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五姓村,乱像初显

2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222章 五姓村,乱像初显

第222章 五姓村,乱像初显

十二月

白公纶于白府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三岁。

白鹤继任家主之位,霎时间,白茫茫一片,显露出神异之物,浮于心海。

【世系】

武祖(享龄五十五):姒姓白氏罴【遗言】:武儿没想到吧,善待家臣。

襄祖(享龄六十三):姒姓白氏武【遗言】:桓儿加油!重视学堂传承。

桓祖(享龄四十一):姒姓白氏桓【遗言】:姬瑕你个坑货,你TXX。

···

景成祖(享龄九十):姒姓白氏州【遗言】:该进则进,该退则退,戒贪。

惠简祖(享龄九十三):姒姓白氏纶【遗言】:位高者易寒,位卑者易燥。

【···】

“原来如此!”白鹤终于知道了,父亲所说的不必担心找不到路的原因了。

太初三年

经过三年的效验,朝廷认为新历相比古六历最准确,正式将其确定为大汉的官方历法,全国各地都需要派遣官吏前来学习新历,以便于指导农时。

而新历法及其算法,也由各地的学者不断抄录,送出长安,存放于己家的藏书之中,以作家族底蕴。——

太行山,五姓村

“咕噜噜~”一辆牛车停在了村口

“元大叔,是我啊!”车上的一个年轻人热情的对着高木塔上的中年人打招呼。

中年人俯身看去:“嘿,小权,你回来了,对了回来了给我带酒没有?”

权贵从牛车上翻出一个小酒缸,对着元虎晃了晃。

元虎只觉得自己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元大叔,伱在站岗,就别想了,我回去交给大婶吧!”

“别啊,给你大婶了,我还喝个屁啊,这样,明天,明天中午,村口碰头,你直接给我。”

权贵笑道:“行,听你的。”

说完赶着牛车进村了。元虎这才心满意足的继续放哨,突然感到一处树林有晃动,捡起旁边挂着的弓箭,毫不犹豫,凭借直觉,直接搭弓就射。

“咻~”一箭没羽。

“元来!”元虎大声叫道。

一旁土房钻出来三个年轻人“五叔,我在!”

“你带人去看看,我应该射中了,是个什么东西,小心点。”

“知道了!”

元来带着两个兄弟,缓缓进入树林,片刻后,抬着一个傻狍子,笑着道:“五叔,是狍子!今天又可以开荤了。”

元虎放松警惕,笑了笑,将弓箭重新挂好,只见挂着的弓箭下面,居然还存放着一具甲胃,一柄汉刀。

让两个兄弟将狍子送回去,元来登登的爬上高塔,看着地上的甲胃直流口水,对着元虎道:

“五叔,你跟我再讲讲,你出去投军的事呗。”

元虎双手抱臂,不理他,元来眼睛一转,从怀里掏出一个水袋,打开木塞,放到元虎鼻子下。

元虎耸了耸鼻子,吞了一口口水,轻咳了一声,接过水壶,小抿了一口,只觉得三伏天吃了一口冰。

但是不敢多吃,将其挂在腰上,拍了拍,“也罢,既然你想听,我就讲讲吧!”

元来赶紧盘腿坐好,支起耳朵听。毕竟元虎可是村里少有出去的人之一啊。

元虎的眼神一直盯在外面,警戒,但是嘴却在讲述自己的故事:“当时啊,我出村过后,经家主的推荐,直接进入了边疆,当时正是汉匈大战处在高峰之际,

一年后,我加入了冠军侯霍将军的部队,你是不知道,霍将军简直就是上天派下来的天将一样,在茫茫的草原和荒漠,居然能够一举带着我们找到匈奴人的祭祀圣地。

那一仗打得别说有多提气了,跟着霍将军砍匈奴人就跟砍瓜切菜一样简单,那些匈奴人好像傻子一样,就傻乎乎的在那里等着我们砍。

后来,我又跟随他打浑邪王、休屠王,打左贤王,在狼居胥山上我们刻下了石碑,在姑衍山替皇帝祭了天,又在北海饮马冰河。

我随着他看过大漠孤烟,看过万马奔腾,见识过西域风情,也经历了高原的风沙,与他一起接受过皇帝的封赏,也去到过长安。

但是啊,仿佛他的才情得到了天妒,竟致使年仅二十四岁就去世了。”说到此处,元虎也不禁落下来热泪,好似在怀念当年的时光。

“之后啊,汉匈之间少有大战,我觉得待在军中也没有意思了,便带着赏赐辞去军职,想要游历这大好的山河,后来不就遇到了你五婶了嘛,就回村了。”

想起自家的媳妇,元虎也幸福的笑了起来。

“五叔,我决定了,我也要出村,我也要去看看天下!”元来听着激动不已,跳起来说道。

“你小子慢点,等下塔跳塌了!”

