我还训练呢!刚热的身!”

整个操场的人,都看到了这一幕。

办公室这一聊,便一发不可收拾。

“首长,我想也是如此。”

方淮的嗓子卡了一下。

“小方,既然你知道,那我就直说了!咱们学校,是你唯一的选择!”

吕部长的笑容这才重新灿烂起来,并且,声如洪钟。

本就热腾腾的操场,更热了,无数蒸腾起来的汗水,在半空中形成了一个“卷”字。

可不是所有大校都是端坐高台的领导风范,吕部对于方淮的思维十分感兴趣,而且颇为直接,一问到底,方淮的一系列想法,那是互有关联性的,聊到了系统和装备,就聊到了大应急,然后就追根朔源地聊到了中队改造。

值此时代,在消防系统中,昆指是少数对信息化技术具备科研能力的单位,正中方淮的信息改革想法。

吕部啊!请他喝茶!

方淮对这劳什子体能交流实在不感兴趣,正欲推脱。

“看见没有?体能好,领导就高兴,重视!想让领导亲自请伱们喝茶吗?只有两种途径!第一,严重违纪!第二,就是好好训练!”

徒留羡慕。

这下,有公司投资作为研究经费,保持眼界和技术的先进性,还能把技术产出转化为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领导如果真的看好系统开发,昆指将又有一项重要研究,处于上层视野中。

坐于沙发,双手架在膝盖上听方淮讲,乃促膝长谈,时不时问一句,时不时起身,茶水,一杯接一杯的给方淮倒。

因此,教员们对网络安全技术学习的热情是很高的,学校也把相关技术产出,作为科研部分的重要宣传点。

越聊,方淮越心惊。

这个消息,吕部长无法不兴奋啊。

越聊,吕部越专注。

这对一个依赖垂直拨款的单位,非常重要。

方淮对这个行动力很强的领导有点蒙圈。

“这,首长,我时间比较紧,可能去…”

方淮感受到吕部长的主动,立马顺势笑道:

吕部的知识容量,超乎他的想象。

吕部长骤然回头,笑容也凝滞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懂,显然是做过研究,开口就是大量专业名词。

聊起专业,吕部仿佛变了个人,脸上的粗浅微笑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方淮坐姿都越来越直。

此人不是武夫,而是文人。

他发现自己太小看了吕部长,能够统领众多教员的人物,绝非他在操场上看到的撸袖子大校这么简单。

而掌握大量知识的吕部长,也并不像宗教员一般动不动就要抖两抖,即使同样觉得方淮的思维过程顺序凌乱,也没有认为这是什么大问题,自身思维全程跟得上趟,几乎没打断方淮,从一开始的兴奋,渐渐转为沉思。

还有探讨。

“小方,你是我见过的消防后辈里思维最新颖,也是最全面的!能从科技发展的角度全面代入消防革新的,你是第一人!

你启发了我!

不过我听你的全套想法,似乎十分关注「消」类知识,而完全没有考虑过在「防」字上进行技术革新?”

方淮听到这个问题,有些紧张。

面前的吕部长开始领略到了他的深层思维,而且是个老学究,他怕一不小心,会暴露得太多。

但他也从未遇到过这般值得深聊,思维清晰的人物,内心有种强烈的交流渴望。

思索半晌,还是比较谨慎地说道:

“我入伍以来就在基层部队,对于防火内容不太了解…”

“不了解?”吕部长进办公室以来第一次打断了他,脸上也有了些莫名笑意:

“你不可能不了解,刚才你的地方联动里很大一部分就是防火思维,我猜,你的最终目的,是把防火剥离出去,对吗?”

方淮没想到吕部长说话这么直,瞪大了眼睛,一时语塞。

这话可不好乱说啊。

不熟的人,他是真不敢乱开腔,这件事在他的谋划中是徐徐图之,一旦意图暴露明显,可能会让他成为众矢之的。

可吕部长神色放松,聊到这个,直接翘起二郎腿,靠在了沙发上,道:

“你不必太谨慎,基层部队干部,普遍有这种想法,怪话很多,不是有种说法吗?防火丢出去的脸,是特勤补上的。

不过,消防两个字,你不能只读一半,解决问题的方式不是丢掉问题,问题离我们而去,却始终会存在。

而且,消防是断不开的,因为目的的统一,形成了一条坚实纽带。

我们的防火工作弊病确实太多,这是无可争议的,究其原因,跟你改变救援工作的初衷一样。

四个字,不够专业。”

方淮听到这句教训,心里略有不服,身子也同样靠了下来,似笑非笑。

“部长,不止吧?”

