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全都是泡沫

24天前 作者: 大先生吃土豆
第514章 全都是泡沫

第514章 全都是泡沫

海鲜大排档。

方淮面上笑意满满,不断和大家说着话,时不时跟曹刚聊几句消防法的事,但桌面下的脚,却在不断顿地。

时间一遍接一遍的看,已经七点了。

这饭,大家越吃越带劲,但大连新港那边,竟然一直没有消息传来。

他也只是大概知道,爆炸时间在六七点钟。

按照他的预想,按理说这么大的事只要发生了,在座接待他们的都是总队干部,桌上肯定有人接到消息。

但到刚才,他终于忍不住问了问曹刚,得知来的一水儿都是法制处的干部,而最清楚自己等人在此的领导,总队政委,现在出差去了,压根没在辽宁。

妈的,法制处他也不出警啊。

方淮内心已经急不可耐,准备找个理由去新港看看时,他的电话,终于响了。

这下,所有人腾地站起。

外面加的水,和场内加的,只有一个差别。

“在什么位置?没走远吧?”

一般泡沫消防车是7吨水,泡沫满载3吨,如果不混合泡沫液的话只用车载炮打水,七吨水能用6分钟左右,80的水带一分钟最大压能供水一吨多,也就是说,一套远程供水系统,能供8—10台车不间断地最大压出水。

“喂,刘领导,您好!”

大领导?

尤其是二中队的,都有点惊了:上次鸡尾山那位,又要来了?!

尼玛,方队不会有什么领导召唤术吧??

这個人,没事是肯定不会打电话给自己的,甚至在BJ存下这位公务电话的第一天,他都没想过这个号码会主动打到自己的手机上。

……

“好!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

方淮却看了大家一眼。

准备工作很快,主要所有远驰而来的消防车都是空车,得沿路寻找消火栓,给几辆泡沫车和高喷加个水,保证到场的第一出水力量。

方淮也不再废话,看着大家:“任务,都清楚了吧?”

这下,电话里忽地传来于局的冷声:“没喝酒吧?”

电话里,也传来了刘领导严肃地问话:

一套远程供水系统,理论上每分钟能供10吨水,能开8条80供水水带最大量给水。

至于加水时间较长的供水车,可以慢慢加了再来,要是时间紧迫,到场内再加也行。

显然,于局对地方接待流程,还是很清楚的。

方淮赶紧对着全场压了压手,拿着电话站了起来。

方淮立即挺直了身子:“报告局长,滴酒未沾!拉动演习呢!怎么可能喝酒!”

电话挂了。

“湖南,贵州,两个试点化中队的全体作战力量!加上专职队,约130人,18台车!”

长桌所有人一齐高喝,几要震碎屋顶:“明白!!”

“那太好了!我和于局长在一起!现在要交给你们一个艰巨的任务!.高度重视特命你们两个中队,立即前往油库!配合大连支队,全力控制火灾!我和你们于局长,会即刻赶往大连!很快,也许X大领导,也会来!希望我们到的时候,能听到你们的好消息!”

看到打电话来的人,方淮心里一个咯噔。

电话那头,传来刘领导干脆利落的问话:

“小方,刚才我听辽宁总队跟于局长汇报说,你们两支试点中队,在大连演习?”

“是,首长!有什么任务?”

他们即使满载水过去,最大压力下,也打不了多久,主要还得靠供水系统。

一桌人在三秒内安静,而方淮开口第一句,也惊呆了他们。

大事肯定发生了。

方淮说着,看了看大家震惊的眼神,把手机打开了免提,放在桌上。

但这句一出,法制处的干部,和刚才饭间闹着要喝点的几个,冷汗都下来了。

就是场内的供水系统要是紧迫了,两套供水要是抽不过来,很可能会下令去抽海水。

这样的大火,方淮可不会太乐观,认为自己车上这点水能顶多大用。

一桌四五个辽宁总队干部,第一个接到消息的,竟然是他。

但今晚这种情况,恐怕所有的消防车都吃不了细糠了。

“即刻出发!”

原则上,海水是不能用的,盐分太大,对水泵损伤严重。

刘领导这才接过话茬,道:

“不错!拉动力量有多少?”

来之前他是打听清楚了的,大连的配置不差,支队战勤有两台远程供水车及配套系统。

“报告领导!就在市区,刚吃完晚饭!”

