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八柱国前书尽毁,奉经使白李通家

1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51章 八柱国前书尽毁,奉经使白李通家

第651章 八柱国前书尽毁,奉经使白李通家

四月五日

长安,周国都城,皇宫大殿

辅国公白续在其子白国公白贺的搀扶下,入宫面圣。

话说,自从周国开国以来,宇文泰忙于封赏功勋、建立新朝制度,无暇接见,白续早有返乡之心,但多次被宇文泰以需要咨询古今之事拒绝。

甚至多次在不同场合,宣称白续乃天子之师,是帝师。

今日,白续将坚决自己的决定,不再妥协。

为了保持新朝的战斗力,宇文泰沿用了之前的府兵制,并增加柱国大将军至八人,称之为【八柱国】,作为全国府兵的管理者。

【八柱国】:赵贵(楚国公)、李弼(赵国公)、独孤信(卫国公)、侯莫陈崇(梁国公)、白贺(白国公)、于谨(燕国公)、宇文护(中山公)、李昞(唐国公,袭爵其父李虎)。

当时,宇文泰以天下功高莫过于白者,白氏不王,何人敢称之王,再者就连宇文泰自己都没有称王。

于是宣布周国的爵位以郡县为名,只设公侯伯子男五等之爵,皆加“开国”字样,以示荣宠。

除了皇子外,均不得封王。

“老臣白续参见陛下。”

“朕本意欲想法周公之制,变革官制,奈何无米下锅啊。”

“然历经明庄戮宗,宣武夺嫡以来,原本兰台等国家藏书场所多遭损毁,本就损失了一部分典籍。”

“若陛下需要,老朽可以重新打开藏书谷,命人将陛下需要的典籍重新临摹送出来,不过这需要时间。”

白续的话,让宇文泰感到峰回路转,惊喜道:

“当真!”

宇文泰正在冥想苦思,抬头见到白续、白贺来到,欣喜的让人给白续搬凳子,然后出言道:

“老师免礼,正好,您乃当今白氏的家主,传闻白氏收集有自周以来的天下藏书。”

“陛下无须如此,虽然夏室图书损失殆尽,但那都是一些摹本,真正的原迹,都在白氏的瀚海藏书谷之中。”

“这。。。”宇文泰犹豫了。

听完白贺的解释,宇文泰扼腕叹息,只觉得自己的心中夙念无法实施。

特别是为了与北齐重胡制而轻汉制相区别,让天下人都看到,只有自己是真心拥护汉化的,使得天下人弃齐而趋周。

“但是朕命人检校兰台等夏以来的藏书室,却发现与传闻大相庭径,不仅没有周朝的摹本,就连汉以来的许多图书都只有其名,无有其实。”

自己当初虽然在白续那里求学,听闻了周公的功绩,但多是学习《白传》,对于周朝制度的具体,无从得知。

白续淡淡的笑着,脸上却十分自信道:

“无须陛下帮助,三个月,三个月之后,三万本自周朝以来的官制、典籍都会出现在长安。”

“岂敢欺骗陛下。”

得到了准确的时间,宇文泰十分高兴,自无不可。

见宇文泰惋惜异常,白续并没有说话,而是由白贺接过话语为他解释:

“陛下有所不知,自夏室定鼎以来,确实由先祖组织人手将古今图书藏于兰台。”

“可需要朕召集文吏,作为抄录士?”

“之后宣武南迁,途中又损失一部分,及至节闵皇帝西入长安,只带着极少一部分藏书,大部分皇室图书尽数留在了洛阳。”

“不过,陛下需要答应老臣一个条件。”

他认为,只要自己能够学习周朝的旧制,就可以一举扫清自汉乱以来,天下媚胡的风气,重新将天下带到正轨。

“这就是宫中典籍缺失的原因。”

“请陛下准许老臣归老还乡,返还武川,自白氏宣布复出以来,家中还有一堆事等着老朽呢。”

他之所以不愿意放白续返乡,是因为他已经明确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恙,可能时日无多,希望白续留在长安,辅导太子宇文觉。

