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争夺

2个月前 作者: 键盘战斗家
第二百三十一章 争夺

得知史鼐被调回京城,唐清安并没有太过在意。以如今金江镇的实力,朝廷当然不会再放任,哪怕金江镇孤悬海外,远离内地。如果大周国内太平,百姓亿兆。哪怕金江镇全占辽左,唐清安都不敢听调不听宣,反而会犹如辽东节度使一般。老老实实的为朝廷镇守一方,乖乖的让辽东都司分权,家族则成为勋贵世家。至于未来大周国内能不能太平,能不能有余力制衡他,唐清安拭目以待。收到贾府的和三弟送来的信。“锦乡侯府同意了亲事。”唐清安告知二弟。刘承敏默默的点了点头。以如今的地位,他的婚事已经不能随心所欲,而自己有了嫡妻,那么自己钟意之人,将再也没有缘分。那个令他数年来难忘的女子,她的身份是不可能做自己的妾室的,自己也不愿意如此委屈她。“但凭大哥做主。”“唉。”看到二弟的模样,唐清安叹了口气。身居高位身不由己。连这点觉悟都没有,何谈做大事。他相信二弟能很快调整好心情。第二日。“赤金首饰三十件,珍珠十一挂,澹金盘两件,金碗两个,金匙四十把,银大碗八十个,银盘二十个……黑狐皮十八张,青狐皮六张,貂皮三十六张,黄狐皮三十张,姑绒十二度,天鹅绒一卷,梅鹿皮一方,虎皮六张……玉玩三十二件,铜锡物件一百件,钟表一挂……”以前的金州将军府,现在的金江节度府,内院廊外账房,执事们人来人往。各处屋内算盘声不停。还有众多的下人,帮助执事们送上账册的,送茶水的,送点心的,送笔墨纸张的,不一而定。只送入内府库里的物件就有这么多,更不用提那些用来贩卖的各色货品。年关,夫人临盆在即。已经腾不出精力,管理府上的事务。不提各家家卷们的看顾,经验最丰富的稳婆都被请了来,不过夫人乃生二胎,众人并无太过忧虑。莺儿和香菱。来金州已经半年余。虽然有了自己的院落,有了自己的丫鬟,至今并未等候到将军。就连素来顺从的香菱,也内心委屈至极。不提两人的心思。如今内院里,都为夫人临盆的事而忙碌,两人也不敢怠慢,每日早晚问安伺候。索性有金钏儿,晴雯两位相熟的,到底也有人能说话解闷。周氏受夫人所托。打理这些外事。周氏跟随夫人数年,本就协助夫人打理这些事务,因此并无困难。年关各处执事来汇报事项,都被周氏处理的井井有条。而其中有几样重要的事务,周氏还是等到了节度使,跟着节度使一边走,一边说。大军归来。下面的人放了假,而上面的人,文武官员反而都忙得狠。唐清安同样也是抽不出时间,他还要应对朝廷的局面,更为费心劳神。每日早出晚归,往常晚上归来时,秦可卿已经熟睡,他当然不忍叫醒她。又为了照顾秦可卿的情绪,唐清安归来后,一直睡在外间,没有去莺儿和香菱的院子。今天早上,特意迟了些许时间出门,等到秦可卿睡醒,上前笑言几句,才放心的出门。周氏刚好碰到了将军,立马随着将军往外走。北镇被破,北镇的马市也随之消亡,金江镇少了马匹的重要来源。虽然济州岛已经开始养马数千匹,但是仍然不够军中所需。负责马市的有乌家四爷乌良,镇远堡丁源之子丁胜安,薛家掌柜杜松。那丁胜安忧心父亲,在锦州打通商道的之事,就落到了薛家掌柜杜松,和乌家四爷身上。两人已经开始和关外蒙古联系。还有就是朝鲜的人参贸易,金陵二老爷负责的商队,在旅顺的商贸利润等等。周氏一路的向唐清安言诉,唐清安边走边听在心里。到了垂门之处。唐清安停下脚步。“马市的事,要着重配合乌良和杜松,必定要尽快打通商道,我已经和史鼐写了信,让史鼐关照。”正说着时。莺儿,香菱领着各自的丫鬟,从隔壁的院子出来,正要去夫人处问安伺候。没想到在垂门遇到了节度使。一行人纷纷向唐清安施礼,唐清安向周氏交代完,才看向莺儿和香菱。“这半年来公务缠身,战事紧急,倒是冷落了你们,不过不要感到委屈。夫人临盆在即,你们要尽心照顾,等诸事安定下来,我好好的犒赏你们。”听到节度使的话,莺儿和香菱,两人都面露笑意。