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人参育种

1个月前 作者: 乌提
第249章 人参育种

第249章 人参育种

没有过夏的腊肉表面连一点霉菌都没有,清洗干净就可以直接炒菜。

经过这么了长时间盐分早已经渗入腊肉中每一个部位,切开后是红白相间的颜色,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肉香味。

等秀兰放锅里一炒,浓郁的香味立马就出来了,肥肉变成半透明的色泽,瘦肉越发的红亮。

稍微煎一下,下入切段的小蒜翻炒两下就可以出锅了。

米饭做好,就着小蒜炒腊肉吃,顿时香的没边了。

小蒜的香味特殊,和蒜苗有点相似,但又多一股不一样的味道,和腊肉的香味结合在一起简直不要太下饭。

吃完了米饭,林恒还要单独吃两筷子小蒜和腊肉,并夸赞了一波老婆的手艺。

“这个肉肉好吃。”

晓霞点着脑袋说,拿着勺子吃起来有点艰难。

林恒接过碗喂着她吃,她现在还不会用筷子。

林父笑了一声,抬着犁去了下面一個田。

“试一下吧,能挤下就没问题。”林恒道,车的马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爸,我来犁一下。”

林恒将车停好,将工簿拿了出来开始登记,村里的普通工人还是八毛钱一天,不管饭。

犁完了一个田,林恒感慨道,赶着牛犁地真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这真的能达到亩产一千斤?不会是骗人的吧?”林父对其充满了质疑。

“给我吧。”

坐好后林恒慢慢的往红枫村开去,车的马力完全够用,他是担心太快了出事。

“正常啊,这种旱田里本来就没有黄鳝。”林恒对此并不意外,黄鳝都在那种烂泥田里。

下午这些田似乎是太干了,黄鳝数量稀少,一个田犁完了都没有见到一条。

他三爹,小姨父等人也都来了,站在一起,看到林恒过来都震惊于这车的马力,竟然能拉得到这么多人。

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只要你将化肥上好,及时打药,不得什么大的病虫害,那就没问题。”

七点五十二一车人到了红枫山下。

林父拿到种子好奇的看了看包装,看着上面写着亩产1000~1200斤的字样露出震惊之色。

林恒坐田坎上吹了会儿风,看着父亲和大哥轮换着犁田,雄霸蹲坐在他边上,吐着舌头竖着耳朵,时刻注视着四周的风吹草动。

“这牛马就是好使啊,驱使它们都有种快感!”

“林老板,你这是挖的鱼塘啊,大工程啊。”刘海贵看到这么多鱼塘震惊道。

林恒点头:“先养着,过几天抽个空再吃。”

听到大儿子也这么说,两老都期待起来了。

林恒笑道:“这都是人家种出来这么多才写的,省农科所买的种子,怎么可能会虚假宣传。”

这亩产都算是一般的,杂交水稻能做到亩产三千斤,那才恐怖呢。当然,杂交水稻据说很不好吃。

林岳说:“那屋里的黄鳝就吃了吧,反正也没多少,卖不了多少钱。”

……

林恒说了一句,过去接住了犁把。轻喝一声大黄牛就拉着犁快速朝前走去,泥土被刷刷的翻起来滚落在一边,这一过程极为挤压。

转眼第二天一早,七点天刚刚亮林恒就起来了,锻炼完林恒就开着车去了镇上。

“挤一下吧。”

这会镇上只有少数几家开了门,王舟都还没起来,收购站大门紧闭。林恒将车停在路上等了一会儿,就见到刘海贵带着带着五个人走了过来,手上还提着工具包。

回去的路上,三人又商量了一下明天开工的事情,人已经找好了,其他人也都通知到了。他小姨父那边也让山下下来赶集的人带了信回去。

林恒点头,他直接将车沿着鱼塘中间的路开到了最上面盖房子的位置,村里来工作的都已经来齐了,他爸和大哥在看着。

“是的,你们的工作就是建造塘子仓库。”

“别说一千斤,八百斤我都以后年年买种子种地。”林父点头道。

水稻种子买了两包,玉米和黄豆种子则买了三包,现如今家里这点地完全够用了。

“我估计没问题,安城那边好多农民都在买。”林岳走进院子也说道。

林母也点头:“是啊,哪怕八百斤也比咱们去年亩产高一倍还多。十亩地八千斤,以后再也不用吃玉米面了。”

