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主理火器司

28天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253章 主理火器司

第253章 主理火器司

神京,五军营北校场。

整个北校场都被清空人员,并且修筑了一条半人多高的土堤。

土堤之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竖立很多真人大小的木人和标靶。

土堤之后,黄罗伞盖下,兵部和工部火器监的几个官员,围绕在嘉昭帝身边。

火器监副刘士振,将一个圆形的东西向嘉昭帝展示。

“圣上请看,这就是臣按照贾承事郎构想和图样,造出来的瓷雷外壳。”

嘉昭帝好奇的接过刘士振手中的东西,那东西是一个圆形的瓷罐,表面缠着细藤,握在手中有种妥帖的触感。

瓷罐内部正中竖立一根中空的柱心,也不知是作何用途。

刘士振解释道:“圣上请看,成形的瓷雷,会在中空柱心填入黑火药,并引出火信。

嘉昭帝知道兵部尚书顾延魁,曾是军中干将,为人老成谨慎,处事说话一贯有板有眼,极少虚浮之词。

其实瓷雷外壳最好的材料是橡胶和生铁,橡胶制作瓷雷外壳,不仅没有易碎的缺点,而且雷体更轻,更便于携带。

嘉昭帝又问道:“这瓷雷外部缠满细藤是何用处?”

众人发现这些木人表面,镶嵌了密密麻麻的铁屑和碎瓷,看得让人毛骨悚然。

贾琮又让士兵将爆炸中心周边的木人,拿了一两个过来,给嘉昭帝和参加演练的官员查看。

嘉昭帝等人只听到一声地动山摇般的巨响,威势十分惊人,还夹杂一些嗖嗖的细碎怪声。

这瓷雷能得他如此恳切之词,那它的威力必定不同凡响,这让嘉昭帝对这瓷雷的效果颇有期待。

处在爆炸中心的几个木人,被瞬间击得支离破碎,这动静比火枪发射的声势,不知要大上多少。

等到贾琮和刘士振对嘉昭帝解释完瓷雷的构造,便开始现场试用演示。

兵部尚书顾延魁说道:“圣上要是看了这瓷雷的爆发威力,必定会愈发惊喜,此物非刀枪箭矢之威可比。”

嘉昭帝笑道:“贾爱卿奇思妙想,思绪缜密,当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居然能想出这等奇物。”

只是橡胶多长于南夷之国,臣粗略筹算,舟车运输费用过于昂贵,且橡胶熔炼不易掌握。

贾琮让嘉昭帝和其他官员,退到土堤后两丈距离处。

空地上密密麻麻的木人和标靶,像承受了一次天罚之雷,如锋利的镰刀划过麦浪,顿时倒下了一片。

在柱心周边填满铁屑,最后将瓷雷开口封闭,即可成型,使用时点燃火信,五息之间全力抛出,即可大量杀伤敌军。”

按照队正的指示,点燃手中瓷雷的引信,然后用力投掷而出,正好落在那对木人标靶之间。

而且瓷雷表面光滑,缠上细藤后,握持感更佳,能够投掷得更远。

臣等与工匠多次商议,眼下尚在筹发之际,用瓷雷最是经济合效,便于快速大量打造。”

一个整装待发的火器兵,快速跑到土堤之后。

一旁的贾琮解释道:“回禀圣上,瓷性易碎,瓷雷外部缠满细藤,是防止磁雷投掷时,未及爆炸提前落地砸碎外壳。

而生铁铸雷杀伤力大,但涉及铁石熔炼,造价会更高昂。

这正是瓷雷爆炸的压力,将包裹的铁屑碎瓷四处飞溅,造成的杀伤效果。

如果刚才受到瓷雷攻击的不是木人,而是真正的血肉之躯,必会顷刻间血肉糜烂而死。

一想到这点,嘉昭帝等人虽都是见惯阵仗的人物,还是不由得一阵心寒。

人对于认知不深的事物,总会有不由自主的敬畏。

他们都见惯了刀枪箭矢等冷兵器的杀伤效果,即便是火枪杀伤,创口也和刀枪区别不大。

但瓷雷的杀伤模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嘉昭帝脸色凝重的问道:“这种瓷雷你们营造了多少个,是如何保存护卫的!”

