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刀片电池

1个月前 作者: 林千山
第392章 刀片电池

第392章 刀片电池

“这不是降维打击吗?”

“我去,钠离子电池打不过锂离子电池,难道还打不过铅酸电池吗?”

“懂了懂了,与其跟锂离子电池正面死磕,还不如降为打击铅酸电池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老板就是老板。”

“唉!~”

“又要从头研究工艺了?”

“……”

面对科研人员,罗辉表现得非常有耐心。

交流的时候始终保持面带微笑,眼神和善,仿佛地主老财面对自家牲口圈里不知疲惫的骡马。

这就有些要命了。

孙志勇手忙脚乱地收拾着散乱的文件,同时拐弯抹角地解释着造成办公室凌乱现状的原因。

“孙教授别麻烦了。”

孙志勇带队研发的钠离子电池,主要是18650型的柱状电池,而不是他预想中的方块电池或是刀片电池。

解答了研究员心里的疑惑,他又简单客套几句才在孙志勇的陪同下离开实验室,来到办公室。

多出来的焊点会浪费很多人工工序和材料,费钱。

他其实有点失望。

多出来的重量会浪费更多的包装材料,费钱。

“罗总您请坐。”

多好的大牲口啊!

一门心思地搞研究,催生产,是不可多得的好员工。

“助理这两天请假了,我先给您泡杯茶,然后再慢慢汇报研究中心的近况。”

罗辉随手拽了把椅子不客气地落座,顺便抬手阻止孙志勇泡茶的举动:“来我们说点正事,刚刚当着你那么多属下的面子有些事不好说,现在正好单聊。”

这毛病得改!

“哦,罗总有何指教,我洗耳恭听。”

两大致命缺陷,绝对会劝退很多用户。

又费钱,体积又庞大。

用柱状电池串联的话,折腾出储存三十度电的电池包,体积要比刀片或方块电池的体积大出三分之一左右。

不是说柱状电池不好,这种结构适合生产,也适合长期保存,是经典的电池封装结构应用范围很广。

只是有个小麻烦——进行更大结构的包装时会浪费很多有用的空间。

同样一个电池包。

多出来的体积会制造更大的无效空间,费钱且不占据能量优势。

这就有些操蛋了。

孙志勇不明所以,也拉了把椅子坐到老板身边摆出一副聆听教诲的安分模样。

“咱们的电池封装设计能不能修改一下,不要弄成柱状,换成其他形状?”

你懂不懂电池啊?

听到老板的要求孙志勇差点蹦起来指着鼻子臭骂。

脸色也变得古怪起来。

好在还知道自己端着别人的饭碗,只能假装饶有兴致地继续打听:“罗总的意思是?”

“能不能封装成方块形状或者是长条形?”

“罗总,柱状电池是空间利用率最高的形状,不管是碱性电池还是锂离子电池,基本上都是这么封装的。”

“孙教授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把柱状电池串联或并联起来做成一个电池包的时候,会有很多材料和空间的浪费?”

“呃……是有这個问题。”

“假如现有生产工艺不变,宽度还是六十五毫米。只是改变封装工艺,咱不把由正极材料、电解液和负极材料构成的电池本体卷成柱状,而是直接拉长卷成宽六十五毫米,长一米二的长条状。可行吗?”

还有这种操作?

孙志勇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难以置信地看着自家老板,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同时。

脑海里持续地推算着按照老板要求的封装工艺制成的电池大概是什么形状。

好像……好像真的可行。

宽6.5厘米,长120厘米,厚2厘米……好像很容易串联的样子。

比起柱状电池,制成电池包的时候在体积方面占很大优势,还能减少绝大部分焊接点。

成本更低。

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更高。

还能减少不少的封装材料损耗。

成本还能低。

“罗总英明,这种封装结构的确很有优势。”

至此。

孙志勇再也不敢轻视眼前的年轻人,以为自己能在电池技术领域完全拿捏老板。

“制作工艺方面有难度没?”

罗辉忽略马屁,直接关心起封装工艺。

很显然嘛。

柱状电池封装工艺根本不用考虑单个电池的结构强度。

换成刀片电池的话,结构强度就是大问题。

毕竟,正极材料、电解液、负极材料这些构成钠离子电池的主要成分都是溶胶形态,不可能以自身强度支撑起庞大的结构。

小孩子都能折弯。

得外配强度更高的金属板材才能保证结构强度,防撞、防变形。

“没难度,没难度!”

孙志勇开心地咧着嘴连连摆手:“这就是个思维方式问题,以前柱状电池见多了,我们这些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人员的思维都被困在柱状电池结构里,忘了还有更多封装方式。”

“用于储能设备的话,这种长条状的结构更有性价比,同等体积的情况下能量密度更高。”

“用于电瓶车的话……把长度缩短就行了,搞成铅酸电池的标准结构,就能直接完成替代。”

“一语惊醒梦中人呐。”

“罗总!”

服了就好!

眼看孙教授眼神里再也没有以专家自居的傲气,罗辉满意地点了点头:“这种封装结构就叫刀片电池吧。”

“好好好,就叫刀片电池,我们马上跟进修改封装工艺,争取一个月内完成相关试验。”

“孙教授,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交给研究员去干,您得干点大事。”

“罗总准备投产?”

“先建个年产能10吉瓦的小厂,试试这个刀片电池到底可行不可行。”

“没问题,我马上选址。”

“孙教授,这点小事还是扔给其他研究员去干,您得干大事。”

“罗总,我有点不明白了,十吉瓦年产能的电池厂都不算大事,什么才叫大事?”

“当然是进一步降低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了。”

“嗯?”

“我有个想法,去冀省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建个超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工厂,利用太阳能和废热能把海水变成淡水卖给那些钢铁企业和水利部门当成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

“天才的想法啊,罗总。把淡水卖了,剩下的钠盐就变成我们的电池生产原料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