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汹然传敌踪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285章 汹然传敌踪

第285章 汹然传敌踪

嘉昭十四年,一月十五。

神京,荣国府。

今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贾母在大花厅摆几席酒,叫了一班小戏,满挂各色花灯,合着佳节气氛高乐。

王夫人、李宫裁、黛玉、宝玉、三春等姐妹和贾母坐了一桌,陪着说笑逗趣儿,好不热闹。

今年与往年不同,除了荣国自己的女眷,又添了薛姨妈和薛宝钗。

薛姨妈老于世故,最会顺着贾母的心意,说些顺耳入心的喜庆话。

因此薛姨妈自入了贾府以来,最得贾母的亲近,日常闲聊打牌,总少不了要请她过来。

府上的女孩儿当中,贾母第一宝贝的就是黛玉,所以她对府上传的金玉良缘话头,一贯不以为然。

但是宝钗温良大度,模样也是一等的周正,贾母对她还是喜欢的,不过也就止于此,其它的并不做多想。

而大花厅宴席主位上的贾母,在一众锦绣华裳孙辈环绕之下,依旧高乐欢笑,似乎一点也没察觉到宴席上异常。

当然更不会意识到,今日荣国府子孙,并不能算真正聚聚一堂,她还有一个孙子,正在九边酷寒之地顶风朔雪。

也不会意识到宁荣贾家已颓废过半,这样的高乐富贵还维持多少年。

即便这个孙子再有能为,她也开始对他有些世俗的伎俩。

可能是闺阁千金,平时过于四体不勤了……。

虽没什么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养成了房中踱步的习惯后,一个月下来,倒让黛玉有些足履轻健的感觉。

自宁国一脉被除爵,宁荣两脉,平贵相异,关系自然开始疏远,再等几年,宁国一脉必定要彻底没落了。

如果他这时在家里该多好,姊妹们能一起说说笑笑,岂不是好。

但在她心中,这个孙子依旧是不值当的,即便他身在千里之外,她也无知无觉。

也不知道三哥哥在北面怎么样了,他自己一个人在外过年,定是无趣的很了。

贾赦、贾政等外男,自在外头抱厦中摆开宴席,但今年宁国府除爵查抄,外男的席上少了许多人。

……

正月十五前后,正是神京最寒冷的时段。

她穿了件淡粉缎面立领襟袄,外面套连枝牡丹刺绣对襟褙子,下身是条淡粉色马面裙,透着股可人的仙韵灵秀。

她看到老太太正搂着宝玉和薛姨妈说话,也没留意席上少了人口,自己便也悄悄起了身。

探春正想得有些出神,突然发现席上少了一个人,林姐姐不知去哪里了。

黛玉房中,她正拿着那张舆图,一边看着,一边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正是贾琮临走前教她的保养法子。

探春还记得春祭那时,自己求了太太,让三哥哥能进来大花厅内席。

这一度让薛姨妈有些失望,不过大家都没点破,以后未免不会起变化。

方才在大花厅中吃席,黛玉觉得有些无趣味,便一个人悄悄回了房。

不只是少了死了的贾珍,发配的贾蓉,往年会出现在元宵宴上的贾蔷、贾菌等宁国子弟,也都不见了踪迹。

此时她拿着手中的图舆,想起贾琮给他指点过的几处地方,想得有些出神,连探春进来都没察觉到。

“林姐姐,你怎么吃了一半席面就走了?”

“是三妹妹啊,我有点乏了,就早些回来了。”

“林姐姐,你看的是什么东西?”

“是图舆,我是想看看三哥哥现在哪里?”

探春听了眼睛晶亮,嚷道:“我可不知道有这样的东西,你指给我看看。”

黛玉见探春湛然神飞的模样,笑道:“就没见过做妹妹的,和自己哥哥这么亲的,伱看您,一听人家说三哥哥,你就眼睛发亮。”

探春俏脸一红:“你少打趣我,难道你就没一天到晚念着三哥,快说三哥如今在哪个地界上。”

黛玉听她说什么一天到晚,脸色变得红润。

不过如今就姊妹两个,探春和贾琮一向最投契,黛玉和探春也比其他姊妹亲近,这话又没外人听去,自然不打紧。

两姊妹在书桌上铺开那张舆图,那图黛玉都不知看过多少次了,每次都会又想起贾琮在图上挥斥方遒的模样。

“你看,三哥哥说,这次巡边多半会在辽东、蓟州、宣府三镇,如今三哥过去才一个多月,此刻多半是在辽东。

巡边大臣必会查验边关,辽东有三大关,云顶关、庸兰关、还有一处就是……鸦符关。”

“这些都是三哥哥和我说的……。”

