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栖霞见宁王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133章 栖霞见宁王

第133章 栖霞见宁王

贾家老宅,贾琮院中。

午后阳光融融,院子里的小丫头在洒扫庭院,房中各人做着各人的事,一片安逸温馨。

晴雯正在做一件藏青刻丝八团翻毛褂子,手上针线翻飞,动作灵巧悦目。

金陵虽不是神京那般处于北地,但冬天却比浙闽之地寒冷许多,再加上南边湿气重过北方,冬日湿冷更胜北方。

近几年大周气候异常,刚进入九月天气就一天比一天转凉。

贾琮这次皇差一直要持续到年关,所以晴雯早早就开始给他预备新冬衣。

五儿正在外面的花廊上炖一盅枣泥山药碧梗粥,空气中飘着山药清香和碧梗米的甜糯味。

五儿从小跟着柳嫂耳濡目染,对大宅门里这种金贵饮食最是在行。

贾琮每日写字读书,最耗费眼力心神,这枣泥山药碧梗粥最能补血生精,还能温养脾胃。

香菱正将一套御赐的毛笔、墨盒、砚台等书写之物,整齐的码放在书盒子中,这些东西明天要带往栖霞山使用。

他心中也隐约认识到,这样干下去,一辈子都只是大宰门里的小店店主。

就连嘴巴厉害,心肠却软的晴雯,遇到她那娇柔的性子,也像撞进了棉花,没两天功夫就被香菱同化,有时还能有说有笑。

如今地亩丈量都已完成,选定明日就是黄道吉日,要举行庙址奠基开光典仪,贾琮需明日到场,开始抄诵经文祈福。

他让钱彬帮他留意金陵洋货进出,特别是东瀛岩手山水玉瓶的情况,他对水玉瓶包装香水非常看好。

她性子娇柔腼腆,和五儿自然相处的非常融洽。

这几天是香菱记忆以来过得最好的日子。

贾琮自从让家仆送了封信给贾雨村后,薛大傻子的事就和他没关系了,他更是懒得理会。

钱彬甚至隐约觉得,能结交这样一个人,可比赚几两佣金要值当得多,所以对贾琮交托之事也是满口答应。

香菱这种亲和力连贾琮都有些惊讶。

另外贾琮还将买到的一半水玉瓶,通过驿站寄送回神京,让曲泓秀推出一批精装香水,看看在神京售卖的行情。

而贾琮对他来说就是另外一个阶层的人,一个出生豪门的贵戚公子,且智谋手段也非常不俗,重要的是他愿意和自己这样人交往。

甚至可以在金陵开一家秀娘香铺分店。

她似乎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每天把贾琮的书房收拾得亭亭当当。

昨日秦业便让人送来消息,大慈恩寺的兴建庙址选在金陵栖霞山中锋西麓。

钱彬虽是长于市井的人物,却也有一些丘壑和眼光,他日常接触的不是贩夫走卒,就是董老二那样跑单帮敲边鼓的小人物。

还常跟着晴雯做些针线活的下手,跟着五儿学煎茶烹汤,很快三个丫头就打成了一片。

如生意有成,约定照旧让钱彬抽佣。

如果这种用水玉瓶包装的香水,能像他预想中那样大卖于世,他就会在金陵收集囤积这种东瀛水玉瓶。

这天上午,贾琮去大宰门找了钱彬,因钱彬的店铺做得也是洋货生意,对金陵城洋货流通行情熟悉。

不用担心举止失措被打骂,也不用每天站在湿滑的井边打水,让扁担压疼柔嫩的肩膀,更不用担心随时要被卖掉。

虽然他现在走的是科举仕途,但他不会像这个时代人,低贱轻视商贾之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商贾之道对强国富民的有其无法替代作用。

而回归到个人,资财丰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傍身之法,谁还会嫌钱太多。

……

大慈恩寺所在的栖霞山,距离兴隆坊来回需要两个时辰的车程,花在路上的时辰可不短。

礼部给贾琮安排的抄经日程为三日一休沐,也就是要住在寺址建址抄经三日,再休沐一日,具体再根据建寺工期进行调整。

秦业在大慈恩寺建址附近的定安寺中征用一座书楼精舍,作为管理建寺公务驻地。

秦业作为建寺的最高主官,要常住下榻此处,以便每日巡查建造工地的各项事务。

建造大慈恩寺是圣上极为关注之事,又是工部衙门今年第一等营造公务,秦业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的。

