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小皇帝发威!刘大夏致仕!

2个月前 作者: 朕闻上古
第114章 小皇帝发威!刘大夏致仕!

第114章 小皇帝发威!刘大夏致仕!

乾清宫,正殿!

九卿大员鱼贯而入。

当他们见到中山侯汤昊时,每个人脸色都是一沉。

皇帝陛下既然召见他们,那自然就是要给出一个说法了。

先前三十二名言官御史下狱,紧接着科道言官朝天阙,竟然被汤昊全部打入大狱!

这是文臣缙绅绝不能容忍的事情!

因为这个汤昊愈发无法无天了,连一点朝堂规矩都不讲!

这一次,六部尚书、通政使、都御史与大理寺卿全部到场,囊括了大明朝廷最为核心的实权机构,以及三位内阁大学士!

你汤昊要是真有本事,那就再悍然出手将我等也打入大狱啊!

到时候整个朝堂都进了大狱,那大明可就完了!

事实证明,中山侯没有这个本事!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面,目光扫过九卿大员,最后直视着李东阳。

“李学士,朕听闻你身子不好,接连吐血晕倒。”

“这怎么看起来,李学士好像精神矍铄得很嘛!”

面对皇帝陛下别有用心地询问,李东阳当即跪倒在地上,不卑不亢地回答道:“劳陛下挂念,老臣有罪!”

“近几日老臣确实旧疾复发,接连出现吐血晕眩的恶兆,本想在家安心修养!”

“奈何朝中出了奸人,嚣张跋扈无法无天,置大明律令于不顾,恣意妄为!”

“老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所以拖着病体残躯前来,恳请陛下主持公道!”

听完李东阳这些话,朱厚照都被气笑了。

“听听!”

“李学士可真是公忠体国啊!”

“我大明朝要是能多一些李学士这样的忠良,那何愁……大明不亡啊!”

此话一出,全场茫然,顿时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之中。

李东阳先是满脸错愕,紧接着化作了恐慌,急忙以头触地跪伏在了地上。

皇帝陛下,方才说的可是“大明不亡”,而不是“大明不兴”!

在场群臣全都是手握实权的重臣大员,没有一个是傻子,自然听得出来,小皇帝这是对李东阳极其不满!

否则,身为大明皇帝,怎会说出“大明不亡”这等诛心之语!

眼见李东阳遭难,刘大夏顿时坐不住了,出列奏道:“陛下,李大人这病乃是积劳成疾,他于弘治年间便多次请辞,想要致仕归乡调养身子,奈何先帝爷不准,国朝也离不开他,所以才会……”

“呵!”朱厚照冷笑道:“真是天大的笑话!”

“我大明忠良贤才无数,更有源源不断的青年才俊通过科考步入仕途,难道离了他李东阳一人,我大明朝廷就转不动了吗?”

小皇帝说出这番话,其实就是在逼李东阳自己识趣一点,主动开口请辞致仕!

李东阳何等精明的人物,他自然听得明白,可是他偏偏不能开口请辞,甚至是不敢开口请辞!

他李东阳可以在弘治朝请辞,回去调养身子多活几年,但是在这正德朝,李东阳却不敢开这个口!

为什么?

因为弘治朝“君圣臣贤”,朝堂之上多的是忠正贤良,他李东阳就算致仕归乡了,也根本不怕政局会出现什么变故。

反正终弘治一朝,朝政大权始终都掌控在文臣缙绅手里面,就算他李东阳致仕归乡了,也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网,辐射到中央朝堂,从而影响朝政局势!

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正德朝,情况却是完全不一样了!

小皇帝锐意革新变法,摆脱文臣缙绅的掣肘限制,夺回属于他皇帝的权柄!

武将勋贵又推出了汤昊这个天杀的莽夫,疯狂闹事生事,给小皇帝制造机会,打压文臣缙绅,攫取文臣缙绅的手中权力!

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李东阳倘若致仕了,何人能够挡住这对野心勃勃的君臣?

再者他李东阳一旦致仕,很难不会遭到这对君臣的血腥清算!

就比如那变法的叶淇,死了五六年了,还不是被汤昊这个畜生给挖了出来,硬生生地安上了一个“党同伐异”的罪名,将一应死后殊荣全部取消,甚至就连内阁首辅徐溥都没有放过!

