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清河郡拦路虎,白氏真言

2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281章 清河郡拦路虎,白氏真言

第281章 清河郡拦路虎,白氏真言

李侯正在不断讨好刘氏之人时,又传来刘秀在南栾大败渤海援军,围困巨鹿的消息。

刘秀,这可是打赢昆阳之战的神人啊,看样子这赵汉要完。

于是李侯立即开始寻找退路,还用找吗?这不是有现成的吗,只有投靠玄汉了。

但是如今河北玄汉方面的主将有两人,到底投降谁呢?

刘秀有勇力,有威名,但是谢躬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啊,这天下看样子要被玄汉统一了,不投靠皇帝近臣谢躬,去投靠封疆大吏刘秀,这不是老子秀逗了吗?

于是李侯立刻带着人将太守绑了起来,这其中被张图发现了,遭到了张图的阻挡,但是李侯兵力毕竟最多,张图无法抵抗,兵败跑了。

李侯让人去追,结果没有追上。

但李侯也没有强求,带着赵汉的清河太守,来到了谢躬的大营,向他递上了投名状。

谢躬大喜,立马任命李侯为清河太守,让他为大汉好好的把守好清河郡。

李侯当然愿意,立马送给了谢躬大量的财宝,两人都十分满意,李侯得到了想要的名,谢躬得到了清河的利。

回到清河,李侯立马让人代兵去枣强,把叛逆刘宜的族人都给他抓起来,还有张氏,也都给他一起抓起来。

于是枣强的豪强由一超二强,变为了一家独大,就连枣强县令都成为了李氏的傀儡。

还没等李侯高兴多久,谢躬居然在邺城剿灭尤来残部时大败,就连落脚的地方邺城都被刘秀占据了。

这可咋办?刘秀如今已经成为了河北事实上的主人,对于河北的控制力可比刘子舆高多了。

没办法,继续投降呗。

刘秀看着手上清河郡递上来的降表,心中犹豫是否接受,因为根据消息,李侯在清河可谓是一手遮天。

若是轻易地接受了他的投降,刘秀的影响力进入不了清河,等到刘秀势弱的时候,清河早晚会再次易帜,岂不是心腹大患?

但是此时南下急切,若是清河抵抗顽强,就会消耗大量兵力在此处停留,可就出不上河南的大餐了。

权衡一番后,刘秀决定先接受他的投降,后面再慢慢的对他进行炮制。

于是任命李侯为清河郡都尉,重新任命清河太守。

李侯知道这是自己最好的结果,心中一颗悬着的心再次放了下来,都尉就都尉吧,毕竟又不是没当过,只要兵权在自己的手中,太守是谁,重要吗?

为了压制清河郡,让李侯投鼠忌器,刘秀任命白麟的堂弟白仓作为清河太守。

利用白氏之名,和白氏的力量,压制李侯,完美。

而也正如刘秀所预料的那样,自从白仓上任以来,李侯都十分之老实,一直都待在自己位于清阳的府邸,不吵不闹。

而白仓也很给面子的将枣强作为李氏的自留地,不断嘱咐前往枣强上任的县令都安稳点,当好一个吉祥物和盖章人就好了。

李侯自从知道太守是白仓,姓白,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此人为白氏族人,出生河东白氏后,就一直十分担心。

害怕来的是一个愣头青,与他撕破脸,到时候,自己该怎么办?杀了吧,会被朝廷和白氏双重报复,这天下恐怕再也没有他李氏的容身之地。

君不见,得罪了白氏的孙氏。孙氏本为兵圣孙武、孙膑的家族,一个家族,出了两个兵圣,这怎么也能成为一郡之望了吧。

但是得罪白氏后,孙氏从此就在大汉的历史上绝迹了,就连在白国的存留的孙氏,也衰落的不成样子,成为一个小族,没有一点的话语权。

哪怕其背刺白氏的家主得到了高祖的庇佑,成为了列侯,还特意将封地选在了南方的蛮荒之地,如今还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吗?

就连爵位也被因为各种原因消除了,他就没有听过这大汉有什么姓孙的大人物,这其中的原因,细思极恐啊。

不杀吧,难道束手就擒吗?反正都是死,那就来吧,谁怕谁?自己毕竟是带领李氏走向郡望的人。

不过此时由于李氏借助乱世,上升得太快,根基不稳,族中人才不足,再过个几十年,李氏在清河郡的地位稳固了,李氏就能真正的成为如同崔氏的清河大族,郡望之族。

别看李氏如今在清河势大,但是这都是靠李侯,要是李侯一死,李氏要是没有接替的人,李氏仍然会落回枣强县的豪强,而且还是被枣强新起的新豪强压制。

而崔氏就不一样了,崔氏是清河从汉初就开始存在的大族,历经百多年的起起落落,依然存在于清河这个牌桌上,可见一般。

如今新上任的太守识实务,李侯也高兴了起来,知道自己稳了,就连白氏都承认自己的地位了,还怕李氏不兴吗?

