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豪情千人诵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214章 豪情千人诵

第214章 豪情千人诵

贾琮当年只在嘉顺王的舒云别苑,见过周君兴一面,却没有打过交道。

但是周君兴手下的鹰犬,当年却差点要了他和曲泓秀的性命。

都说周君兴为人严酷,善于构陷网罗罪名,他还没真正见识过,不过他这个儿子倒像得了父亲真传。

三言两语之间,就给自己套上一堆莫须有罪名,而且成功煽动现场学子的情绪,也算个厉害人物。

刚才他看榜的时候非常仔细,并没发现周子安的名字,刚才蔡孝宇说的没错,此人这次落榜了。

那这人刚才如此出言构陷挑拨,大概也就能理解了,不过是自己名落孙山,心中不懑,见不得自己这个榜首得意。

只是做派过于阴狠了,当真是有其父便有其子。

只是他这一番话,挑动了现场学子对自己的怀疑和愤懑,群情汹汹,好像真有些麻烦了。

“贾世兄能得乡试榜首,必定文章锦绣,非同凡响,今天诸位同年,必定都想瞻仰请教一二,一睹解元公风采!”

现场数千人,谁还认识谁,冷话说过散了,谁还会记得住你。

因为今天是乡试放榜,主考官郑俨和相关属官,今天正好在贡院驻场,听到放榜出现骚乱,这才赶出查看究竟。

周围已有学子阴阳怪气鼓噪道:“我等都想一睹贾世兄文华风采,不如拿出来给众人一观,看看这榜首之位……。”

说话的是周子安身边一个蓝袍学子,贾琮刚才听蔡孝宇提过,是刑部侍郎石坚之侄石永信。

学子因落榜发生激愤失控之举,是常有的事,如果不及时化解制止,就有可能酿成学子争执踩踏等大祸。

这人和周子安一个鼻孔出气,这是要把事情闹大,也不知是哪里来的怨气,八成是和周子安一样落榜了。

要是被他发现有言行失矩的错处,不管是作为座师还是主官官,他都有权处置每一个学子,谁还敢去触他的霉头。

不管是乡试还是会试,放榜之日,都会聚集数千人观榜,而大多数人都会落榜。

就算心中不平,背后妄言指点也就罢了,这当面说谁也不敢,不然惹怒这位性情刚烈的郑大人,被革除学籍功名,那仕途前程就全完了。

郑俨询问了负责张贴榜文的礼部官员,很快就知道刚才现场发生的事情,脸色便沉了下来。

所以贡院发榜之日,相关官员在贡院驻场已成定例,但是主考官也驻场却是少见,今日也算凑巧。

正当场面开始变得有些失控,不可开交之际。

主考官郑俨是本次乡试所有学子的座师,其人不仅文治卓绝,天下闻名,性情也十分刚烈耿直。

好事者有之,心有嫉恨者有之,趁着群情激昂,浑水摸鱼,出言鼓噪也就难免了。

文人相轻,历来如此,既然已有人挑头,其他人也就避开了出头鸟的风险。

有学子认出,为首的那名官员,就是雍州恩科乡试主考官郑俨。

就像后世网络评论家,键盘之上恣肆豪言,就因成本风险近乎为零,又可逞强使气一番,谁还知道网线那头是人是狗。

方才还在鼓噪冷言的学子,一看到主官郑俨出现,都寒蝉若禁般收住了话音,方才喧闹激昂的现场,诡异的冷了下去。

况且乡试榜首之位,经这位主考官首肯才能被点。

贡院大门被打开,走出四五个身穿官服的人物,为首一个面容清癯,气度严正,不怒自威。

突然贡院之中,登科鼓被敲响,隆隆鼓声,沸汤滚水般传出,在场众学子为之一肃。

凝神问道:“那位是贾玉章?”

