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汉赵变天子被俘,局势图白国思变

2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507章 汉赵变天子被俘,局势图白国思变

第507章 汉赵变天子被俘,局势图白国思变

随着洛阳的最后一支大军被歼灭,汉赵抓住时机,发动了对洛阳的突袭。

然而,此时的汉赵君主不是刘渊,而是刘渊之子,刘聪。

刘渊已经在去年,因病去世,上谥号“光文”,立庙号高祖。

而汉赵国主的位子,就传给了其长子,刘和。

而刘聪则是刘渊的第四子。

由于多次被刘渊任命为攻洛阳的主将,所以刘聪掌握着汉赵国内八成的军队。

又被刘渊临终任命为大司马、大单于,与太宰刘欢乐和太傅刘洋共录尚书事,成为辅政大臣。

并在都城平阳西置单于台,作为自己的官署,主要负责管理“六夷”事务。

可刘和继位后,受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及素来厌恶刘聪的侍中刘乘进言挑唆,决定削藩,消除诸王势力。

而掌握汉赵十万大军的刘聪,则是首当其冲。

就在刘和发动政变后,刘聪早就得到了消息,不仅抵挡住了刘和派来抓捕他的军队,还反攻入皇宫,在光极殿西室将刘和斩杀。

随后又捕杀了呼延攸、刘锐、刘乘等人,彻底清除了汉赵国内,反对刘聪的声音。

并于当月,登基为帝。

接着刘聪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彻底稳固了自己的皇位。

又接到平晋王石勒的军报,言自己歼灭了晋朝太傅司马越的十万大军,晋廷最后一支有生力量业已败亡。

刘聪大喜,加封石勒为征东大将军、并州刺史、白郡公、持节、开府、都督、校尉、王不变。

石勒坚决辞让将军之职刘聪同意了。

当年六月

刘聪派建威将军刘曜与其子河内王刘粲,领兵进攻洛阳。

与东莱公王弥、平晋王石勒于大阳会师,并在渑池击败晋将裴邈,随后三军直入洛川,掳掠梁、陈、汝南、颍川之间大片土地,并攻陷百多个壁垒。

关东百姓、士人不堪忍受胡人、贼寇之辱,朝廷又连战连败,没有丝毫抵挡的意义。

于是数十万百姓,纷纷举家向南,通过各种途径,逃入荆州、扬州等地。

六月

刘聪派前军大将军呼延晏领二万七千人进攻洛阳。

汉赵大军行军至河南郡时,就已十二度击败抵抗的晋军,杀三万多人。

六月十九日

还在劫掠关东诸州郡的刘曜、王弥、石勒等部,都奉命出兵与呼延晏会攻洛阳。

六月二十三日

由于洛阳守军尽失,城内也因为多年的诸王之争,导致百姓十不存一。

所以,呼延宴在刘曜等人未到时,就先行开始进攻洛阳,一日不到的时间,就攻陷了平昌门,焚烧了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

司马炽遣河南尹刘默抵御,但被击败。

而呼延晏因为后续部队还没到,害怕遭受晋军埋伏,袭击,便从东阳门撤出,又于洛水焚毁了司马炽打算出逃用的船只。

司马炽等王公大臣们,没有了退路,只得困守于雒阳皇宫内。

六月二十八日

刘曜、王弥等人抵达洛阳周边,当日就与呼延宴同攻洛阳,攻陷宣阳门。

接着王弥、呼延宴攻入南宫太极殿,纵兵抢掠,尽收晋宫中的宫人和珍宝,而刘曜大杀官员和宗室三万余人。

另外更俘掳司马炽和羊皇后,将他们及传国六玺移送到汉赵国都,平阳。

七月

刘聪大赦天下,改年号“嘉平”,以司马炽为特进、左光禄大夫、平阿公。

八月

天子司马炽被俘的消息传遍天下,天下动荡。

此时,司徒傅祗、司空荀藩、大将军苟晞、大司马王浚分别在各地建立行台,各奉一位宗室布告天下。

其中以荀藩奉立的秦王司马邺行台影响较大,他们传檄要求各方镇出兵勤王,攻打汉赵,营救天子。

在这些势力中,力量最强的镇东大将军、兼督扬江湘广交五州诸军事、琅琊王司马睿,顺理成章被推为盟主。

但司马睿此时根本无心北上,专意经营江南。

九月

白国,白宫

一身素服的白焰,正襟危坐在其父白标的王位之上。

没错,今日,正是白焰服完白标的丧期,第一次召集群臣,商议天下之事。

去年九月,白标因年老体衰,薨逝,白公焰灵前继位,承袭白王之位。

请求册封的上表传到洛阳,根本无心白国之事的司马炽,看也没看,就加盖了印玺,同意了白焰承袭白王的请求。

同时派出一名使者,代表自己,亲往吊唁。

正是由于丧期未满,白焰才一直没有召开朝会,对于洛阳被汉赵攻陷、河内被汉赵占据,汉赵骑兵肆虐河南、河北诸地,视之无睹。

“王上,如今天下之乱,比之汉末更甚。

先有李雄割据蜀地,建立成汉。又有匈奴人刘渊假称汉之兄弟,建立汉赵。

六月,天子被刘渊之子,刘聪俘获,在洛的朝廷重臣或死或走,亦或被俘,晋的威严,已经被践踏得低于尘埃。

如今各地虽有勤王之兵,但是除了在河阴等地建立行台的司徒傅祗、司空荀藩、大将军苟晞等人,其余诸侯都是各怀异心。

还有王弥、石勒等人流窜于河南、河北等地,让各方镇无法联合。”

白国相苏城面对着天下的局势,向白焰阐述。

“之前,本王在丧期,没有插手国事,对于天下各方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可有卿奏对?”

