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一丝细小的改变

1个月前 作者: 一只笨蛋鱼
第294章 一丝细小的改变

第294章 一丝细小的改变

划江而治!

昔年高皇帝所说的“陈与刘,天下共”不过是一句玩笑话,或者说是为了安抚陈氏所说出来的话,如今的诸王所说出的话却是真心实意的了。

他们的确是想要和陈氏共分天下。

因为无论是他们中的哪一个人,都不敢与陈氏正面较量,甚至联合在一起都不敢与陈氏对抗。

所以,他们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那就是将敌人变成朋友。

这世上有人不想成为皇帝么?这世上有人不想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么人?

在诸王的眼里看来,大抵上是没有的。

因为那个位置对“人”有着致命的吸引力,没有会不愿意坐上那个位置的。

陈秋叹了口气,将手中信件递给了陈辟,然后笑着问道:“若愚,你瞧瞧这诸王,到底是下了多么大的狠心,才能够分出一半的天下来?”

陈辟只是瞧了一眼,就像是看垃圾一样皱起眉头来:“不过是暂时的安抚之言罢了。”

他打了个哈欠说道:“再者说了,陈氏有祖训在,陈氏之人,不可称王,这是当初先祖陈野所立下的誓言,而陈氏更不想成为天下的王,陈氏没有那个野心,也没有那个心力。”

陈辟开玩笑似的说道:“兄长,你该不会心动了吧?”

陈秋摇头:“没有,就连这个家主的位置都不是我自己心甘情愿所成为的,更何况是这个皇帝的位置呢?”

“刘濞想的倒是挺美好,陈氏做南帝,他做北帝。”

陈辟大笑出声:“他也好意思在书信中暗戳戳的表示,若是陈氏不愿意损失自己的名声,也可以将陈氏的女儿嫁给他的儿子、日后他成为皇帝,必定立此子为太子。”

“而且替他的儿子立下誓言,下一任大汉皇帝,也就是他的儿子,在陈氏女诞下三个儿子之前,他只会有一个皇后,不会再有其他的嫔妃。”

“而且,只要诞下长子,那么长子必定为皇太孙,日后刘氏皇帝的身上,一定流淌着陈氏的血脉。”

他嗤笑一声:“他也是真的看得起自己。”

说着,陈辟直接站了起来,推开门,冲着门口大喊一声:“那个什么绣衣使者,快点出来,我有事跟你们说。”

院落当中,树影蹒跚。

陈辟等着有些不耐烦了,挥舞着手中的书信:“快点出来,我知道伱们在,把这个书信原封不动的给我送给陛下,其中有重要的事情,若是丢失了,后果你们自负。”

说着,直接将手中的书信往院落外直接一丢。

而后转身直接走进了书房。

院落中出现一两个人影,他们蹲在地上捡起来地上的书信,面面相觑,脸上带着茫然的神色。

“这”

另外一个人则是习惯一样,叹了口气:“走吧,交给陛下处理。”

书房中

陈辟趴在窗户边,看着两人拿着书信走了之后,才冷笑一声,坐了回去。

“我就知道,肯定有绣衣使者看着咱们。”

他长叹一口气:“咱们这位陛下,和先皇是一点都不一样,当年父亲那样子,先皇都未曾找人监督、看着咱们的院子。”

陈秋只是温和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他笑着:“大不了,咱们直接回官渡老家。”

“官渡老家肯定是没有人看着的。”

陈辟这会倒是摆手了:“那可不行,兄长你还有你的政治抱负呢,怎么能够困居官渡老家?”

