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朝堂”【二更,求订阅】

3个月前 作者: 一只笨蛋鱼
第179章 “朝堂”【二更,求订阅】

第179章 “朝堂”【二更,求订阅】

陈昭看着面前的嬴子楚,面上带着些许无奈的神色。

嬴子楚的要求并不算过分,毕竟只是想要他自己的儿子回来而已,可这件事情却不能由公子子楚来说,只能够由陈昭来说。

这是政治。

不是玩笑。

邯郸城

陈安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他抬起头看着天空上的云朵,心里却是思索着很多事情,他的年纪太大了,大到了已经无法控制自己思绪的时候了。

他是秦孝公十三年的人,如今都已经是孝文王元年了,时代就像是白马一般飞奔,却将陈安落了下来。

天下间已经没有比他活的更长时间的人了,就连孟轲那个能活的家伙都比他活的时间多。

他已经九十四岁了。

陈鲈走到陈安的面前,脸上带着些许担忧。

最近陈安睡着的时间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了,他害怕自己的父亲会离开自己,但又觉着自己父亲离开自己才是正常的。

“父亲.”

陈安慢慢的睁开了眼睛,看着陈鲈说道:“人生在世总归是有一死的。”

他睁开眼睛,疲惫的说道:“政儿恐怕要回去了吧?”

陈鲈微微点头:“昭哥来了信,说是会请王上下令,将政儿接回去。”

他犹豫了一下后又说道:“我在想,我是否也要跟着一起回去呢?”

陈安脸上带着诧异:“你回去做什么?”

“让仲儿跟着回去就行了。”

他略微沉默的抬起头看向天空:“你要知道,我们这一脉存在的目的,便是为了给陈氏托底。”

“若是没有那一日是最好的,可若是有那一日,我们便要成为新的“陈氏”,就像是“备用”的人选一样。”

“陈氏不可断绝啊。”

陈鲈这才微微点头:“我知道的,父亲。”

陈安今日不知为何,心中的思绪很多总是想要多说一些。

他看着陈鲈招了招手,陈鲈蹲在他的身边,低着头:“鲈儿,等我死后,将我送到官渡去吧。”

“日后我们这一脉的人去了,都送回到官渡去,那里才是我们落叶归根的地方。”

陈鲈看着自己的父亲,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更重了,但他这个时候不敢说什么,只能点着头,看着自己的父亲,听从他的教诲。

良久后,一直握着陈鲈的那只手好似没有了力气一样微微的垂下。

陈鲈低低的叹了一声。

但是他却并不因为父亲的离去而悲伤,因为这不是陈安愿意看到的,他的父亲活了九十四岁,已经是“喜丧”了。

孝文王元年的夏秋之际,陈氏最后一名第二代的成员陈安在邯郸城逝去了。

赵王、秦王分别追封陈安为“恒安君”、“段安君”。

至此为止,陈氏的宗祠中第一代的“安国公”高高在上,第二代的“文安公”、“靖安君”、“恒安君”、“守安君”、“武安公”位居在那里,而第三代已经有了“陈林”以及另外几个陈氏第三代的子弟。

官渡的这座祠堂已经成了陈氏的“祖地”。

孝文王元年的冬天,在祭祀的时候,孝文王再次追封“靖安君”、“恒安君”“守安君”三位为“公”,追封故去的右相陈慎为“慎安公”。

孝文王赢柱与前面的几任君王都不同。

无论是惠文王也好,还是昭襄王也好,亲政的时候都尚且年幼,但赢柱亲政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老人了。

他对于朝政的把控虽然没有他的父亲昭襄王那么厉害,但也依旧是让人捉摸不透的,这或许就是君王吧。

章台宫中

陈昭坐在赢柱的对面,止不住的咳嗽,孝文王看着陈昭的样子,脸上带着无奈:“您身体都已经这样子了,怎么还来这里呢?”

赢柱的眼睛中满满的都是担忧,他看着陈昭说道:“您之前送上来的奏疏,孤已经看了。”

“等到来年春天的时候,我就送予赵国一封国书,令他们将子楚的儿子送回来。”

“您何必因为这些小事而如此操劳呢?”