林恒看着刘海贵说道,他懒得再跑第二趟的,反正也没人管,超载也无所谓。

经过一番尝试还真坐下了,林恒后面坐三个,旁边的侧斗里挤三个人。

“七个人挤得下吗?而且能不能带动啊?”刘海贵有点质疑这车的马力。

不知不觉太阳就下山了,林岳提着木桶摇头道:“老弟,下午没收获啊,就一条。”

吃完饭,林恒习惯性的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过了半小时他才起身进屋拿了水稻、玉米和黄豆种子拿去给他爸。

要知道他家去年水稻的亩产才三百多斤,这相当于翻了三倍,怎么能让他不激动?

“是的,这是不是虚假宣传啊,玉米亩产一千二百斤,黄豆亩产四百斤,太多了吧!”林母拿着玉米和黄豆种子看了又看,还是不相信。

将种子放进屋里,林父牵着牛继续去犁田,林恒跟着去捡黄鳝。

在工簿登记好后,林恒就开始分配工作。

林恒看着八字胡男人道:“刘海贵,你们今天先带人打地基,你们六个大工加上十二个小工够了吧?”

“够了够了。”刘海贵点头。

“那好。”林恒给他划分了十二个小工进去,这里面包括他老爸,主要是起到监督作用。

划分好刘海贵就带着人开始测量放线,准备打地基。仓库因为只建造一层三米高,地基不用弄得多好,用大石头和混泥土砌起来就行。

分出去十二个人,林恒这边加上自己还有15个人。

“咱们这些人都上红枫山区,帮我砍小树,挖林地。”

林恒看着众人说道,这些人都来是带着锄头和弯刀的。

带到红枫山木房子这一块,就开始处理林子里的树,为他之后种植林下参做准备。

“除了我刻意种的,但凡是比手臂还细的树全都砍了,这六个人就够了,剩下九个人用锄头将土松一遍,去除杂草和一些小树根。”

“砍了的树也不浪费,直接沿着红枫山四周围一圈防止牛羊进来就行了。”

说完后林恒就带着众人一起干起来。红枫山本来就是高大树木多,树与树的间距也比较大,经过这么处理一遍间距就更大了。

这种半阴的环境十分适合人参的生长,等几年之后人参收获,他应该也赚够钱了,能在这里盖上一座深山别墅了。

“你和柴油锯是真快啊。”

看到林恒用柴油锯,有人笑着道。

“这个除了贵一点没啥缺点,不费力锯树特别快。”林恒笑着说道。

“不过也不是没有缺点,两三公分的树就不好锯了。”接着他又道。

“能让我试试嘛?”

有人十分想要上手尝试一番,对此林恒十分乐意的将柴油锯借了出去。

他买了二十斤的人参种子,一斤种子能种差不多一亩地,因此林间只需开辟二十多亩地就行了。

红枫山的山林不算灌木林,这种高大树林一百多亩,林恒挑选了山顶上最合适的这一片,腐殖质多,散射阳光充足的地方。

在这里干了两个小时,林恒就将监管工作交给了他三爹,自己下了山看看这边建房子的技术。

林恒下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按照图纸将线放好了,开始挖地基了。

仓库这边是挖了地基就开始浇筑,然后砌墙。孵化室这边则需要把屋内的孵化池弄出来,砌砖抹水泥,安装排水管道进水管道才能浇筑地基开始砌墙。

林恒拿着尺子和水平尺量了量,这刘海贵技术还行,没啥可以挑剔的地方。

“林老板,我说了让你放心你就放心。”刘海贵笑着道。

“是还可以。”林恒点点人头。

“对了,伱这仓库顶部是准备用钢结构还是木头啊?”刘海贵又问道。

“木头吧,钢结构要从城里运输很麻烦。”林恒摇摇头道。

要是弄钢结构他也就不买这么多砖头了,全部用钢结构的岂不是更好?

