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师徒论天心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191章 师徒论天心

第191章 师徒论天心

除夕之夜,王熙凤精心筹备的初岁宴,因贾琮生母册封诰命之事,贾母心中郁愤难消,而失去了大半喜庆气氛。

左右大家伙还是要过年的,当晚的除岁宴自然要照常开席。

况且对贾琮亡母册封诰命这件事上,贾母感到羞辱气愤,王夫人是嫉恨贾琮会因此盖过宝玉,邢夫人是看不得这娼妇庶子从此得意。

其余贾府中人,或有阴私嫉妒的,但会痛恨反感的却真没几个,因为毕竟也是不关其事。

如贾政、贾珍等人都是乐见其成。

贾政是自己器重的贾琮节节攀升,如今他可是名义上养在二房,他岂能不得意的。

自贾琮回京,都中许多同僚及大儒名士给他传话或来信,让他带这位词名冠江南的侄子,参加各类饮宴文会。

虽然目前还未成行,却已给他挣够了脸面。

贾珍作为贾家族长,族中多一个钦封诰命,自然是一桩荣耀,连年底宫里春祭恩赏银子都多一份,岂不是体面。

如今往事已矣,这份手工的本事,她却还记得。

至于西府老太太厌烦这个诰封,贾珍最多脸面上虚应,心中不会半点在意,西府自己的窝囊事,和东府没半毛钱关系。

贾家那些子侄中,独一份的人物,不管投了谁的胎里,都拦不住人家发迹。

贾母摆在荣庆堂中的内宴,照往年那样,坐了几个媳妇、孙媳,以及黛玉、宝玉、三春、贾环、贾兰等子孙。

贾琮自然清楚在座这些人的心性和计量,表面上应付一二而已,略微喝了两杯,找了个机会悄悄离席,回了清芷斋。

……

还未过戌时,院子里高挑着明瓦灯笼,莹黄的灯光照耀着,东西厢房的窗户上都贴了精致的窗花。

书房中,英莲还给贾琮准备了上等喜幅,就等着他回来写春联。

那些后宅传说,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值一提,眼前这位族叔,才多大年纪,七品官身,母封诰命,三天两头入宫面圣奏对。

况且贾琮少年发迹,他还要多多拉拢,说不定哪日还要仰仗这小子,怎么会为了那些狗屁倒灶的破事,去拆贾琮的脸面。

有年年有余、福禄寿星等图案,平添新年喜气。

这里依旧是没有贾琮的位置。

贾琮在外面花厅中坐了贾珍那一桌,席上还有贾蓉、贾蔷等人相陪,这些草字辈可是对他热情奉承的很。

刚进了清芷斋,看到主屋窗户纸上映着人影儿,手里似乎拿着剪刀之类的物件。

当年贾琮和芷芍在东路院禀库房度日,每当除夕就只有两个人相守,那时她也常爱剪出窗花,给孤清小院多贴一份喜庆温和。

哪怕贾母也不会做这种事,要真这样做传了出去,外人只会笑话贾家人蠢得挂相。

不过如今府上没人敢在除岁宴上,故意拉掉贾琮这个人,因为今非昔比,如今在东西两府,贾琮已经是道绕不过的坎。

贾琮进了正屋,见芷芍坐在临床的小炕上,正在静静的剪着窗花,英莲汲着拖鞋,把剪好的窗花贴在正屋的窗户纸上。

五儿和晴雯正在对门的大炕上摆席,下午两人都在荣禧堂外听旨,第一时间得了喜讯。

三爷一向因为生母的缘故,被府上那些黑了心的背后闲话,如今三爷的生娘,可是和太太一样尊贵的诰命夫人,看哪个还敢嚼舌头。

贾琮领旨后一时不得回来,五儿提前让柳嫂准备了果子菜肴,又藏了一小坛女儿红,就等他庆祝,大家也能吃一顿可心的年夜饭。

等到贾琮写好春联贴上,英莲把所有的窗花贴好,又将火盆中的银霜炭中加了松柏香,将主屋烘得暖融融的。

一顿年夜饭就此开场,席间娇声细语,馨香绵然,言笑晏晏。

等到了午夜时分,荣庆堂前面的花厅空地上,燃放起大批的烟火,站在清芷斋的院子里,能看得十分清楚。

火树银花不夜天,嘉昭十三年终于到来。

……

正月初一。

五儿还有寡母柳嫂,晴雯还有个姑舅表哥,英莲的母亲封氏在秀娘香坊安顿,绢儿和四人都是荣国家生子。

贾琮便让她们各自回家团聚吃年茶。

只有芷芍是从小不知父母的孤女,贾琮便带了她一起,去洛苍山给恩师柳静庵拜年。

宗法礼教时代,天地君亲师,贾琮母族凋敝,恩师柳静庵就是他最亲近的长辈,大年初一拜新,乃是应有之意。

崔氏看到贾琮一去半年而回,十分欣喜,她对老爷这位才华横溢,俊秀敏锐的少年弟子十分喜爱。

在知道他身世坎坷,从小长于孤清窘困,心中对他更增怜爱,连带对贾琮身边的芷芍都爱屋及乌。

贾琮和柳静庵奉茶相对,和恩师说起此次金陵水监司大案之情,以及宫中下诏追封生母之事。

柳静庵突然问道:“圣上如此推恩册封你的生母,你作何想?”

贾琮一愣,听出先生话中已有考较之意。

学业恩师,可不止教授四书八股,更注重传道解惑,点拨视野,磨砥心性。

柳静庵状元之身,学名盖于天下,经历世道沧桑,官至礼部大宗伯,格局眼光更是非同凡俗。

他能被世人尊为文宗学圣,教出的自然不会是只通举业、不通世事的书呆,而是能立足仕途的治世良才。

贾琮略一思索,恭谨回道:“学生以为,圣上富有天下,见多卓绝之士,绝不会因为琮有微末之才,就格外加恩。

圣上生母起于微末,生前默默无名,未享孝道荣华,已成天子心结,当年潜邸之时,是否因此磨难,琮不敢妄言……。

当初圣上为生母建庙立碑,多受非议阻碍,加封琮为八品抄经奉义郎,是因琮也生母卑微,与圣上有同类之心,可证不问嫡庶孝道之义。

如今大庙已立,圣上毕其功于一役,追封我母,以为诠释收尾,将生死皇太后同位同尊之礼,铸为不可辩驳之铁律!

由小见大,由此见彼,琮以为,圣上是要以礼法之争,称量天下。

诏示世人,言出法随,圣心独绝,此乃皇权大道,绝非一人一家之殊恩。

仅此一事,琮更觉君心凛然,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其实贾琮这一番话,已说的有些过于明了见底,如果不是对恩师极为信任,他绝不会将话说到这个地步,这已有揣摩圣意之嫌。

柳静庵眼中异彩闪烁,心中震撼,这一番剖析,出自久经宦海沉浮之人,倒也罢了。

自己这弟子才十三岁,所见深远,甚至已不亚于自己,这等心术城府,当初张天师之言,自己还觉得危言耸听,如今看来……。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