不过白仓上任太守后,也不是什么都不干的,在安抚好李侯后,他立马就和清河其余的大族接上头,除了崔氏外,还有刘氏、魏氏、郑氏、贺氏等等。

崔、刘、魏、郑、贺都是清河大族,其他的都是相对小的家族。

在白仓没来之前,他们就以崔氏为主,白仓来了后,他们就以极快的速度倒向白氏,毕竟李侯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至于李侯为什么没有清算他们,那是因为光靠李氏,是不足以治理清河的,他是想要兴起李氏,又不是想要宣战万国,覆灭李氏。

清阳,太守府

“府君,陛下任命使君是为了清查田亩和人口吧!”

清河长史崔振恭敬的对白仓询问道。

白仓笑着看着他:“怎么,怕了?”

“嘿,瞧您说的,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我崔振虽然不是什么好人,但是绝对没有做过什么恶事。”

“哦?是吗?但是我听说你家最近又添了十几亩土地啊,啧啧,这清阳附近,怕是一多半的地,都姓崔吧。”

崔振尴尬道:“府君,这不是有些百姓吃不上饭,为了吃食,只好将土地拿出来卖吗?我家名声还算好,乡亲们相信我,所以才愿意将地卖给我。

我若是不收,那些吃不上饭的百姓岂不是要饿死,或者是另寻他主,要是被李侯看上了,怕是还出不到我出价钱的十分之一,这也是为了那些百姓好。

又不是我崔氏逼着他们卖地的,府君,凭良心说,我崔氏在清河的名声可是最好的,这都是有目共睹的。”

白仓见自豪的崔振,笑着道:“要不是因为你崔氏做事还算合我的眼,本君又怎么会推荐你儿子进入白氏学府。

但是兼并就是兼并,这没什么好说的,清河就这么大,伱们的土地多了,百姓的土地就会少,又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同你们崔氏那么好说话。

你读了那么多的典籍,这个道理,我相信你是明白的,只是身为家族子弟,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如今陛下要盛兴大汉,就必须要人口,要土地。

都要是像你们一样,拿了土地和人口,不吐出来,这大汉还有没有赋税了?中央还有没有能够调动的士兵了?

这匈奴还防不防了?南越还剿不剿了?

要都像你们一样只顾着扫门前之雪,等到异族攻入中原之际,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人啊,要想活下去,就要有长视,家族,亦然,更要长视,不然衰落就在今朝了。”

崔振听着白仓的话,沉思了半天,行礼道:“今日我才知道白氏为何能够长视久坐,原来是因为不拘于眼前的利益,您说的对,如今大汉才从乱世中过来。

百姓十不存一,正是需要合心一处的时候,若是还要像以前一样,只管自己,大概这华夏,离灭亡也不远了吧,皆时,纵使有万亩良田,于崔氏,还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是为异族开垦的罢了,想到此处,我只觉得浑身发冷,恐怕百年之后,我连祖庙都没办法进去吧。”

白仓抚着胡须:“大善,你能够听得进去我的话,还能够结合当今局势来看,你崔氏至少可再兴盛百年。”

崔振这次是真心实意的跪拜道:“古人言:白氏一诺千金,如今看来,白氏一字,亦足千金,今日得府君的提点,使崔氏得以免遭大祸,请受崔振一拜。”

白仓没有推辞崔振的跪拜:“这天下,终究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而其中数量最多的就是百姓,只要多行善事,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本君告诉你如此之多的原因,就是因为你崔氏在清河名声好,百姓信服。”

“崔振受教。”

有着清河大族崔氏的帮助,白仓认为清河的清查田亩和真实人口的任务,能够有完成的可能。

这其中最大的阻碍,便是拦路虎李侯了。

信都郡,信都城

冀州刺史白黎的临时府邸。

如今距离白黎抵达信都已经三个月了,信都是刘秀用武力攻破的,信都都尉是朝廷任命的其他地方的将领,在本地并无根基。

而信都当地的大豪强,也都随着刘秀攻破信都而势衰,至于新的豪强大族,此时还没有成长起来,立根未稳。

因此,只用了三个月,白黎就完成了信都郡的清查工作,他准备一个郡一个郡的攻破。

就如同宣国公在东郡推行新政,也是一个县一个县推动。

白黎收到了清河太守白仓的信件,信中将说服崔氏,以及清河郡的一些具体情况都详细的告诉了他。

使得他对于清河的局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知道了要想完成清河郡的清查任务,首要解决的就是清河都尉李侯,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李氏的根据地-枣强县。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