“更何况——”

他的眼睛中带着兴奋的神色:“等到诸王之乱解决了之后,我还想要向陛下请辞,前往西域大漠看一看,看看那里的风光,顺便验证一下先祖随笔中所说的内容。”

陈野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什么太多的东西,但曾经写的随笔当中记载了一些“趣事”。

这些随笔在拙身楼当中,若是有缘自然能够看见。

而这一代的确是出了一个有缘人,他在陈野的随笔当中窥见了“西域”这么一个巨大的宝藏,其中一些关于如今他们所使用的“香料”在西域并不算是稀罕物的记载,让陈辟十分心动。

若是能够开通前往西域的路线,将这些价值千金的东西带回来种子,在这一望无垠的诸华诸夏种植,那么对天下黔首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

陈辟的眼睛中闪烁着光芒,他在先祖的笔记中发现的可不仅仅是这“香料之谜”,还有一些其他的记载。

比如这个世界,只有这一片大陆么?

先祖所猜测,在一望无垠的大海之侧,或许还有其他的大陆与土地,诸华诸夏一定不是这天下唯一的人,或许远隔万里,还有其余的大陆存在。

只是如今他无法验证。

可若是关于西域的记载是真的,那么其他的记载是否也可以尝试验证?

他觉着,关于土地.

天子一定会心动的。

陈秋虽然不知道陈辟在思考些什么,但依旧没有在意,他知道自己的弟弟在拙身楼中一定发现了什么东西,只是如今没有说,这说明暂时不适合跟他说。

两兄弟对视一眼,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忽而一笑,兄弟两人之间,倒是眉宇中带着笑了。

长乐宫

刘启看着手中的书信,挑了挑眉:“原来皇叔这么狠得下心来么?”

“竟然要给陈氏一半的天下,与陈氏划江而治。”

他嗤笑着摇了摇头,并没有在意这些事情。

事实上,陈氏若是想要成为天下之主,早就有机会了,何必等待着吴王的施舍?

早在当年秦末的时候,若陈氏想要争夺天下,别说是他父王了,就算是当时最猖獗的楚王、以及后来的秦武烈帝都是没有希望的。

陈氏的号召力,可远比他这个愚蠢的皇叔想的多得多。

他摆了摆手:“行了,不必理会这些。”

刘启的眸子中带着冷色:“既然已经知道了陈氏的想法和态度,那么就不必再继续等待了。”

他略微沉吟一声,而后轻声道:“去信给梁王,便说朕想念他了。”

“希望他能够来长安。”

刘启微微眯着眼睛,思索片刻后又说道:“算了,朕亲自来写这封信。”

景元九年,天下诸王汇聚在一起,想要向大汉朝廷发起进攻,以此来获得皇位。

他们第一个联系的人就是“梁王”。

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件事情,想要攻打长安城,就必须是先攻打梁国,唯有将梁国攻破,他们才能够马踏长安。

当然了,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刘濞再一次信誓旦旦的说道:“梁王一定也想要成为皇帝,当初天子尚且是太子的时候,梁王与他争的不可开交,甚至一度成为了储君的热门人选。”

“当年以孔云为代表的儒家和以陈彼为代表的陈氏一脉打的你来我往,后来因为本王的一部分原因,所以梁王落败。”

他嗤笑一声:“本王尚且记得当年的仇恨,梁王怎么可能不记得?”

“陈氏不接受咱们的诱惑,但却也没有鲜明的态度表明支持朝廷,这或许是他们已经默许了咱们的所作所为。”

刘濞叹息一声:“哪怕是陈氏都无法禁得起皇位的诱惑,更何况是梁王呢?”

“相信本王,梁王一定会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继而放你我过去。”

其余几位诸王都是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相信了刘濞的选择。

当即,众人去信一封,各自盖上了属于自己的印玺。

九王之乱是否能够升格成为十王之乱,便看这一封信的回信了。

梁国

梁王同时收到了两封信,一封信情真意切,另外一封信则是充斥着虚情假意。

他嗤笑一声将诸王的来信扔在地上:“如此虚情假意的信,也好意思来哄骗本王,本王怎么能够看不出来,这封信中的内容全数都是哄骗本王的?”

“不过是想要骗本王为你们效力罢了!”

说着看向刘启的信件,眼睛中闪烁着泪光:“兄长的信件,依旧是那么的情真意切,字字句句都打中本王的心。”

他有些哽咽的说道:“即便是到了这么危险的时候,兄长依旧没有提及让我抵御诸王的事情,反而是借着想我的理由,想让我去长安城避难。”

“只是兄长,你如此信任我,将后背都交给了我,更是想让我成为皇太弟,继承皇位,我如何能够辜负你的信任呢?”