方淮面色庄严地答道:“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PM,7:33。

新港的现场处置,俨然是一场败局。

不是处置失败,而是火势发展,太快了。

内部10万立方原油正滚滚燃烧着的103号罐火光冲天,罐体东北角也出现了撕裂口,喷出的油发出“咝咝”尖啸,出来的油立马就着,形成大面积流淌火,毗邻的几个罐,也正被炙烤。

冷却103罐体,保护周围大罐的任务,就需要四五台水炮才能完成,还要围追堵截疯起的流淌火,到场的市区12个中队,27台出水车,已经有些跟不上趟了。

而且地上的流淌火随时在移动,一旦需要停枪转移阵地,必须得让附近的几支枪配合,才能保住消防车不被大火轰然而至。

现场已是手忙脚乱,却屋漏偏逢连夜雨。

北侧,通地一声!

正在大门口的丛支队长只见二三百米外一道小型蘑菇云呼地腾起,立马拿起对讲机道:

“趴下!趴下!哪里炸了?有无人员伤亡??”

指挥频道一时没有人回答。

特一对讲机频道却骤然传来大吼:

“管线2号阵地!后进!”

过了几秒,才有人报告:“报告支队长!人全跑出来了!但是北侧输油管线炸了!阵地没保住!流淌火已经控制不住,可能要往北门主路这边来了!”

老丛这下慌了。

北门主路是支队阵地,远程供水车就停在这,战勤的还在吭哧吭哧铺着长达两三公里的供水管线呢!300口径的供水管线,车子动一步都困难,背后还是成品油区!这阵地能丢?

“其他方向,想办法,给我顶住!”

特一丢了阵地的干部声音传来:“支队长!我们想办法!”

说是这么说,可怎么想办法呢。

特勤一中队的跑路出来,眼见爆炸结束,就想重新回去捡起枪继续干,但回身一看,枪和水带全在火里了。

干部只好大吼着:“原有干线不要了!把车上剩余的水带水枪拉出来,重新铺阵地!”

“不行啊队长!得再退10米!火过来了!不退阵地还得丢!”

“执行命令,顶住!一步都不能退了!”

丛支队长听到了场上那些不顾个人安全的命令,但也无可奈何。

还好,又有一支中队到了。

车还没在大道停下,他立马指着特一那边道:“赶紧过去,帮他们守住阵地!”

“是!”

自他进场到现在,40分钟,一直在用新到场的力量,去填补最重要的缺口,宛如一个补漏的工匠面临一幢四处漏水的巨大房子,只能利用手里的小桶和着泥巴,缝缝补补。

但,仓促敷上去的泥巴,还不一定堵得住那么大的洞,只能拆了东墙补西墙。

而现在,一个缺口有了着落,另一个坏消息又再传来。

“支队长!消防栓水压不够!加水太慢了!”

“不是让港区打开二次加压泵供水吗?!”

“配电室都烧了!电路也烧了!没电!”

“那就让远程供水线接快点!.打大港总调电话!让他们给自来水管网加压!”

到处都是困难,老丛急得火烧眉毛,立即又拿起电话,打通了总队。

“喂!最近的增援力量到哪了?”

“还在营口,没进大连??”

“好好好!快点!一出动现在已经不够了!近点的几个城市,二出动也给我调过来!”

“对!再晚来不及了!现在就调!”

电话放下,丛支队长内心长叹。

大连这个地方,调增援太困难了。

东北地区,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中国雄鸡地图里,这就是鸡头下巴上的肉髯,完全就是从大陆往海里支出去的一块地,从省内很多城市过来都得从脖子处绕路,不少地方,比朝鲜一些城市还要远。

看着场上所有水枪都在扑流淌火,没有一支降温水枪,战士们直面烈火,被烤得不得不蹲下,趴下出水,甚至就这样也有些顶不住,边战边退,只得拿起指挥车上的高音喇叭,在场内边走边喊:

“坚持住!增援很快就到了!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市区里,还有两个大型中队的增援力量,正往这边赶!我是支队长从树印!我就在这里,和你们共存亡!”

喊完一圈,又回到支队阵地,把支队的党委班子全给发出去了。

每人坚守一个阵地!战士不退,领导不退!

好家伙。

这下谁也退不了了,支队领导就在身后,玩命了。

可大家先后来的,到场多少中队,大家心里都清楚:市区中队都到齐了,县里的远得很!哪还有中队啊?

支队长为了不让咱们退,连瞎话都编上了!

只有准备配合演习,知晓内情,也是场上坚持得最艰苦的特一战士们,不断看着北门。

这两支中队,真有!

而且,很大!

在演习预案里,他们是作为化工厂火灾的主战中队,分为两支主战队伍,而这两支中队扮演的,是8支增援出动力量,分别到场!

听起来都不可思议。

两个中队,每个中队扮演四支出动力量,那为啥他们一个特勤一中队,只能顶人家一半?

你们有这么强?

