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7章 村里的传说还在

2个月前 作者: 红薯藤
第1217章 村里的传说还在

大儿子大儿媳都是好的,这几年也没少写信让他去京都养老,可自家是怎么个情况……

他不敢走啊,准确说,他是不敢离开云雾山太远啊。

年前长子就和他说过,现在的形势和过去不一样了,他们家那点事,只要能说得清楚,应该事情不大。

然而还没等他想好接下来该怎么做,云雾山那边就传来消息了。

如今又听大孙子提起让他去京都养老的事,江老爷子这次并没有立刻就拒绝大孙子,而是模棱两可的回了一句:“看看再说吧。”

几个人一进村,就有下工的人认出了江大虎,都很热情的过来和他打招呼。

大家真是太热情了,不过不管碰见谁,都会问上一句:“你老丈人一家挺好的?你丈母娘挺好的?你媳妇挺好的?如歌如意都挺好的?小东娶媳妇了吧?小北是不是也嫁人了?”

被大家的热情绊住脚的江大虎,因为不善言谈,和大家尬聊半天,才想起给大家介绍自家大儿子。

众村民一听这个长相比大姑娘都俊的小伙子是山娃子,都惊讶道:“哎呦,半天我就想问问这小伙子是谁,还真是没有想到,山娃子都长这么大了?”

蔡花婶子挎着筐过来,见大家伙都围在这,又听是江大虎和山娃子回来了,赶紧扒开人群走了进来。

“哎呦你们那都是啥眼神啊,山娃子这模样,和小时候差不多,我可是一眼就认出这孩子了。”

大家伙:……这孩子都走多少年了,而且自打李富斌一家搬进城里,他们就很少见这孩子,早忘了他小时候啥样了。

山娃子可不似他爹,人家跟谁都能唠几句,也不管喊的对不对,岁数大的老头就喊爷爷,老太太就喊奶奶。

中年人就喊叔叔阿姨,年轻人就喊哥哥姐姐,小一点的就是弟弟妹妹。

幸好回来之前,二姨有叮嘱他,糖块没少买,然后也不管都多大岁数,喊一声就给几块糖,保准把那些不管老的,还是少的,都招待的乐乐呵呵的。

江家的大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只是姥爷家那个院子,因为前些年姥爷和姥姥做主,已经送给村里,当做村部了。

原来那个村部因为太破旧,村里也没钱修缮,正好李富斌和孙凤琴这时开口了,徐顺利和郑强也就没客气。

现在李家庄的书记还是徐顺利,虽然老头几次请辞,说自己这身子骨不行了,不想干了。

可村里和公社那边,都不允许他退下来。

大队长这些年,一直都是郑强。

这人虽然水平不如李富斌和李顺意,但好在这也是个兢兢业业,还很大公无私的好干部。

所以李家庄这么多年,别的不敢说,但在民风上,整个村,一直都很团结,也没出过什么乱七八糟的龌龊事。

尤其前些年各个村都有知青,即使现在,村里还有几个知青没回城,很多村都传出过,村干部和知青之间那点不得不说的二三事。

但这种事,连公社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谁来,都会给予这样的肯定,这种破烂事,李家庄为什么就没发生过?

有的说,是李富斌同志给后来这些村干部底子打的好。

也有的说,是孙凤琴同志对李家庄的妇女同志们引领的好。

因为在这个村,不但很少有婆婆虐待儿媳妇的,那些个女同志,还能帮着村干部监督村风村貌哩。

总之不管咋说,啥好事,话题绕来绕去,最终都会绕到李富斌同志和孙凤琴同志身上去。

按李如歌的话说,他们一家虽然都已经离开李家庄这么多年了,但他们一家的传说,却依旧在。

江家几个媳妇这会儿都在家,连生活在县城里的老五两口子,知道大哥今天回来,都早早的回村了。

山娃子进院挨个喊人,三婶,四婶,五婶,都喊完了,才想起回头批评二叔:“二叔,你说你和我前任二婶都离婚多少年了,怎么还单着呢?”

“嘿嘿,你二叔我这人,算卦的都说,不适合早婚,否则还得遇见坏女人。”江二虎嘻嘻笑着回道。

“哈哈,哈哈哈……”

他居然才发现,他们家二叔还是个活宝,山娃子哈哈大笑着说道:“二叔,你可太逗了,你这都四十几岁了,不算早婚了吧?”

“反正你二叔我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我觉得我现在这样就挺好,结啥婚,别再找一个……”

一时都有点想不起来和自己离婚的那女人叫苏啥来着?

年头太多了,江二虎抓抓头,又敲敲脑袋,顿觉又觉得自己都已经老成这样了,记忆力都下降了,更不适合结婚了。

“别说你二叔了,他那人已经被女人吓破胆了,这些年谁一说给他介绍对象,他跑的比兔子都快。”

江小五调侃完二哥,就把大侄子拉去一边,小声问道:“山娃子,你有对象没?”

“哎呦五叔,你可别吓我,你看我二叔都觉得自己还是早婚,我才多大啊。”

“你和他能一样吗,你可是咱们家的长孙,责任重大啊小伙子。”

江小五说着本来想拍拍大侄子的肩膀,却发现胳膊还得抬起来,才能够得着山娃子的肩膀。

“你这到底多高啊?一米八五?”

“嘿嘿,一米八七。”

“咳咳,可行了,你可不能再长了,不然你几个叔叔都得抬脸和你说话了。”

“我也不想啊五叔,不过应该是不会再长了,我姥说我今年都有点胖了,就意味着不会再长个了。”

堂弟堂妹一大堆,大家都是十几岁,还有几个不到十岁的,山娃子一边和几个叔叔聊着天,一边给大家发东西,没一会,带来的大提包就空了。

实际江家的日子,在村里随不能说多富裕,但也绝对称得上数一数二的好日子了。

毕竟老爷子这一年有长子给的一百多块钱的养老费,他一个人能花多少,还不是哪个困难一些,就帮助哪个了。

久而久之,可不就都拉拔起来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