所以,李东阳不敢开口请辞,不敢离开朝堂。

哪怕小皇帝这话说的如此直白了,可是李东阳也只能死死地趴在地上,全然当做没有听见!

眼见这老东西如此厚脸皮,小皇帝也是没了办法,只能将目光移向了刘大夏,这次设局的主要目标!

“大司马,听你这话的意思,伱和李学士很熟吗?”

不等刘大夏开口,朱厚照就起身踱步,给足了群臣心理压力。

“哦对了,朕倒是险些忘记了,大司马和李学士,可是同乡兼同窗好友啊!”

“好像是天顺年间,大司马与李学士一同在大儒黎淳门下读书,对吧?”

刘大夏额头上直冒冷汗,在脑海中疯狂找补,想要平安度过这次危机。

然而小皇帝根本不给他开口的机会,一旦开始输出,端得就是“持久”二字。

“朕这最近呐,听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语,叫做“乡党”!”

“这李学士,是湖广茶陵人,而大司马你,是湖广华容人,对吧?”

“朕德才浅薄,学时不精,大司马可否为朕解惑,“乡党”一词所谓何意啊?是不是指的大司马和李学士这般啊?”

朱厚照故作茫然地开了口,刘大夏却是已经被吓得面无血色,“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

乡党!

同乡结党!

结党营私,这可是最犯忌讳的重罪!

如果他刘大夏没有做过,此刻他自然能够挺直了腰板,不卑不亢地回复小皇帝的问题!

但是,他刘大夏真没做过吗?

傻子都知道,他刘大夏与李东阳结党营私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件事情,天官马文升最具有发言权。

当年马文升因国情需要,所以举荐兵部侍郎熊绣为两广总督,然而熊绣不愿外出,毕竟地方官儿做得再大哪有京官香啊,所以熊绣怨恨于马文升,与刘大夏、李东阳等人纠结在一起,与天官大人展开了明争暗斗。

巧合的是,兵部侍郎熊绣,也是湖广人!

针对乡党这个议题,都御史屠勋也具有发言权。

因为那个最先号召都察院,一同弹劾中山侯汤昊的监察御史何天衢,也是湖广人!

甚至包括何天衢在内,那三十二名被打入诏狱的监察御史,大部分都是湖广人,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不是,但据说也是“茶陵诗派”中人!

所以,小皇帝现在提出的这个“乡党”,可谓是一针见血啊!

“怎么?”

“大司马这是什么意思?”

“朕让大司马为朕解惑,大司马跪在地上干什么?”

朱厚照揣着明白装糊涂,故作茫然地开口追问道。

刘大夏此刻已经是六神无主了,因为小皇帝的态度十分明显,就是针对他和李东阳二人,就是要弄死他们!

乡党乡党,同乡结党!

为什么要结党?

结党营私啊!

扣上这个帽子,他刘大夏这辈子的清誉,就算是彻底毁了!

因此,刘大夏果断选择了请辞!

没错,就是请辞!

趁着皇帝陛下还给他留了几分体面,直接请辞致仕,离开这朝堂是非之地!

“陛下明鉴,老臣年老昏聩,久不能治事,还请陛下体恤,准允老臣乞骸骨,致仕归乡……”

“准!”

出乎意料地,小皇帝直接马上立刻就答应了!

这答应的速度之快,让在场群臣全都变了脸色,甚至就连刘大夏本人亦是满脸悲愤错愕。

为什么?

因为按照正常流程,刘大夏这种级别的四朝元老重臣请辞,皇帝陛下再怎么着也得装装样子,来上一场“三辞两否”的戏码。

第一次请辞,皇帝出言宽慰,并且降下赏赐。

第二次请辞,皇帝声情并茂,朝堂离不开你。

第三次请辞,既然如此,那就滚吧!

虽然这是在做戏,但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毕竟大明是礼仪之邦,这元老重臣请辞,怎么着也得有些排面啊!

哪里有你小皇帝这样,人家第一次开口请辞,话音刚落你就立刻准许了啊?

多少有些冒昧了嗷!

朱厚照冷冷地扫了刘大夏一眼,道:“大司马既然年老昏聩了,那就回去颐养天年吧!”

