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闹起来了

28天前 作者: 叫天
第199章 闹起来了

第199章 闹起来了

从始至终,朱标始终和朱海军一样,在旁观永乐朝金銮殿上发生的一切。

当他看到文武百官都是带着哽咽跪下恭送他和他父皇时,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随后,他便对朱元璋说道:“父皇,视频播放结束了。”

朱元璋很遗憾自己不能亲眼看见,就只能问朱标道:“老四如何?”

朱标听了,看着屏幕说道:“他也跪送我们离开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便知道没问题了,当即对朱海军说道:“贤侄,还真多亏了你啊!”

说完之后,他又转头对朱标说道:“爹反正睡不着了,先去处理政务了!”

今天要比以往早起床,闹腾了半天,天也才刚亮而已。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开口说道:“对了,征战草原也最好还是有耳目,真正的无人机我已经下单了,隔几天就到,回头给你们传送过去。”

朱标一听,顿时大喜,连忙对他父皇说了,随后还补充道:“这肯定就不是玩具了,真正的飞机!”

无人机也是飞机,这是毫无疑问的。可以用于查看敌情,等于己方能从空中看地上,绝对非常神奇的。

在朱棣听来,似乎从未有过如此响亮,看着跪了一地的文武百官,他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于是,他又一次谢过朱海军之后才走了。

其他文武官员见了,他们互相看看,看到站在最前面的方孝孺也跪下去行礼了,便都跪了。

让朱海军有一种感觉,是迫不及待地让朱海军赶紧挂断。

事实上,他当然是非常想要的,只是感觉太让朱海军破费,才会在上次的时候拒绝的。

朱海军醒了这么长时间,虽然困,却感觉睡不着了,就继续靠在床头看热闹。

在他说完之后,李景隆等原本就已经投靠朱棣的官员,便跪下向朱棣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性子急一点的,甚至还在路上呢就已经开始议论了。

方孝孺听到,躬身领旨道:“微臣遵旨!”

等到文武百官出了午门之后,要各自散去时,相熟的官员便各自相邀,都是找地方聚一聚。

而朱棣这边,接着看向方孝孺问道:“今日之事,方卿写诏书公告天下!”

他看到不少人红了眼睛,有的甚至还在擦眼泪时,便大声说道:“父皇的旨意,朕自然是要听的。徐耀祖、练子宁等人,凡朕入了京师之后被抓的,皆放还,且官复原职.黄子澄流放族人,也皆放还,给其家财。”

朝廷有钱没钱他不管,先要借着这波刷好感,彻底巩固他的皇帝座椅才行。

“那两个法宝也不知道是什么法宝,竟然如此奇特,简直闻所未闻啊!”

但是,朱元璋显灵,说齐泰才是奸臣,那朱棣也只能听他父皇的,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了他的决定。

“太祖皇帝真的是仁慈,只定下齐泰一个奸臣。这样就能少死很多人了!”

于是,朱海军便点了朱标的这个分屏,看到右上角就有一个叉,点了下之后,果然断开了和朱标位面的通讯。随后,永乐朝的画面,便占据了全屏。

“……”

再说永乐朝这边,文武百官,包括朱棣在内,都一起跪送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走了之后,朱棣才站起来,走到白布前站定,转身看着底下的文武百官。

他们在金銮殿内不敢交头接耳,但是出了金銮殿之后,还没出午门呢,就有相熟的官员开始小声地交头接耳了。

户部尚书这边,在这时候也不敢说什么。

等到文武百官都起身之后,朱棣再扫视他们,发现站在前面的方孝孺和景清穿着孝服,很是碍眼。

“是啊,谁能想到,原来方博士不是装神弄鬼,而是真的能让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显灵,今天真的是大开眼界了!”

朱标听了,也不和方孝孺那边打招呼,笑呵呵地连忙说道:“挂吧,挂吧。”

从他这话中能听出来,他应该是非常渴望传送真正的无人机过去的。对此,朱海军能理解,便笑着说道:“好的,那我先挂断标哥这边了。”

打了四年仗,其实朝廷国库也没钱了。

因此,他就宣布放假一天了。

朱元璋听到,不由得愣了下,回过神来之后,他也没有坚持不要。

朱棣最恨的两个人,就是齐泰和黄子澄,因为他们是朱允炆削藩的主要帮手。因此,当他攻破南京之后,这两人逃跑被抓,他第一时间就诛杀了他们。

朱标看到他父皇走了,便连忙对朱海军说道:“传送无人机想必非常消耗时空通道能量的,那要不我们先这样。正好,我要给老四的资料也还需要整理,大概还要个两三天时间,也得去忙了!”

事情绝对是有很多事情的,比如说人事变动,藩王改封事宜讨论,建文帝的身后事等等。

朱棣见这头倔牛低头,心中很是高兴,便又大声说道:“今日诸卿皆是辛苦,就都回去休息,明日正常上衙!”

这不,在文武百官山呼万岁完毕之后,他就带着轻松的语气,高兴地说道:“众卿平身!”

