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诸君心中的辫子还未曾剪断!

2个月前 作者: 不早八的方糖
第125章 诸君心中的辫子还未曾剪断!

第125章 诸君心中的辫子还未曾剪断!

“同学们,疫病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灾害,细菌学也是一个博大精神的学科,我受到校方的邀请,在百忙之中抽空给各位做这次演讲。”

“现在给各位讲一讲自1918年兴起的西班牙大流感,它蔓延至全球,至少造成了2000余万人的死亡”

台下乌泱泱坐着一大片学生,他们的口鼻大多戴着口罩,普通家庭或许根本舍不得购买这种用一次就得丢弃的口罩,但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

面对台上之人如同念经一般的演讲,学生们都有些犯困了。

一个有些微胖的男生说道。

“先生们还是真是无聊啊,平日里的生物化学课已经够无聊了,现在还要叫一个秃头教授来教导我们,我宁愿回教室,至少还能够趴着。”

一为指南针,开启了大航海时代;

二为造纸术,自西汉开始我们便发明了纸张,有了纸张文化书籍才得以传播,这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四为印刷术.”

包国维笑着摇摇头。

三为火药,发明自一千余年前的隋唐时期,有了火药才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领主的要塞,欧洲才能开启如今的强盛;

这位先生在去英国进修之后,短短几年便被任命为国府的防疫处处长,对于防控疫病确实有着很深的理解。

若是交给他,或许真的可以?

“咱们落后了,受到思想的禁锢,而停滞不前,晚清之时甚至火药还是明末留下的,

可西方诸国一直在进步,经历了文艺复兴的思想解放,崇拜人性、理性以及科学,开启了两次工业革命”

“汤先生又错了,这个小子啥都会呢?”

他有些惊讶,怎么二中还请了一个年轻人来演讲?

这个看起来倒像是学生,只是没有穿校服。

如今国内还没有四大发明的概念,这个系统化的整理,让世界熟知是在英国史学家李约瑟写出《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之后了。

这番话听完,场内的诸人全部都沉默了。

“包国维倒是如报纸上讲得,是一个有趣的人,在演说方面有着天赋。”

“以西方之历史为鉴,咱们如何能够强国?”

他是不看好的。

坐在后排单独位置的汤飞凡皱了皱眉头,琢磨了一下说道。

“自古华夏之科技领先世界,咱们如今虽落后于世界,但于历史上的科技发明却是璀璨的,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家就出现了指示前进方向的司南,后续演变为指南针,指南针传播到欧洲,他们才能够开启大航海时代”

汤飞凡点点头说道。

这个年纪能有如此谈吐,他是佩服的,只是他更在乎科学方面。

“那依照包先生的意思,如今华夏民族的劣根性源自于清王朝的统治之下?”

他平日里接触的都是一些西方文化,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了解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是走马观花。

他则是微笑地反问道。

唐伯宁拱拱手,但发现对方要走,不免提醒说道。

青霉素若是能够研制成功,对于之后国内的战场,可谓是极大的裨益。

况且一个学生演讲有啥好听的,大概是分享学习心得之类的?

唐伯宁嘿嘿一笑说道。

在唐伯宁的提醒下,包国维微微点头朝着台上走去。

“您还不知道吧,台上这位可是包秉文,包国维是也,如今杭城内的风云人物,听一听没有坏处的。”

唐伯宁指着台上的男人说道。

“这位同学,可否介绍一下你自己。”

汤飞凡默默地点了一下头。

他重重地锤了一下桌子,给场内诸人说道。

“便是那个报纸上的包国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那位。”

唐伯宁则是捋须说道。

他是实际上第一个分离出沙眼病毒的人,因此沙眼病毒也被称作“汤氏病毒”。

“汤先生不听听么?”

“就如同在学习一般,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秉文,这位便是汤飞凡教授了。”

况且,这个四大发明的概念实在是有些让人惊叹啊!

“在我看来,思想解放,开化明智是最为重要的!

有些胆大的,没等包国维开口,就当即发言说道。

“包国维同学,咱们都在报纸上看过你的作品和发言,很多人都说,伱对于咱们国家的未来太过于乐观了,

更有人说咱们的华夏民族天生便是有劣根性的,所以不论是疫病还是科学,做不好。”

“秉文,你可以上场了。”

“你这话出发点就错了,咱们华夏民族从来就没有劣根性,何来的源自之说?”

“说得好!”

先抑后扬,前番国家遭受的憋屈,让学生们都憋着气呢。

“他倒是有趣一些,我顿时感觉不困了。”

汤飞凡摇摇头说道。

包国维点了点头,随即赞赏说道。

一番话下来,他对于包国维的称呼,从包国维同学变成了包先生。

文学上的东西,他不在乎,也不想去思考。

声音阵容发聩!

走上阶梯的时候,不免与汤飞凡打了一个照面,汤飞凡显然是没有见过包国维的。

“汤先生,他可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人,您再好好看看,便会知道了。”

“看似身体上的辫子已经剪断了,可诸君心中的辫子还未曾剪断!!!”