“不过致仕可以,归乡不行,大司马可是硕德之臣,又是先帝爷的心腹重臣,朕偶尔遇到什么困惑时,还想大司马入宫为朕解惑!”

刘大夏闻言如遭雷击,脸色愈发苍白了起来,甚至都见不到丝毫血色!

可以致仕,不能归乡!

这是准备要展开大清算了吗?

刘大夏不蠢,他哪里听不明白小皇帝的话外之音!

有那么一瞬间,他恨不得给自己两个大嘴巴子!

现在好了,皇帝陛下金口一开,他致仕已成定局,偏偏还不能离开这个是非争斗之地,何苦如此啊?

白白丢了兵部大司马这个高位,还被困在京师不得离开半步,指不定哪天就会遭到小皇帝的清算!

这一次,真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刘大夏心态崩了,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谢恩领旨。

“老臣叩谢陛下隆恩!”

说完这句话后,刘大夏颤颤巍巍地起身,随即无视众人复杂的目光,无比落寞地离开了此地。

兵部尚书刘大夏,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先帝爷的心腹重臣,就这样被解除了职务,逐出了朝堂!

甚至,还不能离开京师归乡!

在场群臣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相信小皇帝说的那些好听的话!

什么“硕德之臣”,什么“为朕解惑”,全都是些屁话!

小皇帝之所以将这刘大夏留在京师,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日后清算!

这一刻,李东阳跪伏在地上,已经因为恐惧而开始颤抖了。

直到此刻他才终于反应了过来,小皇帝和中山侯的目标,从一开始就不是他李东阳,而是刘大夏!

为什么?

因为他李东阳充其量,不过也只是个内阁大学士罢了!

内阁大学士,地位确实尊崇,但那是建立在内阁的票拟之权上面!

正因为内阁阁老拥有票拟之权,可以对文武百官的奏章帖上浮票,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从而影响皇帝陛下的决策,所以内阁阁老地位才会日益尊崇,所以朝堂缙绅才会渐渐地归入内阁麾下!

但是,他李东阳只是内阁大学士啊,不是内阁首辅!

内阁首辅,是循吏刘健!

甚至除了刘健之外,还有一个次辅谢迁!

说到底,他李东阳现在,其实并没有什么实权,全方面都被内阁首辅刘健给压制得死死的!

相比之下,刘大夏比他更为重要!

毕竟,刘大夏是兵部尚书,是执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马!

刘大夏的一句话,可以决定很多军民的生死,但是他李东阳做不到!

小皇帝和中山侯,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目标就是刘大夏,而非他李东阳!

小,丑,己!

似乎是为了证实李东阳的想法,朱厚照直接开了口。

“其他暂且不论!”

“今日刘大夏致仕,兵部尚书一职空缺,按制当于廷议时廷推!”

“不过眼下诸位爱卿都在场,所以也不用等什么廷议了,现在就开始廷推吧!”

自土木以后,文臣缙绅把持朝政,按照制度,凡朝廷遇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必诏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当然,廷推这等大场面,肯定是用于高级核心官员的,比如六部尚书、通政使、都御史、大理寺卿九卿大员这种级别,才有必要进行廷推。

群臣公推二或三人,由皇帝取决任用。

内阁首辅刘健率先举荐了一人,正是当年因为刘大夏的缘故,被弘治皇帝打压不得重用的刘宇。

紧接着都御史屠勋举荐了一人,兵部左侍郎熊绣,正是那个刘大夏的心腹党羽!

随即天官马文升也开了口,举荐兵部右侍郎许进,正是小皇帝和汤昊选中的人选!

看着三位巨头争吵不休,三方势力角逐下场,争夺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汤昊也忍不住来了兴趣。

“陛下,臣不才,毛遂自荐,愿为大司马,替陛下执掌天下戎政!”

此话一出,全场皆寂。

短暂的沉默之后,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呵斥声和争吵声。

整个大殿里面的群臣,这一次全都开口了,枪口一致对外,矛头直指中山侯汤昊,瞬间将他骂成了狗!

还毛遂自荐?

还想做兵部尚书?

还想替陛下执掌天下戎政?

你汤昊怎么不上天啊你!

老夫今日骂不死你,就是你汤昊养的!

今日第二更,汤日天想做兵部尚书,不过好像抵制很大,读者朋友们多多投票多多订阅,万分感谢!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