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反思

2个月前 作者: 树下有只猫
第49章 反思

第49章 反思

“卡。”

张梨喊完后,摸着下巴也不说话,只是盯着监视器里,来回看回放画面。

足足考虑了两分钟,他才挥手。

“陆远,你过来一下。”

“导演,怎么了?”

陆远抖了抖戏服,他之前有一段雨中奔跑的戏份,为了营造真实感,全身上下早就湿透了。

这会儿风一吹,凉丝丝的直打哆嗦。

张梨看了眼陆远湿透的外衣,挑眉问:“你认为李玄第一次见到芸娘是什么感觉。”

“初见惊艳,视为天人。”陆远想也不想回答道。

闻言,张梨皱起了眉毛:“只有这些吗?”

陆远看了眼导演,没有回话。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对李玄的理解似乎出现了偏差。

芸娘这个角色在剧中牵连甚广,她是一根线,串着沈一石,杨金水,李玄等人。

她本是官宦之女,父亲在翰林院供职,后因“倒严”事件受到波及而死。

之后芸娘随母亲寄住在舅舅家,母亲死后被舅舅、舅母卖到应天府教坊司。

再后来又被富商沈一石花费20万两白银买下,送与杨金水当作玩物。

李玄初见芸娘时视为天人,背地里就说过只要和她睡上一晚,死也值了。

决堤案中,杨金水为了让李玄心甘情愿答应赴死,让芸娘陪着他睡了一晚上。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李玄第一次见芸娘时,来找杨金水是为了活命,怎么可能一眼就看上?

对一个太监而言,命重要还是女人重要?

这是大明历史政治剧,不是爱情片。

“老刘,你来和他讲讲。”张梨看向一旁抽烟的刘合平。

刘合平端起茶杯,点头示意,接着向一旁走去。

他是编剧兼制片,偶尔还会和演员讲讲戏。

陆远默默跟上,心里却不是滋味。

张梨的这番话意思很明显,认为他对角色的理解过于片面。

这让他莫名感到羞耻,以前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杨家将拍摄时大多时间是一遍过。

即使被卡戏,也多是与表演相关,从没有人指出他角色理解存在问题。

虽然开机后,张梨时不时会指出部分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存在偏差,但这种事真的轮到自己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大抵是羞愧居多吧。

走廊里,刘合平靠着墙面,淡淡问道:“伱觉得李玄知不知道杨金水参与了毁堤案件。”

陆远调整情绪,回忆起自己对这个角色的分析。

“一开始并不清楚,但在和杨金水交谈过后,心里初步有了答案。”

刘合平点点头:“没错,李玄是清楚的,他知道决堤事件背后有杨金水的影子,但是为了活命,他必须让对方出手搭救。”

“那么,这时的他人头保不保得住还不一定,怎么会那么心大的去想女人呢,更何况是当着杨金水的面肆无忌惮的打量芸娘?”

陆远沉默,他渐渐明白过来。

这终归是一部政治剧,里面充斥着勾心斗角,阴谋算计。

李玄尚且自身难保,怎么会那么急色?

而且他自身还是个太监。

这不是无稽之谈吗?

除非他另有目的。

是了,李玄是在展示姿态,他要告诉杨金水,我知道你参与了这件事,你得保住我,否则我就将你的事情抖出来。

所以他才会肆无忌惮地打量芸娘。

一方面确实是心生爱慕,但更多的是自保,是警告干爹杨金水。

好一个刘合平,好一个大明王朝,好一个父慈子孝。

见陆远似有所悟,刘合平喝了口茶,咂咂嘴。

“行了,想明白就好,回去继续拍摄吧。”

陆远觉得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有些得意忘形。

大四就和陈保国搭上戏,第二个角色就是主演,然后又签约华谊,紧接着就进了大导张梨的剧组,

或许是太顺了的缘故,让他渐渐忘记了什么才是一名演员最该做的事情。

在剧组,他不去沉下心琢磨角色,不去分析人物的行事动机和心理,反倒将大部分心思放在了对手演员身上。

去琢磨王劲淞的表演方式有问题吗?

没问题。

任何行业都要学会分析对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剧组里陈保国,倪大虹,王庆详等人的表演各具风格,他们的表演技巧都值得学习。

可若是只关注对手,忽略了自身,那就属于本末倒置。

作为一名演员,对自己的角色理解存在偏差,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专注于自己的角色,才是正道。

投机取巧这种事可逞于一时,不可逞一世。

陆远记下这次的教训,这种事情日后绝对不能出现第二次,太丢人了。

大明王朝剧组的日常相比杨家将来说要平淡许多。

演员每日里就这么几件事。

早起试妆,对词,拍戏,收工,背台词,睡觉。

在台词方面,剧组做得极好。

首先是剧本,毫不夸张地说,剧本中的台词一个字都不用更改。

里面的语句,同人物性格相对应,只要改动一个都是错的。

刘合平的剧本描述细致,读来画面感极强,场景细节描写非常到位,人物动作也写得仔细。

诵读剧本时,仿佛在听一场折子戏。

为了追求真实,《大明王朝》的台词全是半文半白,十分拗口,难坏了不少文言文水平不好的演员。

因此张梨导演每天下戏后都会带着大家背诵。

第二天拍摄途中,但凡谁忘词了,那不用想,肯定是昨天偷懒,没用心。

这种时候也不用其他人说,演员自己就会感觉到压力,收工后那是拼了命的记。

整个剧组演员私底下也暗自较劲,一帮中年大老爷们,也不比其他,就比谁卡戏少,谁演的好。

至于台词?

大多数演员是不带剧本的,他们不仅记住了自己的台词,甚至连对手的也记下了。

有一场戏,一名临时演员大概是紧张,连续几次台词出现问题。

当时他身旁的剧组灯光师忍不住了,用一口流利的家乡话,愣是将数百字的台词念的一字不差。

陆远心里庆幸能加入这样的一个剧组,在高山上站过,才知道什么是高级的,什么是好的。

大明剧组开阔了他的眼界,让他知道原来好的剧组是这样的。

导演,编剧,演员,三者相辅相成。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