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徐晃

1个月前 作者: 长歌入汉关
第73章 徐晃

关羽简短地道:“有些分歧。”

杨沛问:“刘君不愿意以公为主?”

关羽道:“尚未谈及此,只要能携手共谋大事,我愿奉刘君为首领。”看了杨沛一眼,“当然也会跟诸君商议。”

杨沛不解地道:“除了这点,还能有什么分歧?”

关羽盯着杨沛的眼睛,道:“我认为天子昏庸,已无可救药,应当废黜。刘君不听。”

杨沛点头道:“天子宠任阉宦,禁锢忠良,残民逞欲,卖官鬻爵,确实不似人君。”

关羽心中微愕。这杨沛曾为郡吏,刚委身于关羽时,对关羽浓烈的反叛思想是很有些抵触的。没想到不到一年,对于废黜天子这种大逆不道之事居然淡然处之了。是其本有乱臣之心,还是关羽洗脑水平太高?

其实关羽出身太低,见识不广,有些大惊小怪了,废黜皇帝并不算惊世骇俗之事。另一个时空,几年后冀州刺史王芬就密谋劫持天子加以废黜,谋于曹操。曹操的答复并没有斥责王芬大逆不道,而只是认为此事很难,婉拒邀请。名士华歆也认为“事必无成”,劝陶丘洪不要参与。

注意,他们都是所谓大汉忠良,名声不错,但谈及废立皇帝宛如平常事,只担心能不能,不提该不该。

杨沛跟随关羽大半年,对这个团体的认同感越来越强。这个团体的核心和领袖关羽,对百姓和蔼,对朝廷和官府其实谈不上多仇视,而是一种理所当然的蔑视。

杨沛年纪轻轻,刚为郡吏,三观还没有彻底定型,久受熏陶,不知不觉中已变了很多。

关羽道:“刘君或认为天子仍有改过自新的可能吧。除此之外,对于太平道的处理,也有分歧。”

杨沛结合关羽一向以来亲近黎民百姓的行为,揣测道:“莫非刘君想通过剿灭太平道立功受赏?”

关羽道:“正是。这也是刘君对朝廷仍未死心的表现之一。”

杨沛道:“确实分歧较大。然而刘君既然没有拂袖而去,说明还是有携手机会。”

关羽道:“或者孔渠能去帮我敲敲边鼓?”

杨沛道:“沛必全力以赴。刘君部属皆壮士,尤其是张益德,勇武可为公之下第一。若能得其相助,大事可成。”

关羽道:“孔渠也不必太有压力。我对刘君有信心,或许他现在想不通,但最终肯定会与我联手。”

说完刘备之事,关羽又问杨沛:“所俘近五百郡兵,有多少愿意投降?”

杨沛道:“还没来得及逐一说服,但我估计至少得有一两百人可以争取。河东乃是保安营之天下,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关羽道:“太少,还是要多管齐下,进行说服。现在到年底只有七个月,时不我待!我准备将保安营扩充到千人,还差七百人。”

杨沛道:“便是郡兵全部投降,也不够啊。”

关羽道:“所以,还需收留流民,挑选精壮,募为战士。”

杨沛道:“人再多,粮食恐不够用。便是现在,也是坐吃山空。”

关羽道:“河东并非没粮,只是粮不在黎民百姓手中罢了。”

杨沛道:“我等已成豪强眼中钉、肉中刺。彼等会不会联合起来伐我?”

关羽轻蔑地道:“彼等处于各地,如何联合?即使联合,也是土鸡瓦狗罢了。”

杨沛离开后,关羽想了想,又来到关押郡兵之处。

徐晃由于关羽的另眼相看,单独一帐,没有和其他人挤一个帐篷。

看管徐晃的保安营战士见关羽过来,忙掀开帐篷。

伐赤、车复等率先进篷。

关羽进入帐篷,正看到坐在胡椅上的徐晃,手脚仍旧捆着。

关羽命令:“松绑。”

伐赤等人对视一眼,派了一个亲卫上前为徐晃解绑,他们几人则手握刀槊,小心戒备。

这徐晃极为勇武,伐赤自认为不是对手,不得不严阵以待。

徐晃被绑了半天,手脚都有些麻,起身活动了下手脚,重新坐回胡椅,对坐在对面的关羽道:“君不必费心了,某绝无投贼可能!”

