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照相

1个月前 作者: 狸猫换银子
第355章 照相

第355章 照相

第二天果然又是一个大晴天。

下了半晚的暴雨将土路冲刷成泥泞,等太阳出来,不一会儿又晒成坚固的土路,只是路上多了些人和牛的脚印。

倒是少了些灰尘。

一夜过去,河水暴涨了两三米,距离堤面只有7米左右的距离。

要问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非常简单。

就在外河堤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长排顺着坡面延伸到水里的“水位尺”。

这些水位尺就是顺着河堤而下的一根根的水泥柱子,外表用石灰刷成白色,具体的水位线则用红漆标注,然后写上数字,哪怕是文盲来了,只要他能认识钱,就能知道这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农民们就是靠每天巡查这些水位尺,将自己登记的测量结果报给小队,小队再报给大队,大队报给水利所,……以此类推,无数个水利所的数据汇总到省水利厅,便构成了一个省的水文变化数据资料。

这些资料可不会白费。

水利厅要将这些资料汇总,提炼出重要河段的水位信息,并每天在固定时段,通过广播电台对全省进行广播。

整个江南流域的水运船舶,全部都是通过收听这些水位信息,掌握第一手的全流域水位资料。然后据此判断哪条河流可以通航;哪条河流水流特别湍急,需要“高手”掌舵;哪条河流水位过低,要从别的河流绕路;哪条河流水位较浅,在某处可能会触礁……

如果水位上涨过快,也是由水利厅和地方水利局发出预警信息,并由真正的专家进行“会诊”,给出预判结果,交由上级决策,判断是需要守堤还是分洪。

比如98年的时候,长江爆发大洪水,眼看水位已经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线,在最危险的时刻,就是水利部汇聚了全国的几十位水利专家,所有人常驻荆州宾馆,通过不分昼夜的计算,得出“不需要分洪”的结论,供同住在那里的副总决策。

副总就是以此为依据,扛住了要求分洪的压力,叮嘱子弟兵守牢大堤,堤在人在、堤亡人亡!

最后除了极个别乡镇因大堤溃口被淹没,整个荆江地区最终得以完整保存,尤其是守住了下游武汉、以及更下游的地区。

所以说,这些不起眼的一根根水泥柱子,却关系到长江流域无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

陈凡骑着小母马,跟在杨书记他们后面,一路数着水位尺,将整个卢家湾范围内的河流都巡视了一遍。

这么长的距离,自然是所有人都骑着马,如果只靠两条腿,一天都不一定能走完。

在大堤上,一夜之间建起无数哨棚,每隔500米就有一座。

绝大部分的哨棚都是草棚,几根木桩做支架,墙壁就是草席,稻草就是屋顶,里面一大半的位置堆着麻袋和铁锹,这是随时准备装土堵水用的,剩下的一小半地方,才摆着3张竹床,这便是防汛值守人员睡觉的地方。

除了草棚,另外还有十几所油布搭成的防雨棚,不过这些雨棚旁边也正在修建新的草棚,未来两三个月,这里就是防汛员的住所。

也难怪昨天陈凡提出修建永固哨所,并解决掉高度差的问题后,几位领导都一致同意。

就现在这种哨所的条件确实是太差了,人吃苦倒是其次,关键是防汛物资很容易受到损坏,如果有永固哨所,这些防汛物资无疑能使用更长时间。

如此一来,他们自然更愿意修建永固哨所。

但是烧砖需要时间,找公社打报告要水泥,更需要时间,短时间内,卢家湾的防汛哨所依然还是只能使用草棚。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等水泥批下来,也要等到秋收以后,才能开始修建。

如果公社不批水泥?

哼哼,那就等以后再说吧!

卢家湾人愿意做贡献,可是也不能纯做贡献。既然我都已经自备红砖了,而且是为了守大堤,水利所给点水泥支持不为过吧?

要是公社和水利所连这点福利都不给,那我们也能吃苦。

不就是住草棚吗,前面二十几年不都是这么住过来的,谁怕谁啊?!