吕部长摆了摆手:“不要说酸话,解决贪腐是共性问题,不是消防的个性问题,权力可以找方法加以节制,贪腐可以加大惩戒,但不够专业才是根源。

防火防灾的专业性,不是我们一个国家的问题,是世界难题,最难的地方不在科技,而在经济,夸张的投入,和一时看不见的灾难风险,势必会导致大部分人的侥幸心理。

国家要发展,中央政府要控制投入,社会大众也得均摊成本。

所以,我们的许多人向上层提出意见,有了这次《消防法》的修改,通过法律来约束防火规程…新《消防法》,关注了吗?”

方淮听到这话,再次愕住。

世界上怎么会有人,跟自己的想法如此同步?

参与法案修订,从法律层面解决问题,改变体制,便是自己的终极目标。

半晌,方淮才悠悠道:

“岂止是看了…我都能背下来了。

原则修改了,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改为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

相较之前那一版,加大了处罚力度和范围,增加了企业防火义务,防火机关的责权增加不少,震慑力确实加强了。”

吕部长目光中露出赞赏。

“能看到这些,说明你的思维确实是全面的,我就说嘛,你能想出这么多方案,怎么会看不见防火的重要性?”

方淮却摇摇头。

“不过,但我觉得还不够,这次修订,并没有把消防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哦?”吕显智再次坐了起来:“这次修订,可是许多法律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不止你看到的这些,目标可是制定未来20年的消防工作方向,可以说是一次全面的修改,你觉得还有不足?”

“对。”方淮站了起来。

“我认为,政府统一领导六个字,还未能体现出应急系统的重要性,也太过笼统。

正如我之前的方案所说,大应急系统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全力支持。

所以,属地政府在其中的职能如果不明确,就会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问题。

比如「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这一条,没有明确责任边界,「可以」这种词,就代表着模棱两可。

您说我想把问题抛出来,丢给别人,然后放任它存在,我没这么傻,这只会让我们面临的问题愈加严重。

您说防火不专业,我看,防火不仅不够专业,力量还不足,如果没有明确的地方力量相配合,不可能有质的进展。

所以这次的修订,确实看到了一些以往看不到的问题,不过,在明确责任方面,有些抓小放大,对相关政府和部门的责权应该明确,减小消防的压力,更加客观的看待问题。

当然,我这么说,是基于目前的情况。

我理想中的防火,应该叫防灾,同样应该考虑应急部分,成立社会安全监督事务局,统一负责防火防灾,一个行局的体量,才足以支撑真正的专业,我所想的剥离,不是为了丢掉问题,而是把问题真正的细化。

一个灾害防治问题,一个办公室。

审批,以临时征召、匿名评估的方式签署原则意见,让第三方建筑安全评价机构来复查核准。

防灾技术和灾害处置技术,本身就是两个专业,协同,也应该是在应急资料方面的协同,消防不是越做越大,而是越做越小,小,不是责权小,是工作划分更细,为了更加锋利。

按照我的想法,「快速反应综合救援局」和「社会安全事务监督局」,才是应对自然灾害的雌雄双股剑,彼此独立,真正的剑锋交汇之处,在于安全信息和灾害专家库。

所以,我想建立这个系统,还有一点意义,就是在某一天消与防分割的情况下,仍然能够无障碍沟通关键信息。”

话落,是久久的沉默。

他是学者,其知识广度,更超过了局里的领导,一听到方淮所说的「快速反应」概念,就有了一些联想。

战略快速反应部队,在中国军队中,代表着14%的陆军,以及一部分空军,海军,由若干集团军和若干炮兵师、坦克师、航空兵师、空降部队以及海军舰艇编成。

如果他是借用这个概念,那么他想干什么?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