“原来以为今天很可能是血雨腥风的一天,结果却没想到却是风和日丽,真的是没想到啊!”

文武百官恭送皇帝离开,然后便按官职高低依次退出金銮殿,出紫禁城,各回各家。

早上发生的事情,绝对是天大的事情,一人计短,多人商量心中才会有底。

连黄子澄都能赦免,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这就等于给所有建文朝的官员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过此时的他,只能是无视这個了,而是又大声宣布道:“这四年来遭受兵灾之地,皆免赋税四年。”

这时候,他们已经没有坚持的理由。毕竟这是太祖皇帝承认的,谁能反对?

于是,金銮殿上山呼万岁的声音,第一次洪亮大声地响了起来。

此时,朱棣说完之后,他便吩咐方孝孺随驾武英殿议事,然后便散朝了。

但是朱棣的想法是,今天他父皇和大哥刚显灵过,确认了他皇帝的正统性,需要让文武百官消化下,也让他们把消息传出去。另外,他也要和道衍大师好好商量下,还有他那二儿子一直在那气鼓鼓的,都要先处理下。

“是啊,这也是没想到。想洪武朝的时候,四大案杀得人头滚滚,今日却只定齐泰一个奸臣,这让我都有点回不过神来!”

“你这话说得,太祖皇帝当年杀的是谋逆,是贪腐之辈,岂能和我等相提并论?太祖皇帝明言,我等是忠臣!”

“没错,我等置生死于度外,不就是为了大明江山社稷,岂能和那些谋逆、贪腐之辈去比?平白辱了我等!”

“对对对,是我说错了,说错了!”

“……”

还有的官员,则为他们的未来忧虑。

“虽然太祖皇帝明言要量才而用,但是新皇上位,肯定是重用之前的从龙之臣。要不,还是趁早告老还乡算了!”

“你要这时候告老还乡,那就是对新皇有看法,回头反而会让新皇对你不满,不妥不妥!”

“那以后该怎么办呢?哎!”

“还记得太祖皇帝说了,以后藩王宗室可都要分封海外建国。这么多的藩王宗室去海外建国,莫如跟着去,当能得到重用吧?”

“有道理,不过海外建国,谈何容易,这等事情,八字都没一撇呢!”

“你忘记了,太祖皇帝说过,回头会让孝康皇帝指点新皇,海外建国,易如反掌!”

“不可能,这怎么可能呢!建国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你莫忘记了,如今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可都是成仙了的。不是说,还有一位没有露面的国师,那方博士的恩师,可是会驱使巨人为他所用。你想想,有巨人帮我们打疆域的话,是不是会易如反掌?要我说啊,可能就是这个意思!”

“伱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真要海外建国易如反掌的话,那倒是可以去海外当官,总好过在新皇手下郁郁不得志!”

“……”

随着文武百官的散去,他们的家里人担着心思都放下了。对他们来说,老爷有自己的做事原则,他们拦不了。而他们的做事原则,就是家人安康。

如今,或者说以后,都不用为这次的改朝换代而提心吊胆,一个个都是给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烧香去了。

由此,他们自发地述说此事,也让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真得在金銮殿上显灵的事情,以空前绝后的速度在京师,并且迅速以京师为圆心扩散。

而在武英殿这边,朱棣坐在龙椅上之后,看到方孝孺身上抱着的两个法宝,眼神中露出一些贪婪,便问道:“方卿,这两样法宝是如何处置?”

方孝孺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此乃恩师所赐,微臣自当小心保管!”

朱棣这边,听到方孝孺的话,还不死心,便又说道:“世人皆知方卿有两样法宝,俗话说得好,不怕贼来偷,就怕贼惦记。万一要是遗失了这两样法宝,你如何对得起你恩师?“

一听这话,方孝孺有些犹豫了。

他当然听出来,朱棣是很想要这两样法宝,但是这是朱海军所给,而不是太祖皇帝或者孝康皇帝所给,他当然就没有给朱棣的道理。

但是,朱棣所说也不是没道理,就他方府的能耐,要想保住这两样法宝不被偷盗,还真的是有点难。

于是,他便看向朱海军,恳请道:“恩师,万一学生遗失这两样东西,可如何是好?”

方孝孺已经知道,这不是法宝,而是来自后世的东西。但是这东西的珍贵,却是毋庸置疑的。

朱棣一听方孝孺的话,顿时吃了一惊。他没想到,那位国师一直都在么?

不过他仔细看看,还是看不出什么踪迹。

而朱海军听到方孝孺和他说话,便看看朱棣,看着他那眼神冒光,便对方孝孺说道:“回头标哥指导朱棣的话,应该要用到投影仪的。所以你就把投影仪交给朱棣保管吧。等以后你这边有需要,我可以再给你传送。”

方孝孺听到这话,便没有犹豫,作揖了一下之后,才向朱棣说道:“陛下,恩师准了,说孝康皇帝指导陛下时可能会用到。”

朱棣一听,顿时大喜,也不知道看哪里,就只能看着方孝孺这边说道:“如此,朕就多谢国师了!”

