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困顿驿馆无饭食,慕圣仿古终散云

1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82章 困顿驿馆无饭食,慕圣仿古终散云

第682章 困顿驿馆无饭食,慕圣仿古终散云

虽然冯占春没有杀害白槐等人,但他严令守门的士兵,不许向驿馆内输入一颗粮食。

想要仿照当初陈蔡之军,将孔子困于边境,将白槐等人饿死,到时候不管是王仲宣,还是大隋,都抓不到自己的把柄。

连续数日没有吃食,好在驿馆后院有一口水井,使团众人每日只靠一点清水度日,实在饿急了,就与马匹抢食,分食马料。

“使君,我等好不容易建功,如今竟被困于此地,求死不能,求活不成,何其屈辱也,吾宁死于刀剑之下,也不愿饿死于此地。”

说此话的人,正是当初强烈不愿意换装越服的人,名为颜阜,山东人,在宾部任职正三命小宾部上士已经十数年了,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于是这次随白槐使岭南,是为了搏一搏,眼看任务完成,回到京师就可以得到升迁,又有了这次与白槐的交情,以后前路一片坦途。

如今却即将被饿死在这里,不由得生出一股悲怆之情,竟然有了求死之志。

“是啊,使君,我等拼了吧。”

白槐此时也已经饿的两眼发黑,一直以来的淡然君子之风此时也已经不在了,发髻散乱,两颊凹陷。

见自己的一番话有些作用,但他深知这并不能解决根本,于是他拿出一直随身携带的名琴“涤风”,说道:

“所以,他自我反省不是穷困于道,而是面临灾难不失卓自己的德行,这是他的幸运。”

听完白槐的鼓励,众人都十分振奋,认为这是自己将要成功的磨炼。

“这是说君子能通达道理的叫做通,不通达道理的才叫做穷。”

另一边,冯占春得到番禺战报,隋广州总管韦洸在战争中身中流矢而死,隋军主将换成了慕容三藏。

“昔日孔子抚琴高歌,子路持盾起舞,由是众先贤不知饥饿,今日在下为诸君抚琴,希望能够稍微减缓诸君的痛苦。”

随即悠扬的琴声开始回荡在驿馆内外,众人竟然开始沉迷于琴声之中,即不知饥饿。

“但孔子却并不这样认为,子曰:‘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诸君都知道,我出身白氏,没错,我们白氏有千年的历史,当初先祖曾追随孔子周游列国。”

“我们应该继续持守下去,寒天来了,霜雪降落,我们才能知道松柏树的茂盛啊。如今困顿于此,如何不知是我们的幸运呢?”

“我们扪心自问,此时的情景,又与孔子何其相像,我们奉君命出使岭南,被困于此地,乃道路之穷也。”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但他知道,此时若不说点什么,军心大溃,使团或许今日就要覆灭于此。

其他人见到白槐这种样子,连忙转头赶过来,就连苏泽也睁开眼睛,躺着看着他。

“你们都知道孔子曾被困顿于陈蔡之地,就连先圣也会如此,更何况我们呢?”

而从高凉而来的高凉军却一直按兵不动,隋人败退岭南就在眼下了。

一旁的苏泽早已经饿得动也不能动,此时躺在地上不愿意说话。

他随即强行打起精神,虽然眼前看不明确,但是还是精力作出有力的眼神,正襟危坐。

“孔子以为他坚守仁义的道理而遭到乱世的祸患,怎能说是穷困呢!”

“当时子路、子贡也如你们生出绝望之情,认为君子的穷困大抵就是这样了。”

王仲宣一连几封书信,催促他快些动手,他要拿着隋使的人头,向隋主煊赫武功。

实则要逼迫冼夫人站在他这边。

冯占春知道,自己该要作出决断了,不然王仲宣的大军不日就要到了。

他于是让人叫来负责看守驿馆的军官,问道:

“驿馆内的隋国使团都饿死完了没有?”