元来嘿嘿直笑,不过他看向远处的眼神,明亮的不像话。

村中心,祠堂

“苏爷爷!”权贵恭敬的对着一个老人行礼道。

苏竹点点头:“家主有没有什么指示!”

“并没有,只是叫我将一车竹简运回来,入库。”权贵依旧恭敬道。

“华儿,影儿!”

“苏爷爷!”

“你们将其搬进去吧!”

“是!”

吩咐完苏竹就杵着鸠杖慢慢的去巡视村落了。

“小华,你看我从外面给你带了什么?”权贵等苏竹走后,凑到白华面前,拿出一个长条盒子。

“什么呀!”白华好奇道。

权贵笑着将其打开,里面一个精致的木簪,上面吊着只有半个指甲大小的一小块白玉。

“哇!!!”白华看得眼睛直发光。

“权哥,这是送我的吗?”白华欢喜道。

“当然了,我专门在朝歌买来了,我可是逛了一整天,才挑了这么一个呢。”

“谢谢权哥!”白华握着木盒,扭扭捏捏的说道。

“不谢,不谢,嘿嘿。”权贵绕着头,看着天害羞道。

“权贵,我的呢?”一旁的王影突然说道,将权贵从幻想中拉了出来。

“没有,你要是要啊,自己去找元来要去!”权贵没好气道。

“真小气!”说完不理他们两个,自顾自的搬东西。

正搬着呢,一个小子横冲直撞的进来了,“小影,我来了!”来的正是刚听完故事的元来。

“哼!”王影没有理他,自己搬着东西进了祠堂,元来挠了挠头,这是咋了,看向一旁正在处于暧昧状态的两人,更加无知了。

算了,不想了,帮忙搬东西吧,王影是几个竹简搬,元来直接一下抱起了二十几个竹简,慢慢进了祠堂。

王影看着只会卖力气的元来,更加气不打一处来:“不会少搬点?等下你自己又砸到脚了,不疼啊!”

元来放下竹简,笑呵呵道:“没事我力气大!”

王影简直无语至极,继续搬了起来,元来见状赶紧说:“我来我来,你歇着!”

王影被抢了活,不知道干什么,又看见撒狗粮另外两人,气得嘴鼓起跟个蛤蟆一样。

“欸,小影,你吃啥了,给我吃点呗!”元来突然凑过来,

“滚啊!!!”

···

竹简搬完后,白华拉了一下祠堂一处墙壁上的绳子,然后就关上祠堂大门,和小伙伴走了。

没多久,刚才光滑至极的墙壁,突然出现一扇双开石门,里面走出了几个儒生,见到竹简,眼睛直发光。

“还是搬进去,再好好看吧!”其中一个说道。

几人一人二三十卷,很快就搬完了,随着石门紧闭,祠堂又陷入了寂静。——

此时远征西域大宛国的汉军,在汉将李广利的带领下,经过数年苦战,终于阵斩大宛王,战报传回长安,汉帝下令屯田于轮台、渠犁,进而使得大汉初步控制了西域。

但是匈奴在西域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影响力,导致西域小国纷纷选择“两属”以自保,即同时向汉匈两国称臣。

另一边,匈奴人经过十余年的“休养息士马,习射猎”,元气有所恢复,再加上卫、霍已死,便拒绝按刘彻要求派太子入质汉朝,重新成为了汉朝的边患。

太初四年

汉帝下诏征讨匈奴,企图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然而缺乏优秀战略将领的后果,就是前后数次征战皆不利,甚至导致大败后,李陵、李广利等将领都投降了匈奴。

不仅如此,随着汉帝连连征战,大兴土木工程和皇室的挥霍无度,不仅国库出现了空虚,就连各地的粮仓里的硕鼠都饿得瘦骨嶙峋。

早在元封年间,国库就已经能跑马了,但是为了支撑军费,汉帝不断同意丞相张汤的意见,出台了一系列筹措军费的政策和法令,例如:

铸五铢钱,且禁止郡国民间私自铸钱,以前所铸钱币一律熔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非上林三官之钱不得流通于市面,违者严惩不贷。

出台白鹿皮币,要求各地诸侯朝见自己时要用现钱换取白鹿皮币,用来衬垫贡品玉璧。而获取白鹿皮并不难,制造成币极为容易,但却人为规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币价值四十万钱,目的就在于让诸侯向朝廷多缴纳钱币。

出台算缗令,针对全体商人、手工业者,一律按资产征收财产税。鼓励告缗一旦被举报隐匿财产,就罚戍边一年,没收财产,并将其中一半赏给举报者,朝廷收入随之大大增加。

盐铁官营,以盐官、铁官来管理,禁止民众私自铸铁煮盐,违者在左脚加釱。

榷酒酤,禁民酿酒,由官府专卖。

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朝廷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稳定物价。

卖官鬻爵,多次颁布“入物补官”、“入羊为郎”等诏令。

可是就连如此之多的途径都无法填补朝廷的亏空,导致不断增加税赋,使得天下民不聊生。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