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六十年代的登山服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946章 六十年代的登山服

母女俩现在都在怀疑,那家人不会是图财害命,才把人给弄死的吧?

不然咋那么巧,两个年轻的生命,先后都病死了?

前些年乡下常有饿死的人,所以对于生命不说看的不重,也真没那么太在意。

尤其小东和小北他们的爹娘还是外来的,小东他爹也多少年不在家了,谁会在意两个不熟悉的人是生是死?

要真是这样,那她们母女还真不能便宜了那家人,该属于小东小北的东西,她们必须得去给两个孩子讨回来。

“我大姑说,我小姑叫李舒静,不然问问小北她亲娘叫啥?”

李如意这个提议自然是最简洁的,不过这件事问小北肯定没用。

小东曾说过,他们爸妈死的时候,小北还小,连爹娘长啥样都不记得了,就更不用说她还能记得她爹娘叫啥。

小东此刻又在队伍上回不来,一家人都想知道他娘是不是叫李舒静,又想他说不是,又想他说是。

毕竟人都死了,要小东他娘真是李舒静,那证明他们的小姑已经不在人世了。

想是的原因就简单了,那样小东和小北就和他们家有着血缘关系了,肯定比捡别人家孩子来养要好一些。

虽然夫妻俩对血缘关系并没有看的多重,但要是两个孩子真都是李舒静生的,他们的娘又不在人世了,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

唉,真是矛盾啊,又想小东点头说是,又想他摇头说不是。

一家人这一晚就谈这件事了,对于陈小兵那件事,只是顺嘴提了一句,可见多没把这件事当回事。

第二天李如歌就把厂子里负责裁剪的师傅们都召集起来,拿出自己设计好的图纸,给大家讲解这东西应该怎么裁剪,怎么缝纫。

大家以前做衣服虽然也有图纸,但那图纸和李副厂长画的这图纸可不一样,“哎呦呦,瞧瞧这大棉袄画的,我觉得做出来一定老好看了。”

“李副厂长都说过多少次了,这不叫大棉袄,这叫登山服,是外国人穿的。”

“我天,外国人穿的衣裳,咱们都能做了?”

“有啥不能做的,我刚刚听李副厂长讲解那意思,也没啥难的吗,就是这成本,好像比棉花要高一些。”

“可不是咋的,听说一斤羽绒要一块钱哩,那做一件这么大的衣裳,不得好几斤啊?”

李如歌听见大家的议论声,摆摆手示意大家听她说,“登山服对羽绒的要求很严,必须要小绒毛才可以,但这玩意又很轻,长款的,我估摸有二两就够了。”

“二两就够做一件大衣的?那能保暖吗?”

“是啊,而且这件大衣还这么大,我看二两可不一定能够。”

“你没听李副厂长说,那件短款的,二两都用不上。”

大家你一句她一句,对这件事都很活跃,最后李如歌挑出几个比较有想法的,专门成立两个制作羽绒服的车间。

未来裁剪,制作,都由这些人负责完成,这期间厂子里有别的活,就不用她们管了。

专业的事还是得专业人来干,在制作上,李如歌并不想过多干预大家的想法。

毕竟她的想法还是太过超前了,她自己都承认,她的有些想法,可能并不太适合现在这个时代。

在李如歌的监督下,也就两天时间,几件样品就摆上了齐厂长的办公桌。

齐厂长拿起一件轻飘飘的登山服,转头很是嫌弃的看了一眼自己那件蓝布大棉袄,心说有这好东西,他也不穿那沉甸甸的棉花袄子。

不过老头还是有些怀疑,“这玩意真的能保暖?”

全厂现在就李如歌穿的是登山服,这话李副厂长肯定最有发言权啊。

“您这样,这件长款的,您穿肯定合身,等下您就穿出去转一圈,咱们耳听为虚,您亲自感受一下不就知道了。”

光他自己感受不太好吧?

齐厂长又拿起另几件衣裳掂量一下都谁能穿,然后点了几个人的名字,秘书赶紧去把人给叫了过来。

几个人出去转了一会儿,寒冬大腊月的,还刻意在外面站了好半天,最后还是脚受不了了,才跑回来。

没有任何质疑,这轻飘飘的玩意穿在身上是真暖和啊。

就连想给李如歌挑几句错的王副厂长都不得不承认,这去过京都的人,就是眼界不一样。

以往服装厂没活干的时候,还得齐厂长去县里找领导要活干。

这个冬天,他们终于不用找县里要活干了,而且说不定真能如李副厂长说的那样,能给工人多发二斤肉的奖金哩。

因为李副厂长说了,这衣裳只要他们能按照她要求的做出来,她就能负责销出去。

不然几位领导又担心这种登山服成本太高,就是他们做出来,也没人能买得起。

一件衣裳的羽绒要从一斤羽绒里筛选出来二两,剩下的羽绒李如歌虽然说了她还有别的用处,但也没说干啥用,再加上这衣裳还要衬里,这布料又多了一层不说,这还有个帽子哩,成本是不是又增加不少?

所有的担心在李如歌拍着桌子说,她都能解决后,大家自然是啥意见都没有了。

能有啥意见,那可是二斤肉啊,给工人分的时候,还能不给他们这些干部分?

就在李如歌这边忙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临青县迎来了一位大人物。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省府二号人物,也就是陈小兵的亲姐夫沈爱国同志。

自李富斌同志上任以来,这还是临青县第一次接待这么大的领导,而且这人还极有可能是冲着他来的。

临青县就这么大,陈小兵被李县长家两个闺女给揍了这件事,早在当天就传开了。

据说牛亮听说了这件事,高兴的多吃好几碗大米饭。

凭着陈德,陈小兵别说肋骨断了几根,就是脑袋掉了,估摸也得白掉。

但知道内情的人都清楚,陈家在临青县能威风这么多年,可不是仗着陈德,而是他们家那个在省府当官的大女婿。

这么个关键时刻,沈爱国同志突然来临青县,还能是干啥来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