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洛阳风云雄主衰,士林魁首西北边

1个月前 作者: 君子以懿文德
第697章 洛阳风云雄主衰,士林魁首西北边

第697章 洛阳风云雄主衰,士林魁首西北边

武德元年七月

就在关中的李氏唐国,还在处理改朝换代产生的一些波动之事时,并派兵抵御陇右薛举进攻扶风郡的攻势时。

一路带领大军北上,意欲返乡关中的宇文化及带着十余万隋军,终于抵达了东都洛阳城外不远。

他这次的到来,是准备攻破洛阳,为自己即将进取关中夺下一个落脚点。

当然,最重要的是觊觎着洛阳周边,隋朝十几年积累的粮仓,毕竟从江都运粮,太不方便。

而在宇文化及从江都赶往洛阳的过程中。

他成功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剪除了当初与他一同发动政变的其余权臣,特别是掌握军权的司马德戡。

直接掌握了麾下十余万大军的指挥权。

而此时的洛阳不仅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宇文化及大军威胁,城外还有一直包围着洛阳的李密瓦岗军,形势危在旦夕。

如此局势,前有狼而后有虎,洛阳的君臣不免产生一种悲观的情绪,投降的言论在城内大行其道。

很快便派人前往洛阳,向朝廷称臣,并接受了朝廷命令,带兵到黎阳一带抵御宇文化及。

李密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十分高兴,加之他也早有攻打宇文化及的意思,因为他认为宇文化及是来抢他的嘴边肉的。

最后十几万大军,跟随宇文化及逃到魏县的只有两万多人。

“从国家的大局考虑,不如用高官厚禄以笼络李密,拿国库的资财暂时利诱他,驱狼吞虎,让李密去攻打宇文化及,如此可使得两伙叛军自相残杀。”

于是当天就派使者授予李密太尉、尚书令的官职,命令他讨伐宇文化及。

但卢楚等其余辅政大臣都认为应当如此,皇帝杨侗也同意元文都的建议。

“我们的军队养精蓄锐来钻他们疲惫困乏的空子,那么李密也是可以对付的。”

因为宇文化及麾下的士兵远道而来,加之心系关中,没有坚守的欲望,所以很快就被李密所击败,大多数将士也趁机开始逃离军队。

“宇文化及被打败后,李密的兵马也必然疲惫不堪了。”

但掌握大部分军权的王世充不同意这个建议,认为元文都这是书生之言,若想要解决困境,只能靠手中的刀剑。

他本来担心洛阳军与宇文化及内外联合,如何没了洛阳的威胁,他能够更好的先击败宇文化及这个威胁。

这时候,同为七辅政大臣的内史令元文都提出一个建议:

“如今宇文化及杀君叛逆,仇未报,耻未雪,我等虽复仇心切,但力不从心。”

“再说李密的士卒得到了朝廷的奖赏,担任着朝廷官职,朝廷多跟他们建立感情,也容易运用离间之计”

宇文化及见军队军心涣散,逃亡者甚众,自知必败,于是产生了“人生故当死,岂不一日为帝乎。”的袁术想法。

当夜便鸩杀傀儡皇帝杨浩,僭皇帝位于魏县,国号许,署置百官。

另一边,洛阳一下子就拨云见日,没了李密、宇文化及的威胁,便开始出现一项传统艺能,内乱。

洛阳守将王世充勾结同为辅政大臣的司空段达,发动政变,带兵杀害了元文都、卢楚等与他政见不合的其余辅政大臣,独揽朝政。

并逼迫皇帝杨侗与他盟誓,当天就被朝廷升任尚书左仆射,总管监督朝廷内外各项军务,开始大肆安插亲信。

没过多久李密打败宇文化及班师回朝,果然如同元文都所料,其精锐兵马死伤大半,剩下的也都是疲劳困乏。

王世充当机立断,挑选洛阳军中的精兵良将两万多人,向李密发动了袭击。

因为刚打败宇文化及,加之洛阳朝廷一直都处于防守,所以李密有藐视王世充等洛阳文武的情绪,故而不筑壁垒工事。

于是洛阳军顺利杀入李密大营,瓦岗军没有准备,被王世充杀得大败,瓦岗军众人四散逃窜。

李密也带着极少部分将士逃往洛口。

而在李密逃走后,因为之前投降朝廷的举动,其在各地的守将纷纷向王世充投降。

由此王世充不仅全部占领了李密原来的地盘,势力范围从洛阳一城猛然扩展到整個河南。

还得到了李密麾下如秦叔宝、程知节、罗士信、裴仁基、单雄信等名臣大将,手下因而人才济济。

感到前路无望,李密带着仅剩的一些将士,前往长安投靠有同宗交情的唐皇李渊。

李密的归唐让李渊十分欣喜,下令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

但李密毕竟是昔日雄主,自然不甘居于人下,于是常常在与同僚、旧臣的宴会中,抒发对自己处境不满的诗词。

而身为如今唐国世族领袖,士林魁首的白槐自然是听到了风声。

虽然他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但连续多次听到李密在私下对如今处境不满的言论,也不免产生疑惑之情。

于是善意提醒李渊道:

“陛下虽然仁慈,考虑到同宗之情,不追究邢国公聚众为贼的身份与罪责,反而赐以高官厚禄,并加亲于他。”

“但臣听闻邢国公常与同降之臣宴请往来,还频繁与朝中众臣相交,其中多为前朝旧臣,明为谈论风雅诗歌,实则埋怨当朝给他们的职位不匹配他们的能力。”

“是故谈及现状多有不满,由此聚集了一批对当朝不满的士人,此恐怕不是安于现状之辈,也不是心系国家之举。”

“为陛下计,为国家计,臣以为陛下应该早做准备,以防邢国公做出什么不智的举动。”

李渊知道白槐耳目素来清明,从不说没有的事,但李密毕竟是降臣,还是一方雄主投降于他。

无论如何,只要李密没有做出过分之事,他都不能随意动手,因为李密是他向天下人竖的一根标杆,所以只能说道:

“此事朕早已知晓,李密昔日毕竟是统帅数十万军士,拥有数十个州郡的雄主,如今归降于朕,风光不再,有些许抱怨十足正常。”

“如今我们最紧要之事是西北的战事,秦王抱病,刘文静、殷开山为薛举所袭击,遭遇大败。”

“朕意欲寻得一良将,在宁州抵御薛举的进攻,等到来年秦王病愈,再行攻秦之事,二郎可有推荐人选?”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