于是,郑和这边,就立刻走到方孝孺这边,小心接过了投影仪和太阳能充电宝,转呈到了御前。

朱海军看着这一幕,倒也没什么想法。对于今天的事情,说实话,他还是比较满意的。

要说永乐朝的一个遗憾是什么?

就是这削藩引发的一系列内耗,并且因为朱棣的得位不正,也深刻影响了他当了皇帝之后的国策。

有说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又有说法是为了宣扬他朱棣干得非常好,万国来朝!

不管是什么,郑和下西洋的事情,并没有给普通百姓和朝廷带来实惠,总体来说,算是一种亏本的买卖。也是这个原因,朱棣死后,下西洋的阻力就越来越大,最后更是在郑和死后就完全停了。

当时郑和下西洋,可是直达非洲的。如果能给大明朝带来真正的利益,使得大明朝的大航海能持续下去,就欧洲那些国家的航海规模,就压根没法和大明朝的航海相比,直接碾压的那种。

如果那样,或许世界格局都会变了。

如今,朱海军这边能和永乐位面通讯,第一时间通过洪武位面的朱元璋和朱标,已经影响改变了永乐朝的历史,内耗到朱棣攻下南京之后就基本结束,算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局。

接下来,朱标会教导朱棣,也不用朱海军太过费心,他只需要大部分时间看戏,偶尔帮忙一下。如果有他不满意的时候,洪武位面和永乐位面都要经过他来联系,也完全可以掌控局势。

想着这个,朱海军忽然想起来,永乐朝可是有好几个非常有名的才子,方孝孺是一个,谢晋也是一个,回头就让他们也写一些公众号文章,反正这个是不用露脸的,无所谓多一些人写。

他在想着时,忽然被手机里的吵闹声唤回了神,定睛看去时,却见是一个年轻人在和朱棣争吵,似乎还有点无理那种。

这让朱海军有点惊讶,便不再多想,又开始看戏了。

这一听,他就立刻听出来了,这个人,应该是历史上曾试图争夺太子位置的朱棣二儿子。

一明白这个情况,朱海军就又立刻想起来,永乐朝的一个破事之一,就是朱棣对他儿子的安排有问题,也导致出了不少问题。

就是朱棣不喜欢他的大儿子,也就是燕王世子,喜欢跟他非常像,喜欢带兵打仗,并且在这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二儿子。据说有好几次,朱棣都亏了有二儿子救命,因此他曾暗示过,会准备立二儿子为太子。

可如今,朱元璋显灵,明确说了,朱棣登基是特例,以后还是嫡长子继承帝位制,并且藩王宗室要全部安排海外建国.

朱棣在文武百官面前答应下来,就等于是绝了他二儿子对皇位的觊觎。

所谓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时候,只有方孝孺一个外臣在,他二儿子已经忍不住,向他父皇争吵了起来。

朱海军想着这些事情,便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就是床头边没有瓜子之类的,少了点气氛。

“儿臣这几年来随父皇舍生忘死地厮杀战场,几次差点死于非命,说句不客气的话,父皇能当上皇帝,有儿臣的一份功劳。父皇也答应过儿臣,说大哥体弱多病,这位置迟早是儿臣的。为何如今却不顾及儿臣,连商量一下都没有,就把儿臣打落深渊?”

朱棣看着自己这个二儿子,见他满脸通红,带着气愤在说话。说真的,他觉得有点愧疚,感觉对不起二儿子。但是……

他看了看方孝孺,这可是能和父皇和大哥对话的人.在方孝孺面前,可不能乱说话。

于是,他就开口说道:“父皇做事,还有请教儿子的道理?再说了,你没听你皇爷爷说么,海外繁华富有之地多的是,你去海外当王不也是很好的事情么?”

他二儿子朱高煦听了,立刻大声反驳道:“父皇,你自己凭良心说,你听说什么地方有比我大明朝还富有繁华的?你说,你说啊!”

他的声势,有点咄咄逼人。

但是,朱棣却被他说得哑口无言,因为他也想不出来,还有什么地方是富有繁华的?

朝鲜?倭国?交址还是其他什么地方?那都不是什么好地方啊!

朱高煦见他父皇说不出来,就越说越激动了,大声再问道:“还有,儿臣又不是三岁小孩,岂会不知道海外建国的难度,易如反掌?父皇,你自己凭良心说,真得是易如反掌么?”

朱棣被他二儿子两次都要凭良心说,还真说不出来!一时之间,也有点急了。

不过他正急着呢,忽然就看到方孝孺站那,就马上想起了什么。

于是,朱棣连忙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用手指了下方孝孺,然后对他儿子说道:“当然易如反掌了,国师会驱使巨人为我大明朝开疆拓土,对不对?”

他这后面的问话,是向方孝孺问的。

朱高煦一听,立刻看向方孝孺,不等方孝孺回答,就马上追问道:“方博士,敢问你的恩师,驱使的巨人有多高?是否力大无穷?有多少个巨人可用?”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