刘士振见圣上脸色异样,顿时愣了一下,并没完全反应过来。

贾琮却明白了嘉昭帝话中的含义,连忙回道:“启禀圣上,这种瓷雷试造了五十枚,昨日第一轮演示使用五枚。

今日校场演示出库三枚,剩余四十二枚存库,臣已请忠靖侯选调五名忠勇可靠的校尉,专司守护库存瓷雷。

每日早晚,刘副监都会亲自清点库存瓷雷数量,如有缺失,五名看护校尉连坐论罪!”

嘉昭帝听了贾琮的回答,脸上神情略微松弛,但终究还是有些不放心,说道:

“此物闻所未闻,乃军阵杀器,营造之法务必机密!

守护校尉许以重金,一旦库存之物缺失,守护之人连坐处死!”

在场众人听了嘉昭帝这番话,都心中凛然,但也明白圣上如此慎重的原因。

这种瓷雷的杀伤模式,过于阴狠骇人,要是流失掉一两颗出去,都是难以预料的巨大隐患。

如今大周境内虽无大事,但边患却从未完全息止。

北有女真,西有残蒙,粤东之地也常被西海沿子诸国侵扰,而东海之滨倭寇之乱难平。

瓷雷如果过早被敌酋得知,甚至被他们学去营造之法,后果不堪设想。

甚至是会出现未曾制敌,先被敌制的尴尬之事。

或者有人拿来刺王杀驾,随便扔出一颗,只怕再多的御林军也抵挡不住……。

……

“贾琮,你研制瓷雷有功,精通火器格物之法,朕加封你为从六品火器监正,监督瓷雷营造。

其余火器之法,如能尽快用于军阵,也一并统筹作实,朕有大用!”

他见贾琮神情愕然,似对任命火器监正有些意外。

又说道:“伱只要统筹便可,日常事务由刘士振代理,兵部观政之事不变,武勋子弟,不可荒废了勇武之根本。”

其实贾琮虽没在火器监担任实职,但火器监西夷名士招募、火器研发等事他都在参与。

不过他只是个举人,被赐观政之资,已是格外恩遇,正常情况下,如此年龄,是不可能过早敕封实职的。

对贾琮来说,火器匠业之事,只是在金陵时迫于形势,才会介入进去。

他对自己的规划,是想走文官之途,不然何必如此费心去考科举。

如今看来,似乎有些走偏了。

而且突然被封,实在有些突兀,甚至让人有种心急火燎的感觉。

……

在从北校场返回的路上,与兵部尚书顾延魁坐了一路,一番交谈之下,让他多少知道了些底细。

其实他日常在兵部观政期间,经常接触兵部的诋报信息,对边患国事了解的也不少。

只是一些最新的信息,并不是他这个层面能轻易接触到的。

如今嘉昭帝突封火器监正,兵部尚书顾延魁深知其因,自然透露了一些内情给他。

自开春以来,关外之地因连年雪灾春旱,女真各部生计压迫,勾连党结,西进高丽受阻,纷纷南下袭边强掠。

辽东各军镇屡受女真各部冲击,大战已是一触即发。

女真各部生于白山黑水之间,占据地利,连年天灾,搏于生死存亡之际,激于凶莽狠戾之气,弓马战力极强。

而大周兵将承平过久,相比之下,已力有不逮。

嘉昭帝大兴火器之道,便是想弥补战力不足,强兵利卒,以平边患,稳固河山。

而贾琮对火器一向有专精之名,又赶上瓷雷演练成功,正值眼下形势,于是任命火器监正,就变得顺理成章。

其实嘉昭帝任命刘士振为火器司监副,却一直空悬监正的位置,心中早有打算,只是缺少一个契机罢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