屋顶还是用木头横梁,然后铺设陶瓦。不过这次木头主梁得买,他家大树离得太远了,红枫山上的暂时不想砍。

但这年头木头也花不了几个钱,也就无所谓了。

眨眼间太阳就落山,今天一天地基就掏了一小半,红枫山上挖地的效率也不快,一天挖的有一亩多一点。

林子里各种树根树藤还是比较多的,这相当于是在开荒了,挖起来很费力气,慢一点也正常。

第二天,林恒看了一下这里的工作就回去了,到山里挖了许多腐殖土回来倒在了前院的一块菜地里,他这是准备人参的育苗工作。

人参的育苗时间比较长,他将买的二十斤种子拿出来,全都倒入木盆里拿温水浸泡着。

两天后,等这些种子吸饱了水分,撒入准备好的腐殖土中,撒上水用薄膜覆盖就行。

人参的种子发芽需要一两个月,等它们发芽差不多就清明时节了。林恒也不准备在家里培养出苗子来,而是等其露出白色的芽点来就直接拿去林子里种植。

这样比直接撒进去成活率会高很多。

转眼间就已经是开工的第四天了,林恒去看了看工作的进度。

工地上建筑这边,地基全都已经挖好了,并且昨天就已经完成了浇筑。

刘海贵等几个大工这会在修建室内的孵化池,一个孵化室里面就修建一个八十平的孵化池,高度为一米,长十米宽八米,需要砌砖抹水泥。

虽然这两天在挖地基,但大工们也没闲着,已经将两个孵化池修建起来了,只是没有抹水泥。

山上这边,三天过去,干了大概有快四亩地了,毕竟全都是靠人力挖,也不能要求太多。

不过现在锯树工作已经完成,林恒看了后很满意。一眼望去林子里十分通透,那些杂乱的小树没了,大树的树枝也全都砍了两三米高,人走在里面不会再被树梢刮到。

“林恒,这树枝是我指挥砍的,弄得还行吧?”李佰全笑着道。

“我觉得你既然要种人参,得让阳光照多一些进来,就把大树的树枝也砍了一些。”他笑着又解释道。

“很可以,小姨父你想的够周到。”林恒笑着点点头。

看了一会儿,林恒去木房子看了看,这里的门没锁,他们干累了可以来喝水。

往回走的路上,林恒又看了看自己种在树上的铁皮石斛,冬天都处于休眠状态了,仔细看了看还有一部分没有死。

这边的工作进度看完,林恒就又开着车走了,吹着已经不算太冷的寒风,没一会儿就到了白马村梁木匠门前。

林恒过来的时候梁木匠正在吃早饭,看到林恒连忙站起来道:“哎呦,稀客啊,快进屋坐,吃口饭再说。”

“不用了,我刚吃过了。”林恒摇摇头:“我是来告诉梁木匠你明天可以上去给帮忙了,做房梁啥的需要你帮忙,工资还是一块五一天。”

“这些都等会再说,你就算不吃饭喝口水也好啊。”

梁木匠将碗放在,拉着林恒的胳膊客气的道。

“好吧。”

林恒实在挣脱不开,只能跟着进去喝了一口茶,热情的招待了一番。

“茶也喝好了,那我就先走了啊。”

林恒喝完了一杯茶,就笑着起身告辞。

梁木匠自制挽留不住,将他送到路上道:“你慢走,我明天一早就上来。”

“好。”

林恒点点头,开着车却不是往回走,而是去了镇上。

他是去镇上看看卖塑料管子的,不只是孵化池要建造给排水系统,他还要给所有的虾塘规划一个进水出水的排水系统。

有了这样一个系统,换水就方便多了。而且他已经计划好了,在最上面孵化池旁边挖一个三百多平的增氧池。

将买来的增氧机放在增氧池中,引入山溪水开启增氧泵增氧,然后通过管道将增氧了的水输送道每个虾塘,从而提高水体的含氧量。

这个方法虽然麻烦,但是实打实的能增加水体的养含量,从而避免青虾缺氧,还可以适当的提高养殖密度。

可谓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

他这次来镇上就是看这里看看管子,问问价格,然后回去测量好需要的数量,再来订购。

镇上就一家卖塑料管的,询问过后发现并没有合适的,得从城里进货。

林恒当即决定自己算好尺寸去城里买得了,还免了做中间商赚差价。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