昨天拿到演习预案的时候,大家都是有些不服不忿的,所以大火发生之时,他们正在进行不断的预演,准备争一口气。

没想到,演习还没来,实战来了。

他们现在苦苦支撑着一个原油泄露方向,很希望那两个增援中队,真的能像预案里这么强。

其实,两个正在路上的中队,也是这么想的。

车,逐渐靠近目的地了。

贵阳特二,长沙特一,对讲机调至一个频道,两个中队的干部,正在快速沟通双方携带的灭火装备。

“避火服,伱们多少套?”

“我们带了17套!”

“擦,你们怎么带这么多??我们才12套!那这样!一二号员必须着避火服!一会可以安排14支枪,贴近罐区打!你们出八支枪,我们出六支!

我们最好主攻一个方向,按照预案,进行高中低比例全泡沫攻坚战法!其他的人,协助我们铺供水管网,主要保证我们两个中队的供水!”

长沙特一,也带了一台昂贵的远程供水车。

此时,方淮的声音从对讲机传来:“具体分配,到了现场看看再说吧,不过张指导说得对,我们要担任攻坚组,利用梯次进攻方式,最快速度贴近爆炸罐区。”

这话一出,战士们不禁内心盘算。

14支枪,每支枪3一4个号员,来的人,一半都得去攻坚。

他们可没把自己当成神兵天降和救场的英雄,来的路上,所有人都知道了油区的庞大,那体量,一旦发生大面积爆炸,别管他们是普通兵还是精锐,都得化成灰。

附近几公里的路段,全被交警管制,给他们让行,他们一过来,一路畅行,这宽阔道路仿佛是专门给他们开通的送死通道,谁心里不带点害怕?

妈的,大连支队的兄弟们,可一定要顶得住啊!

双方都在对对方的实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祈祷。

PM,7:47分。

“通!!.”

一声巨响,伴着余浪。

二中队头车刚刚到达油库附近.

又是一条管道炸开了。

连着崩开的,还有一个下水管道的井盖。

坐在头车的方淮刚进来,就看到一个井盖腾地飞起几十米高,一道红箭,仿佛维鲁斯开大,在门外都清晰可见。

不过那红箭没爆开,地上却红光闪现

一片火光,和混乱。

方淮打开车窗,门口跑过来迎接的一名战士胸口对讲机里的声音此起彼伏。

“报告!报告!103罐南侧管道撕裂了一道口子!再不来人,顶不住了!”

“北侧这边流速也变大了!支队长!刚才北侧办公楼有人过来报告,说楼里面储存了几万吨成品油!如果到达楼后,可能会发生爆炸!是否能让北大门大道上的泡沫枪过来增援?”

“不行!北门坚决不能撤!整个原油罐区炸了,也要保住后面的成品油区!”

丛支队长坚定的声音传来。

方淮听到这声音,也知道了情况。

这里,他虽没有提前来过,但是大概的地图资料,他从消防系统里利用公司的管理员权限查过。

成品油区,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旁边的化学品罐。

对讲机里的领导,看来是怕引起恐慌,没提化学品区的事。

方淮听着这话,知道连化学罐都难保,里面的情况肯定已经捉襟见肘,心里盘算两秒,拿起对讲机,道:

“后车,全部打开消防警报!声音开至最大!”

“收到。”

“收到!”

“wu”

一阵话落,后面十几辆车,全部作响,阵势颇大。

不少目光朝着北门看来。

“增援到了!到了!战勤大队,把地上器材挪一挪,赶紧让他们进来!”

门内100多米处的丛支队长拿着对讲机喊道。

方淮他们的车辆,逐渐进了油库区。

这一辆辆的车进来,在大连支队干部的眼里,仿佛都带着光辉。

17泡沫车!抢险车!登高车!高喷车!排烟车!云梯车!

竟然还有一辆比他们还长的远程供水车!!

13辆车!至少有八九辆可出水!

每个车上,都是满员!

丛支队长细数着大门进来的车队,已然喜出望外了。

但前车行至大道边搭起的指挥帐篷前,车门打开,方淮跳下车,对着唯一的红头盔丛支队长敬了个礼,朗声道:

“报告首长!贵阳特二,长沙特一前来增援!已到13车!还有5辆供水车正在加水,20分钟之内到达!130名号员!可出8个出动,14支全装近火泡沫枪!我是带队干部方淮!请把最艰巨的生死线交给我们!”

声音如虹。

旁边消防车上的战士们隐约听到方淮的声音,身体激素都在攀升。

害怕,是到达火场前的情绪。

但真的到了这里,他们看着一辈子都没见过的冲天大火,心里逐渐扬起的情绪,是兴奋。

对!他们是全国榜样!他们想去,他们要去最艰巨的战线!

