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交换成功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85章 交换成功

老爷子刚刚退下来不久,这火气正大着,就想吃口苦丝丝的野菜降降火,这不就有人给他送上门来了。

犯法?你们不是我家的亲戚吗,来我家里串个门,拿点野菜蘑菇,犯哪家的法了?

沈万林说着已经站起身,抬手指了指坐在胡同口的母女俩,去,把她们娘俩也都叫过来,进屋喝点水。

诶,我去叫。这老爷子脑袋转的真快,他们一家眨眼就变成他们家亲戚了,李如歌说完,转身蹬蹬蹬跑去胡同口叫人了。

这边李富斌没用老爷子动手,自己一手拎着一个大竹筐,跟着老爷子就进院了。

为了等那娘几个,大门一直敞开着,等娘几个过来的时候,沈万林已经进屋把老伴叫了出来,还给几口人一人倒了一碗白糖水。

身为糖厂的厂长,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家里肯定是不缺糖。

沈大娘瞧着几口人瘦的可怜,冲糖水的时候,还刻意多加了一些白糖进去。

几口人也的确有点渴了,军用水壶还没好好洗刷一下,几口人也就小如意不在乎,剩下的三口人都不愿意用别人用过的水壶喝水。

周朝阳要是知道自己被人嫌弃了,非得飞奔过来,把自己的水壶抢回去。

这边几口人端起碗一喝水是甜的,甭管喜欢不喜欢,都假装一副没喝过糖水的样子,把一碗水喝了个干干净净。

沈万林瞧着,又让老伴去倒水,被李富斌赶紧给拦下了。

不用了大娘,我们已经不渴了,那啥,你们还是看看,我们这几筐野菜,你们家能留下多少?

沈大娘已经扒开四个筐都看了,今年干旱,这么鲜嫩的野菜也不知这家人哪挖来的,还有这水灵灵的蘑菇。

我滴个娘呦,还问他们家能要多少,那当然是都要着了。

担心老头子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沈大娘赶紧说道:老头子,老大家,老二家,老三家,还有巧玲秀玲他们两家,我都怕这点不够分哩。

你这老太太,吃点好的,就不够你惦记的。沈万林虽然这样说,但那表情可没有一点不愿意的样子。

几口人这边已经心里有数了,看来他们家这四筐野菜蘑菇,不用再拿去别人家卖了。

老两口这边商量好了,才转头问李富斌,我们家儿女多,你们这几筐菜我们家都留下了,你们看看得多少钱?还是你们想要东西?

和别人家就一间两间房比起来,沈家正房就四间,还是和别人家有着很大差别的。

而且这家人把边,西侧是没有邻居的,东边虽然有邻居,却又被两间厢房给挡了个严严实实。

几口人坐在果树下,一边歇着,一边已经把这家给打量的差不多了。

这家人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地理位置,都太适合给他们一家做聚点了。

只不过就靠他们一家,就算他们家子女多,天天都吃野菜蘑菇,那也吃不了多少。

心里有了这样的计较,既然不打算一锤子买卖,李富斌的回答,就谨慎多了。

是这样的,我们家刚从家里分出来,要说缺少,那是啥啥都缺,要不大爷,大娘,你们看看你们家里有啥不用的,给我们点,这几筐野菜,蘑菇,就都归你们了。

老两口听了李富斌的话,然后再一看这家人的穿着,首先想到的就是,给几口人找几件他们家孩子穿旧的衣服。

当然,也不能就给人几件旧衣服,就换人这么多野菜蘑菇,白糖,红糖,又各拿出一斤。

想到乡下今年一定很缺粮食,沈万林又拉着老伴去屋里嘀咕了一番,然后又给他们家拿了五斤苞谷茬子,两斤小米,三斤高粱米。

这是为了凑够十斤粮食给他们家,每样沈大娘都用盘秤称的很准,一两不多一两不少。

按理这就已经不少了,尤其给的还是粮食和白糖,这可都是现在尤为紧缺的东西。

末了,沈万林又拿出一沓十六开的大白纸,递给李如歌,小姑娘是不是还在读书?给,这个拿回去,给你们姐妹俩当本子用。

这大白纸可是好东西,李如歌赶紧接过来,弯腰给老人家道谢,谢谢沈爷爷,谢谢沈奶奶。

不用客气,小姑娘很懂礼貌,回去之后好好学习,要是能读个高中,说不定你们姐妹也能有机会考进糖厂工作呢。

糖厂是不招农村工的,除非你文化程度够高,比如高中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的,那才有机会进去糖厂这样的好单位。

等她们读到高中毕业,那时的形势变化,指不定啥样呢。

知道历史走向的一家人对这件事虽然没啥期待,但还是很感激这对老夫妻,这是想给他们一家指出一条光明大道啊。

东西都装好了,李富斌才说出自己村里还有一些这样的野菜蘑菇,不知老人家能不能帮着找找买家。

当然,能直接换粮食就更好了。

买家自然好找,糖厂大食堂,那肯定是有多少要多少。

只是自己都退休了,还插手糖厂的事

沈万林这边还在犹豫,那边沈老太太急了,这有啥难的,你让老大和周厂长说说看,这是好事,他们说不定还会很感激你哩。

唉,这人一退下来接下来的话,沈万林也没多说,就点头了,行,不过这事你得等一等,要不明天你们再来一趟?

中啊,那明天我来听信。李富斌很是乐观的应道。

今晚这家人肯定会吃这些野菜蘑菇,说不定还会给那位周厂长送点过去。

李富斌已经决定,明天他完全可以直接把那些野菜蘑菇都拉来,保准不会空跑。

几口人从沈万林家里出来,就加快脚步往大车店走。

眼看就要三点半了,去哪都只能靠两条腿走,实际这一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路上了。

想到回去还要一个多小时,到家估摸天也快黑了,而且家里还有那么多野菜蘑菇和焦急等待他们能带回去好消息的村民。

几口人都赶紧加快了脚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