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1章 这个新年很温暖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861章 这个新年很温暖

小姑娘说着就要去掀盖在盆上的粗布,李如歌忙阻止道:“不用了,你赶紧给你大姐家送去吧,我和小北都吃过早饭了。”

“哦,你们都吃过了。”小翠有些失望的说完,才三步一回头的离开。

等小翠走远了,小北突然歪头看着二姐问道:“二姐,你不喜欢小翠是吧?”

“你怎么会这样说?”她刚刚的表现很明显吗?

“感觉,我感觉你好像不喜欢李小翠。”

前面不知是谁用水浇出来一条冰道,小北说完这句话后,忙松开二姐,跑去玩出溜滑了。

谁说他们家小北是家里最笨的小孩儿,他们家小北聪明着呢。

李如歌望了一眼蔡花婶子家那三间土坯房,这房子能盖起来,江三虎不但出了一大半的力气,估摸钱也没少出吧?

她娘给江三虎做这个媒,肠子都悔青了,真不是她势利眼,这样的家庭,能躲还是躲着点吧。

可能是自己猜错了,李如歌也希望是自己猜错了。

乡下孩子为啥都成熟的比较早,十四五岁就定亲的不在少数,这件事首先和家长的教育脱不了干系。

其次就是村里那些个老娘们儿都嘴巴没个把门的,啥话都敢拿出来说。

要么就是胡乱给人牵红绳,把那些个大姑娘小伙子逗引的,没定亲的,到了十几岁的年纪,也都开始琢磨这些事了。

之前李家庄几个小队都有规定,不到十三岁,是不允许去队里挣工分的。

还有三天过大年,咱们按阳历算,这不是去年学校都停课了,村里一下多了很多个半大孩子,几个小队长就坐下来一商量,这才允许十岁以上的孩子去队里干点灵活。

像小翠这么大的姑娘,因为学校停课的原因,今年都可以下地跟着干活挣工分了。

然后整天跟着一些老娘们在一起,听大家讲那些不该听的荤段子,更有些老娘们儿看见小姑娘小小子就给人家凑对。

李如歌在自家大门口,就曾亲耳听见王菊花逗他们家小东,说屯子里都谁家小姑娘长相好看,问小东相中哪个了,她来当这个媒人。

当时王菊花好像就提到过这个李小翠,刚刚那小姑娘又一副羞答答的模样,这就不能怪李如歌多想了。

自己还没结婚的人,突然就有了一种老母亲在操心几个小儿女婚事的感觉。

李如歌也是突然间就意识到了,自家几个孩子都大了,又该操心这方面的事了。

当然,按着穿越三人组对自家几个孩子的要求,最少还得十年,才能操心这方面的事。

不过眼下这样的生活环境,太容易把他们家几个小孩儿带歪,没看还有人说,要和他们家小宝定娃娃亲的。

啧啧,这都是一些啥人啊?

不行,这件事她得赶紧回去,和老娘商量一下对策。

小北经过二姐的一番教导,也改变了之前的想法,和二姐回来的时候,还给晓燕找出两根她自己最喜欢的头绳,算是见面礼吧。

对于李书记家突然多出来的两个孩子,孙凤琴是这样和大家解释的:

“这两个孩子是我表姨家孙子孙女,这不是吗,他们的爸妈都去支援边疆了,两个孩子就留在家里和他们的奶奶一起生活。

哎呦说起来这事,也真是可怜,我那表姨毕竟年纪大了,这不,一口气没上来,人就没了。”

因为这个借口,两个孩子现在必须要改口,称呼孙老师为大姑,不能再喊李大娘了。

大姑自然也不是白当的,眼看再有三天就过年了,这把孙老师给忙的,又要忙着给孩子们蒸豆包,蒸大白馒头,二十九这天还得烀大肉,灌香肠。

好在打扫卫生的活计几个孩子都包了,没让当娘的插手,这才给孙老师腾出一些时间,给两个孩子一人做了一身新衣裳。

不然咋整,家里几个孩子的新衣裳早都做好了,就新来这两个还穿着旧的?

今年全国虽然都处在低气压中,但好在天灾不多,这样李家庄的老百姓也能留够自家这一大年吃的粮食了。

可以说,今年李家庄这一百三十多户,家家都能吃上大白面馒头,大肉馅饺子了。

因为有些结了婚的,从家里分出来了,这几年,村里又多了二十几户,再加上那些知青,牛棚那边的几户人家,李家庄现在也称得上大村了。

过年都干些啥?

这话连小宝这么大的小孩子都知道咋回答:吃好吃的,玩呗。

的确,正如孩子们期盼的那样,谁家过年不吃几顿白面饺子,大白米饭。

这年月能吃上白面饺子,大米饭,就是最好的吃食了,至于煎炒烹炸啥的,还真没那么高的要求。

能在三十晚上吃上一顿大白菜馅,或是酸菜,当然了,家家都分了肉,肯定还要放点肉进去。

然后用大白面那么一包,就这饺子一吃,还要求啥菜不菜的,就这已经让大家伙满足的不行了。

等那些条件再好一点的,初一早晨还会再吃上一顿饺子,晚上再弄两个带肉的菜,哎妈呀,这日子,神仙过的吧?

这两年这话,李如歌经常听见,一听谁家三十一顿饺子,初一一顿饺子,破五还吃饺子。

就会有人这样说,艾玛这日子,神仙过的吧?

这时候的老百姓,实际是非常容易知足的,能吃饱,过年能吃顿肉馅饺子,还不用全肉的,就能让大家满足的不行。

穿越三人组也早融入到了这个时代,几口人似乎早忘了他们曾经过过比现在更好的日子。

尤其李书记,早没了穿皮尔卡丹,阿玛尼的派头。

大皮袄,大棉裤,大棉鞋,浑身上下,李老板现在就那块手表是象征着他身份不同的特征。

不然让谁一看,这就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还啥李老板,李老头还差不多。

三十这天,李书记依旧会领着家里的几个孩子,挨家去几个孤寡老人家里走一走。

饺子端一碗,馒头拿几个,鱼了肉了什么的,都会端上一碗。

这个习惯李书记已经保持六年了,所以每到过年这天,孙凤琴母女几个都会比别人家要忙一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