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0章 把小姑接走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990章 把小姑接走

余起航因为给韩大爷家闺女治过病,知道这家人很善良,而且这家闺女得的病,也不是什么传染病。

但因为耽搁的时间太久了,他也只能尽力,给那闺女又续了几年的命。

后来这家的闺女死了之后,韩大爷老两口因为对村里人寒心了,也不想回去了。

他们不回去,也没人敢来他们这,这样老两口就继续留在山上又生活了几年,等于是给李舒静又做了几年的伴。

难怪她们家小姑能安然无恙到今天,原来这里面还有这么多事。

不得不说,还真亏了余大夫的机智勇敢,不然他们家小姑肯定早没命了,或者说,早都被那些坏人给控制起来了。

麻风病在民间那绝对是不可触碰的,这两间屋子别说没人敢来,就是这附近,都没人敢靠近。

所以李舒静现在的身份,就是韩秀云,户口也在石岩村。

这样好像就好办多了,他们以给韩秀云治病为由,让石岩村给小姑开个介绍信,然后不就能把人带走了。

这是李如歌睡着前,想好的办法,这里虽然没什么危险,还有韩大爷老两口留下来的一亩地,小姑说她就是靠着这一亩地,自给自足,日子还是能过的。

但人怎么可以不和人交流,总一个人待在山里,也没什么人和她说话,慢慢说话功能都失去了。

当然了,这一点李舒静也很清楚,所以没事的时候,她就一个人和小白狼说说话。

白毛女在山里生活一年,就白了头发,她小姑可是生活了八年啊……

虽然之前的五年有韩大爷老两口陪着她,但后来这三年,一直都是她自己一个人。

偶尔余大夫会来,怕人怀疑,也是来去匆匆,实在太晚了,才能留下来住一晚。

她可怜的小姑,花一样的年纪,就这样被蹉跎掉了,这笔账,她现在都不知道该找谁去算了?

第二天一早,余大夫吃了几个粘豆包,又拿了一块卤肉,就赶紧回去土城子东村了。

不然让人发现他昨晚大过年的都没在家过,这件事不说好不好解释,他也怕有人盯上自己,李舒静就没了藏身之地。

李舒静这几年能藏的这么好,和余大夫的小心是脱不开关系的。

只是他早晨走的时候太匆忙了,李如歌只来得及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把小姑带走了,稍晚一些,会去土城子东村找他,让他带路引荐一下石岩村的几位村干部。

带走李舒静的理由李如歌都想好了,她爹是县长,她娘是妇联主任,关心民生,关爱妇女,本来就是他们家爹娘的责任。

到时她就说,他们接到一封密名举报信,说有石岩村的村民被逼无奈,一直生活在山里七八年……

这可是新社会,居然还有逼迫村民进山生活的,她这话一说,就不信那些个村干部不害怕,估摸他们巴不得给小姑开介绍信,赶紧把这个麻烦送走。

李舒静听侄女这样说,自然很愿意和他们一起走,可,“不会给你们惹麻烦吧?可千万不能连累我哥,不然我就是死了,都闭不上眼睛。”

“说啥话呢小姑,你哥是谁,那可是临青县的父母官,放心吧,这件事交给我了。”

原本李如歌想让小东留下来陪着他妈,她自己一个人去石岩村就行。

可这孩子又担心她一个人在山里行走不安全,然后又一副舍不得他妈的样子。

唉瞧把孩子给难为的,最后还是李舒静笑着把两个人都轰走了,她说她要留下来收拾收拾,等着他们来接她。

终于可以出山了,哥哥也找到了,而且赵老五也死了,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李舒静现在也有点迫不及待了。

李如歌和小东赶在中午,村里有人出来溜达晒太阳的时候,回到了土城子东村。

两辆自行车自然还在,瞧见小东松了一口气的样子,李如歌暗自憋着笑,骑上车子就一路打听着,去了余大夫家。

为了余大夫不遭人怀疑,他们必须要明目张胆的,让所有人都知道,他们是今天中午来求诊的。

这年月的自行车,不亚于后世的小轿车。

尤其乡下,像土城子东村这样的穷村,全村都没有一辆自行车。

这一下就出现两辆自行车,还都是去余大夫家的,然后没一会儿,村里人就瞧见余大夫跟着那两个城里来的娃娃离开了。

至于怎么猜到那两个年轻人是城里来的,还真不是因为小东,今天也巧了,出来遛弯的这些人,居然没一个人认识小东。

人看衣着,首先这两个年轻人穿着上就和他们不一样,还有就是那两辆自行车,那可都是新的哩。

周朝阳给李县长组装的那辆旧自行车,在李县长去城里上任的时候,就送给李二了。

现在上下班是离不开自行车的,正好李如歌手里有两张自行车票,他们家又不差钱,然后就给李富斌同志买辆新的,另一辆就归李如歌了。

等李如歌那辆旧的,自然是给她娘骑了。

不然两口子都骑着新自行车上班,这是唯恐大家没话题议论他们夫妻咋的。

就这,大院那些人也没少议论,都纳闷李县长家之前不是乡下的吗,怎么看着比他们这些挣了多年工资的人还有钱?

当然了,甭管大家咋猜测,人李富斌同志是不怕查的,人是真做到了两袖清风。

话题扯回来,因为经常有外村人来请余大夫出诊,这时就有人猜测道:“啧啧,居然连城里人都来找余大夫瞧病了?”

另一个人回道:“这有啥奇怪的,余大夫那医术可不比城里大夫差,你没听说吗,公社卫生院都请他好几次了。”

然后这时就有人担心起来,转了一圈脑袋,也不知这话该问谁:“那你们说,余大夫这次不会真的要调走了吧?”

“谁知道哩,这要是走了,咱们村可就没大夫了。”回答的人想到自家经常长病的婆娘,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而且余大夫给人看病,可从不多收钱,有时谁家没钱了,不但不要钱,还会白给一些草药。”

“是啊,咱们村有余大夫在,名气都大了。”

在众人感叹猜测声中,几个人两辆自行车,很快就来到了石岩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