陈昭看着赢柱,笑着说道:“就算不操劳,也没有几年好活了。”

“我的身体我还是清楚的。”

他低低的叹了口气说道:“王上如今要考虑的,是关于剩下五个国家的事情。”

“赵魏燕楚齐这五个国家中,齐国距离我们最遥远,中间还有一些间隔,所以我是不赞同下一个攻克他的。”

“至于楚国么。”

陈昭笑了笑:“有这般的楚王在,我们大可以慢慢的蚕食他们,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消化之前蚕食的土地。”

“如此一来便只剩下赵魏燕三个国家了。”

陈昭抬起头,眼眸中闪过一抹锐利之色:“短时间内,秦国只能够再吞并一个国家,臣的建议是从魏国和赵国中选择一个。”

“燕国位居边疆苦寒之地,若是攻克他们的话,并不适合徐徐发展。”

赢柱看着执意要与自己讨论国事的陈昭,有些无奈,他明白陈昭的坚持,于是便也不再坚持着让陈昭回去休息了。

反而是说道:“若是要在魏国和赵国中选择一个的话,其实孤更加想要选择赵国。”

“毕竟赵国距离秦国最近,当韩覆灭了之后,赵与秦就是紧紧挨着了。”

“而一旦吞并了赵国,秦国便可以展望北边的燕国、东边的齐国,齐国与秦国之间就不再隔着另外一个国家了。”

“届时,就算真的要发动对其余国家的战争,几国的国土也是都紧邻的。”

陈昭微微一笑说道:“臣也是这个想法,而目前不正是有一个机会么?”

他的眼神中带着智慧的光芒,而赢柱则是一愣之后瞬间反应了过来:“但子楚的那个儿子,叫.叫政的,他能够反应的过来么?”

“不过还是一个孩子。”

是的,昭襄王四十五年出生的嬴政,如今虽然已经十岁了,但在赢柱的眼睛中还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若是将他算到这“谋划”中的一环恐怕事情会有很多变故。

陈昭却微微摇头笑着道:“王上,我那位在赵国的侄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他调侃着陈仲:“仲儿虽然与子楚公子的关系很好,但若非是政公子真的是可造之材,他绝对不会收政公子为弟子的。”

这是陈昭所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在嬴子楚离开赵国后几年,公子政成功的得到了陈仲的青睐,从而被陈仲收为弟子。

陈氏与赢姓的纠缠难道就真的不能够停止么?

这一点让陈昭内心真的十分感慨,但他却也知道,陈氏中人都是秉持着“问心无愧”这种执念的,很难让他们去做什么违背内心的事情。

不过这也不算什么。

陈鲈一脉与秦王再次有了纠缠,那么他这一脉便回到官渡,成为“备用”就是了。

赢柱沉吟了片刻后,终于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那便按照先生所说的做吧!不必等到明年春日了,过几日我便接那孩子回来。”

他笑着说道:“只是不知道先生的侄子是否会跟着一同前来?”

陈昭微微眨眼说道:“这就要看仲儿和我那个弟弟是怎么想的了。”

孝文王元年冬,秦王将太子的嫡长子“公子政”接了回来,而太子也将公子政的生母册为太子妃。

也正是到了这个时候,公子政才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嫡长子”,秦王嫡长孙。

孝文王二年春,历经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公子政终于回到了这一片属于“秦人”的土地,而在秦王与公子政交谈的过程中,发现赵国宗室竟然对秦国多有诋毁。

秦王大怒。

下令让尚且还能够披甲的武安君再次披甲上了战场,发动了对赵国的进攻。

赵王大骇,他在惶恐之下再次请出了已经被他斥责而贬谪的“信平君”廉颇,而廉颇也再次穿上了铠甲走上了战场。

白起与廉颇之间的战争,再次席卷而起。

这仿佛是轮回终将抵达的宿命之战一样。

一样的配置,一样的人物。

只是不知道结果是否相同。

在秦赵战争的时候,天下其余四国的国君也都看着这一幕,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担心,赵国哪怕是覆灭了,赵王恐怕也有机会和韩王一样,继续享受奢靡的生活。

而他们也是一样。

廉颇的军事才能虽然略微逊色于白起,但他“善守”,当他一心一意防守的时候,就算是“杀神”白起都无法很快的突破他的防御。

于是这场战争便僵持了下去。

在这场战争持续的时候,秦国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右相“陈昭”病逝于咸阳城中。

享年七十四岁。

听闻陈昭故去的消息,秦王赢柱悲痛不已,追封陈昭为“昭安君”。

同年,远在邯郸城的陈鲈带着自己的孩子们一同回到了秦国,而知道这个消息的赢柱内心松了口气,他本来想让陈肃为相的。

但就在陈昭离去的时候,陈肃同时请辞司寇之位。

那一刻赢柱是十分慌乱了,他害怕这是他父亲临终前所说的“陈氏切割”,然而等到陈鲈、陈仲来的时候,他就放下了心来。

这只是陈氏内部的“交替”。

于是,孝文王二年夏,秦王任用陈鲈为“右相”,任用陈仲为“司寇”。

而原本的司寇,陈氏此代的家主“陈肃”则是回到了官渡老家中,继承了自己大父“陈慎”的事业,继续在家乡为“师”。

孝文王三年,秋。

白起已经失去了耐心,他要发动最后的进攻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