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革新科举之争议

26天前 作者: 叫天
第203章 革新科举之争议

第203章 革新科举之争议

不管是一开始就拥护朱棣的,还是一开始是反对朱棣的,文官这边,不约而同地立刻反对。

“陛下,科举取士乃国之根本,千万不可轻动啊!”

“陛下,科举定制乃是太祖皇帝历经十余载而定,已成定制,为天下读书人所熟悉。一旦更改,寒窗苦读便成了泡影,会引发人心大乱,于国不利啊!”

“如今之科举,为朝廷选拔了众多人才,再无举荐制所带来的结党营私,一变必会天下大乱!”

“是啊,陛下,什么纺织机,飞梭什么的,虽然确实能提高一些速度,但是这只是小道而已,岂能和圣学相提并论?”

“圣学中自有格物学一道,也可做这纺织机之类之事,为何要动科举这根本之道呢?”

“陛下,天下大乱才定,不能再寒了天下士子对陛下的爱戴啊!”

“……”

朱棣听得头疼,想硬也硬不起来。

而其他文官听到皇帝问话,他们也都看向方孝孺,毫无疑问,他们也非常重视方孝孺的意见。

方孝孺听了,脑海中回想起他看到恩师那边的一幕幕,便带着一点向往回复道:“微臣见过科学学问带给天下的变化,真有翻天覆地之变化,比起孝康皇帝所提及的这些改变,更是要再好不知道多少倍。因此,微臣以为,圣学是根本,不能放弃,但是,科学学问,同样要重视,如此才能让大明真正强大起来。”

朱棣一开始看着这一幕,立刻想到了当初方孝孺挑战他威望的那一刻。说真的,如今看到方孝孺被所有其他文官喝骂,他挺幸灾乐祸的。

方孝孺本身是天下公认的儒学大师,读书人的种子,也就是门生无数。与此同时,他又成了国师的学生。

最终,就见方孝孺向朱棣一礼,然后语气坚定地奏道:“陛下,微臣以为,孝康皇帝所言没错,科学学问乃是改天换地的学问,如若不重视,则是暴殄天物,错失天大良机。因此,微臣赞同科举革新,加入科学学问!”

方孝孺听到问话,转头看去,发现是御史大夫景清,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是的。”

“方博士,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这是挖圣学的根!”

方孝孺:“……“

但是,朱棣也记得他大哥说了,要想让大明朝真正的强大,革新科举,重视科学学问是重中之重。

说到这里,他的语气坚定起来,大声奏道:“因此,微臣以为,确应革新科举,圣学和科学并举,虽难亦要革新,如此方能造福子孙后代!”

而大殿内的文官,也都是有身份的,不可能因为意见不同,就会把一个意思翻来覆去的说,甚至就直接毫无意义的骂人,这個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不过他们倒也没有担心,因为在他们看来,方孝孺会比他们更为强烈地反对科举变革的。

因此,朱棣就很想听听方孝孺的看法。

“大道、小道都分不清楚,方孝孺,你不配为人师表!”

朱棣在这当下,还真不敢怎么他们。毕竟他父皇可是公开说过,他们都是大明朝的忠臣。他虽然是皇帝,还能杀忠臣不成?

另外一方面,就朱棣自己来说,感觉这些文官说得,其实也不是没道理。因此,他自己要革新科举之道的决心也不是那么强。

不过看了一会热闹之后,他就发现,方孝孺的气场依旧十足,丝毫没有因为别人的喝骂而动摇,他就慢慢的冷静下来了。

刚得到帝位,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而科举之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想想革新科举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动,说真的,朱棣就有点怂,还不如先把其他事情做了再说。

“方孝孺,你对得起圣人么,对得起圣学么?”

大半辈子扑在儒学上,对儒学的感情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了。而科举对儒学的重要性,他是再清楚不过了。

于是,他便示意其他人闭嘴,然后亲切地问方孝孺道:“方卿以为,此事该如何为之?”

听到这个回答,景清便转头看向朱棣奏道:“陛下,微臣问完话了,无言以对!”

此时的方孝孺,听到皇帝问他话之后,还真是犹豫了一会。

当然了,这个幸灾乐祸,只是藏在他肚子里而已。

但是……

“亏我还以为你是圣学集大成者,是天下公认的圣学领袖,我真是瞎了眼了,才会如此错看你了!”

“真是没想到,你方孝孺原来是这样的人。自以为攀附了什么国师,就敢背弃圣学?圣人的教诲,都让你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不说那些一开始就拥戴他的文臣,就只说一开始就反对他的文官,这些人连死都不怕,激烈反对之下,阻力之大,真的是难以想象。

并且,就他自己认为,太祖皇帝定下的科举,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为框架来选拔天下人才,是在最大的程度上保证了公平性,能让寒门学子得以出人头地,而不是像洪武早年的举荐制一样,必须巴结那些当朝官员,让他们帮忙举荐。

此时,户科给事中金幼孜也站了出来,问方孝孺道:“方博士可否一叙伱恩师学问到底如何?”