“请陛下恩准。”

“唉。”宇文泰叹息一声:

“既然老师去意已决,朕也不便强留,只是希望老师能够保重身体的好。”

达到了目的,白续精神明显好了不少:

“有劳陛下挂念,请陛下放心,白贺已经学到了老臣十之八九的学识,帮助陛下绰绰有余。”

“另外,这次开谷取书,还希望陛下能够让白贺前往,毕竟是白氏的密地,外人无法踏足。”

面对白续的最后请求,宇文泰自无不可:“情理之中。”

次日,白续带着数十名骑士,拜别依旧需要留在长安的白贺、白聚等白氏众人,临走时又不放心的问向白贺:

“贺儿,祖父给你说的你记住了吗?”

“祖父放心,孙儿铭记于心。”

点点头,白续坐上牛车,踏上了返乡的道路。

此去武川数百里,需要沿着洛水,穿过华州、丹州、延州、绥州、夏州、银州、朔州,最终抵达武州,这一走就是一个多月的时间。

四月六日

宇文泰下诏任命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少保、白国公白贺为奉典籍特使,秘密前往白氏旧地奉迎经典。

这份诏书的下达,让群臣不知所云,白氏旧地,在哪?

一些与白贺交好的大臣、将军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前往白国公府,打探消息。

但得到的都是“不可说,不可说。”

越是这样神秘,关于白氏的古今密事、传闻,顿时风靡长安大街小巷。

甚至有些人拿着诸如武王密事向白贺求证。

“听说你们白氏从周武王时候就存在了,周武王长得帅吗?比我若何?”

说这话的是李昞,白贺的表弟,与之是同辈。

白贺的姑姑白竺是李虎的发妻,也就是李昞的母亲。

他比白贺晚进入宇文泰军队很多年,在宇文泰与高欢鏖战崤山时才从武川投奔而来。

之后其兄李伯延、李真、其李虎相继战死沙场,宇文泰便让他承袭了李虎的唐国公爵位。

并将他从仪同将军连越两级,升为仅次于柱国大将军的大将军之位,带领李虎的旧部继续作战。

周立国后,宇文泰考虑到李氏诸子的功劳,让年仅三十五岁的李昞成为了八柱国中年纪最小,位序最后的柱国大将军。

而白贺只是笑着道:“肯定比你小子帅。”

说笑罢,白贺又关心起了李昞的身体:

“听说你前几日又卧病在床,高热不退,这可不是個好现象啊。”

“伯延兄、真弟,以及我白氏诸多子弟,很多都死在了沙场上,如今好不容易等到陛下开国。”

“可别等到还没有过上安稳日子,就早早的离去,岂不是太不值得了。”

“再有,渊儿还小,你们李氏一门,还要靠你支撑起来。”

知道白贺这是在关心自己,但李昞看得很开:

“小弟能够看到陛下成功登基,且袭封唐国公之位,岂不是比父亲、大兄、二兄以及诸多早逝的兄弟幸运得多?”

“至于渊儿。”一直以强硬示人的李昞略微露出一点温柔:

“若我真的出现了不测,还望表兄看在母亲的面子上,多多照顾。”

白贺看着李昞,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好出言安慰道:

“放心,你家与我白氏世代通好,自曾伯父白流时,就是姻亲,更别说姑姑的份上,我定会将渊儿视如己出,免得遭到其余人的伤害。”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保证好伱的身体,这样,我认识一个医术很好的御医,明日我就亲自前往请他与你看看。”

“另外,我家有一卷延年益寿的道书,你拿去好好练练,总归是能教你多活几年的。”

听闻白贺的话,李昞哈哈大笑,却不想牵扯到了病气,咳嗽不止,略微轻松后,拱手道:

“如此多谢表兄了。”

看着李昞离开的身影,白贺不由得摇头叹息,但终究没办法完全帮李氏脱离危机,只能替其阻挡一部分外部势力的侵袭。

感叹了一阵后,白贺就开始准备出行的用度,需要前往瀚海藏书谷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