大汉如日中天,数十万的羌胡作乱都能平定,做贼绝对是死路一条,还祸及家人。

关羽道:“谁是官?谁是贼?这也难说得很。也许在黎民百姓眼中,洛阳城中那人才是贼。”

徐晃勃然大怒:“放肆!关羽你敢诽谤天子!”

关羽却不动怒,笑道:“好吧,即使他不是贼,某也不是贼。做官,又有何难?只要某将这河东的财宝取了,送给张、赵二常侍,能否做个官?要知道这些官位可是明码标价的。”

徐晃冷哼一声:“买官,无耻!”

关羽道:“没有人卖,去哪里买?买官无耻,那卖官的呢?”

徐晃咬牙切齿,不能回答。

关羽又问:“君为郡吏,某若为郡守,君听某号令么?”

徐晃道:“你若买官,我耻为你之吏,必辞去!”

关羽又问:“若某非是买官,乃是朝廷主动求某为官呢?”

徐晃脱口而出:“不可能!你杀害二千石,又多害郡吏,朝廷怎会赦免你?还主动求你做官,绝不可能!”

关羽双掌一击,道:“好!那君我二人便打个赌,若朝廷用我为官,君便来我帐下听令。若朝廷不用我为官,君若领兵伐我,我当退避三舍,不与君对敌。如何?”

徐晃迟疑。

关羽激道:“君如此笃定,为何不敢与我赌?是对天子没信心?”

徐晃道:“赌就赌!”

关羽道:“好!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击掌为誓,请!”

伸出手掌。

徐晃也伸出手掌。

关羽与他重重击掌,道:“人无信不立,公明当不会失信。”

徐晃冷冷道:“放心!”

次日一大早,关羽将徐晃送出白波谷外。

又命人送上徐晃的长槊,并牵来一匹马,将缰绳递给他,道:“公明,天下将乱,黎民遭难,君一身本领,当用于拯救苍生,而非愚忠某人。我期待与公明再会之时,是友非敌。”

徐晃翻身上马, 朝关羽拱一拱手,向南驰去。

奔出里许,偶尔回头,还能看到关羽伫立的身影。

关羽看到他回头,向他挥手。

徐晃举举长槊,作为回应,再次掉头南下。这次没再回头。

但心中感受不足为外人道。

一路疾驰,半日后,沿途偶尔看到零星的郡兵,丢盔弃甲,两手空空。

他们看到骑马挟槊的徐晃,脸上露出恐惧之色,就要四散而逃。

徐晃大喝道:“我乃都伯徐晃徐公明,尔等速速归入我麾下!”

郡兵如释重负,连忙围拢过来。

一人却喝道:“徐公明,某乃是百人将,如何归伱麾下?”

徐晃定睛看去,才认出这个甲胄不全、灰头土脸、形容狼狈的家伙,乃是屯长王泰,老资格郡吏,为人欺软怕硬,草包一个,虽然不是自己直属上司,军职确实比自己高,只得滚鞍下马,向王泰问好。

王泰鼻中哼了一声道:“徐公明,你家屯长已经战死,你暂听我指挥,待见了府君,再做区处。”

徐晃只得道:“是。”

王泰打量徐晃牵着的战马,体形高大,四肢有力,乃是一匹良马,道:“此马不错,先借我骑骑。”

徐晃心中怒气上涌,摇头道:“抱歉,此马概不外借。”

王泰大怒,张口欲骂。

徐晃紧了紧手中长槊。

王泰似乎感觉到徐晃身上的杀气,悻悻道:“不借就不借,动怒何为?”

心中暗自发狠:不识抬举的东西,看回到郡中,我怎么收拾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