虽然陈凡很想说,建好永固哨所,最终受益的还是卢家湾人,可是他自己心里也清楚,事情不是这种做法。

▲????? ▲c〇

既然是水利口的事,那就必须要水利部门分担一部分费用,否则的话,什么都靠基层自己承担,以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任务被压下来。

卢家湾能承担一个水利工程的成本,还能承担无数个其他项目的成本吗?

所以他也支持杨书记他们的意见。上级给支持,就建;不给支持,那就一起摆烂。

不过话是这么说,换成十年后,也确实存在这种可能,但是在现阶段,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并不大。

如果知道卢家湾要建永固哨所,公社和水利所基本上都会鼎力支持,之前建设小水塔自来水就是例子。

只要是为公家好、为人民好的事,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公社和上级还是非常乐意支持的。

顺着河堤转了一圈,确定一切正常之后,最后回到大队部,领导们便批准了明天去县城“跑销路”的事。

办公室里还是那几个人,只是多了个安全。

杨书记坐在位置上,往烟锅里填着烟丝,低着头说道,“你们这一去,全大队的希望都寄托在你们身上了,一定要尽力啊。”

鸭子和鹅都已经长大,而且开始生蛋了,鸡子也都开始下蛋,有些社员家里都准备孵化下一批小鸡,要是再不找销路卖出去,哪怕有蚯蚓可以喂食,也撑不住这么多鸡鸭鹅要吃饭呐。

再说了,养殖的目的不还是为了赚钱吗,不把货卖出去,怎么赚钱?!

听到杨书记的话,安全忍不住打了个哆嗦,苦着脸说道,“杨书记,我们本来压力就很大,你就不要再给压力了行不行。”

这几天把他给愁的哦,吃饭都不香了。

张队长看着他,问道,“公社给的公函下来没有?”

安全立刻点头,“下来了,我请了我们洪所长一起去找钱书记,钱书记也很支持,当场就开了公函。”

顿了一下,他又苦笑着说道,“不过你也知道,供销系统的人有多傲,别说是公社,就算县里的单位,他们都不一定给面子,所以能不能成,还要看咱们的两位‘功臣’。”

他说着视线便看向张文良和张觉民。

张文良立刻抬起头举起手,“打住,我可不是什么功臣,我就是个带路的,具体怎么谈,还得你和叶叔出面。”

他说着转头看向陈凡,“要不请陈老师出面,也比我和我哥两人强一百倍。上次那些单位本来都是想请他的,是他躲着不去,我们哥俩才滥竽充数。”

陈凡立刻抬手鼓掌,“不错不错,都会用成语了。”

张文良老脸一红,翻了个大白眼,“滚。”

见所有人都看向自己,陈凡倒是很淡定,“都放轻松点,不就是一万多只鸭,6000只鹅吗,真要卖出去不是什么难事。别说县商业局不可能拒绝,就算他们真不同意,我也自然有办法。”

然后干咳一声,若无其事地说道,“当然了,如果安哥和叶队长能够搞定县里的十几家单位,自然是最好不过。”

刚才听了陈凡的话、还很开心的人们,再听到他后半句,竟然齐齐比了个手势,“嘁!”

说了等于没说。

……

第二天一早,张文良、张觉民、叶树宝、安全,以及顺路跟着去地委报名的陈凡,一起上了前往县城的汽车。

开车的依然是孟师傅。

陈凡照旧坐在副驾驶上,将窗户打开,看着河里滚滚河水,心里有点发毛,“孟师傅,这么大的水过河,没问题吧?”

孟师傅熟稔地操控方向盘,踩着离合器将汽车开上渡船,那渡船被汹涌的河水冲得摇摇晃晃,车子也跟着摇摆。

你摆我也摆,大家更摇摆。

后面张文良几人脸色发白,甚至已经做好弃车跳河的准备。

现在还在岸边,这时候跳河应该还比较好游回去! 孟师傅却习以为常,淡定地将车子开上渡船中间,然后熄火拉手刹,转头看着陈凡笑道,“陈老师你放心,这条路我开了二十年,保证一点问题都没有。”

陈凡心里直嘀咕,关键是这里也不是路啊!

