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潘毅

2个月前 作者: 键盘战斗家
第二百三十九章 潘毅

未时分,东北风起,自北汛水开洋,历长岛,竹岛,拓基岛,皇城岛。登州海防游击尹何,领大小兵船四十艘,水师九百人,出老铁山水道。抵达觉华岛,由望海台沿海岸至锦州。蓟镇总兵石彦武,领三千精兵,出山海关同样抵达锦州。不日。锦州只战船二十艘,战兵一千人,由普兰店湾,途径中岛,长行岛,过复州湾,抵达锦州。金江镇武官赵缑用,刘承敏,武震孟,朱秀,吴宏,王纯,沉有容,严中正,彭大海,李伯升,李胜虎,花眼等在码头从船而下。码头上。辽东经略魏毅。锦州文武官,刘英,韩彬,赵雍,李坚,罗明,程之信等。并锦州各骑步兵三千人。各色旗帜沿岸排开数里,官道上已经被静街,寒风中的灌木丛,早已凋零。各处文武官员,簇拥着辽东经略魏毅。众人看着从船而下的金江镇武将,穿着整齐,精神饱满。其实也没什么不同。这是锦州武将们内心的想法。人的心里很奇怪。都是一样的人,一样的穿着,一样的供应,金江镇甚至还不如锦州的份额。隔壁北镇被蛮族所占,他们无法收复失地。而金江镇从蛮族手中收复了失地。看上去应该金江镇更强一些。可是有些人不这么想。北镇和蛮族都是硬碰硬,而金江镇占了很多便宜。例如前番蛮族分兵。十一万主力攻打北镇,五万偏师阻击金江镇。北镇败了。金江镇胜利了。金江军的胜利也是有运气成分。谁能想的到。蛮族的四卫之主竟然会阵前叛乱?如果不是此人起的关键因素。金江军十三万大军,对抗蛮族的五万大军,远谈不上胜利。又如果是蛮族用五万打北镇,十一万主力打金江镇。说不得就是北镇胜了,金江镇败了。总之。锦州军的武将们,对于金江镇的同僚,并没有畏惧之心。没什么不能理解。锦州军的供应,粮饷都是一等。这些年来,从国内调来的军户,以及辽人守辽土,同样不少辽兵,训练了这些时日。虽然没有经历几回战场,可是军中的各将领都是老将,并不是军事小白。畏惧蛮族。是因为这些年没有打过一次胜仗,导致产生了心理上的原因。其实真要是能解决心理上的,锦州军和北镇军,其实和蛮族还是有一战之力。北镇军因为心理原因,不敢出城和蛮族决战。有蛮族十一万大军主力的原因。也有畏惧的原因。选择了坚守城池,粮绝之后,宁愿宰杀战马骡驴,也不愿出城大战。最终导致了被蛮族轻易破城。历史上。重金打造的火器军队,其实战斗力已经超过了蛮族,而在国内调往辽西的路途。仍然是因为心理的原因,畏惧不前,害怕失败。而同样的这支军队。作乱后坚守一隅,面对大明调集各处精兵的围剿。没有后勤补给,仍然坚守了一年余,然后还能突围渡海而去,投靠蛮族。可见去除了心理的障碍后,这些军队的战斗力有多么的强悍。这也是金江镇武将们来之前,探讨过锦州军的实力。如果能去除心理上的畏惧。这支耗费了无数的钱粮,养了数年的军队,并不是能轻易打败的,特别又靠着国内,能获得源源不断的供应。而金江军能屡屡抗拒蛮族。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将军的大局眼光,总是能针锋相对的找到蛮族的弱点之处,以此为基。让金江军立军之前,就对蛮族的恐惧之心渐渐消除,乃至消失。锦州军和金江军的差距。无非就是对蛮族的畏惧之心。不过好笑的是,锦州军对金江军可没有畏惧。朱秀,武震孟等人都是战事经验老道之人,下船的途中,锦州军在观望他们。他们也在打量锦州军。其中不服气的将领并不在少数。因此几人得出结论。锦州军打蛮族会士气低下,如果对手是金江军,反而还会上扬,毕竟锦州军的地位要高于金江军。人心就是这么奇怪。不过几人也只是这么想一想罢了,倒是没想过和锦州军会成为对手。