军官脸色有些古怪,回道:“没有,不知道那些汉人在里面干什么,终日琴声不绝于耳。”

疑惑,冯占春脸上浮现出可见的疑惑。

“走,随本府君去看看。”

随着军官来到驿馆门外,冯占春果然听到琴声袅袅,就连门外看守的军士都闭着眼睛,欣赏着这悦耳的琴音。

冯占春也是汉人,更是岭南冯氏家族之人,说起来,与冼夫人的夫家是同一家族,也是世代为官。

自然听出这琴音中的坚决,以及水平。

叹息道:“可惜了,如此悦耳的琴音,就要陨落于南康了,也不知后世会如何书写今日之事。”

就当冯占春要下令闯入使馆,但不是要杀他们,而是要将他们一行人交给王仲宣处理。

“报,府君,冯盎公子来了。”

“冯盎?”冯占春有些疑惑,“他不在圣母身边待着,跑来南康干什么,万一隋人暗害圣母怎么办?”

因为是被王仲宣蛊惑,所以冯占春并不了解高凉的内情,因为隋军派人在高凉看押冼夫人。

他已经知道冯魂出兵,但只见冯魂一直按兵不动,他便更加肯定冼夫人是被威胁着的,不然冯魂军不会如此。

而既然冯魂出兵了,高凉必定没有多少兵马,冯暄在番禺,被隋军看押,只有冯盎一个嫡系孙子在身边,自然是最后的力量了。

斟酌片刻,冯占春还是准备先去看看冯盎。

“十五叔,我奉祖母之命,前来解救隋国使团。隋使何在?”

冯占春有些疑惑道:“圣母不是被隋人软禁了吗?”

“十五叔,你被王仲宣骗了,这次降隋,是圣母一力推行的,若是隋使被杀了,我们岭南就再也回不了头,这都是王仲宣的阴谋。”

听完冯盎的解释,又看到了冼夫人的鸠杖,冯占春大怒:“仲宣小儿误我。”

随即连忙带着冯盎前往驿站。

一推开驿站门,就只见到虚弱的白槐在机械式的弹琴,他的前方,东倒西歪的躺着使团的众人。

冯占春一见,大惊失色,连忙让人赶快施救。

好在冯盎来得及时,喂了几服药,送了些粥,使团众人总算是活了过来。

不提冯盎向白槐等人赔罪,只说这边冼夫人得知冯暄因为与与王仲宣的部将陈佛智平素交好,故按兵不动。

大怒,当即派人执拿冯暄并关进州狱。

传令让冯盎接替冯暄的职位,主持援隋一事。

十二月十六日

通过冼夫人的计策,冯盎以冯暄之名,诱斩陈佛智,随后与隋军鹿愿、慕容三藏两部会师,在熙安大败王仲宣。

十二月二十日

冼夫人亲自领兵出击,披甲乘马,张开锦伞,统领彀骑,在晋康郡成功击败王仲宣的残军。

在冼夫人的威名下,逃出升天的王仲宣被当地越人首领擒获,送于冼夫人。

冼夫人下令将其斩杀,首级送于隋军。

开皇十一年正月

冼夫人带兵护卫朝廷所新派的使者裴矩巡抚岭南诸州,苍梧首领陈坦、冈州首领冯岑翁、梁化首领邓马头、藤州首领李光略、罗州首领庞靖等人都来参谒。

在裴矩的亲眼见证下,冼夫人命令他们统管其所属部落归顺隋朝。于是,岭南地区再次得到了安定。

三月

杨坚得知冼夫人的英勇和才略大为惊异,下令拜冯盎为高州刺史。

鉴于冼夫人忠心朝廷,立功边陲,特赦冯暄逗留不进之罪,任命他为罗州刺史;

又追赠冯宝为广州总管、谯国公,册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同时开谯国夫人幕府,允许她置长史以下官属,赐印章,可调动岭南部落六州之兵马。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