还好还好,虽然有点摇晃,但在孟师傅的掌控下,汽车顺利渡过两条大河,然后一马平川直奔孤峰县城。

一个小时后,汽车开进车站,孟师傅与陈凡挥手道别,“陈老师顺顺利利啊。”

陈凡咧着嘴直笑,“托您吉言,等下次坐车,我给您带只烧鸭。”

孟师傅开怀大笑,“那感情好,我等着。”

作为一个老司机,他肯定不差肉吃,不过陈老师送的意义又不一样,这东西必须接着。

从车站出来,一行人站在路边左右张望。

陈凡,“现在去哪里?”

张文良抹了把脸,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翻开后说道,“我看看地址,上次他们都是用小车来接人,现在咱们主动找上门去,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走。”

安全在一旁拿着折扇扇风,抹了把额头上的汗,“上次是人家邀请,这次是主动上门,当然不一样啦。”

叶树宝凑到张文良旁边,歪着脑袋看,“找着没有?”

张文良将小本本往他面前递了递,“你看这个,县水运公司的,这可是个大单位,职工就有上千人,比建筑公司还大。

他们就是人多,又是在船上工作,所以经常出现一些需要急救的情况,上次请我们过去的时候特别热情,要不先去这里?”

叶树宝左右看了看,“都行,怎么走?”

然后众人面面相觑。

最后张文良瞟向安全,“安哥,我们没来过很正常,别说伱也没来过啊。”

安全一听不乐意了,“什么话,我虽然来过县城,可那都是办公事,来了就去单位,办完事就走。唉,你们还在县里待了大半个月呢,怎么不说自己不认识路呢。”

张觉民咂咂嘴,“那段时候每天出门就坐车,讲完这一家,下一家就用车来接,到哪里认识路去?”

安全想了想,“要不,我给朋友打个电话,看看他有没有空,过来做个向导。”

这时陈凡突然指着对面,说道,“慢着,我先去照张相。”

众人闻声望去,只见马路对面就有一间“新光照相馆”,招牌似乎都是新的,看着门面还挺大,一排三间都是,而且是三层楼的楼房。

似乎又是个大单位呢。

安全看着照相馆有点懵,刚眨眨眼想说话,就看见陈凡横穿马路往对面走去,他便赶紧跟上,“不是,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要照相?”

陈凡头也不回,“照相肯定是有用啊,我打算去地委报名参加函授大学,没有登记照能行?再说了,兽医站给我发的兽医证还没贴照片盖章呢,我都不好意思拿出手。诶,你说咱们南湖公社怎么不弄个照相馆呢?”

听到陈凡是要去报名函授大学,安全不禁撇了撇嘴角,“你说你读个函授大学有什么用,你又没有单位,不能评职级,拿到毕业证是能提工资还是能升一级?你看我就没报,念个函授大学,还不如到我们财税学校去进修半年,你就是喜欢自己讨苦头吃。”

陈凡脚步不停,“我乐意。”

随即转头看了安全一眼,“诶,别说我没提醒你啊,大学文凭是有加分的,你现在是用不着,回头等你往上升的时候,别让人家有大学文凭的把你给挤掉,那时候后悔也晚了。”

安全愣了一下,想想还真有可能。

以前没往上升,自然不用去想这一茬,可是自己马上就是干部了,如果有机会来县里,把晋升的通道打开,这个学历就会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就在他脑子里想着要不要跟陈凡一起去报名的时候,叶树宝在陈凡另一边说道,“我听钱书记说过,他之前就找过县里想办法,希望能在公社镇上也开一间照相馆,可是懂照相的师傅很紧俏,人家也不愿意去南湖。

除非南湖那边派人到县照相馆做学徒,然后学成之后再回去。就是不知道他后来安排人没有。”