丛支队长眼泪要都下来了。

从到达这里开始,他听得最多的话,就是“顶不住了”。

第一次有人跟他说,要去最艰巨的生死线!

他想着办法鼓舞战士们,此时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支敢放狂话,敢接狠活的力量!

从树印郑重敬了个礼,吼道:“好!早就听说了你们的大名!参谋长!让前面的开发区大队三个中队接应增援的兄弟组织阵地,然后把罐体正前方的位置让出来,去103罐南侧和北侧!”

听到吼声的人,顿时看向大路正前方。

那熊熊燃烧的大罐,本应22米高,此时却只见火焰,不见罐体。

火焰高度,至少30米。

更可怕的是,那罐子明显地处高处,原油形成的流淌火,顺势在往周围流。

大道,就是最主要的流动方向。

方淮看着这一幕,脑子里只有前世看过的一段短视频能与之匹配。

火山喷发。

而前方的三个中队,压根没有接近罐体,而是离着罐子两百米远,在堵截滚滚而来的流淌火。、

周边几十米范围,还有好几个大罐。

但凡是人,就要对着一幕有所恐惧。

就是站在他们这里,都能感受到热压,而那三个中队的战士,却在几个罐子包围下,毅然挺在那里,想想都知道,他们已将生死置之度外。

对此,方淮再无啰嗦,手往前一挥。

“兄弟们!跟我上!”

仅仅20分钟。

“太猛了吧?!”

内心这样惊叹着。

支队全勤指挥部百来号人都在附近,看得真真的:他们进场才10分钟,那让开发区大队不断后撤的流淌火火线,竟然一下被他们前推了二十多米!

这可是三次爆炸过后的103罐,原油流速,已经远超半小时以前了!

两支中队架起四个炮,十几条枪,形成了二十多米长的泡沫战线,上下夹击,一组停下,另一组就往前进,枪手全是穿着避火服的小银人,烈火高温似乎对他们一点没形成影响。

支队后勤领导都在庆幸:还好支队的兄弟们都在另外两侧鏖战,没看见他们。

这特么啥装备?

我们一个中队,高温避火服才发了两套啊!都是攻坚组用的,他们怎么好像全都有??

而此时的方淮,拿着一台调到大连支队频道的对讲机,还甚是不满意道:

“门口的兄弟,帮我们看看我们的供水车来了没有!不行就接几条供水管过来!我们要前推大罐,水不够了!”

丛支队长看着从前方渐流过来的水,泡沫颇多,不禁拿起对讲机,皱眉道:

“方同志!这可是持久战,不能这么打啊!你们带了多少泡沫?我们支队的50吨泡沫,已经全拉来了,现在补充一轮之后,只剩下29吨了!你们这么打,调运泡沫肯定来不及了!我们供给不上!”

此时,前方的方淮回头,笑了笑:

“支队长放心,既然是来化工演习的,泡沫,不用你们操心,我们多得很!”

丛支队长这下愣了。

今晚的泡沫,可不好调啊。

大连的泡沫厂,没有装卸设施,别说物流,连站台都没有,只能从沈阳的于洪泡沫厂空运调过来,时间最快。

我特么一个支队,库房里常备泡沫拢共50吨,预计只能供给全支队主要力量作战4个小时,刚才还在协调上面,让沈阳的两架运8给我们运20吨过来呢!你们两个中队而已,能有多少?

“你们有多少泡沫?”

对讲机里再次传来笑声:“后车有人吗?把咱们的泡沫给领导看看。”

此时,正在几十米外调度远程供水车大管连接的郝成斌拿着对讲机走了过来,对着大连支队的一干领导们,指了指两个中队停靠在外的抢险救援车,咧了咧嘴,道:

“请领导放心!来的时候,方队就说了,要搞三天演习!全程出泡!我们也没准备给你们添麻烦,所以泡沫,我们两个中队自己带了!

13个出水车,水箱虽然是空的,但是泡沫全部满载!总共29吨泡!还有剩下几辆不能出水的车,器材箱里空间,我们全装了泡沫桶!还有车顶!绑着运来的200公斤泡沫桶,总共70多个!共十五吨吧!

四十几吨泡!供我们打到天亮,问题不大!”

说着,走到路对面停着的一辆抢险车,随手打开了一个器材箱,里面赫然塞着两个黑色泡沫桶。

再一看车顶平台,全是绳子,这样的桶,得绑着七八个。

全都是泡沫。

刚才一些支队干部还在惋惜,来了这么多车,这么多人,但好几台都是抢险救援和排烟车,出不了水啊!

这下一看,这特么哪是抢险车?介不泡沫供给车吗??

人家多出来的人,全去铺吸水管网了!铺得飞快!

这来的,哪是两个中队?

这力量,明明是一个支队啊!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