梁王抽出腰间长剑,脸上带着慷慨之色。

“哪怕将梁国彻底打废,我也一定会阻挡住诸王的进攻,想要踏入长安城,唯有踏过本王的尸体!”

一旁的陈彬面上神情不变,但眼角却是微微抽搐。

而贾谊则是一脸疲惫和无奈。

两人对视一眼,而后都是闭上了嘴巴。

他们都能够看出来这是天子故意安抚梁王的招数,但是他们看出来又有什么作用呢?梁王看不出来,便一点用都没有了。

景元九年,冬。

诸王以信邀请梁王共同行清君侧之举,而被梁王断然拒绝。

梁王亲自上前线,站在城楼之上,指着吴王等诸多谋逆叛乱的贼子一通大骂,骂的很脏,甚至史书上关于这一段都没有太多的记载,只是简单的描述为“诸王色变”。

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体现出来了汉语的博大精深。

诸侯王自然很愤怒,可梁王早已经想好了要对抗诸王,怎么可能没有准备?

加之又是冬日,早有准备的梁国城池自然是坚固异常,即便是九王联军都无法将城池攻破。

着急的不仅仅是诸王联军,还有天子。

天子急的嘴角都要长出来血泡了,他的脸上带着茫然和无措:“梁王到底是怎么想的?”

他的脸上头一次出现了无措的神色,显然也是没有搞明白梁王在想什么。

“他是真的想要为朕抗敌,被朕蒙骗了,是真的这么愚蠢,还是另外有谋划?不来京城,只要朕有什么变数,他便能立刻带着兵马抢先一步攻打长安?”

刘启看着面前坐着的晁错、陈秋、陈拓、周亚夫三人,眼睛中尽是茫然。

周亚夫、晁错、陈拓三人嘴角抽搐,片刻后才说道:“臣觉着,应当是梁王真的这么愚蠢,被陛下感动的想要亲自对抗敌军.”

刘启神色更加茫然了:“天底下,有这么愚蠢的人么?”

陈秋叹了口气,开口看着刘启说道:“陛下,应当正是如其余几位所说的这样。”

“因为.”

他从袖子中抽出了一封信:“这是族叔所来的信件,他为梁国相,就在梁王身侧,这些年没有少说过梁王对陛下的信任以及感恩”

陈秋无奈扶额,显然敌人太愚蠢也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敌人太过于愚蠢,往往会让人预判失误。

毕竟他们的“预判”都是针对聪明人的,或者是针对普通人的,怎么会有人专门针对愚蠢的人来谋划?

刘启仔细阅读了那陈彬的信件之后,眼角也是略微抽搐:“啊?”

众人传阅过这信件后,也都是发出了“啊?”的感叹声,众人脸上都带着茫然,但却实打实的松了口气。

不是梁王别有用心就好。

景元十年,春。

这个诸王谋逆的第三年,原本在诸王之乱爆发的这一年,晁错应当已经被景帝诛杀以安七王之乱了,毕竟当初诸王所打出的口号就是“清君侧、诛晁错”,而今时今日虽然口号依旧一致,但因为天塌了还有人顶着的缘故,景帝并没有薄情的将晁错诛杀。

历史在这一刻,又发生了一些细微的改变。

若说历史如同一辆马车一样缓缓行驶的话,那么这一驾名为“诸华诸夏”的马车,已经开始偏移了历史的轨道,朝着不知名的方向开始驶去。

景元十年,春夏之际。

天子诏令,派遣大将军周亚夫率兵十万,驰援两国,以镇压诸王叛逆。

而梁王也在天子多次“情真意切”的关心之下,终于坐上了马车,朝着长安城而来。

这一年,天子刘启的长子“刘荣”也已经成年。

长安城再次热闹了起来。

新书,求收藏,这次肯定不切。么么哒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