耳朵里听着他的话,陈凡已经一脚跨进了照相馆的大门。

三大间门面,左右两间都是橱窗,里面摆着一张张大大小小的照片做展示,中间是大门,几块门板全部折迭敞开。

走进去右手边摆着几样道具,左手边是一排玻璃橱柜,里面站着两个人。

陈凡直接走过去,说道,“同志您好,我想照几张证件照。”

其中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看着陈凡两眼放光,目不转睛地说道,“同志你好,一寸证件照是3角8分钱,一个星期后可以取。”

张文良站在后面,用肩膀撞了一下张觉民,两兄弟相视一眼,满脸的无奈。

为什么他们就没有遇到过这么热情的营业员呢?!

陈凡则眉头微皱,“要一个星期这么久啊?”

营业员小姑娘笑着耐心解释,“我们这里没有冲洗设备,照片要送到云湖去冲洗,两天送一次,等待冲洗完成估计也要两天,然后再由送去的车带回来,所以一个星期左右是要的。”

陈凡“哦”了一声,正准备说话,就听见小姑娘说道,“我们这儿一个星期能冲洗出来算不错了,您去过天安门照相吗?”

听到这话,陈凡顿时愣住,咋地,要攀比吗?炫耀你去过天安门?

小姑娘见陈凡不说话,便笑着继续说道,“今年4月份我去了趟首都学习,在天安门广场照了张相,他们那里照相的人多,排队都要排两百多米,每天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胶卷。

这么多胶卷在店里是冲洗不了的,所以为了节省时间和成本,他们安排了专人带着胶卷坐火车到长春洗照片,半个月之后再带回来。

而在那里照相的几乎全是外地的游客,因此他们还要将这些照片给游客寄回去,这一来一回,一个月能收到就不错了。您想想,在天安门照相都要等一个月,我们这里只用等一个星期,是不是很快了!”

陈凡抿抿嘴,有些无言以对,然后憋出来一句,“首都也有北影厂啊,为什么不送去北影厂呢?”

小姑娘顿时愣住,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陈凡一看她被问住了,便赶紧掏出钱说道,“行,一个星期就一个星期,这里是四角钱,您点点。”

小姑娘却不接钱,指了指旁边一直微笑旁观的大婶笑道,“梅姐是收款员,你把钱给她。”

陈凡又迅速换位置,钱交出去,找回来两分,还有一张单据。

(1寸登记照,3角8分)

小姑娘见陈凡交了钱,又凑过去说道,“同志,要不要照一张相啊,只要9毛5分钱,就可以照一张6寸的照片,有两张照片和一张底片,以后还能自己冲洗。

而且我们照相馆有很多布景哦,有西湖的、黄山的、长城的、大海的,还有天安门广场的哦,你想要什么样的背景,都可以选,保证让你足不出户就可以游遍全国。”

陈凡听了也有些好奇,主要是他穿越前也没在照相馆照过相,确实不知道现在的照相馆是什么样子,当即兴致勃勃地跟小姑娘打听。

叶树宝几人站在一旁,可怜无人问津,只能自己瞎聊。

叶树宝轻声问道,“他在外面买东西,都这么受欢迎吗?”

张文良感觉心里拔凉拔凉的,嘴里泛着酸味,“在南湖供销社就别提了,也就是汪姐结了婚,否则指不定要来卢家湾抢人,他们钱主任见了小陈跟见了亲儿子似的,天天想着给他介绍对象。

上次去地委也是,不管是在新华书店还在百货公司,旧货商店还是棉纺厂门市部,就没有态度不好的售货员。

刚开始我们两个还以为地委的售货员就是态度好,结果等我去问人家东西的时候,就是爱答不理的。就知道天下的乌鸦一般黑!”

这时陈凡走过来,咧着嘴嘿嘿笑道,“不至于啊,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嘛,只要客客气气的,哪有那么多无故刁难。”

顿了一下,又说道,“我要照张相,你们拍不?”

叶树宝四人互相看了看,然后齐齐干咳一声,“拍!”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