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

15天前 作者: 长歌入汉关
上架感言

上本《汉室可兴》,最开始叫《天下英雄刘玄德》,没有写上架感言,就直接上架了,写得断断续续,历时数年,总算完本了。

写完后,总觉得有块垒未消,就有了这本书。

原名《关云长》,编辑和书友都说这名字没人有兴趣点进来,就改成了现在的名字。

对三国的喜欢,由来已久。最主要的原因是三国是一个充满光辉与灿烂的时代,有英雄豪杰,也有草包狗熊,但卑劣无耻之人很少。跟五代十国对比一下,就非常清楚了。看看朱温什么德性,看看王延钧、王继鹏什么德性。怪不得柏杨管唐末叫做“大黑暗”。

最让人痛恨的是宦官吧,张让哭着向少帝刘辩拜别说:“臣等死,陛下自爱!”投河自尽。也算是有点骨气了吧?

汉代是个有气节、有烈性、有志气的时代。

李广说“我岂能面对刀笔吏?”,自杀。

陈蕃说“大丈夫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

范滂对儿子说:“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我想让你作恶,但恶事不应该做;想要让你行善,但我就是不作恶的下场(行善却落到身死的境地)。”)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崔均崔元平对父亲崔烈说“人家嫌您身上有铜臭味”,崔烈拿拐杖追打崔均。

赵温说“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袁绍说“天下健者,岂唯董公?”横刀径出。

袁术说“我袁术(以前如此牛逼),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呕血而死。

这是士大夫。乡野草泽间的豪杰,也让人心折。

典韦为人报仇,一市人皆不敢动。

徐庶朋友劫囚车救之。

臧霸劫囚车救父。

鲍出单人恶斗啖人贼,格杀十几人。

许褚“心动”,击杀徐他。

更不要提刘关张之间的生死情义,刘备与诸葛亮之间的君臣相知。

凛凛人如在,谁云汉已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扯远了,回到本书。

关羽,是一个让人有些反感的人物。太孤傲,太装逼,虎女犬子,最后兵败身死,还丢掉了荆州。刚而自矜,以短取败。可能是被宣传的太多,反而引起大家的逆反心理了吧。

但如果仔细读《三国志》原文,关羽还是很可爱的。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说明他一直贴近平民百姓,没有高高在上,他骄于士大夫,可能是一种敌视。关羽出身是不高,他名满天下,威震一方后,仍旧没有忘本。

“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这明显就是孙权包藏祸心了,离间计。关羽看破其计,拒绝孙权。孙权应该是恼羞成怒。

兵败身死,这个没办法洗,这是政治眼光和大局观的问题。或者有些囚徒困境的意思。刘备一方击败曹操,这是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两者合流,前后夹击,关羽再牛逼,也会遭到失败。

《汉室可兴》的时间点是公元191年,诸侯讨董之时。

不想再写重复内容。

就把时间点往前提到182年。因为写诸侯讨董的太多了,也不想写了。那么干脆把董卓干掉吧。没了诸侯讨董,推演起来就好玩得多了。

再给关羽加点金手指,那么就更有趣了。

至于为何没写穿越成关羽?

很简单,现代人任何人穿越关羽,都很难有他的英雄气。

就如穿越刘备、曹操等人一样。(《汉室可兴》穿越刘备,就失了计较)。

所以还是关羽,汉末的关羽。

当然,金手指也是有用的。没有金手指,关羽可能还在流浪、亡命。有了金手指,关羽就敢于拉队伍、占地盘。

至于后面发展,刘关张肯定会在一起。以什么形式?我也想好了。咱们看下去就是。

担心以后功高震主?一山不容二虎?君臣猜忌?那你别怕,我也都想好了怎么处理,前面也有伏笔。一定要记住,这個关羽是有金手指的,他的眼光、他的视野,不像同时代人那么局限。

第一卷潜龙勿用。

第二卷就是vip卷了,见龙在田。黄巾起,天下乱。

汉室会怎样?我也打好了细纲,肯定会让您大吃一惊。o(* ̄︶ ̄*)o。

还有最重要的问题——。

先保证一点——不断更!

加更必须有存稿,没有存稿宁肯不加更。这是上一本书的经验教训。一旦断更便会破罐子破摔。

毕竟,我是兼职写手。

之前攒了一些稿子,上架后肯定多更一些,后面可能放缓一些,然后再多更,脉冲式吧。当然啦,也要看大家的订阅力度。

再次感谢多年来支持我的老书友,以及新来支持的新书友!

既然都是对汉末三国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那就一起参与、一起感受那个时代英雄豪杰的魅力吧!

忘记说了,修改一下。求个首订,90章。90章2k,91和92章都是4k。

——长歌入汉关顿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