“老爷忙于公事,我和香菱当晓得大事为重,老爷请放心。”莺儿一边回着话,仗着幼年的情分,竟然大起胆子上前靠近唐清安。半年不知肉味。唐清安闻到了莺儿身上传来的香气,又看到她虽然穿的严实,还披着披肩。可是白皙的小脸上,双眼露出怯怯的目光。镇守一地之主数年,唐清安已经不怎么在乎大周的礼法,习俗之类的。伸出手抚摸着莺儿的脸蛋,软香如玉。莺儿虽然举动大,不过是想要表达亲近之意,如何想到老爷这般无所顾忌。一时间满脸通红,又不敢躲避,直挺挺的愣在那里,任唐清安施为。香菱看在眼里,害羞地低下头。身旁的几位丫鬟,没有怎么接触过节度使,畏惧其威严,默默的看向别处。见莺儿已经羞的不行,唐清安才从她胸前抽出手来。又看了眼香菱。香菱虽然顺从至极,却当做没看到老爷的视线,不敢上前过去。唐清安笑了笑。香菱虽然来到金州半年,可自己和香菱并没有过多的接触,自己出门在外就四五个月。不过虽然没接触过,倒是对香菱的性子十分的了解。考虑诸事缠身,唐清安收回了心思。“你们去夫人处吧。”一行人留在原处,等老爷出了垂门,才又动了起来。原本一行人边走边说话。这回有了刚才的事,反而都安静了下来。莺儿强自镇定,反而埋怨起香菱来。“刚才老爷看你,你怎么当做没看见?”“我不敢。”香菱老老实实的说道。光天化日众目睽睽,她以前虽然听着嬷嬷们,讲了好些奉承爷们的手段。可是这白天里,让她如何敢如此。“你呀,我看你以后怎么办。”莺儿反客为主。虽然现在还心跳的厉害,可是刚才老爷对她的亲近,让她心里又安宁不少。终归还是喜欢她的。周氏看在眼里,却没有多余的话,早就离开去廊房了,一些事是挡不住的。所有的权利,都来源于自己的金江镇。唐清安十分清楚。未来不管是进是退,只要金江镇实力强大,他都能游刃有余。因此没有贪恋其他,精力都放在了公务上。节度府不光换了牌子。原来还是总兵府之时,就名不正言不顺的设立了很多部门。如今正式建立了节度府。因此设立了判官,支使,掌书,推官,巡官,衙推,营田,乃至行军司马之职。节度府的官,品级权利是比不上朝官的。不过有辽东节度府之前例。日后恢复了辽东都司,原节度府的官员不少都为外放到辽东都司,是一条极便利的升官途径。而且金江镇地盘大,人口多,权利也大。举人,秀才,乃至童生出身的金江镇官员们,当然对各自的职位盯得十分的紧。错过了这个机会,他们一辈子都难得再有。这是人之常情。就是唐清安自己,不也是抓住权利不愿意放手么。其余不提。唯有支使一职,冯胜之,顾应时两人虽然没有明言,却各自有一帮人摇旗呐喊。冯胜之,顾应时。两位从长行岛就开始治理名声的举人。不论是出身,资历,威望。都是金江镇不二人选。越是如此。连唐清安也不敢轻动,反而小心的琢磨又琢磨,终归还没有决定好,到底让谁做支使。冯胜之,顾应时。两人一南一北管理民生,反而两个当事人,彷佛毫不在意一般,只默默的做事。大军在前方打仗,文官在后方治理。民政被两人打理的井井有条,丝毫没有拖军队的后腿。不管是供应大军物资,还是收拢难民,或者组织各地秋收,屯田,清丈田亩。治理新收复的地方,渔场,盐场等等诸事宜,都让唐清安没有费多余心神。而同样因为这些原因,唐清安越是无法做出决定。两人不争,反而比争还要厉害。不论如何。金江镇的公事不能延误。冯胜之和顾应时,的确顾不上争权夺利。大军打了胜仗。不可计数的辽民涌入各地。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从收复游击区,再到金州征集大军,等待朝鲜援军,国内援军,然后收复复州,盖州,榆林铺和蛮族决战。耗费了海量的物资。各地的积蓄早已见底,金江镇的财政到了破产的边缘。这也是唐清安。为何面对国内的打压,选择低声下气的原因。唐清安神色严肃。冯胜之,顾应时两人,也苦着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