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周六官宇文新制,九命制白续病危

1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55章 周六官宇文新制,九命制白续病危

第655章 周六官宇文新制,九命制白续病危

开泰元年

话说宇文泰在柱国大将军白贺、于谨,开府将军、尚书令卢辩等人的帮助下,托古改制,退出了周国新官制。

新官制依照《周官》,仿照周朝六官制度,统合所有部门,设立六府作为行政衙门。

并在六府中置六卿,也可称之为六官,完全废除了三省六曹九卿的名称,所有政务归六府。

【六府】: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冬官府。-

天官府设“大冢宰卿”一人,作为统领五官之首,管理宫廷事务的长官。

大冢宰权力大小,视皇帝之命而定。

若皇帝下达了“五府总於天官”的诏令,那大冢宰就有了宰相的实权,为六官之首。

若是没有下达此诏令,则只能沦落为宫廷事务官,职权为六官之末。

而因为大冢宰的特殊性,宇文泰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因此暂时空缺。

同时正式将地方官吏任免之权收归中央,由夏官府负责选举官吏的吏部大夫,考核官吏的司士大夫全权负责。

大冢宰卿之下,有“小冢宰上大夫”二人为副,另有御正大夫、纳言大夫等大夫,相当于门下省职责。-

地官府设“大司徒卿”一人,以白国公白贺充任,下有“小司徒上大夫”二人为副官。

以往因为头衔太多,导致有司工作量大增,经常出现俸禄发放短缺等情况。

也给了贪官污吏,在其中上下其手的机会。

原先因为一个人身兼数职,甚至十数职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但没有权利调动府兵,是作为辅助府兵后勤的存在。-

秋官府设“大司寇卿”一人,以楚国公赵贵充任。

若没有,夏官大司马将成为职权最重的六官。

因此若天官大冢宰有实权,则夏官大司马就是仅次于大冢宰的次相。

主要负责土地、户籍、赋役等事务。相当于尚书省职责。-

春官府设“大宗伯卿”一人,以赵国公李弼充任,下亦有“小宗伯上大夫”二人为副。

负责礼仪、祭祀、历法、乐舞等事务。相当于九卿之首太常卿。-

夏官府设“大司马卿”一人,以卫国公独孤信充任,副官依旧“小司马上大夫”二人。

负责刑法狱讼以及诸侯、少数民族、外交等事务。相当于九卿廷尉、大鸿胪二职的结合。-

冬官府设“大司空卿”一人,以燕国公于谨充任。

随后,为了确保上下有序、尊卑有制,宇文泰将官吏的等级分为十八命,废除夏以来正从十八品的官阶。

以柱国大将军正九命为最高,骠骑、车骑大将军为九命,然后依次递减直到一命。

随着宇文泰的新制推开,之前因为夏室混乱,而造成的高职低就,低职高配等混乱情况得到了终结。

统合了三省六部九卿,宇文泰等人又制九命之典以叙内外官爵。

并以此形成了“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六卿”(六官之卿),及其属官上、中、下大夫,上、中、下士等等级官职。

负责全国日常军政、军备、宿卫等事务。相当于三公之一太尉以及六曹五兵尚书结合。

【十八命】分为正九命与九命。

主要负责各种工程制作、治水、冶金等事务。相当于九卿之一匠作大臣与尚书省工部尚书合一。

如今需要发放一个官员俸禄,只需要看他的命阶、官职、爵位即可,减少了有司的工作量。

更是大大节省了有司所需要官员数量,也减少了财政浪费。

为了重新梳理官员俸禄。

宇文泰抛弃了以往的钱粮帛并发的旧例,而是恢复汉制,全部以禄米结算,重新拾起了以石为准的粮食禄制。

如最高正九命的王、三公、柱国大将军、大将军等为万石。

正六命的小冢宰等上大夫为四千石。

最低的一命,如参军、徒属、府史杂色职掌人等,比正一命的下士还低一等,禄米为一百二十五石。

此外还有原来不入流的流外品改为九秩,最高九秩为一百二十石,每二秩分一等,最低二、一秩为四十石。

于是,此次大改制耗时足足半年之久。

但最主要是改变中央的官制,地方上除了由品阶改变命阶外,依旧以刺史、太守、县令充任。

在宇文泰的亲自监督下,大司徒白贺、大司马独孤信、大司空于谨、小宗伯卢辩等重臣执行,不断量才授官。

依据官员的职权、爵位、官阶,授予其配套的官职。

以白贺为例,由原本的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尚书左仆射、荆汉行台、少保、白国公等官爵。

变为正九命、柱国大将军、大司徒、少保、白国公。

其中正九命是白贺的命阶,柱国大将军是他的军职,大司徒是他的官职,少保是他的加衔,白国公是他的爵位。

每年,不算爵位附带的食邑粮食,光是官制能够给白贺提供上万石禄米,只他一人就足够养活数千人。

当然这是朝廷可以足额发放的前提,不过就算只发一半,也可以养活上千人。

随着六官、九命新制的推广,周国的政务愈加通达,士人纷纷想要入朝为官。

再加上宇文泰自己不断推行的良政,让周国国力蒸蒸日上,宛若西方的小太阳。

开泰二年五月

就在白贺全身心投入到为国为民的政务中时,家中传来急信,祖父白续病危,让白贺赶紧返家。

强压心中的惶恐,白贺连夜进宫向宇文泰请假归乡。

“咳咳!”

虽然宇文泰的身体这两年也并不好,但他还是让白贺替他转达对白续的挂念。

五月二十日

白贺带着已经升任正六命小冢宰、谘议大夫的嫡长子白聚,立即收拾行囊,开始返乡。

就在走到城门口时,同为柱国大将军的李昞拦住了他们的车架。

“表兄,渊儿已经五岁了,是时候该返回族地入学,但最近军务繁忙,实在脱不开身。又担心路上不安稳,不放心他们母子单独回去。”

“听闻你们要回武川,我请求表兄将他们母子带上,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看着眼前的独孤氏与已经五岁的李渊,白贺自无不可。

“放心。”

没有多说,白贺就让李氏车队跟在身后,李氏护卫与白氏护卫一同,护佑着同行的三驾马车,向着武川而去。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