黛玉和探春挤在一起,望着那舆图上的标识,眼中都是思念和向往的神情。

……

鸦符关外十多里的地方。

一望无垠的辽北荒原上,衰草枯黄,寒风凌冽,一队骑士正在策马飞奔。

跑在最前面两匹骏马,将后面的人甩开一段距离。

其中一人骑了匹高大神骏的黑马,全身都被皮裘裹得严严实实的。

紧随在他身边的骑士,虽也是一身皮裘,但依然能看出窈窕的身材。

她骑的是匹普通灰色军马,但骑术十分精湛,居然和同伴胯下宝马跑了个并驾齐驱。

而两人头顶的高空中,一只浑身雪白带着黑点的海东青,在空中盘旋。

等两骑冲上一个小山包,那骑灰马的骑士便勒住了马匹。

“不能再往前跑了,这里离开鸦符关已有二十里,再往前可能会遇到女真人的游骑斥候。”

那骑黑马的骑士,也勒停了战马,解开厚实的面罩,问道:“艾丽,你的鹰奴果真发现了女真人的动向。”

艾丽回道:“昨天鹰奴出去狩猎,冬天很多野兽都会冬眠,海东青最少会飞出五十里去寻找猎物,甚至会飞的更远。”

“昨天鹰奴飞回后,像是发现了什么,一定不会错的。”

今天一早艾丽便和贾琮说,她的鹰奴出去狩猎,好像发现了女真人的动向。

贾琮虽然有些半信半疑,但是当初他会重金雇佣艾丽,就是看重她训鹰的出色本事,对他有大用,自然知道她不会信口胡说。

于是今天一大早,贾琮知会过参将刘永正,便和艾丽出城二十里查看,刘永正还派了二十个骑兵随行护卫。

如今各大前卫兵堡都被废弃,斩断了女真人掠夺粮草的途径,辽东各关隘突出三十里以内,已经很少有女真人游骑活动。

所以贾琮等出城二十里查看,基本在安全的范围内,即便与女真游骑遭遇。

凭着贾琮和艾丽的身手,还有那二十名骑兵护卫,安全回城绝无问题。

……

贾琮安顿好马匹,又让骑兵护卫在周围警戒,然后才问道:“艾丽,你的鹰真的还能查探敌踪?”

其实贾琮倒是听过蒙古人征伐天下时,就会使用驯服的老鹰侦查敌情,不过那只是传说,他自己从没见识过。

艾丽似乎对他的疑问有些不满,说道:“那还能有假,我的父亲是哥萨克最有名的鹰师,他训练的鹰都是可以侦查敌踪的。

二十年前他的族人和野人女真打战,被俘虏时断了左手,再也没有返回故土,我的刀法和训鹰的本事,都是父亲传授的。

这处山包正好是顺风之处,让鹰奴从这里起飞,我们就在这里等着,看它能发现什么。”

贾琮见她解开面罩,对着空中的海东青不停吹着口哨,声音时短时长,充满了奇怪的韵律感,而天空中的鹰奴似乎用鸣叫回应着。

就像是艾丽和鹰奴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进行交流。

没一会儿,鹰奴在空中盘旋一周,向艾丽指的方向,直冲云霄,很快就消失了踪迹。

……

阴冷的荒原里,贾琮不敢燃起火堆,只是挖了土坑,用烧红的炭火取暖。

艾丽虽然是刀口上讨生活的女子,但毕竟还在妙龄,性子活泼直爽,这些日子又和贾琮相处得熟络。

在等待鹰奴返回的时间里,两人说了很多闲话。

贾琮也知道了艾丽的母亲是汉人,而且出生江南之地。

虽然艾丽没有说她母亲的出身,但是一个江南女子会流落到辽北,还嫁给了一个异族为妻。

她必定有一段凄惨的往事,多半是家中获罪,或被发配边塞为奴,这虽然只是贾琮的猜测,想来和事实一定相差不远吧。

艾丽说他父亲去年去世了,她母亲的愿望是生前能返回家乡。

所以艾丽才会在镇子上当护卫赚金子,听说南朝富裕,没金子可不好过活。

贾琮这才明白,艾丽的容颜肤色与中原人相异,为何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话,还带着南方口音。

两人一直等到烧红的火炭化为灰烬,才听到天边传来一声清越的鹰啸。

而距离鹰奴飞出查探敌情,已经整整过去了两个时辰。

贾琮看到鹰奴在空中不停的盘旋,时而俯冲,时而爬升,做出变化幅度很大的飞行姿势,口中发出尖锐的啸叫,像是充满某种警示。

艾丽神情凝重,说道:“鹰奴在很远的地方发现了大队人马,然后飞回报讯,它来回飞了两个时辰,应该飞了四百里的路程。

也就是说它在两百里外发现了敌踪,这个距离差距不会很大,很可能是女真人在集结,两百里只要一天的时间,就能到达鸦符关!”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