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725章 身在福中不知福

这几个男知青就是,刚来的时候,一看见李如意,一听还是李如歌的亲妹妹,都想要黏糊黏糊。

可没过几天,几个人中蹦跶最欢的赵建国就被揍的鼻青脸肿不说,还被人一脚就给揣河里去了。

当时另外两个人都在场,就见小如意几个闪展腾挪,赵建国就飞出去了。

当时把几个人中觉得自己还有两下子的王建设都给惊呆住了,就更不用说书生一样的胡永刚了。

找个漂亮媳妇那肯定是件很幸福的事,可要每天都被媳妇这样拿来练拳脚……

然后这几个人再不敢往小如意跟前凑了,甚至一看李如意从对面过来,他们几个能绕都绕开走。

来村里没几个月的知青都知道小如意的厉害,这附近十里八村的小伙子就更不用说了,都知道李如意最大的爱好就是揍人。

尤其是踢人,那大长腿一抬,一百多斤的大小伙子就跟个棉花团似的,想让你飞出去多远就飞出去多远。

当然,这都是江湖上对李如意的传说。

传说吗,那肯定要夸张一些,不过小如意这么多年,的确是没少教训人,尤其是不自量力,想往她跟前凑的男人,她是来一个打一个,来两个打一双。

曾亲身体验过被踹飞的赵建国一听见李如意的喊声,还是要扒皮的喊声,吓的差点一个趔趄摔那。

扒皮啊?我的妈啊,那姑娘不会真这样干吧?

顿觉浑身都疼的人,现在就一个想法,他想他妈妈啦。

他现在跑回京都肯定是来不及了,那就只有一条路可选了,就是把另外两个人都拉下水。

“你们俩一定得给我保密,反正水你们也喝了,要是让李如意知道水壶是我拿走的,到时你们俩就不能怪兄弟不仗义了。”

“知道知道,放心吧,这件事咱们谁都不可能说出去。”想起小如意的狠厉劲儿,王建设也心有余悸的说道。

“那这个水壶咋整?”胡永刚看着一直被自己拎在手里的大水壶,顿觉烫手的不行。

刚刚怪自己太过贪心,觉得这水壶不错,丢了可惜,就想要拎回去用。

“丢了啊,你傻呀?这东西咱们要是明晃晃的拎回去,那不是明摆着这事就是咱们干的了。”

一想到小如意那句扒皮的话,赵建国赶紧从胡永刚手里抢过水壶,扔出去老远。

几个人刚刚离开的时候,是和二队队长王奎胜请的假,说是要去撒泡尿。

因为化肥并不是很多,又是在实验阶段,每个村就分那么点,还不能可一个小队给。

然后大队部就选出一些人,负责施肥这块,这些人也不管你是哪个小队的,这段时间都归二队队长王奎胜指挥。

这会儿看见几个人回来了,王奎胜故意抬手看了一下腕表,大声说道:“你们几个知青撒个尿就用了二十分钟,这要是拉屎,是不是这一上午就啥都不用干了?”

王奎胜嘴黑,说话又喜欢绷着脸,所以二小队的人都很怕这个小队长。

几个男知青自然也怕,尤其心里还有鬼,赶紧灰溜溜的拿过自己的土篮子,这回也不说腰疼了,也不嫌弃化肥有臭味了,干的都可来劲儿了。

这件事李如歌知道的时候差点笑喷,这几个人这是胆肥啊?还是胆肥啊?

要知道他们在乡下日子过的舒不舒坦,或是将来能不能提早回城,可都得经过她这一关。

这几个人不但没想过要给她送点好处,居然还敢偷她?

还是被社会毒打的不够狠啊,这是还有依仗,觉得他们都还有退路呢。

等啥时候他们老子那边自顾不暇了,估计几个人就能老实了。

不过在他们老实之前,水壶钱那必须得赔给她,否则她这个知青办的办事员,以后谁还能服她?

想找这几个人,必须得中午来找,否则下午又都去上工了,她还得去大地找他们。

李家庄这个集体户,李如歌以前还真没来过,望着吊在杆子上那个木头做的牌子,集体户三个大字特别醒目,而且这几个字,一看就是她爹写的。

她爹娘当年虽然没当过知青,但却一直都很喜欢看知青方面的电影,电视剧。

不会这里的房子咋盖,大门怎么修,包括这个高高挂在杆子上的木头牌子,她爹娘都是根据电视剧里看来的吧?

тт kan¢ o

李如歌觉得极有这种可能。

几个知青是在一起开伙的,每天谁吃多少,就拿多少口粮,然后三个女知青负责轮班做饭,男知青负责解决柴禾的问题。

这事都是他们自己研究着定下来的,村里是不会跟着掺和的。

今天恰好轮到周宁做饭,几个小姑娘实际都不会做饭,尤其这种农村的土灶,她们之前都没用过。

好在最初那种兵荒马乱都已经过去了,现在她们好歹能把饭菜做熟了,好不好吃,已经没人愿意挑剔了。

这个季节青菜肯定是不缺,农户家里都有菜园子,集体户自己也有个大菜园子。

而且几个知青来之前,这个大菜园子徐顺利就领着人都给种上了,种的可全了,啥菜都有。

李如歌往园子里张望了下,见黄瓜柿子这类的蔬菜早都没了,尤其黄瓜,真是连个小黄瓜扭都没看见。

剩下的就是一些辣椒,茄子,豆角,好像茄子豆角也没有多少了,就是辣椒多一些。

这么大的菜园子,要是侍弄好了,别说六个人吃,就是再来六个人,也吃不完。

这几个败家玩意,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李如歌都听说了,有些地方对菜园子大小都已经开始限制了,有果树的,也都给砍了。

鸡鸭鹅每户就只能养两只,而且是总数两只,超出的部分,也都给抓走了。

青山公社还能如此消停,还没受到限制,尤其李家庄,依旧和往常一样,大家的菜园子该咋种咋种。

还可都是她爹李富斌同志的功劳。

不过小鸡小鸭也都不敢多养了,一户两只,实际对于李家庄来说,真是太少了。

李家庄的老百姓现在可以说,没一户吃谷糠的,那省下来的谷糠干啥用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