白焰环视朝中诸臣,声线低柔的说道。

“臣愿为王上解惑!”

出言者,是白国秘书监全陡。

白焰看向全陡:

“既然全卿愿意为本王解惑,甚好。

今天下除了汉赵、成汉,本王急需知道晋廷的力量还剩下多少,又分布在何方?”

“启禀王上,如今自从天子被俘,司马越大军尽殁宁平城,隶属于中央的军队,已经十不存一。

各方镇如今都转而支持当地司马氏宗亲,打着勤王的名义,行割据之事。

北方的大司马王浚,依靠着段部鲜卑和乌桓人的帮助,控制着幽州和冀州一部,麾下的鲜卑骑兵、乌桓骑兵十分厉害。

并州刺史刘琨手下有一支并州骑兵,还有拓跋鲜卑的帮助,也是割据一方的方镇势力。

河南地区的大将军苟晞,控制着青兖二州,实力不俗。

与在河阴聚集义兵,准备勤王的司徒傅祗相联合,是坚定迎奉天子的方镇。

还有占据江淮以南的琅琊王司马睿,依靠琅琊王氏子弟王导的帮助,与江南士族合作,基本上控制了江淮地区,以及徐州,被其余势力推举为盟主。

西边还有占据长安的司空荀藩,奉秦王司马邺,设立行台。他们传檄要求各方镇出兵勤王。

凉、秦、雍、梁、江、豫诸州都愿意奉秦王的命令,纷纷派兵前往长安,抵御汉赵的进攻。”

对当今天下局势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后,白焰压制已久的想法终于得以实现:

“今天下大乱,但是不同于汉末群雄争霸,这些势力的后面,或多或少都依靠着胡人、夷人的帮助。

特别是汉赵、石勒、鲜卑等部,他们名义上打着汉的旗帜,实际上与汉没有丝毫的关系,反而借此大肆屠杀汉民。

这是自周朝四夷入侵,汉朝匈奴南掠以来,诸夏最大的一场动乱。

鲜卑人、匈奴人、乌桓人、羌人、氐人等等,他们都趁着司马氏乱斗的机会,打着汉人的旗帜,放我汉人的血液,是可忍孰不可忍。

本王可以在此向诸君预言,依照当今天下各方镇的秉性,决计是斗不赢已经吸收了汉学的胡人。

再有我白国从汉高帝立国以来,从来没有参与天下大乱,是因为,不愿意白国之刃,沾染上诸夏之血。

可今天,胡人的铁蹄在诸夏的土地上驰骋,杀我汉民,掠我汉财,一如古之东夷。

本王的先祖,曾经五伐东夷,将东夷这个词,彻底消失在诸夏大地,变成了今天的青、徐、豫、兖四州。

而本王身为白氏子弟,又岂会缺乏克虏的勇气和信心?

在这个朝堂内,大多数人都是从我白氏而出,虽然我们之间已经相隔着数百年,但是先祖的荣耀仍旧福泽着我们。

我们又岂能让先祖为我们蒙羞?

听闻北方有乞活军,是一群不愿意接受胡人统治的勇士组建的,民尚且有此勇气,我等身为王公贵族,又岂会缺乏勇气。

自古只听闻夏君夷民者,未尝听闻有夷君夏民者。

因此,本王决定,发布伐胡令。

先取河内,再进冀州,夺取并州,伐灭伪汉刘聪。”

“伐胡!伐胡!”

群臣之右的武将纷纷大吼起来,绯红的脸庞,可以明显看到他们的兴奋。

谁能够懂得他们这些武将的内心,白国日久承平数百年,他们这些白国武人也因此被压制了数百年。

每日除了训练,就是军演,少有出战的机会。

为了保持军队的士气,以及军队的精锐度。

白国设置了五年服役期,五年之后,可以让士卒将领卸甲归田,但是也可以继续任职,而且会着重培养。

不过九成的将士都会选择在五年之后退役,因为他们明白,在白国军队里混,没有前途可言。

要不是白国的军饷太高,恐怕白国很难一直保持五千人的精兵。

而每过二十年,白国就会在军队里掀起一股清查之风,将那些败坏军队的将士踢出去。

白国也是用尽了手段,才能一直保持白国军队的精锐。

就白国一直养着的五千营,每年所耗费的军资,占据着白国收入的十分之一,这要放在朝廷,可养一支五万人的军队。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