他可以为了心中理念而不惜顶撞唾骂皇帝,无惧生死,如今心中有了决定,又岂是别人能左右的。

他的话音一落,朱棣还没说什么,就听有文官抢先问方孝孺道:“此等科学,可是你那恩师之道?”

“……”

任凭这些同僚,甚至不少还是好友说自己,方孝孺就站在那里,腰杆挺得笔直,丝毫没有因为他们的攻击羞愧,或者愤怒。就那么站着,坦然受之。

朱棣正在犹豫着呢,忽然看到有个人一言不发,显得比较突兀。定睛看去,却发现是文学博士方孝孺。

真的是这样么?

他岂能听不出来,景清认为他这是徇私。

这时候,朱棣就有点好奇,问方孝孺道:“方卿想法,与众不同,对诸卿的说法,可有何解释?”

有时候,朱棣也有点怀疑,会不会是因为自己夺了大哥那一脉的帝位,所以大哥心中有气,就故意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

他心中非常清楚,虽然他还是以皇帝之礼厚葬了建文帝,也没有按照原本历史上一样,剥夺朱标的皇帝称号,抹去建文年号,依旧承认了建文时期,可这些和帝位相比,确实是轻了。

因此,骂到后面,这大殿内却是逐渐安静下来了。

他这话一说出口,顿时,没等朱棣表态,大殿内就又炸了。

他是另外一个御史大夫练子宁的好友,在原本历史上是三朝元老,极具政治智慧。

方孝孺听了,想起他的恩师,随后,他不由得愣了下。

因为真要说起来,他其实和朱海军也不熟。唯一和朱海军说话比较多的一次,是打赌输给朱海军的那一次。

他对朱海军的印象,主要来自于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对朱海军的大力推崇。

此时听到金幼孜的问话,方孝孺回想起来,好像朱海军曾说过他是刚读书完没多久。而且,朱海军的年龄也摆在那里。

科学是厉害,造就了他看到后世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这和朱海军又有什么关系?通过朱海军,真的能学到科学精髓?就因为朱海军是自己恩师,就力主要革新科举,加入朱海军以后传授自己的科学学问?

想到这里,方孝孺心中有点忐忑起来了。

这事情很好想,圣学产生之前的人,能通过一个刚学过圣学的人,就能学到圣学的精髓?

方孝孺这么一惶恐,他就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比如说,他的恩师坐没坐相,第一次看到他,就是坐在一个很软的椅子上,一看就是慵懒的人。

后面那次见到,他的恩师更是坐在床上,靠着床头说话,没有一点尊重太祖皇帝和孝康皇帝的意思。

恩师就这个性子,又那么年轻,真能学好科学学问?

想到这里,方孝孺的额头开始出汗了。

朱棣看到他这样子,立刻有点关心地问道:“方卿,可是身体哪里不舒服?”

金幼孜听到,没有说话,只是眼神中带着一点鄙视了。

在他质问方孝孺恩师的学问之后,方孝孺就这个样子,很明显,定然是他那所谓恩师,根本拿不出手。

此时,方孝孺听到朱棣的问话,便下意识地擦了下汗,连忙回奏道:“微臣无碍,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有些惶恐。”

他是儒学大家,一辈子就是做学问的,让他撒谎,和他的理念不合,因此,只能如实上奏。

朱棣一听之下,就奇怪了。这个方孝孺连死都不怕,敢和他顶撞,说出“诛十族又何妨”这样的话,那有什么事情竟然能让她冒汗?

于是,他便忍不住问道:“方卿所为何事,竟然会惶恐?”

方孝孺听了,低着头回奏道:“微臣发现,微臣不知恩师学问到底如何,一时之间,就想着要革新科举,就有点惶恐了!”

金幼孜听到这里,他就有点好奇,问方孝孺道:“方博士,既然你不知道你恩师学问到底如何,你又为何会拜他为师?”

言外之意,也很明显了,就是质疑他拜师草率,还亏了他是博士官衔。

方孝孺听到他的话,便如实回答道:“是我打赌输了,恩师所出十个问题,我一个都答不出来,便按约定拜师了。”

金幼孜一听,有点好奇,他之前可不知道这个事情,便问方孝孺道:“不知道方博士可方便说下十个什么问题?”

方孝孺的学问,他其实也是佩服的。但是,方孝孺都回答不出来,那会是什么问题?

说真的,他确实很好奇,就想知道。

方孝孺听了,先转头看看朱棣,如果此时就朱海军所提的问题展开的话,怕是会扯远了。

朱棣明白他看向自己的意思,便开口说道:“这些应该都是和此次所议有关,方卿不必顾虑。”

方孝孺一听皇帝这么说了,他就没有顾虑了,当即把当初朱海军问他的十个题目都给复述了一遍。

金幼孜一听,不由得哑然,道:“这算什么问题?简直是胡编乱造!”