而贾琮为大慈恩寺抄经,也要在安定寺的官舍中下榻。

第二天天没亮,贾琮便带着香菱上了马车,直奔栖霞山,去赶卯时三刻建寺主殿的开光典仪。

因他要在栖霞山三日一返,五儿不放心,一定要他带人照顾起居,香菱最懂洗笔研墨的文事,又长于金陵,便让他带香菱在身边。

凌晨时分的金陵城,街道上空荡荡一片,郭志贵最擅长驾车御马,将马车赶的又快又稳。

走了一个时辰,东方渐渐发白,车外渐渐变得林木茂密,树影瞳瞳,马车开始进入栖霞山中峰腹地。

到了建寺选址,贾琮穿好官服下车,发现现场已经停了不少马车,其中一辆配四马的豪华宫车十分引人瞩目。

只有亲王和异姓王爵才能乘坐四马车架,也就是说今天的奠基开光仪典,是由一位王爷主持的。

仪典现场外围有大批的金陵卫所官军把守,主殿奠基之地的附近,已有不少身穿各色官服的人在等候。

贾琮猜测这些应是金陵省各级官员,大慈恩寺是圣上生母安灵祈福之地,连王爷都参加奠基礼仪,各级官员当然悉数到场。

他看到人群中,秦业正和几个官员模样的人在说话,其中一人贾琮甚至还认得,就是应天知府贾雨村。

而这些人隐隐以一个青年人为中心。

这人身穿月白五团龙袍,头戴簪缨银翅王帽,长身玉立,气度华贵。

贾琮见秦业面对那青年人,神态异常恭敬,而这人能穿五团龙袍,必定就是今天到场的那位王爷了。

这时秦业正好看到贾琮,便向他示意过来。

等贾琮到了面前,秦业说道:“奉议郎,这位是当今宁王殿下,快来拜见。”

贾琮在青山书院时,同窗闲谈倒是听人说起当今几位皇子。

宁王是当今圣上次子,这人谦和恭谨,其才干虽不像皇长子那样出类拔萃。

但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都非常勤勉,也算勤能补拙,所以还是很得当今圣上喜爱。

贾琮见他面目俊朗,谦和温润,虽给人一种亲和之感,但目光却有一种深沉内敛之意。

这种隐约的感觉虽不明显,但贾琮却能清晰感知,甚至有些熟悉。

待到贾琮拜见过后宁王后,秦业又为他引荐其他几人。

一人是金陵都指挥使杜衡鑫,另一人是金陵卫水监司千户邹怀义,最后一个是金陵锦衣卫千户所千户冯丰年。

这些人都是金陵官场上手握实权的头面人物,位置举足轻重。

那位宁王对贾琮倒是饶有兴致,毕竟这几个月贾琮闹出的动静太大,如今官场上不知他这号人物的还真不多。

“早就听说奉义郎年纪轻轻点了案首,诗词精湛,书道惊人,今日亲见,人物风仪也是如此出众,真是名不虚传。”

又说道:“小王此次奉旨南下金陵,一是为署理龙潭港东瀛商船浪人祸乱一案,另外父皇对宪孝皇祖母安灵祈福之事甚为关注。

命小王在金陵期间,督查大慈恩寺的营造进度,还请秦大人和小贾大人不负圣恩,着力办好此事。

以后逢五之日可到小王行在,商议营造进度,如营造事务有所欠缺,小王也好居中协理补足。”

贾琮这才明白,秦业为何对宁王如此恭敬的态度,可不是因为对方是亲王,而是宁王受皇命督查大慈恩寺营造进度。

远在神京的工部侍郎李德康鞭长莫及,而身在金陵的宁王才是秦业实在的直管上司,当然是毕恭毕敬了。

而他贾琮一个抄经书的奉议郎,也要逢五向永宁王汇报工作,不过是秦业的陪衬罢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