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卓功盖三军

1个月前 作者: 沧海不笑
第301章 卓功盖三军

第301章 卓功盖三军

辽东,摩云山。

一队千余人的大周骑队,行进在残雪未消的苍茫大地上。

此时距离贾琮从鸦符关出发,已过去近两月时间。

自从上次进驻盘陀城,遇见数百老弱被女真人屠杀,让贾琮荡平女真豪强的意志更加坚定。

他和艾丽带领大军持续北上,然后折向往南。

而一路走的路程,和辽东镇既定的右路军追击路线,经常处在不断偏离和回归的过程中。

那是因为女真三卫退却的路线,和辽东军既定的追击路线,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如果机械的按原定路线追击,根本无法对女真三卫残军实施有效拦截和打击。

一旦被女真三卫残军逃入辽北丛山密林,甚至逃入高丽境内,那大周军队便会束手无策。

像贾琮率领的右路军,有一次拦截交战的机会,可以解释为机缘巧合的幸运。

让辽东镇总兵官梁成宗,以及神京里的嘉昭帝,都感到十分意外和震惊。

……

而自离开盘陀城之后,右路军沿途经过的女真村寨,已很少遇到女真青壮的抵抗。

好在贾琮率领的右路军,较好回避了既定行军路线造成的负面影响。

每次战报传回辽东镇,甚至传回神京,贾琮的右路军的辉煌战果,以及左中两路大军的四平八稳。

而在这之后,贾琮出于某种考虑,便再也没提起这件事。

……

虽然当日在预警女真大军侵犯鸦符关时,贾琮说过是通过海东青查探敌踪,但不管是梁成宗,还是刘永正都是半信半疑。

虽然让贾琮的右路军经常偏离既定路线,却最大限度锁定了女真三卫退却的方向。

数次下来已累计斩敌近千,起到了蚕食削弱对方实力的效果。

但如果每一次都能准确锁定敌踪,甚至截停交战,那就不是幸运可以解释了。

而贾琮的右路军所取得的战果,也一直遥遥领先左中两路大军。

整个过程中,右路军和女真三卫,已经过数次首尾咬合的交锋。

在他们的认知中,海东青最多起了些微不足道的辅助,主要还是贾琮亲自出城,通过某种方式查探到敌踪。

在广阔的辽东大地上,两支前后追逃的队伍,他们有数不清的路线选择,没有后世先进的科技锁定,遭遇的概率其实很低。

那是因为艾丽指挥鹰奴不停在高空盘旋查探,一旦发现踪迹,贾琮便会派出斥候,根据鹰奴指点的方位,前去探查详情。

用不了数年时间,女真三卫恢复元气,大周和女真在辽东的对峙,将重新进入恶性循环。

因贾琮在敌踪情报上的明显优势,再加上对火器的娴熟运用。

这种搜寻敌踪的方式,取得极其准确高效的成果。

少年将兵,首次出征,便有如此卓异战绩,着实让人惊叹。

大多数女真村寨都只剩下羸弱的妇孺老弱,四处饿殍,形状凄惨,村寨中的粮食牛羊几乎洗劫一空。

甚至少数有较多存粮迹象的女真村寨,出现了屠杀抢掠的惨象。

而参照这些迹象,贾琮能判断出,鸦府关一战折损的女真精锐,对女真三卫的打击是何等沉重。

沿途女真村寨青壮减少,要么就是在战事中折损战死,要么就是被退却的女真三卫强征壮丁。

还有就是女真三卫对粮草物资的掠夺,即便面对族人都已到如此凶残地步。

这只能说明董善和李蛮铸所率领的三卫残军,已到了山穷水尽,孤注一掷的地步。

他们可能是最羸弱的敌人,但也可能是背水一战凶悍之师。

……

时至四月末,这几日气温回升,冬雪消融,大军所到之处遇上大雾,连鹰奴对女真军动向窥探,都变得含糊不清。

贾琮担心因此拖慢行军速度,失去女真三卫的踪迹,于是加快向霸朱江进发的速度,意图从前路截停女真三卫败军。

这一夜,右路军行进到距离霸朱江五十里的地方,并在附近一处草甸安营扎寨。

一直到月上中天并渐渐西斜,整个右路军营地一片寂静,只有贾琮的营帐还亮着灯光。

昏黄的油灯下,一张羊皮销制的行军图舆被摊开。

在贾琮的眼中,这种所谓的行军图舆,非常简陋,上面纵横的线条蜿蜒起伏,描画了河流山峦及它们的名字。

还有一些圆点,代表了附近稀少的集镇,而其中一个地名引人瞩目。

永辉城,女真部族在霸朱江畔修建的重要市镇,有高大的城墙和门楼,能藏万兵,是女真东北境最重要的关城。

当初在鸦符关的兵务会议上,梁成宗等许多辽东将领,都断定董善和李蛮铸在山穷水尽之际,会带三卫残余退守永辉城。

靠着勇辉城高大的城墙工事,据城而守,与大周军队做最后的对峙,为他们赢得喘息之机。

所以梁成宗布置的三路大军,其中贾琮的右路军,邓辉的中路军,行军追击的终点,都靠近永辉城。

而距离永辉城三十里处,是一处被废弃的集市,当初高丽为与女真各部交易物资建造的清元集。

而清元集的背后就是宽阔的鸭绿江,一江之隔就是高丽控弦之地。

油灯的火焰在跳跃着,而贾琮的目光都集中在永辉城和清元集。

三路大军近八千人马,如果围困永辉城,女真人就算沿途收拢部族青壮,也不过两千余众。

在粮草后续无援的情况下,他们又能据城坚守多久呢?

