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关东反民心移山,介国公宇文让周

26天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73章 关东反民心移山,介国公宇文让周

第673章 关东反民心移山,介国公宇文让周

大象二年六月

在得到白氏的默许的杨坚加快了自己篡夺朝政的脚步。

不过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自以为是北周的重臣宿将,看到杨坚擅政心中不平,于是在邺城举兵于东夏。

同一时间,天子宇文阐的皇后司马氏之父,郧州总管司马消难,联合益州总管王谦相继起兵响应。

一时间,赵、魏之地,原北齐故地上,跟从举兵的人非常之多,旬月间便聚集起了十万兵马。

接着宇文宗室邵国公宇文胄集合当地豪强,以兖州为根据地,响应尉迟迥。

七月,杨坚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出兵平定尉迟迥。

命上柱国、武阳公白聚起并州之兵,以为策应。

在韦孝宽和白聚的联合绞杀下,加之杨坚在民间的声望,很快,尉迟迥就兵败身死。

七月末,杨坚任命襄州总管王谊为元帅,征调荆、襄两地的军队前往讨伐司马消难、宇文胄等人。

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降周帝宇文阐为介国公。

随即拉拢元谐、元胄、宇文忻等部分生胡贵族,加上之前默许的白氏等汉人世家大族。

大周大定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

而早在宇文护时期,关陇集团就已经宣告衰落,因此汉人豪强、胡人贵族,宇文宗室三方都已经没了阻碍。

等到五王放松戒备,杨坚便以谋反的罪名,先后杀掉了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等人,清除了宗室里反对他的力量。

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原本宇文贤被捕杀,五王以为密事泄露,准备举兵,谁知等到了赏赐的诏令,便放下了心。

并任命徐州总管白汝为副元帅,征调青、徐两地的士兵,从司马消难背后进攻,夹击叛军。

先是捉拿宇文贤,以谋反的罪名将其斩首,随后又以五王镇守有功,下诏准许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特权,以此来安定五王之心。

八月中旬,因为司马消难苦苦等待的南陈援军迟迟不至,所以王谊、白汝迅速平定叛乱,宇文胄被杀,司马消难逃奔南陈。

随着各方反叛的主将被平定,北周各地的硝烟也随之而散。

但自从白氏让夏,反而成为新朝元老的先例出现后。

按照夏以前,除了汉献帝,禅让之君必死的先例,宇文阐是逃脱不了身死的命运的。

九月,雍州牧毕王宇文贤及赵、陈等五王,看到杨坚平定了尉迟迥之乱,威望大增,甚至准备修建禅让台,便密谋铲除他。

同月,二十四日,年纪九岁的宇文阐在天元皇太后杨丽华的教导下,以杨坚众望有归,宇文氏无德于天下,宣布自己将效法白氏让夏,下诏禅让皇位给杨坚。

谁知事泄失策,杨坚提前动手,但为了防止引发更大的动乱,他决定缓慢行事。

宇文阐有了保命的机会。

其实杨坚是有意毒害宇文阐的,害怕宇文阐长大后复国,但在白氏、宇文氏等部分前朝老臣的劝导下,还是放过了他。

“陛下接受介国公禅让,犹如上古之尧舜,岂有舜杀尧,禹又杀舜之事?”

“况且陛下得以登顶九五,是因为有德于天下,有功于社稷,如今因为一私之欲,导致陛下损害似德。”

“岂不是向天下人宣告陛下无有容人之量。”

“宇文氏失国,乃失德也,就算介国公今后成人,也已经没有人再愿意竖起这杆没有意义的旗帜,而拥护他。”

“不说许多宇文贵勋多改姓元、长孙、王等姓,难道打着宇文氏的旗帜,比打着白氏、刘氏的旗帜更加好用吗?”

“您见过自晋朝以后,有打着司马旗帜的复国之君吗?秦之赢氏又若何?”

“反之,您若放过介国公,只要介国公在一日,天下便会一日传颂陛下功德,到时候,天下人心在您,还愁平定不了天下,统一不了南北吗?”

杨坚听了阳国公白聚的谏言后,深以为然,心中也大定,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感,他自信自己的隋国比之北周将更加长久。

于是下令命人将介国公送往山中修道,赐道号“静欲”,并为其上谥号“静”,再提前为其修缮陵墓,称之为恭陵,以示周国已亡,天下名隋。

虽然人未死而为其上谥,何其羞辱,但如今保得一命,也没有人再为其纠结了,反而多说宇文阐的好运。

也正是杨坚听了白聚的劝谏,使得天下人听闻宇文阐被新朝之君放了一命,于是更加颂扬杨坚的仁德。

各地牧守官员便也不再生疑,纷纷改弦易帜,竟然没有出现一场大的变动。

于是奇迹般的有史以来,第一次改朝换代如此平和。

整个北国,一夜之间,城头的“周”字旗,就变成了“隋”字旗。

开皇二年(周国大定元年)

杨坚以长安城“凋残日久”为名,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名叫大兴城。

城内有东西二市,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

因为长安系国都所在,更兼有丝绸之路的起点,东西市一经开放,迅速成为最大的商业都市,远远超过了夏国初年,因为白氏数百年积累而繁荣的淇阳。

杨坚深知,要想统一天下,必须要有兵有粮,而这一切都需要国家繁荣。

于是为了积累统一天下资本,杨坚开始学习夏国,重视商业。

除了设置大兴城,仿效淇阳在特定时间取消宵禁,设置专门的坊市外,还统一货币,铸造标准的五铢钱,禁用形制不一的古钱和杂钱。

又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为一尺,以古斗三升为一升,以古秤三斤为一斤,采冀州刺史赵煚所定的“铜斗铁尺”,颁行全国,统一度量衡。

至于“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取消汉以来的盐铁官营,与百姓共之”这些繁多的利商之举,就不消多说。

而这些利商的政策,除了杨坚的支持,白氏提供的夏国经验,也不可忽视。

为了贯彻农商并重的政策,杨坚任命白氏中善于商事的白垣为大司徒,主持全国的商事改革。

白桓为白思之三子,白聚的堂弟,因为喜好商事,一直以来担任着白氏商队的管事,任职白氏信让房房主。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