大周。国土万里,子民亿兆,只军户高达数百万,兵丁在册不可计数。不论是从各自的人心,还是其国力,无人敢真的和朝廷翻脸,不过为将军抱不平他们确是愿意,并且为之努力。众将见辽东经略,上下交拜,各亲进礼。随后。锦州,蓟镇各武将,双方见礼。例如李胜虎等。原来东海堡的军户出身,在此地也有熟人。不过像武震孟等出身低微,虽然也是右前卫的军户,在场却没有什么认识的。只认得以前的上官,上官虽然以前不认识他们,但是如今却客气的很,十分的亲切。而吴宏,王纯,王凤,常栋等人,比起金江镇的武将,对辽东经略越发的恭敬。魏毅满脸笑容。把众人的各异的神色看在眼里,哪怕有不算恭敬的,他心里也没有在意。等众人礼毕。则亲领众人回锦州,锦州城里早已布置饭桌。宴席上。只有觥筹交错,不谈公务,只谈情谊。武震孟不愿意喝酒。可他原来世袭的上官亲自带着卫所里的武将,来向他敬酒,祝贺他的成就。他推诿不过,到底还是端起了酒杯。李胜虎的父亲,不但被朝廷改了下文,反而追封了一番,并且夸奖了李胜虎。认其父子忠义,乃世代忠良之将。这些东海营出身的将领,因为关系不浅,反倒是不如辽民出身的将领。例如朱秀,彭大海,说不喝酒就不喝酒。甚至魏毅来敬酒,几人也是以军中禁酒令为由,选择了以茶代酒。魏毅笑意盎然,不但没有生气,还当众夸这几人严守军纪,可见其治军之严。对宴席上的事,刘承敏置之不理,只顾大吃大嚼。数人来他这里碰了壁,最后韩彬亲自来了,嘴角露出苦笑。看到韩彬,刘承敏同样也内心感叹一声。旁的人可以不给面子,韩彬却无法不给他面子。不谈此人以自己大哥长辈自居,在大哥还是百户,刚来东海堡时,就受到了此人的关照。另有此人的公子,如今贵为都察院御史,且又帮了大哥数次大忙等等。于情于理,刘承敏都不能当众落了韩彬的面子。韩彬当然知道自己的出现,会让刘承敏为难,不过他也为难,他如何能抗拒辽东经略的要求。他且不提,他的儿子还在京城呢。总之。潘毅此人,竟然变了人似的。前番因为大哥之事,此人翻脸极快,做事毫不留情面,丝毫不顾及后果。原想着此人背景强悍,因此性格孤傲,不会忍气吞声。众人还准备给他一个下马威。谁料到如今对他们这些武将,竟然这么低声下气,丝毫没有大员之傲慢。又想到此人唯独对大哥狠辣,刘承敏叹了口气。今日亲自见了此人,才知道此人手段厉害。如果他选择强硬。金江镇的武将们反而很好应对。偏是这软磨的功夫,让人措手不及。一场宴席下来。金江镇原本打算为将军出口气的武将们,找不到借口发挥,反而只能无奈的跟着潘毅的步调走。起码现在看来,众人一团和气。到了宴席结尾时分。潘毅这才开始当众讲话。见状。刘承敏,武震孟,朱秀,彭大海等人,都警惕了起来,等着应对对方的招数。“今北镇已去,辽东海外只锦州与贵镇二方,务必同心共济,方可结局。本部院历徒至此,愿与诸位相商为进取之事,军国大事在此一举。原来应该由平辽侯,金江镇节度使唐清安到此,可天不遂人愿,上天嫉妒。平辽侯病重,尔等各位更应该努力国事,不让平辽侯心忧,但凡有事,尽可找我。”魏毅边说,边暗自看着金江镇几位需要提防的人的神情,见到有人脸上大怒。他不等此人说话,话锋一转。“平辽侯因病向朝廷递交辞呈,此事万万不可,我会向朝廷上疏,务必不让朝廷放平辽候归京。平辽侯出海六年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屡次大败蛮族,才有光复一部辽左之功。呕心沥血,披荆斩剌,功成不易,朝廷殊不该如此慢待功臣。我新来辽西,就有谣言传我与平辽侯不岔,此必蛮族之奸计也,尔等不可上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