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2章 王管家的举报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1152章 王管家的举报

“傻儿子,娘用不着你谢,娘以前希望你能平平安安的长大,现在,娘就希望我的几个大孙子大孙女,能平安健康的长大就行了。”冯妙兰此刻虽然眼睛里有泪,但却笑的比任何时候都灿烂:“元恩,娘剩下的愿望,也就这些了。”

站在门外的周毅,听见母子俩这番话,虽然不明白啥意思,但也没有去怪妻子这样说。

妻子说她剩下的愿望就是期盼着孙子孙女能健康长大。

他何尝又不是。

周毅并没有去打搅母子俩,而是悄悄又去了厨房。

元恩媳妇能来家里坐月子,就是没把他这个继父当外人。

周毅这些天一早起来,就往外跑,等回来的时候,手里不是拎着鸡,就是拎着鱼,要么就是猪蹄子,大棒骨。

要知道现在虽然是七八年,也有一些胆大的小摊贩开始挑着担子卖货,或是摆摊偷偷卖点啥。

但有些物资,还是紧缺到要花高价去购买。

周毅开始还能凭着自己的老面子,找找人,等把家里的肉票,糖票,糕点票,这票那票都用没了,他就开始从私人手里花高价往回倒腾东西了。

有时冯妙兰都劝他,说如意也吃不了这些,让他省着点花。

老头这会儿可有自己的理由了“吃不了,比没得吃强,咱们这可是三个孩子,决不能亏了儿媳妇。”

这话冯元恩都亲耳听见过,能不被感动吗?

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小感动的,这又理解了母亲的不容易,所以夫妻俩租的那间小房子,一年不到,就退租了。

和妹妹孕期就差二十几天的李如歌,足月时,也生了,不过她却没有大姐三妹的好命,很想生个闺女的她,这次却生了两个儿子。

李如歌是在家里这边做的月子,因为有娘和大姑伺候着,她这边是不需要冯妙兰帮忙的。

又得两个大孙子,周毅那简直……

按孙凤琴同志和亲家开玩笑的话:“这周老头颠颠的,都要尥蹶子了。”

谁能一下得好几个大孙子,还有个小猫似的小孙女,虽然两头忙乎,全城哪里有卖啥的,就没有周毅不知道的,累肯是累,但这人高兴也是真高兴。

一家人现在都已经说不上是几喜临门了,正在这时,李富斌的上级领导,却接到一封来自沪市的举报信。

足有三大张信纸的举报信,而且还不是匿名举报,上面把李富斌的出身,以及他们家当年在沪市有多少财产,都说得很清楚。

不过这人却没说李富斌是怎么流落到北方的,只说李富斌的父母后来都去了国外,可能当时儿子还小,不方便带走,就把李富斌留在了国内。

又强调说,这么多年,不知道这父子俩有没有联系,他也是最近才得知李富斌隐藏在哪里,不然早举报了。

这个举报者不是别人,正是王雪莉王东来那个爹,也是当年李家的那位王管家。

上级领导虽然很重视这封举报信,但也没有盲目的就把人抓起来,而是又报去了上面。

可巧了,上面的领导此时正在研究怎么引进外资,怎么能把华侨都吸引回来投资这事。

王管家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他这封举报信,反而促成了李富斌和李老先见面的日期提前了。

接到通知的李富斌同志,并没有像那些人想的那样,狡辩自己并不知道这件事。

而是原原本本的把自己是怎么流落在北方,怎么死里逃生,怎么带着一家人一步步走到今天,如编故事一样……

举报信只写了三大张信纸,李富斌自己的陈述,却足足写了八大张。

据说哈,当时听见李富斌同志陈述的人,有好几个,因为有需要记录的,还有需要问话的,还有负责监督的领导。

说是负责记录的恰好是两位女同志,都是一边听,一边抹眼泪,八大张信纸,据说都没写完,可能后期还需要补充一下,嗯,估计最少得用十张信纸。

还据说,上面那位提出要把华侨吸引回国的领导,看完这十大张信纸,都眼圈泛着红,说了一句:“李富斌同志这么多年,不容易啊。”

随后又说道:“这件事,一定要好好调查清楚,决不能再让好同志受冤枉了。”

不用多,就这一句不容易啊,就够李富斌同志感动的了。

举报信一来,父女俩就都被停职了。

虽然他们心里都清楚,这时候这件事被捅出来,十之八九是没啥大事的。

可一天这件事不落下来,谁知道他们了解的那点历史,是不是真的,万一上边就想抓他个典型呢?

当然了,父女俩肯定都不在乎被开除,尤其李如歌,她现在心里揣着好多个想要干的大买卖,如果只是被开除,那她过两年就下海经商去了。

当消息反馈到李富斌这里,说那位老同志说他这么多年不容易,一定要好好调查这事的时候,这人居然放声大哭起来。

这真不是演戏,他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是为自己,还是有原身的情绪在里面,反正就是想好好大哭一场。

这件事又很快传到了那位老同志那里,老同志又只说一句话:“告诉李富斌同志,让他放心。”

放心了,这次他彻底放下心了。

很快调查结果就出来了,因为没人敢阻挠,这件事查起来并不是很难。

让调查人员没有想到的是,李富斌都已经走了这么多年,在李家庄的威望居然还如此之高。

因为他们去了之后,为他说话的人,都快把他们的耳朵震聋了。

调查人员一点都不夸张,他觉得自己当时要敢说李富斌的坏话,估摸那些妇女同志都敢上手挠他。

尤其那位徐书记,说着说着,还哭了,说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要不是李富斌一家把他拉去京都,又是出钱,又是出力,不然他早没命了。

临青县那边也是,一个说李富斌坏话的人都没有。

后来他们好不容易遇见一个人,看样子想要说几句不同的话,然后也不知那人是心理素质不行,还是真找不出坏话说李富斌同志?

反正他们等半天,那人才吭吭哧哧,说了几句孙凤琴同志的坏话,啥脾气太大了,还喜欢骂人,打人等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