贾琮连忙上前道:“学生贾琮拜见座师。”

当日在文华楼,贾琮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震惊四座,郑俨这才特地审阅了他三试文章,深感其才,才将他点为榜首。

不过一切都在糊名之下,他也从没见过贾琮本人。

如今亲见其人,见他未满志学之年,却已是器宇轩朗,风采照人,也不禁暗自赞叹,果然是才貌卓绝。

郑俨原先沉肃的脸色,微微和缓下来,说道:“你写的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可称不可多得的宏文,非常好。”

旁边的学子听了这话都面面相觑,脸露震惊之色,这个贾琮到底写了什么策论之文,居然让这位名望鼎盛的大儒,称为非常好。

郑俨历来以刚烈耿直著名,对治学更是十分严谨,非常好这三个字从他口中说出,那可是极难得的溢美之词了。

贾琮谦逊道:“学生读书时日不长,年薄识浅,座师谬赞。”

郑俨点了点头,又转向贡院门前数千学子,脸色又变得凝重严正。

“诸生都是饱读书经之人,当知圣人之学,不单在案牍劳苦,更在笃修明德!

不补己短,却妒人长,甚至无端妄言构陷,败坏私德,有何面目读圣贤书,言圣人语。

既然诸生对贾玉章点为榜首存疑,今日贡院之前就可解疑!”

说完便吩咐了身边一名属官,没过一会儿,那属官便带着几个衙差,在榜文之下贴了十几张纸。

郑俨指着刚张贴出来纸张,厉声说道:“此乃贾玉章三试所写的程文策论誊抄试卷,章法严谨,学养深厚,在诸生之中为上等。

且三试中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可称当世宏文,谁若也能写出这样一篇文章,我便是点他为榜首,又有何妨!”

在场的学子听了郑俨的话,都心中震动,到底是什么文章,让治学眼界极高的郑俨如此推崇。

许多人都涌到那刚贴出的纸张前,争相浏览贾琮的试卷。

后面之人无法看清的,便让前面之看了朗读出来,以作品鉴。

不管是嫉妒羡慕,还是拜读之意,都想见识这榜首文章,到底好成何等模样。

随着现场陆续传出朗诵之声,原先被言语挑动,而弥漫在众学子心中的疑虑愤懑,很快便平息下来。

大家都是经年苦读之士,能进入乡试之人,自然是能分辨出文章的好坏的。

而传诵过来的程文策论,章法老道,笔力娴熟,立论新颖,的确都是上上之选。

很多人心中虽有些失落,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位荣国勋贵之子,被点为榜首,在才学上还是有所持的。

很快,最后那篇士人明德不振的策论,也被前面的观文之人朗诵了出来。

古之圣贤,先立明志,再求山海苦学,故其学养之徳,无须臾而不进。

今之所谓士人,剽盗圣贤金玉,攘掇明德之志,比于古圣贤大可愧矣。

……

沉于衰败腐朽之论,而津津乐道;弃于格物明理之法,却茫然未觉。

皓首穷经,视民生疾苦如隔岸之火;清谈空赋,弃古贤兼济宏愿如草芥败履……。

……

随着贾琮这篇策论被一句句朗诵出来,人群开始骚动,一种异样的情绪,在数千学子心中鼓荡。

刚开始只是几人轻声朗读,很快最前排十几个人,都被这篇策论中激昂深沉的才思吸引,竟不知不觉,异口同声朗诵起来。

当读道:学人以书经取仕,陷于功禄妄志,而弃圣人教诲。……言语世故,笑貌污浊,嗜欲横流。

不少人想起刚才对贾琮被点榜首,自己这些人心中嫉恨,冷言鼓噪,听信他人构陷为乐,不正是最好的写照,心中都不禁浮起许多羞愧。

这十几人众口传颂,声音渐渐洪亮,随着文章的韵律,或深沉凝重,或激扬明悟,清越响亮的声音,似乎将心中的污浊涤荡!

当读道:

是故,观天地之法,察万物之源,探究学人志向之微妙,以为匡正。

当以其志浩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越来越多的人被那文思所引,也跟着默诵,庄严肃穆的诵读声回荡在贡院门口……。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