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章 法则之力,应召而来

4天前 作者: 日月霜天
第659章 法则之力,应召而来

李信大败而归,这是秦统一战争中安邑之战后最大的一次失败。

……

“啪!”

.t t k a n .c○

在李信带兵回城之前,传令官已经先将前线的消息传回了秦国。

当得知李信大败、只能溃逃回国时,秦王忿怒地拍案而起。

“怎么可能!这一仗秦国占据天时地利,怎么会输给楚国?”

秦王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心中,这场仗是必胜的,也是他有史以来最有把握的一仗。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有把握的仗,如今却让秦国满盘皆输。

楚国再次在秦国的围剿中获得了喘息之机,而秦王也因此不得不推迟统一的进程。

秦王此时正在气头上,殿下的人谁也不敢吱声。

这个时候如果谁触了秦王的霉头,那必定会招来灭顶之灾。

秦王心烦意乱地赶走了所有的文臣武将,然后怒气冲冲地派李太史去叫朱庆阳等人。

听到传召时,朱庆阳等人就很清楚,一定是秦王得知了战斗的结果,叫他们去是要问罪。

队员们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但朱庆阳却显得镇定自若。

“放心,没事,这个问题我能解决……”

说着,朱庆阳主动打开门,带着队员们跟随李太史前往正殿。

一进入殿内,秦王就怒视着朱庆阳等人:

“此战已败,你们有何话说?”

秦王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只给眼前这些人一次说话的机会,机会用完,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处死这几人。

● TTKn● co

面对帝王的怒火,朱庆阳依然从容不迫。

他向秦王行了一礼后,开口说道:

“秦王,此战的胜败早已天定,不信……您拿出我交给您的竹简一看便知!”

秦王一愣,在得知战况后,他气急败坏,早就把竹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如今被朱庆阳一提醒,秦王立刻抽出身后的竹简,疑惑地看了起来。

“千古一帝,必历三灾五难。

大能之人,必得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寿。

此乃天地定数……”

看着这行字,秦王陷入了沉思。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此战必败,也解释了朱庆阳为何如此安排,是为了帮他应对这天灾。

这句话并非朱庆阳信口开河,而事实的确如此。

秦王十二个月才出生,在腹中便首先经历了一难。

这也验证了朱庆阳的那句话,大能之人必得其生。

天地间凡有大能之人出世,必定在出生时有异象出现。

而秦王是天定的千古一帝,自然也需经历必定的三灾五难。

明白这件事后,秦王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简,疑惑地看向朱庆阳等人:

“为此战我秦国损失了二十万兵力,这是本王的灾难,与秦国何干?”

朱庆阳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这天下终归是秦王的,若不经历这三灾五难,难道秦王想让这整片江山的百姓,日后都与秦王一同承担罪责吗?”

秦王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本王愚昧无知,冒犯了仙人,还请仙人宽恕。”

听到这句话,队员们暗暗地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自己刚从死亡的边缘走了一遭。

同时,他们心里也不禁感叹,秦王并不像后世传说的那样残暴,至少现在还不是。

也许正是秦王这样的性格,才能最终成就大业。

“几位仙人,难道楚国就一直是个绊脚石吗?此战一败,楚国定会迅速恢复元气,卷土重来。

到时候,他们说不定还会与齐国勾结,这样一来,我大秦何时才能一统江山?”

秦王说出了心中的忧虑,而朱庆阳显然早已胸有成竹:

“秦王,此次战败,是为了帮你应此劫数,并非大秦无力对抗楚国。

届时,只需秦王再次发兵,由王翦挂帅,此战我大秦必胜无疑。”

听到朱庆阳的话,秦王的眼中又闪过了几分希望。

而李信也因为朱庆阳的这番话,意外地发现秦王并没有怪罪他。

不久之后,秦王便命王翦挂帅,再次发兵,足见秦王吞并楚国的决心。

王翦老将率军出征,再次与楚国交战。

然而,在战场上,王翦惊讶地发现楚国的队伍中竟然有一些穿着方士服装、未穿战甲的人。

起初,王翦并未在意,派出手下大将与敌军交战。

但对方却派出了一名方士,那方士似乎懂得妖法,念了几句咒语,竟然让大将直接倒地被俘。

几次下来,秦军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失了不少大将,这让王翦非常焦急。

他迅速写下一封书信,送往秦国。

……

收到前线的消息后,秦王立刻找来了朱庆阳几人,将此事告诉了他们。

朱庆阳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罕见的惊愕。

他意识到,这似乎与历史既定的发展轨迹有些不同,那些方士怎么会影响到本该胜利的战斗?

如果此战再败,就意味着他们再次改变了历史,让历史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发展。

这个后果是队员们无法承受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日后的华夏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此,经过私下商讨,队员们达成了一致的解决方案。

“秦王,此战不能败,我们要前往战场,助秦军一臂之力!”

听到这话,秦王自然是大喜过望,他认为有朱庆阳几人前去相助,定能取胜。

朱庆阳几人拒绝了秦王要大摆宴席为他们送行的提议。

对于自己的存在,队员们还是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几匹快马载着队员们日夜兼程,朝着战场奔去。

这段路并不好走,即使队员们不眠不休,也需要数日才能到达。

夜幕降临,队员们随便找了个地方暂时歇息。

出了秦国,队员们说话也终于不再那么顾虑了。

“狗爷,现在发生的一切,也在你的预料之中吗?”面对韩风的提问,朱庆阳诚实地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来引导秦王的行动,以确保华夏的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但我现在才发现,其中其实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楚国的那些方士,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历史的发展也并非只要按照既定轨迹就能达到相同结果。

就像现在,城父之战后,王翦亲自挂帅出征,不一样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吗?”