……

营帐中的羊毛卧榻上,艾丽正蜷缩着身子熟睡,昏暗柔黄的灯火映照,俏脸透着酣睡的娇红。

整个右路军中只有艾丽一个女人,她在军中的身份是贾琮的随身护卫和向导。

一个女人在军营中总是诸多不便,于是她只好咬咬牙,干脆晚上都宿在贾琮营帐中,美其名曰近身护卫。

其实不过是躲避军营中过重的阳刚之气,这让她有种天性的恐慌,便拿贾琮的营帐当做了避难所。

虽然贾琮也是个男人,但对艾丽来说是不一样的……。

只是随军的郭志贵和蒋小六等人却不会这么看。

特别是郭志贵,本来就对贾琮花二两金子,雇一个鬼婆当护卫,就觉得有些不值当。

如今那眼睛冒光的鬼婆,居然都睡到三爷的营帐里去了,三爷这是雇了个护卫,还是找了个婆姨。

好在鸦符关一战,艾丽快马冲阵杀敌,刀法凌厉,挡者披靡,让这些火器兵都非常佩服。

而贾琮在鸦符关一战,精用火器,指挥若定,在火器兵中树立了非常崇高的威望。

所以这些兵士对艾丽留宿贾琮营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最多也就是背后说一些暧昧的笑话。

艾丽在朦胧中,感觉到昏黄的灯光依旧亮着,揉了揉眼睛,坐起身子:“这都多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贾琮看了一眼睡眼惺忪的艾丽,笑道:“不睡了,你也起来,我们去一个地方。”

艾丽好奇问道:“这么晚了又去那里?”

贾琮说道:“离这里不到五里有一座清元山,上到山顶不仅能看到清元集,还能看到鸭绿江对岸。”

艾丽有些纳闷:“清元山距离鸭绿江有些距离,恐怕看不清楚大江两岸。”

贾琮笑道:“可以看清楚,我有这东西。”

艾丽见贾琮从革囊中拿出一截黄灿灿的圆筒,在两端一拉,竟然神奇的长出一大截。

这支黄铜佛朗机望远镜,是贾琮出征之前,火炮教习玛德仑送他的礼物,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

清元山距离鸭绿江西岸不到千步,山高不过两百步,却是方圆几十里的制高点。

贾琮和艾丽带着二十多个亲兵,快马奔袭半个时辰就到了山下。

一行人登到山顶,果然能看到鸭绿江东岸,只是黑葵葵一片无法看清细节。

贾琮一直在山顶等到旭日初升,取出黄铜望远镜,借着火红的朝阳,向着鸭绿江东岸眺望,一幕幕景象便映入眼帘。

他可以清晰看到东岸有不少成建制的兵马在运动,人数虽然不多,却像是有备而来,似乎在密切的巡视江面。

而岸边停靠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船只,粗略点算竟然有六七十艘。

因为辽东镇防区靠近高丽,所以贾琮自来到辽东之后,通过鸦府关兵务衙门的文牍,对高丽东岸边军布防有一定了解。

高丽军边镇大营,距离鸭绿江东岸五里的地方,在鸭绿江边只设置兵堡烽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这么多兵马运动。

更不可能无缘无故在东岸集结这么多船只。

而这些船只来回两岸几次,就能运走上千的兵马。

高丽和大周国力相差悬殊,大周立国之时,高丽趁满蒙败退草原,无力东顾,曾跨过鸭绿江占领东岸铁岭卫。

结果被大周的军队穷追猛打,损兵折将,大败而退,赶回了鸭绿江东岸,从此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贾琮可不认为,他们凭借这数百人马,还有几十条大小不一的船只,敢渡江东犯。

那剩下的可能性就只有一种了!

极可能是董善、李蛮铸也已看出固守永辉城不是长久之计,已派人勾连高丽,想要渡江逃往高丽境内。

不然很难解释鸭绿江东岸奇怪的布局。

在贾琮返回的途中,跟随的亲兵带着他的军令快马返回。

很快,右路军派出了十多只斥候小队,向方圆五十里的范围,查探女真三卫的踪迹,以及左中两路大周兵马的动向。

在贾琮回到右军宿营地后,一千名火器兵整军向清元集押速进发,另外五百精骑断后。

等到鹰奴和斥候带来准确消息,全军便会全速进驻清元集。

或许他这样的举动有些突进,但是,水无常势,兵无常法,等到所有消息落地再去行动,可能一切都晚了!

(本章完)

关闭