其他文官听了,也都是纷纷附和起来。

“亏了方博士还是儒学大师,就看不出来这是故意刁难么?”

“没错,就这胡编乱造的题目,我也可以问,保证谁都回答不出来!”

“真的是如同儿戏,那国师的学问,绝不能用来祸害我大明朝!”

“所言极是,如若科举中加入这些乱七八糟的学问,岂不是天下都要乱套了!”

“……”

听着他们说话,方孝孺就有点不满了。

他是有点怀疑,朱海军是否真的有真凭实学,但是自从他看到后世的那些情景之后,就从来没怀疑过科学学问的厉害。

因为他非常清楚,就凭他目前所掌握的学问,根本不可能打造出那么匪夷所思的一切!

不过方孝孺虽然有点不满,但是作为儒学大师,修心养性还是有的,等到同僚谴责声音过了之后,他才开口说道:“我有亲眼所见科学的厉害,高耸入云的房子,跨越大江的大桥,跑得极快的车子……”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那些文官打断了。

“方博士,你所见是否只是幻觉?”

“没错,听方博士所言,似乎只有仙界才有。该不会是听了什么民间传说编出来的吧?”

“不至于,不至于,方博士是什么样的人,我还是知道的,他应该只是被迷惑了而已!”

“……”

听到他们的话,老实人都有点急了,便提高了点声音说道:“我所言这些,皆是句句属实,绝无虚言。”

然而,要是同意他所说,那就证明科学学问很厉害,那就可能要革新科举内容,引发后面一系列的问题。

这么重要的厉害关系之下,就算是方孝孺的好友,此时也选择了不信。

这不,就听景清代表其他官员说道:“方博士说那么多,其实也只有你一人所见而已。除非我们都亲眼所见,否则就不用再说了!”

要是朱标在这里的话,立刻二话不说,当场就答应下来,回头让朱海军把他剪辑出来的那些视频,传送到永乐位面来给他们看。

但是,方孝孺毕竟不是朱标,对朱海军了解少不说,对后世的一切也局限于当时朱海军给他看的那些而已。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此时的他,压根不知道投影仪里面能播放视频,到底是怎么回事?也没看过后世除了高楼大厦和大乔车子之类的外,还有什么?

因此,在听到景清所提的要求之后,他就想不出该怎么回复。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急中生智,他立刻想到了什么,马上回答道:“孝康皇帝可是说过,科学学问的厉害!要不然,为何要建议我们革新科举?”

听到这话,景清毫不犹豫地回嘴道:“科举定制还是太祖皇帝所定!”

方孝孺一听,顿时哑口无言。

孝康皇帝再大,那也大不过太祖皇帝。

不过,他在愣了一会之后,终于想到了怎么回答:“孝康皇帝是奉太祖皇帝旨意行事,此事定然也是太祖皇帝的意思!”

练子宁听到这话,不得不提醒方孝孺道:“那日太祖皇帝显灵,可没有说过要革新科举。而且科举是太祖皇帝费尽心思才定下来的,岂会轻易推翻?”

要怪,就只能怪方孝孺和另外两个位面太不熟悉了,要不然就不会如此被动。

他正有点不知如何回答为好时,忽然,就见他眼前一亮,顿时露出欢喜之色,当即作揖说道:“学生见过恩师!”

众人一听,顿时一愣,随后回过神来,该不会是那国师来了?

这么想着,练子宁当即对方孝孺说道:“是国师来了么?可否请国师现身一见?”

朱棣听到这话,正中下怀,他也想看看这个国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便不说话,就看着底下这些人说话。

方孝孺听了,摇头说道:“恩师无法显身!”

一听这话,这些文官就又开炮了。

“既然国师无法显身,我等如何知道国师学问?”

“没错,指不定这不是国师的意思,而是从头到尾都是你自己编出来的。”

“……”

朱海军好几天没见永乐位面这边,今天难得有兴趣点开来看看,却发现方孝孺他们在大殿内议事,并且那些文官好像对方孝孺都有意见,一起围攻他?

这是什么情况?

朱海军有点稀奇,便问方孝孺道:“怎么了,你和其中几个文官好像关系不错的吧,怎么他们好像都在质问你?”

方孝孺一听,当即苦笑了下,然后便回答道:“今日之议,乃是科举革新与否?他们都认为,科学如何能与圣学相提并论,不同意革新科举。”

说到这里,他想起自己心中的疑惑,便又接着说道:“学生是相信科学绝不简单,非是普通杂学可比。但是,恩师之前考学生的十题,又无法证实科学之厉害,所以他们并不信服!”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