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时势多悲欢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217章 时势多悲欢

第217章 时势多悲欢

贾政派去找贾琮的小厮还没回来,礼部报喜的差役的倒先上门。

荣国府门口,锣鼓喧天,爆竹轰鸣!

荣禧堂中贾政和众清客早就等在那里,礼部报喜差役被引入荣禧堂,一番唱报功名后,献上礼部应榜喜报。

贾政喜报上盖着礼部官印,上面写着:嘉昭十三年恩科乡试中文举人第一名。其下有贾琮的名字,还有主官郑俨的亲笔签章。

不禁喜笑颜开,恨不得以身代之。

一州乡试解元,虽还比不上进士及第的荣耀,但也是大多数读书人一生梦寐以求,又难以企及的高度。

且贾琮这个乡试解元,又与寻常不同,雍州院试已得头名案首,如今已是二元登科,这个解元份位愈发贵重难得。

消息传回内宅,黛玉、探春、惜春都欢欣无比,如果不是荣庆堂中老太太和太太都在,只怕愈发要忘形。

她们都知道贾琮学业刻苦,乡试有望,却万没想到竟能和院试一样,得了榜首。

黛玉想到自己父亲当年进士及第,得探花之名,何等荣耀,不过乡试也没得过头名解元,三哥已是二元登科,竟比父亲当年还要出众。

迎春倒不是非常在意解元之名,只是知道琮弟前面中了秀才,如今又中了举人,将来说不得还能进士及第呢。

王夫人虽还觉得宝玉千好万好,但对比贾琮,心中思量计较,已无法像往日那样居高临下了。

而上午贡院放榜时那惊人一幕,没用多少时间,便开始传扬开来。

一直以来她都觉得宝玉衔玉而生,贵不可言,如何是贾琮这样的妓生庶子可比。

贡院门口人群一散,这些学子便流向神京各方,一番口述笔传之下。

……

王夫人听了贾琮又得了解元功名,想到自己的宝玉,心中不免生出沉重的无力感。

其实这并不奇怪,这次参加雍州恩科乡试的学子,涵盖神京各衙官员家中所有应试子弟,人人都是亲眼目睹贡院门口的奇事。

在其他贾家子弟眼中,或许也是大多数读书人眼中,千难万险的科举之途,三哥却能走的如此光彩,他该是多出众,不由得心神悸动。

贾家这么多子弟,大都是享乐度日,哪个比得过自己这个弟弟,就算老太太对他不喜,却挡不住他如此出色,心中倍感自豪。

宝玉除了是嫡子,还有产房里那块玉,要说其他方面比贾琮贵重,只怕……。

男儿在世,要有担当,要有所为,三哥这样的大概便是最好的。

贾母听到消息也呆住了,当年受她疼爱的贾珠,便是个读书很得意的,小小年纪就进学,所以贾母对秀才举人的事,还是懂一些的。

探春日常见惯了宝玉读书的样子,自己亲弟贾环对书本更是惫懒得很,当年自己的同父兄长贾珠,虽年少进学,却读书过劳早殁。

可是随着贾琮被封了官,在金陵立功又追封生母为诰命,如今还成了解元。

自然知道乡试解元的份量,心中也是无语,自己虽然和这孙子自小不亲,但他这种能为和时运,当真是不得了。

关于今科乡试解元贾琮之事,以及那篇震撼人心的策论宏文,便以极快的速度在神京各处流传。

荣国贾家是大周顶级勋贵,世交老亲,门生故旧,遍布神京,虽这两年贾家声势衰退,但余威并未减,雍州之地的人脉底蕴尚在。

这两年贾琮在贾家异军突起,本就引人关注,数月之前,因母追封诰命,在宁国宗祠闹出这么大动静,已愈发引人瞩目。

如今竟一举夺雍州乡试解元,其中还有二元登科的名头,这在大周已有数十年未出现,更让人觉得贾家突降凤鸾清拔之瑞。

武勋之家出现这样的文华奇事,对心思粗豪的武勋豪门,只是觉得贾家走了好运,出了这样的出众子弟,不过是荣耀羡慕罢了。

但对于那些心思细腻,如忠靖侯史鼎这样的,或家中近年又出了文官子弟的贵勋之家,他们对此事的思量,却是另一种景象。

而像郭佑昌、郑俨这样纯文官群体,他们对此事的感受也就愈发深沉了。

一个解元在这些大人物眼中,还不算何等了得,但二元登科的名头就有些份量了,这样的人将来必定是能入进士之门的。

更重要的是贾琮写下的那篇策论宏文,对任何一个文人来说,都有振聋发聩的诱惑,其中那精妙四言,足够有立言之资。

文人立言,历经百代,又有几人,这可是比几首诗词唱风流,更了不起的文华成就。

而这个人如今却只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只要他一踏入仕途,凭着他那身诗书风流,立言之姿,用不了多少年,必定会成为文官士林中扛鼎一方的人物。

到那时荣国贾家将会是何种景象,其中远虑之人,甚至会比这想的更加深远……。

于是亲朋故旧有之,文华仰慕者有之,提前烧冷灶结善缘者有之。

乡试放榜还未满一日,荣国府贾家,又开始显现门庭火热的迹象。

……

宁荣街南向的路口,鼓乐齐鸣,红幔招展,一队排场不俗的迎亲队伍,正缓缓而来。

队伍中一座披红挂彩的八抬大轿,十分引人瞩目,轿子旁边还跟着个一身红衣,眉眼灵秀俏丽的丫头,看起来应该是新娘的陪嫁丫鬟。

等到迎亲队伍路过荣国府正门时,那丫鬟不由自主往府门看去。

而花轿的轿帘,被难以察觉的掀开了一线,一双如水明眸,望着那金底黑字,敕造荣国府的牌匾,眼中似有泪光闪动。

荣国府正门处张灯结彩,满地都是爆竹的碎屑,看门的奴仆手中还拿着锣鼓,不少外客提出礼物,在府门处进出,很有些门庭火热气象。

看着倒像办喜事的不仅是宁国府,这荣国府好像也在办着什么喜事。

等到迎亲队伍走到宁国府正门,官家赖二早带了家中仆人婆子迎候在门口,备好的鼓乐响起,宁国正门缓缓打开,此乃嫡长正妻之礼。

赖二一脸恭敬奉承,望着一身喜服的贾蓉,殷勤的将他扶下马。

心中却忍不住讥笑,就大爷这个样,还这么大张旗鼓娶妻,时间长了又能骗得了谁,宁国府的香火算是绝了,说不得以后只能继嗣承爵了。

这时一个小厮跑到他身边,脸上神情惊慌,一直到迎亲队伍进了宁国府,才在赖二耳边说道:“二老爷,事情不好了,大少爷被人打了!”

赖二吓了一跳,问道:“是谁这么大胆,你们都是死人吗,是谁打的,伤得严重吗?”

那小厮战战兢兢,回道:“少爷说不清是谁打的,被人从后面打晕的,身上都是於伤,还断了两根肋骨,大夫说要养二个月才能好。”

赖二脸色铁青:“让人去查,到底谁下的手!”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