“嗯。”

包国维继续回答说道。

包国维心里生出了这个想法,便有些不可抑制了。

“多谢汤先生了!”

三八.六.一六六.二一一

“关于国人劣根性的说法,可以说是将近一百年前开始的,自1840年伊始,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之后,与英吉利签订了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这里开始,国人的脊梁便开始一点点弯曲了,曾经的天朝上国一点点变成了愚昧无知.”

本来昏昏欲睡的学生们,当即打了一个激灵,从睡梦中蹦起来,为汤先生鼓掌。

包国维这句话让他们觉得正该如此。

包国维眯了眯眼睛,他对于这位先生肯定是有印象的。

他目光灼灼,看着台下的学生们说道。

包国维随意诉说,便将这九十年以来的历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一遍。

“这人倒是一个文史方面的天才。”

“近来实在是有些忙。”

学生们许多都喘着粗气,觉得胸口血液澎湃,心中好像有什么要跳出来一般。

“包秉文?”

我国家自古以来有四大发明,

“那便听一听罢。”

在历史上,这是一位纯粹的,为研究奉献出一切的科学先驱。

但是他也没有在意,走到唐伯宁的旁边说道。

而这位先生,在后来,曾经组织研究出国内的量产青霉素。

这个时候,礼堂内的学生们已经有些沸腾了,他们议论纷纷,兴奋者有之,不屑者有之,妒忌者有之。

比起先前的死气沉沉来,学生们对于包国维这位同龄人,自然是多了不少的亲切感,所以愿意与他交流。

思索了一番,他便坐下来说道。

“可是包先生,咱们竟然曾经如此辉煌,为什么现在变成了这番落后呢?”

“卧槽,他竟然也来了啊?这位不是志诚中学的学生么?来咱们二中砸场子了?”

汤飞凡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抬头,继续听包国维如何讲。

唐伯宁显然很开心,能够多一些名人来学校,对于学校的名声也是一个裨益。

但现今,包国维对于对方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他知道汤飞凡如今是金陵方面派来的指导团成员之一,很难判断立场,所以打算静观其变。

“嘿,考大学有什么难的,让我老爹写一封信就成,你刚才听说了么?后面还有一个包秉文演讲嘞。”

“王明仁同学,你这个问题问的很好,关于华夏民族劣根性的问题,我已经在《沉默的大多数》里面说的很清楚了,有兴趣大家都可以去看一看。”

“包国维?他便是包国维?”

“诸君,拥有如此聪明才智的华夏民族,能够具有劣根性么?”

台下的学生们眼睛里面都投射出光亮出来。

“华夏民族从来便没有劣根性,这一点从古至今便可以看出来。”

王明仁有些讶异,感觉面前这个包国维,言语间成熟的倒不像是一个同龄人了。

包国维今天算是提前整理出了这个概念,声音抑扬顿挫,言语间更加饱含着意气。

“唐校长,我这便告辞了,国府那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忙。”

王明仁张了张嘴巴,惊讶说道。

包国维缓缓地解释说道。

汤飞凡眯着眼睛,他自小学的便是新学,对于国内的科技发展历史,实际上了解并不深刻。

至于包国维能不能成功?

不多时,礼堂内传来整整齐齐地掌声。

“竟是如此.”

“原先倒是没有概念,如今秉文这么一提,我回忆一番好似确实如此?”

唐伯明也没有料到包国维会说出这个,他倒是博览古籍,皱着眉头思索一番,随后说道。

“不知道,只觉得这家伙好拉风,不仅仅上报纸头条,还有什么林玉堂先生,周树人先生,徐志摩先生这些名家写文章称赞他,太出风头了吧!”

比起历史老师来,他的讲述言简意赅,台下的学生们也听进心里,被清政府做的一桩桩破事,气愤地捶胸顿足。

王明仁点了点头道:“包先生说的细致入微,我们平日里倒是很少对于这段历史了解。”

一个女生举手问道。

汤飞凡有些讶异,从在沪市他就一直听过包国维的名头,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对方。

“这”

旁边的高个男生说道。

不仅仅是原先不以为意的先生们,转变了自己的看法。

来的时候,汤飞凡答应了一个好友,要帮助杭城二中演讲一番。

“唐校长,这些都是属实的吗?“

这话一出,台下的学生们心头顿时一颤,心头有些火热起来。

“好!”

这个时候,台下的学生传来雷鸣的掌声。

“我姓王,名王明仁,没有字。”

“这位先生也是有名的,姓汤,是金陵大学的教授,多听听对于考大学有用处。”

若是由他和方新川一起研究,青霉素能不能够成功量产呢?

可如今咱们崇尚洋装,一味的全盘照抄西方诸国,崇洋媚外,恰恰说明了思想还未解放!”

趁着下午没啥事,他赶紧来讲完,不然后续指定忙的不可开交。

汤飞凡当即站起来大声说道。

“好!!!”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