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一家人都去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142章 一家人都去

几个人说着话,瞅见李富贵那边脸都黑的和锅底差不多了,忙又哈哈笑着把话题岔开了。

李富斌一直在偷偷观察着那哥俩的表情,李富有对于大家的话,貌似只是因为羞愧,有些脸红。

但李富贵,那张黑脸可不是因为羞愧

估摸原身的身世,李家大院除了那两个老的,就李富贵是知情人。

只要有第三人知道这事就好办,等啥时候他抓到李老大的把柄,还怕他不如实交代。

这事李富斌回去就和孙凤琴李如歌说了,然后孙凤琴的主意就是,干脆把李富贵抓到山上,狠狠揍一顿,保准他有啥说啥,不说,那就接着揍。

李如歌的意思是,改天她好好捯饬捯饬,披着长头发,弄一身白衣白裙,晚上去李富贵屋里转一圈,让他亲眼瞅着她消失,然后在他吓的半死的时候,保准问他啥说啥。

瞧着母女俩跃跃欲试的样子,李富斌真怕她们今晚就去干这事,赶紧叮嘱道:你们母女俩的主意都不错,不过这件事还不能急,等咱们把如兰一家接回来,有的是时间收拾那边。

对对,做事得有个轻重缓急,不过,如意这次也和咱们一起去吗?

因为如歌的意思,如果带着小如意,那一百来里地,他们就真的只能靠两条腿走了。

可要是不带着如意,要是有好路,能开车的,他们说不定还能把越野车拿出来溜溜。

所以孙凤琴也拿不定主意了,可要她把小闺女一个人扔在家,她又不放心。

尤其刚刚分完粮食,万一李家大院那一窝子知道他们都不在家,又过来闹事咋办?

必须带着啊,这还有啥可犹豫的。李富斌果断说道:以后咱们一家,去哪都一块,更何况如意也想她大姐了,你不带着她,如意肯定会很伤心。

对对,我咋没想到这一点,那还说啥,必须带着如意,咱们一家就慢慢溜达,就当旅游了,累了就找地方歇一歇,一天走不到就两天,两天走不到就三天。

带着如意,就想想带着如意的办法,这事还真得好好计划一下。

娘,您也别太激动,我的意思,带着如意,就怕她走不了那么远的路。

李如歌这边话音刚落,屋门就砰的一声被推开了,小如意满脸泪痕的冲进来,就往孙凤琴怀里扑,娘,我能走,多远我都能走,我绝不拖累你们,呜呜,你们不要抛下我。

好好好,娘答应你,咱们四口人这次都去,没人说要抛下你。孙凤琴赶紧答应下。

李富斌那边也赶紧保证:对对,咱们四口人明早就走,你们娘三今天就把东西都收拾好,要带的都带上,咱们早点起,早点走。

爹娘都说带上她了,那二姐呢?

见小如意一直在看自己,李如歌有些无奈的笑了笑,说道:如意,二姐没有不让你跟着去,只是这趟去,肯定会很辛苦,你可要做好思想准备知道不?

我知道,我都做好准备了,而且我还和盼弟娘说了,从他们家借了两双盼弟招娣的草鞋,我一双,你一双。

小姑娘说着又瞧了一眼爹娘的草鞋,有些为难,大人穿的草鞋,我没借着,爹和娘就一双草鞋,盼弟她娘说,肯定走不了那么远的路。

这小姑娘是不是有点太早熟了?居然还知道出去借草鞋。

李如歌摸了摸小妹的小脑袋,笑着说道:放心吧如意,草鞋咱们就不借了,等路过镇子上,咱们去买几双布鞋穿,走远路,还是穿布鞋更舒服一些。

布鞋那肯定是舒服啊。

以前在李家大院,瞧见李大宝他们几个穿的布鞋,她可羡慕了。

有一次在河边,李大宝把鞋脱下来,她还偷摸试了试,那是她第一次感受到穿布鞋是啥滋味,嗯,一点都不扎脚,可得劲儿了。

不过一家人都买布鞋穿,他们家有那么多钱吗?

自己坚持要跟着爹娘去大姐家,是不是给家里添麻烦了?

不然还能少买一双布鞋

见李如意不出声了,一家人还以为这件事过去了,接下来就开始研究,给李如兰一家带点啥。

而且这百十来里地,好走的情况下,估摸两三天就能走到。

可万一不好走呢,没听江铃说江小五走了好几天,才找到李家庄。

不过也可能那孩子不知道路线,一路瞎找过来,肯定是走了不少冤枉路。

所以几口人研究了一下,觉得他们如果幸运,路上能遇见骡车马车,就可能会快一点走到云雾山。7K妏敩

可这种时候,人都不愿意动弹,别说牲口了,谁没事赶着大马车出来瞎溜达啥。

所以这样的幸运还真不好说,如果真就一辆马车都碰不见,那他们一家就只能靠两条腿走去云雾山了。

而且还带着小如意,他们不但汽车拿不出来,帐篷也不敢往出拿啊,还有那些锅碗瓢盆,太阳能锅。

所以李如歌才动了不带着小如意的想法,可现在看,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了。

唉,就像我娘说的那样,咱们一家全当是旅游了,不行就慢慢走,一天走三十里地,三天咋都走到了。

行,那就多准备几天的食物,还有防潮李富斌刚想说把防潮垫也带上,万一露宿在野外,那东西管用,那啥,我是说,要不把那两床破被也带上?

孙凤琴咋会不明白丈夫的意思,也看了一眼小如意,点点头,那就带上吧,山里夜晚温度低,咱们要是真在野外过夜,还真得准备点铺盖。

就是那两床破棉被太旧了,指不定几十年了,里面的棉花又硬又沉

一家人商量好了,带啥,拿啥,把需要给李如兰带的东西,上一天晚上就都塞进了背篓里。

第二天一大早,孙凤琴又是第一个起来,把发好的面,先是蒸了一锅二合面的大馒头,然后又烙了十多张发面饼。

发面食物,吃几天都不会硬,这点干粮,咋都够他们一家四口吃三天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