潘子听后,眉头紧锁,不解地反问道:

“可如果我们之前的设想是,后世我们熟知的秦朝历史是因为我们的改变才形成的,那为什么在历史中,对我们只字未提呢?”

朱庆阳沉思片刻,然后回答道:

“那如果我们要求秦王对我们的存在保密,不记录任何关于我们的事情呢?”

潘子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历史本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其中的真假早已无从考证。

“也就是说,我们后世所熟知的秦朝历史,真的是因为我们才变成那样的?而我们注定会来到秦朝,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可如果这样,天道为什么要抹杀我们,让我们落得那个结局呢?”

杨雪荔皱着眉头,疑惑地看着朱庆阳。

朱庆阳闻言,抬起头,对队员们说道:

“你们没注意到吗?自从我们来到这里,天空就越来越阴沉了……”

队员们纷纷抬头,只见天空乌云密布,不时传来雷鸣之声。

朱庆阳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条直线,继续说道: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与时间长河的关系,现在有些眉目了。

我们的宿命是突然遭遇天劫,被天道抹杀。而我们来到秦朝,是为了调查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才引来了天道的抹杀。

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完成了宿命。而天罚,在末法时代,我们渡劫时出现。”

朱庆阳的推测大胆至极,队员们听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我们一直在不断轮回,重复着同一件事情?”

张麒麟难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朱庆阳轻轻点了点头:

“世间万物皆在轮回之中,当你跳出这个既定视角去看,就会发现这一点。

只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迷失在轮回里,根本无法知晓真相。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要验证这个假设,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动历史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帮助王翦打赢这场仗,让一切结果都与我们所知的历史相符,才能避免其他意外的发生。

我知道这很复杂,甚至有些地方我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说到这里,朱庆阳认真地看着队员们,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

“怎么样?要不要搏一搏?”

看着沉默的众人,潘子率先耸了耸肩:

“反正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去,改变不了这一切,回去也只是死人一个。

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说着,潘子把手放在了朱庆阳伸出的手上。

“狗爷,这次希望你靠点谱。”

杨雪荔也把手搭在了潘子的手上,紧接着张麒麟、韩风也纷纷如此。几人相视一眼,默默无言中,都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此刻,队员们之间终于达成了一致,韩风等人也终于领悟了朱庆阳所布下的这局大棋。

彼此间的嫌隙得以消散,他们终于明晰了接下来的任务,决心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次日清晨,韩风等人早早地跨上战马,继续向战场疾驰而去。

楚国为了抵御秦国的猛烈攻势,竟动用了方士之力。

然而,这一事实在后世的历史中却未曾留下丝毫痕迹。

朱庆阳很快便洞悉了其中的缘由,因为他们此刻已经深深卷入了这段历史之中。

战斗结束后,朱庆阳暗自思量,他绝不会让秦王将他们的存在载入史册。

同样,那些方士也必将被历史所遗忘。

如此一来,朱庆阳终于从之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他们并非在改变历史,而是在引导历史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

……

与此同时,楚国城门之下,战况胶着。

秦国大军已围困楚国多日,身为元帅的王翦因迟迟未能攻破城门而焦躁不安。

他对楚国的粮草储备一无所知,因此不敢轻易采取围困战术。

况且,战事拖延对秦国极为不利,谁也无法预料齐国是否会趁机来个“围魏救赵”。

毕竟,如今秦国仅剩楚国和齐国两个对手,两国唇齿相依,牵一发而动全身。

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逃脱战火的肆虐。

楚国的兵力本就雄厚,再加上那些神秘莫测的方士,秦国数次进攻均告失利。

这一日,王翦再度率军攻城,只见楚国城门大开,几位身着方士服饰的人骑在高头大马上。

为首之人长须飘飘,发髻高挽,乍一看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然而,此人一开口,那形象便瞬间崩塌。

“秦国主帅何在?速速前来受死!

否则,待我手中招魂幡一挥,定让你们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秦军阵前,王翦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作为秦国的主将之一,他自然有着非凡的气度。

“尔等宵小之辈,不过是些邪魔歪道,竟敢在阵前叫嚣,真是胆大包天!”

王翦虽是老将,但此刻在阵前叫板,依然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他手中紧握着一柄心爱的开山大刀,虽然只是木质,但分量沉重。

王翦天生神力,九岁时便能拉开五十石的弓。

因此,即便是这柄木质大刀,也能对敌军形成不小的威慑。

“待老夫亲自会会你!”

王翦一夹马背,胯下战马长嘶一声,载着他冲了上去。

面对来势汹汹的王翦,为首的方士却毫不慌张,从怀中掏出一柄黑色的怪异小旗。

他一边挥舞着小旗,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左手还结出了一个奇怪的手印。

刹那间,原本战死在沙场的将士尸体竟然纷纷站了起来。

他们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怪异的红光,手持兵刃,机械地向王翦围拢过来。

王翦心中大惊,他之前还纳闷为何战事结束后,楚国没有将战死的士兵尸体运回城中,此刻方才明白,原来他们早有预谋。

他挥动手中大刀,毫不留情地砍向最前面的士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